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红楼隐士甄>第一章 找寻甄士隐

第一章 找寻甄士隐

作品名称:红楼隐士甄      作者:中者人一      发布时间:2016-12-24 17:32:42      字数:3647

  引言
  痴人梦说荒由勿当真当勿由荒说梦人痴!
  “脂砚先生”是“红袖”、史湘云,如何对“情不情兮”无所谓?
  “茜纱公子”是“情痴”、曹雪芹,为何要“自相戕戮”执戈矛?
  是书为梦,梦在哪?谁在梦?如何梦?满纸荒唐,怎荒唐?谁荒唐?要荒唐!只有如此,才可以看到书的背面!
  1、姑苏城中俩望族
  江南姑苏,历史悠久,富甲天下。尽管朱棣把都城迁往北京,江南的政治地位有所下降,经济地位并未受到影响,后世帝王,也始终没有放松对这一地区的控制。清朝建立以后,这里更一跃成为王朝的金融中心,皇家的钱袋子。
  唐寅曾在《阊门即事》里,这样描述江南姑苏的繁华:
  世间乐土是吴中,中有阊门更擅雄。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
  五更市卖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若使画师描作画,画师应道画难工。
  阊门城外,通往枫桥的十里长街上,有个香火旺盛的葫芦庙,本地望族甄老爷,家住葫芦庙隔壁,红楼梦就从这里开始了。
  此时,他已远离仕途,整日观花修竹,不以功名为念,生活很是惬意。书里还有一人,同为姑苏籍贯,虽已赴任扬州,家世也可称得上望族,他就是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不妨先对这两个“望族”,做个对比分析,看能有什么意外收获。
  如海:
  “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从科第出身。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
  “兰台寺大夫”,是作者假拟的古代官职,参看《后汉书》。可知为管理图书的文官,待遇“六百石”,也还说得过去。
  故事开始后没多久,便“被钦点为巡盐御史,到任未久”。
  巡盐和巡盐御史,即在盐产区管盐。明清两朝确有此官职,《明史》和《清史稿》里都有明确记载。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历来都为官府掌控。盐,白色,银子,也是白色,应该不太好区分。如海仕途顺利,身兼如此美差,想必家里的银子不会少。
  士隐:
  “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品。”
  乍一看,很悠闲,再细想,很奇怪。他的年纪不到五十,如何这般生活?
  支持雨村考取功名,可以排除他的反清立场。厌恶仕途经济?雨村、严老爷,都曾登门拜访;士隐常在书房宴请雨村。就此而言,他并不厌恶仕途经济,甚至还充满仰慕之情,如何能不以功名为念?
  屡次科举不中,意冷心灰了吗?一辈子参加科举而不中者,倒也大有人在。他身为姑苏望族,若仰慕仕途,花一二千两银子捐个官,问题并不大,贾琏不肯读书,还捐了个五品同知,他为何不走这条捷径?
  抑或曾混迹官场,积有余财,成为了姑苏望族,后被革职?雨村被革,并不以为意,游览名山大川,后在如海帮助下,仅一封书信,就做了金陵应天府知府。如海虽在淮扬,却与士隐是同乡,完全可以走走门路,官复原职;他与严老爷偶有往来,更是可以拜托其从中运作。他曾意欲写两封荐书,让雨村带至神都,好投谒个仕宦之家,为寄足之地,说明在京城也有亲朋故旧,这些人怎能站干岸?
  莫非在任上犯了严重过失,被革职永不叙用?如果是这样,虽不抄家、流放、杀头,运作开复的可能确实不存在,仕途真的彻底终结。
  除此之外,政治上只剩下一种可能——因“奏销案”受牵连,被革了功名出身。如果此时“奏销案”尚未结束,他的确无望。如果“奏销案”已经结束,康熙有意示好江南文人,对他们很是“照顾”,士隐才过半百,完全可以继续仕途。
  但不论何种情况,他都不应该在子嗣问题上——“神仙一流人品”。
  2、风骨品格似神仙
  对比过两人的仕途情况,再把目光转向他们的家庭。
  如海:
  今如海年已四十,只有一个三岁之子,偏又于去岁死了。虽有几房姬妾,今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不过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
  士隐:
  只是一件不足:如今年已半百,膝下无儿,只有一女,乳名英莲,年方三岁。嫡妻封氏,性情贤淑,深明礼义。
  直观看去,两人的子嗣问题都不容乐观,但如海是争取过的——四十岁上有个三岁男孩儿。此外,贾政的小儿子贾环与嫡孙贾兰之间,相差也不过“几岁”而已。相比之下,士隐为何要在子嗣问题上“神仙一流人品”?
  士隐有生育能力吗?这个问题看似荒诞,细细品味,根本说不通。他半百时得一女,似乎是有生育能力的,同时也说明,他此前在子嗣问题上并非神仙一流人品,这种心态的转变似乎发生在英莲出生以后,最多四年的时间而已。但是,问题随之而来,他以前为何没有留下一儿半女?
  那时的医疗条件较差,即便皇子皇孙也难免夭折,他一直没有子女倒也可能。既然一直没有子嗣,以前为何不多娶几房姬妾?虽不比巡盐御史林如海,却也是姑苏望族,财力足可纳妾。纵然嫡妻深明礼义,两人感情深厚,也应该遵从当时的封建礼教。嫡妻性情贤淑,纳妾后,姐妹间的关系,自然不会差。那么,士隐有纳妾吗?
  葫芦庙炸供,房子被烧——“只有他夫妇并几个家人的性命不曾伤了”,“便携了妻子与两个丫鬟投他岳丈家去”。
  两个丫鬟完全可以变成通房丫头,离开阊门之时,却仍是丫鬟身份。
  之前纳过妾吗?她们有没有生育下子女?她们在哪里?莫非生育时,发生了不幸?为何没继续纳妾?
  甄士隐突然之间就有了“神仙一流人品”,显然说不通,纳妾的问题,无解。
  英莲是嫡妻所生,说明二人都有生育能力,这个嫡妻若为早年所娶,此时年纪肯定在三十开外。两人早年的生育能力自然比现在更强,上了年纪后,嫡妻才生英莲,明显不合常理。封氏早年生过,也发生了不幸?尽管是悲剧,尽管概率很低,却也不排除这种可能。但这样就又回到了纳妾的问题上,还是不通。
  他岳丈名唤封肃,本贯大如州人氏,虽是务农,家中都还殷实。
  士隐系姑苏望族,却娶了封肃的女儿,莫非这个“嫡妻”是填房?如此一来,倒可以解释出身问题,同时也能解释为何晚生育的问题。奇怪的是,既已生下英莲,为何不再继续尝试生个男孩儿?康熙在六十岁以后还生了胤秘,他如何能突然之间有了“神仙一流人品”?
  据周汝昌先生考证:甄费,字士隐,出自《中庸》,君子之道费而隐。《礼疏》云,遭真事隐去也。值乱世,道德违费,则隐而不仕。是则“真废物”、“真事隐去”言外意也。
  那个年代是否正值乱世,道德是否违费,不好下定论。羡慕官场却不当官,想有个儿子却又不生,综合仕途与子嗣情况——“真废物”,耐人寻味。
  3、梦里梦外见僧道
  一日炎夏永昼,士隐又伏几盹睡。不觉朦胧中走至一处,不辨是何地方。忽见那厢来了一僧一道,且行且谈。
  梦里的一僧一道,告知本有宿慧的士隐:在西方灵河岸三生石畔,有一修成女体的绛珠仙草和神瑛侍者,关系缠绵暧昧。无材补天石,成了被遗落的蠢物——通灵宝玉。士隐意欲走过太虚幻境,却突然从梦里惊醒,所梦之事忘了对半。
  常言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打盹儿时梦见僧道,肯定有原因。
  原来,他家隔壁是葫芦庙,又兼着秉性恬淡,平日里难免和僧人来往。“黄金百万水西东”的姑苏阊门,人流量可想而知。兼着葫芦庙香火旺盛,每当过会时节,前来烧香许愿的人,自然比肩接踵。他家门前的街道上,三教九流、各色人等,来往不断,道士肯定也会出现……这些或许就是他梦见僧道的原因。
  士隐梦中惊醒,略定心神,见奶母抱女儿走来,便伸手接在怀中,带香菱到门口街上,看那过会的热闹。
  待要进家门之时,果真看见有一僧一道走来。从文本的表面看去,这一僧一道,似乎为仙界“二仙”的人间存在,是为“度脱”而来,不过,从现实的角度考虑,可知巧合中更存在着某种必然。
  那僧癞头跣脚,那道跛足蓬头,疯疯癫癫,挥霍谈笑而至。及至到了他门前,看见士隐抱着英莲,那僧便大哭起来,又向士隐道: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士隐听了,知是疯话,也不去睬他。那僧还说:舍我罢,舍我罢!士隐不耐烦,便抱女儿撤身要进去,那僧乃指着他大笑。
  度脱甄英莲,独癞头和尚话最多,演技最浮夸。而士隐也未曾真的离开,一直听那僧把四句言辞说完: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英莲、菱花、女儿、好防……切中士隐要害,心下立刻犹豫起来。那僧见士隐表情突变,知他内心已起波澜,转身就要走。这种反差,着实耐人寻味。
  终于,跛足道人开口了,说道:“你我不必同行,就此分手,各干营生去罢。三劫后,我在北邙山等你,会齐了同往太虚幻境销号。”[批语:佛以世谓劫,凡三十年为一世。三劫者,想以九十春光寓言也。]
  跛足道人为何在最后时刻才说话?这场“度脱”行为,他仅仅只是个“配角”吗?为何要在北邙山会齐,那里离太虚幻境很近吗?众所周知,北邙山上“土馒头”不计其数,九十年后,即便甄士隐不来北邙山,也终须一个“土馒头”。僧道放弃对甄士隐和他女儿的“度脱”,待九十年后,一切早已终结,“二仙”的“度脱”,还有什么意义?
  士隐回想起梦里二仙所说的话——此乃玄机不可预泄者,到那时不要忘我二人,便可跳出火坑矣。再望着一僧一道远去的背影,已不再认为他们疯疯癫癫。顶礼膜拜之余,“悔却晚也。”
  作者在此处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士隐为何悔却晚也?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