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遇卜式 收义子 游学离京 (2)
作品名称:大汉博望侯张骞 作者:飞红霞 发布时间:2012-02-15 09:46:39 字数:3146
兰氏捧盘在手,张骞急于弄个明白,便顺手扯去了红绸,只见是几卷简书整齐地摆放在托盘上,这才恍然大悟,忙上前从兰氏手中接过托盘,一边端祥,一边把司马炎让入正堂。张骞把简书小心翼翼地放于案几之上,落座后,兰氏亲自沏上茶水,司马炎也改口道:“子文前者使西域十几年如一日,忠勇可嘉,开辟通西域之先河,今日又出奇谋大败匈奴右贤王,此功绩秉彪史册,名芳千秋啊!”
“炎兄不要再虚夸我了,这些都是皇上的谋略,承蒙皇上爱怜,才有幸为君分忧,换作兄台也会这样的!”
“是啊,当今皇上可谓一代明君智主。他不仅雄才大略,年轻有为,而且广开言路,百姓也可上书言事,所以民安于太平,士安于学业,自始皇焚书坑儒而秘藏之儒家典籍,纷纷再现于世间。这不,这些都是《春秋》中的名篇,吾亲自执笔抄写,送于贤弟。”
“知我者兄长也,‘朝闻道,夕死足矣’。奉皇命安北彊,戎马天涯,时无闲暇,今皇恩浩荡,得以封侯休养,炎兄这些礼物真乃久旱一场及时雨,贵重无比!”
“吾小小太史令,禄六百石,管天不管人,今日却要管起贤弟来!”司马炎煞有介事。张骞听得司马炎话中有话,便说:“炎兄与我曾同拜杨何学《易》,拜唐都学习天文,视为同窗,兄故居夏阳芝川,我故居汉中城固,又谓郡邻,今吾与兄同喜同好兴趣皆然,是为密友,应无彼此,兄台有话请讲当面!”司马炎看张骞一片诚意,话语恳切,于是说道:“如今皇上尊儒,儒业复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师有师道,学术自由,取悦当道,京师学堂讲学说义已蔚然成风。三日后,老学者五经博士董仲舒将于京师学堂讲学五日,不知子文有没有兴趣谛听?”
“当然有兴趣!”张骞迫不及待地说。
“看看,我是不是管得太多了!”
“像这样学识之事,长智之举,吾求之不得,怎会多嫌?”
… …
二人谈吐投机,边笑边聊,直到晌中,司马炎才起身告辞,张骞一直送出府门外。
过午后,张骞便与兰氏商量去看望堂邑父妻儿之事,兰氏说:“我多次劝他们母子搬到府上居住,可是他们不肯,只好命张成隔三差五送些钱物过去。”
“是啊,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堂邑父对我们恩重如山,在草原上他对我们忠心耿耿,与我们患难与共,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我们的今天,现在我封了侯爵,更应该去家中看望他们母子才是!”
“侯爷得志不忘故人遗孤,妾愿与侯爷一同去看望他们母子!”
“好,那就一起去吧!”
于是兰氏命管家套了辆马车,一起到厢房搬装礼物。张骞在房中等候,当年使西域之事一起涌入了心胸,堂邑父的身影也萦绕于脑海。
是年任士郎的张骞风华正貌,应征出使西域。堂邑氏奴甘父,因不满堂邑富豪的欺凌,自愿应征跟随张骞出使西域,武帝为其免去了奴隶的身份,并指派于张骞作随从。这堂邑父原本就是匈奴人,入汉后做了堂邑氏豪强的家奴,应征出使西域便是想要立功封官,使妻儿也能除去奴隶之苦,不再受堂邑氏富豪的欺辱。他身材魁梧,体格健壮,有一身的好本领,骑马射猎无不精通,关键是他识得匈奴环境,精通匈奴语言,很快就成为了张骞的得力助手。
第一次被捕入匈奴后,堂邑父便形影不离张骞左右,使得匈奴小吏不敢欺辱张骞。在张骞逃往大宛时,堂邑父断后,射杀了快要追上来的匈奴士兵,使张骞能够顺利逃出匈奴。茫茫戈壁,逃往大宛的路途遥远漫长,二十几天的路程中,食物和水省吃俭用,也只度过了七八天,接下来就只有靠堂邑父射猎来维持队伍生计,不少人都在大漠中渐渐倒下,但堂邑父始终坚持不懈,坚定不移向前行走。从他的身上,张骞感到了莫大的支持与鼓舞。
第二次被匈奴人捕捉后,堂邑父依旧寸步不离张骞左右。匈奴兵变,谷蠡王伊稚邪自封单于,国内大乱,堂邑父便趁机保护着张骞夫妇逃出了匈奴。一路上,他把仅有的干粮留给张骞夫妻,自己常常一饿几天,打不到猎物,他就吃些草根充饥。回到汉朝后,张骞被封为太中大夫,堂邑父被封为奉使君。本该过上好日子了,可不幸的是堂邑父积劳成疾,病倒了,翻过了年头便与世长辞。
现在只留下了妻儿,孤儿寡母生活在长安城北的合家堡安平巷中。这堂邑父之子,长得非常和其父相像,身材高大,虎背熊腰,今年二十出头……张骞心头突然一紧,想到了自己的孩子张汉节,便自言自语地自责起来:“你应该有十二岁了,我的孩子呀,你现在在哪里呢?为父为了自己的贞节苦了你啦……”每当想到自己的孩子,张骞都会感到胸口隐隐的伤痛,于是他轻轻地在胸口捶打了两下,兰氏正好收拾妥当进入房间,关切地问道:
“侯爷又想咱们的孩子了吧!”
“是的,自打匈奴回到汉朝,就再也没有了小汉节的音讯,三年了,他都快十二岁了吧!”
“是啊,再过一个月就是他的生日了!”说着兰氏眼中充满了泪水,她顺势低头挽了下裙带,两颗泪珠正好落在了裙边。
“侯爷,时侯不早了,我们该走了!”兰氏并没哭泣,而是用坚定的语气对张骞说。
“奥,我们——走!”
夫妻二人一同走出了房间。
汉军北伐胜利,还差点捉住匈奴右贤王,这几日长安城内百姓也都喜气洋洋,人们像过节日一样,自发装扮街道,喜庆胜利,街头巷尾议论的都是北伐的事,人们无不传颂张骞立功封侯之事。张骞一出门,他的轺车便被街市上一群衣衫褴缕的叫花子围上,他们尾随在后面,不停地跑着喊着:
张骞北伐出奇谋,
功劳大,被封侯。
皇上送个花车头,
轮毂之上没告油,
咯噔咯噔往前走,
看见屁股看不见头。
兰氏让车夫慢了下来,对后面的管家喊道:
“张成——”
“知道了!夫人。”
张成应了一声,随手从袋子中抓了一把钱币,向车后扔去。那几个穷迫的叫花子便争先恐后地去抢钱,捡了钱后,他们争执着你多我少,便自行散去。
长安城的驿馆就设在城北繁华的大街上,张骞一行正好要从驿馆的门口经过。等来到门口,有许多人在那里围观着什么。张成忙上前喊道:“博望侯路过,请闲人让路!”围观的人听到喊声,回头看,只见一辆华丽的轺车驶来,后面还跟着一辆装载物品的马车。人们赶紧退到路边,伏地叩首。张骞挑开车的帷帐,向驿馆门口看了一眼,只见一个中年男子身穿红绸衣,头裹绿绸巾,手里拿着写有“汉”字的小旗,嘴里不停地说着什么,他的身后还有两名腰系红飘带的鼓手,他说一阵,鼓声便响一阵。在驿馆的大门之上,还打着“大汉必胜”的横幅,张骞感到此人很是滑稽,就想下去一看。在张骞挑帘之时,兰氏也看到了外面的一切,她见张骞好奇,便说道:
“侯爷可知这身穿红绸,手拿‘汉’字小旗之人是谁?”
“吾真的不知,请夫人告知。”
“侯爷您在外从军北伐,这长安城内许多事您都还不了解,这人是淮阳郡的卜式,他来到京城已经有一年之久,一直住在驿馆之中。听说他祖上有钱,父亲死后,他只要了百余只羊进了山林,把田宅财物都留给了弟弟。十余年后,他的羊群繁衍至数千只,于是又卖羊置买了田宅,成为当地的富人。他听说汉兵要出击匈奴,所以来到长安向皇上上书,说是要捐献一半家产以助军征战。皇上对卜式的捐助行为很不理解,就派人问他说,你想当官吗?卜式回答说,我自小就放羊,根本不懂做官之道,不愿为官。皇上又派人问他说,你家里是不是有天大的冤情,想把冤情诉说出来吗?卜式回答说,我从没跟别人发生过争吵,城中贫困的人来求我,我毫不吝啬,把钱财给予他们。在我居住的地方,人们都赏视我,爱戴我,我真的什么冤情也没有。皇上又派人问他,你这样做是为什么呢?卜式知道皇上到现在也不理解自己的行为。他长叹一声对前来询问的人道:皇上要解除匈奴蛮异的入侵,我想有本领的人应该从军征战,报效国家,有钱的人就应该出来捐助钱财以助军用,这样何愁匈奴不灭呢?派来问事的人把这些话传给了皇上,皇上还是不诏见卜式。再加上丞相公孙弘等人对皇上进言说卜式此举有背情理,肯定是居心叵测,于是皇上至今也没有诏见卜式,卜式也就一直留在驿馆内等候。现在他听说北伐取得了胜利,一定是在庆祝,以前听到大汉朝打了胜仗的消息,他就会这样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