警世二十四孝列传十 行佣供母说江革
作品名称:警世二十四孝列传 作者:浪漫诗剑侠 发布时间:2012-02-18 10:24:57 字数:3572
警世二十四孝列传十 行佣供母说江革
诗曰:
东汉有江革,丧父多可怜。
侍奉母亲孝,美名今古传。
适逢战乱年,背母去逃难。
几次遇匪盗,跪地哭哀告。
老母已年迈,我死谁依靠?
贼人亦感动,不忍杀贤孝。
迁居下邳地,雇工养母亲。
虽苦心里甜,孝母感温馨。
赤脚衣服破,母需不缺钱。
孝行闻明帝,推举做孝廉。
贤良方正举,五官中郎将。
孝敬朝中钦,扬名到远方。
江革,字休映,东汉时齐国临淄人。
江革小时候就很聪明,早早就表现出写文章的才能和情思,六岁时就会写文章。父亲江柔之非常赏识他,说:“这个孩子一定会振兴我的家族。”
却说江革虽然很聪明,偏偏命运不好,少年时父亲就过早地亡故了,但少年丧父的江革,侍奉母亲极为孝顺。
适逢战乱,狼烟四起,处处是强盗贼寇和官兵,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在逃难中,
这一天,江革背着母亲从一座山前经过,只听铜锣一响,树后面窜出几个强盗来,手拿钢刀,甚是凶恶。道:“哪里来的牛子,会事的留下买路钱。”
江革的母亲吓得浑身发抖,江革上前道:“我乃逃难的百姓,就是一个老母亲和几件旧衣服,哪里有钱给你们?”
强盗的小头目道:“这个牛子倒胆大,没钱还振振有词。杀了杀了。”提着刀就过来了。
江革一看不好,跪倒在地道:“大哥,你看我的母亲都那么大的年纪了,需要我去赡养,你就饶了我吧。”
一个强盗道:“兄弟,且慢动手,这个牛子倒有一片孝心,不如拉他入伙。”
一个强盗道:“我说牛子,你也跟我们一样做这件无本钱的买卖吧!你的母亲也就是我们大家的母亲了。”群盗大笑。
江革见这群强盗还有良心道:“众位大哥,谢谢你们的好意,我的母亲年纪大了,受不了惊恐,我也是个读书人,手无缚鸡之力,入伙只能吃饭,什么也帮不了你们,反而增添累赘,你们若怜念我们母子,请给我们母子一条生路,感激不尽。”说完,连连叩头。
强盗头子看看江革母子,也没有油水,呼哨一声,几个人消失在树林之中,江革母子这才松了一口气,继续赶路。
以后,江革又遇见几次强盗,每次都能化险为夷,面临被劫情形,江革就跪下在盗贼面前苦苦哀求,希望盗贼能念他老母没有人赡养,放他一马。盗贼看到孝子如此诚心诚意哀求,所以不忍心劫他,更不忍心杀他,甚至有的还告诉他如何行走,以免再遇到盗贼。有的盗贼被他感动,思念自己的母亲,便放他母子离开。
江革九岁时父亲去世,他和弟弟江观一起生活在孤苦无依的贫困中,也没有老师朋友作伴,兄弟两人就互相激励,读书的精力始终没有表现出疲倦。十六岁母亲去世,他因为孝顺闻名。服丧完毕,江革就和弟弟江观一起到太学,被增补为国子生,在考核中评为优秀等次。
负母逃危难,穷途贼犯频。
哀求俱获免,佣力以供亲。
《后汉书·江革传》。东汉江革,字次翁,齐国临淄(今山东临淄)人。少失父,独自与母亲居住。王莽新朝政治腐败,战争频仍,天下大乱,为躲避战乱,江革背着母亲弃家出走,四处逃难,历尽艰难险阻,常常靠采拾来供养母亲。
江革数次遇到盗贼,有的还要劫持他一起干。江革每次都哭泣哀求,说家有老母需要赡养,实难从盗,语气很真诚,足以感动人心。盗贼因此不忍心侵犯他,有的还给他指出避开贼兵的方法。他曾辗转客居下邳,贫穷得常赤裸着双足。江革靠帮别人打工来供养母亲,母亲平时所需要的生活必需之物,莫不全部供给,宁愿自己受苦受罪,也不半点难为母亲,母亲的生活过得很好,逢人便夸奖自己的儿子。
后来江革母子回到家乡,每到年终县令考核即所谓:案比,百姓都必须到县衙去核实户籍。江革的母亲年老难行,若雇牛车、马车则不堪颠簸,于是江革自己在车辕中驾车,不用牛马,缓步慢行,送母亲去县衙案比,乡里的百姓见此情景,非常感动,都称他为:江巨孝 。
太守曾经备礼物相召,但是江革以母亲年迈为理由不应召。其母去世,常寝伏在坟墓上,丧期满了还不肯除去丧服。
江革引起了朝廷的重视与重用。东汉明帝永平初年,被举为孝廉,担任郎官。后来汉章帝时,有太尉将他举为贤良方正,还迁升为司空长史,又调任五官中郎将。每次朝会,皇帝都派人扶持江革,对他行注目礼。有时江革有病不能上朝,皇帝还送醪膳慰问恩宠。京城的一些达官贵戚对他崇礼之,曾分别写信问候他,他都没有回信,皇帝更加赞赏他。后来江革上书要求告退,皇帝让他转任谏议大夫,赐他告老还乡。
汉章帝元和中,皇帝思念江革的品行,特地制诏书于齐国之相,曰: 谏议大夫江革,前以病归,今起居何如?夫孝,百行之冠,终善之始也。国家每惟志士,未尝不及革。县以见谷千斛赐巨孝,常以八月长吏存问。致羊酒,以终厥身。如有不幸,祠以中牢。 由此, 巨孝之称,行于天下 。
当时社会自上至下重孝的风气,以及汉代以孝治天下的一个侧面。江革“ 巨孝 ”的称号,在当时由民间而至天子都认可了,而且又流行于天下。
却说江革的名声越来越大,南齐的中书郎王融、吏部谢朓对江革很推崇,这一天,谢朓回家时顺路去拜访江革,看是否江革真的像人们传说的那样行为受人尊敬。
谢朓到了江革家,当时正下着大雪,进门以后看见江革自己盖着破棉被,铺着单薄的席子,正在沉醉于学习中而不知疲倦寒冷,深受感动,叹息了很长时间,于是就脱下自己穿的棉衣赠与江革,并亲手割下半片毡给江革作为卧具才离开。
名声震朝堂,高官赐暖裳。
不惧寒风来,用功冰床上。
因为江革具有治理国家的才能,他被委以广陵太守一职。当时江革镇守彭城,彭城失守后,江革向来不习马术,就乘船而回,结果被魏人俘获。魏刺史王延明听说过江革的才气,对他厚加接待。江革推托脚有毛病,不向他施礼参拜。延明想杀害他,就让江革作祭彭祖的文章,江革以拘捕日久,没有心思为由推辞。延明又反复逼迫他,他厉声说道:“江革行年六十,不能杀身报主,今日以死为幸,誓不为人执笔。”延明知道这样做并不能使他屈服就取消杖刑,每天只给糙米三升,这些仅能保存性命而已。正巧魏帝请求梁朝让中山王元略返回北方,于是就释放江革还朝。皇上下诏说:“广陵太守江革能够临危不惧,可升任太尉。”
江革六十岁,年老忠义在。
没能报国死,不做执笔才。
临危不惧臣,皇王赐太尉。
高风自亮节,古今谁能比?
武陵王萧纪在东州,十分骄纵,武帝就召江革当面吩咐他说:“武陵王年少,而臧盾性情软弱,不能匡正(辅佐)武陵王,这样的事情非你不可,请不要推辞。”
江革的弟子属吏多在东州,听说江革到来,都沿道迎候。到了东州,江革不接受任何人的东西,只靠官俸过日子,吃的也很简单。会稽郡面积大、人口多,诉讼案件每天达数百件。江革一一判断辨析,从不留下疑案悬案。
江革有功必赏,有过必罚,他的这些做法使人民安定,官吏敬畏,全城震惊。武帝说:“江革果然很称职。”于是又任他为都官尚书。将要回京都,老百姓都为之不舍,赠送的礼物江革一概不收,只乘坐一条小船。此船船舱偏斜,在内不能安卧,有人对他 说:“船舱不平衡,渡河就很危险,应该用重物填充船舱(使之平稳)。”江革没有什么物品,于是就在西陵岸边搬取十多块石头放在舱内。他是如此清贫。
廉洁无财富,小舟装石头。
贿赂我不受,升官做尚书。
不久他又监管吴郡。当时境内荒年欠收,盗贼处处风行。江革到郡上任,百姓都担心他不能清除盗寇。江革广施恩惠,赈灾救苦,明令行为,制定法令,盗贼最终被平息。
恩威并举说江革,百姓谁不爱太平?
饥饿才有寇盗生,康泰贼人去无踪。
当时,尚书令何敬容掌管官吏选举,任用多非其人。江革性情刚强正直,他总好有所褒贬,因此被权贵所疾恨。于是他推辞有病返回家乡,被任为光禄大夫,以写文饮酒自娱。大同元年二月,去世。旁无姬女侍从,家徒四壁,时人因此都很尊敬他。
刚正不阿说江革,褒贬官吏看政绩。
权贵忌恨辞病归,作文饮酒假自娱。
江革死后,他的三个儿子都在朝廷做官。因为江革的孝顺、清廉的影响很大,地位又高,所以赢得了族人的敬重,被历代《济阳江氏宗谱》尊为一世始祖。江革后代名人辈出,如第十六世孙、南朝著名的文学家江淹,考县人(今河南兰考),于齐明帝初年(494年)出任宣城(今安徽宣城)太守。又如江革的二十世孙江韶又举家从宣城迁徙到今安徽省旌德县白地镇江村定居。清咸丰年间,为躲避清军镇压太平军造成的战乱,江村江氏的一支又迁徙到江苏扬州。江革的孝行也被后人代代传颂着。
在江革故乡淄博地区的历史上,还有 “四大孝子孝女 ”的说法,他们是春秋战国时期孝敬婆婆的博山媳妇颜文姜、西汉时期上书救父的临淄小姑娘淳于缇萦、东汉巨孝临淄江革和北宋时期将国仇家恨融于一心、发愤为国著书的淄川王樵。今天,当地正在开发这些深厚的孝文化资源。
孝敬为父母,忠义为君王。
江革忠孝全,敬仰岁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