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入郡署 救成义 免税建桥(1)
作品名称:大汉博望侯张骞 作者:飞红霞 发布时间:2012-10-20 19:26:06 字数:3081
张骞回到了寝宫,见兰氏正在房内独坐休息,边脱去官服边问道:“夫人来到这里可否习惯?”
“还可以吧!”兰氏起身接过丈夫手中的袍服,接着说道,“妾身忙了两天,你看对这屋中摆设还是否如意!”
张骞巡视了一下道:“我觉着挺好的。小家变大家,自然是心里高兴,无从着落,夫人应平静心态才是!”
“那是,那是,可是侯爷,这么大的家没有帮手,只靠我自己来安置,真还有点忙不过来,要是有人帮助妾身料理该有多好啊!”
“难道那丫鬟和仆人还不够你用吗?还是他们不听用?”
“不,不!你看在京城吧,院落小,我一个人里外都能打点。现在这么大一个家,又有这么多的奴仆,我一个人管不过来,是缺少主事之人啊!”
“那夫人是想——”
“我是想请个人来帮我料理,帮我打点打点。”
张骞笑道:“夫人想请谁来帮忙尽管请就是了。”
“那我就请我的妹子来府上,帮我打点几日吧。”兰氏看着张骞道。张骞先是一愣,后笑着道:“夫人在汉朝还有妹妹?真会开玩笑!”
“在阳城时,我私下里认了个干妹妹哩!”兰氏正儿八经地说。
张骞心道:夫人前些时让我收堂邑昌为义子,现在又在阳城认下干妹子,如此好认干亲,可能是来汉朝觉得无亲无故的原故吧!这也难怪呀!张骞不免生出许多同情,就说道:“夫人认妹妹如此保密,连我都不告知,请就请吧,不知哪家之女能让夫人如此赏识?”
“来了不就知道了吗?那明天我就让张成去请!”
“我明天要去南阳郡署,还要带着张成。”
“那可不行,这人非得让张成去请才好,你就带昌儿去吧。这孩子大了,也该出去长长见识了!”
见夫人高兴,张骞不再争执。
晚上,兰氏为张骞准备明天去郡署的官服,问张骞道:“侯爷明天穿哪件官服?”
“穿那件深红色的吧,现在是孟夏之季,《礼记》上说这个颜色比较合适的。”
“是吗?《礼记·月令》言:孟夏之月……乘朱路,驾赤骝,载赤旂(旗帜),衣朱衣,服赤玉……都应该是大红如火的颜色,侯爷第一次去署,就应该这样气派些。”
“自东周时期已礼崩乐坏,现在弃礼、乐逐势逐利已成风尚,谁还那么认真固执。认真固执反而与众不和,自恃高寡被人嗤之以鼻。”
兰氏点头去找袍服,张骞突然道:“夫人,我的那块翠玉呢?”
“啊,是啊,那块翠玉呢?应该不会丢的,或者放迷了手……明天就能找到的!”兰氏吱吱唔唔,“侯爷明天不是带赤玉吗?翠玉明天一定会找到的!”
忽然张骞看到兰氏手腕上的玉镯也少了一只,这对玉镯是自己在接纳兰氏时特意送的情物,夫人特别喜欢,从未离开过手腕的。
“夫人,你的玉镯怎么少了一只呢?”
兰氏更是搔首踟蹰,吞吐道:“啊,是啊,玉镯怎么也少了一只?明天也能找到的!”
“夫人把他们放在了哪里?现在就找不到吗?”张骞好奇地问。
“天色已晚,我今天实在太累了,侯爷也忙了一天,也该休息了。明天这佩玉和玉镯都能找回来的,请侯爷放心,我们还是早点安歇吧!”
夫妻二人躺下歇息。张骞又失眠了。他找那块翠玉佩是想送给奚琴的,可是夫人却不知把它放在了哪里?自己如果追得紧,还怕夫人起疑心,可是夫人的玉镯怎么会少了一只呢?自从自己把它们戴在夫人的手腕,夫人就没有取下过,这是怎么回事呢?渐渐地,这些都淡出了脑海,而显现清晰的便是奚琴的音容笑貌。
一想到奚琴,张骞就觉得心中朝霞满天,灿烂无比。他开始觉得自己越来越有勇气要把这件事告诉给兰氏,让她接纳奚琴,也只有告诉兰氏自己才会有一种解脱。可是……他又犹豫了……
兰氏也在想,明天让张成去到王家屯,把奚琴姑娘接过府来,说是替自己料理事务,其实是给张骞一个惊喜。自己用张骞的那块翠玉,从奚琴那里换来了荆钗,说明奚琴对侯爷有意。张成把荆钗给了张骞,可是他还藏着不露,想必怕自己知道,这说明侯爷对奚琴也有情。这才是两厢情愿啊!当初他与奚琴一见钟情之时的情景又是怎样呢?兰氏浮想联篇……这个假正经的,明天我把奚琴请来,看见了心上人,看你怎样正经得起来,如果侯爷看到奚琴姑娘那会怎么样呢?一见钟情,啊,不!再见钟情,乖乖呀,我的心里怎么“咚咚”直跳呢……
第二天一大早,张成便叫车夫把轺车停在寝宫门口等候侯爷出行,待张骞起身,便对车夫道:“我要骑马去郡署,把轺车驶回去吧!”张成道:“侯爷您第一次去郡署,还是乘轺车去有派头!”张骞笑了笑道:“派头再大,我不还是我嘛,骑马可比坐车舒服多啦!”你去牵马吧,再备辆车来,把皇上赏赐的四箱黄金载上。”张成不解道:“侯爷带黄金做什么?”
“让你带你就带,不要多问了!”
张成不再问了,就要离去,又被张骞叫住道:“让张昌陪我去郡署,夫人派你另有事做。”张成应喏离开,心中不解侯爷带黄金之意,却猜得带张昌的原因:黄金贵重,没有人能保护哪行呢?
准备妥当,侯爷将行之时,兰氏出门相送,张骞道:“夫人那佩玉和玉镯可曾找到?”
“侯爷恁急,我还没找呢?一定会找到的!”
见车上装了四箱黄金,兰氏问:“侯爷带黄金干嘛,莫不成去郡署还要打点这些地方官吏?”
张骞道:“夫人不必问了,这些钱财应该有它们更好的去处!”
“这可是皇上赏侯爷的四百黄金,非常贵重的!”
“夫人是心疼这些钱财吗?”
“侯爷所用,用的其所,我这妇道人家发长识短,只是随便问问。”兰氏莞尔一笑道。
张骞又对张成道:“听说冀成义一行五人被捕,让府院再牵五匹马儿一起随行。”张成应声准备,并叫来了张昌与侯爷随行,自己留在了家中。
这南阳郡宛城,春秋时期就已经是著名的城邑,是楚国人口与商业的聚集区,手工业和商贸繁荣昌盛。据《汉书·地理志》记载:秦既灭韩,徒天下不轨之民于南阳,故其俗夸奢,上气力,好商贾渔猎,藏匿难制御也。其实所谓“不轨之民”就是指那些精于商业与手工业的富豪而言的。也正是商业和手工业才带动了城市的繁荣,至公元前123年,历经近百年的发展,特别是经历了“文景之治”后,宛城这个远离边疆战事,四方文化在此交流汇融之地,已成为除长安外为数不多的经济文化名城。宛城城外有条河叫白水,自北向南似长长玉带绕宛城而过,注入丹水,平时水流不大,河内白沙茫茫,浅滩遍地,沿河两岸百姓在河内淌水就可以过河。
张骞一行人跨过白水,宛城北门巍峨的城楼便出现在眼前。越近城门,人流越多,买卖东西的人流交织在一起,推拉肩扛,挑挑担担川流不息,络绎不绝。人们都盼着自己的货物能卖个好的价钱,或者能够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这时张昌指着远处道:“爹爹你看!”张骞顺着张昌指的方向看去。那里是一座孤山,名曰“独山”。绿树环抱,似碧玉堆砌,山前有许多烧炭的地窑半环于山脚,地窑里冒着青烟,青烟袅袅升腾开来,弥散在山间。云雾连在一起,缭绕连在半山中。在山前的大道上驶来一队送炭的马车,能有十几辆。这马车比一般的马车宽出许多,长出许多,面且车上围着高高的苫子,里面满载着木炭,两匹大马在前面牵引也并不显轻松,赶车的都是年轻的棒小伙,车队浩浩荡荡向北门驶来。
张骞心想,这么多辆炭车,每天会有多少冶炼啊!都说宛城冶铁举世闻名,看来一点也不虚假。他想到了广武山下冀成义抢过暴家的那批兵器,这兵器所用的钢铁自己以前从未见过,听说是孔家采用先进的工艺所冶,这孔家究竟怎么样?自己还真想去一看。
在北伐中,汉军步兵使用的兵器繁多,可以说应有尽有,但随着骑兵的增多,骑兵也持步兵的兵器上阵撕杀,与匈奴骑兵的弯刀对阵,就显出了自身的蠢笨。主要是应手能力太过迟钝。张骞一直再思考要是创制一种应对匈奴人弯刀的兵器,使大汉的骑兵持戈横马驰骋草原,完成汉武大帝扫除北患之愿。他已经在内心思虑很久,这种兵器的雏形也渐渐清晰,只是打造这种兵器需要有特种的钢铁,不然又怎比匈奴人的弯刀锋利,当他看到暴家的兵器时,眼前就一亮,要是能用这种钢铁来打造这种兵器,真的应该是一种完美的结合。这就更增加了张骞想去孔家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