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作品名称:情满山乡 作者:文绮 发布时间:2016-12-21 11:45:51 字数:3615
都说患难见真情,即便匆匆离别,也会为双方留下不可忘却的记忆。阿、梅那日的患难之情,是今日无尽的追忆,可他们却相遇在救人的行动中。人有三个帮,泥有三个桩。梅父当初是如此,茂情也是,接下来等待的又会是什么呢?
为了守护小丽和奶奶,月儿偏西,也没忘记陪伴一时。他们一起来到病房,茂情、梅吟很快打起盹来。经过这一直的观察,梅父、阿爹感觉婆孙二人是相依为命。茂情、梅吟知情,但这一层薄纱谁也不愿捅穿。年长的阿爹、梅父尽管劳顿一天,心还没休息,一直打算着婆孙俩的去处。
清晨,一辆救护车的鸣笛,惊醒了打盹的茂情、梅吟。东方发出鱼肚白,乘着那缕即将明媚的晨光,阿爹提出商量一件事,他的想法是把婆孙二人接回他家,由姚情和自己来照顾,直到康复为止。这让梅父、茂情、梅吟不能接受,考虑阿爹家的担子也不轻。茂情建议:“带回学校,早晚由他来照顾。”阿爹说:“那不行,你整天工作在身,不能耽误了孩子们。如果在我家,什么都方便。再说姚情是个贤惠的女子,她会尽力做好这些的。”一旁的梅父发言了:“孩子由我带回上海,一直念书,上完大学,老人就到阿爹家。”当他的意见一说出,阿爹感觉不妥。
“为什么?”梅父问。
阿爹说:“这事非同小可,看似一种合理的安排,其实她们能分开吗?婆孙二人的感情能割舍吗?”
“是,这是一道千古难题。”梅父很为难地说。
“良好的愿望,不等于会有良好的效果。”阿爹冷静地分析。
茂情说:“送回家吗?那就等死。出门还有一条活路。”
梅父感慨地说:“如果当初不是你救了我的命,哪有我的今天呢?茂情不也是么,如果不是阿爹的相救,只怕在深山早喂了老虎。”阿爹建议:“还是先征求本人的意见,如果硬生生地拆散婆孙二人,那也是罪该万死。”
最后,他们与小丽和奶奶一起磋商下一步的打算。老人听了他们的意见,恨不得拖着疼痛的腿子给他们磕头,好像上帝派来了菩萨,来搭救他们的;小丽呢,却死活不愿意,离开了奶奶,谁来照顾她。茂情、梅吟看着懂事的孩子,与她耐心解释:“到上海读书,会有更好的学习机会,那里有梅爷爷、梅奶奶的心疼,你安心读书。”奶奶也劝小丽:“去吧,家里你放心,我会好好的。”阿爹说:“奶奶由我来照顾。”稚嫩的小丽听懂了大人们的话,读懂了大人们的初衷,表示愿意跟梅父一起走。
阿、梅的相聚,微妙中搭建了一支慈善团队,
他们又会兵分两路,去履行自己的诺言。一个多么伟大的善举,将诞辰在他们的博爱里。两个意志坚强的组合,会撑起小丽这个不幸家庭的蓝天。
在他们正在商量事宜时,尚医生兴致勃勃地拿着病人诊断书过来说:“经过一晚的观察,没有生命危险,病人需要的是好好照料,继续康复就可以了。”听完医生的建议。办好一切手续的茂情建议:“我们一起到阿爹家去。先送他们回去,然后我们回校。”出租车来了,一起前往。
沿途他们没有太多的心事去领略一路的风光,因为还有重任在身,心事都放了在婆孙二人身上,阿爹是习惯了常年的颠簸,可梅父有些不适,略感头晕,但还是坚持着。朦胧中如果不是这事,采风素描会是一沓了。此时此刻只能看在眼里,留在心里,刻在脑子里,梅父相信以后会有机会。他又亲切地看着小丽,孩子需要呵护,一个小生命的到来,迎来的是风雨兼程,这对她来说太不公平。看着她,心里隐隐作痛,比起梅吟的小时候,可是天然之别。
梅父不由得回想起自己的小时候。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那是解放前夕,一个落后的中国,一个千仓百孔的上海大都市,到处兵荒马乱,大街小巷挤满的都是谋生的乞讨者。父亲当时在上海一家工厂打工,为了家人的栖身,就在上海石库门一个角落搭起一个棚子,就是家人的落脚点。
解放后,工人翻身当家作主人,自己就在一所学校读书。由于自己有画画的天赋,时常参加一些同学画画比赛。可是到了高中毕业,多想报考美术艺术专业,恰在这时文革开始了,理想遭到搁浅。命运就是那样作弄人,后来庆幸自己参加了赴日画展,此后就改写了命运。
梅父深深地沉溺在自己的回忆中。
可爱的小丽啊,你是90年代的人了,应该受到很好的教育,中国的前途就寄托在你们身上。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志啊。
远远的,茂情就看到了自己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曾经居住过的那间小屋,不!那里收藏着阿爹博大的胸怀,收藏着阿爹身上不朽的国粹——中草药文化。
车停至路口,进家的一段路还得走进去。
姚情今天没有出门,阿爹一晚上没回来,让她一直担心,左思右想准备到镇上打听。怎么一会看到老远有一队人朝着自家走来,其中还有一个背着人的模样。当走进一看。哦!原来是阿爹回来了,是多日不见的茂情回来了,她兴奋得直往前去迎接他们:“茂情、梅吟,稀客稀客,有失远迎。”快活的欣然看到茂情哥哥回来了,连蹦带跳地跑步向前,一个劲地叫着:“哥哥哥哥,我想你了。”还有小丽,是她生日见过的小伙伴,欣然高兴得心花怒放。这给梅吟、梅父带来一阵暖流,家人多好客。茂情说:“给你们送客人来了。”阿爹说:“快快,这是我遇到的贵人,会在我们家住一段时间。”阿爹并没有轻贱看病人,而是把病人当作是自家的贵人。姚情一切听从吩咐,接下病人后再照顾客人。
这里的一切,茂情当然熟悉,那所用的劳动工具,那摆放的物品,一切都还老样子,看着多么亲切。得知阿爹、姚情已成家,这里也像个家了,再不是以前的丢三落四。他由衷地去看日夜关心的鸡群,鸡群长势良好,七彩的羽毛都已雏型,一时看得眼花缭乱;鸡舍打扫得干干净净,井然有序,不言而喻,这都是姚情的功劳了。茂情关注那几只野山鸡,它们鸡立鹤群,起着领头雁的作用。看着看着,茂情会心地笑了。一会梅吟、梅父一起过来欣赏,赞不绝口,夸奖阿爹、姚情掌握了绝活,如若坚持,不久就是畜牧劳动致富的带头人了。阿爹一旁一个劲地夸奖茂情:“多亏茂情的主意,如果没有茂情的策划,那会有今天的收获呢。”梅父饶有兴致地问:“不愁销路吧?”
“不愁,早有人订货,做山鸡肉酱。这是茂情当初的一片苦心啊。”阿爹一口一个茂情地回答。
口口声声夸了又夸,让梅父莫名其妙。他的神情被梅吟看到,梅吟耳语悄悄几句,说:“这都是当初茂情的注意。”
这让梅父好惊讶:“后生可畏,后生可畏。把握了机遇,就是把握了财路,乃至命运啊。茂情有胆有识,开拓进取。”随即,梅父伸出了大拇指。
寒暄一阵后,茂情一行要离开了。梅父牵着小丽说:“与奶奶告别,我们就要走了。”那晓得,小丽怎么也不愿离开相依为命的奶奶,奶奶也舍不得离开小丽。大家都在为此时的别离撕心裂肺,一阵萧瑟的秋风,吹进了小屋,吹凉了每个人的心,吹落了门前树上的片片黄叶。看着他们纷纷奔赴的方向,却是落入黄土,寻觅有根的地方。在场每个人的心都是沉重的,难舍难分,离别依依,凄凄戚戚。
最后茂情决定:“小丽还是跟着我吧,以后无论遇到什么,我都负责把她培养成人。”无奈的大家,只好改变先前的决定。小丽对杨老师是有感情的,她熟悉自己的老师,她喜欢这位比大哥还要亲切的老师。决定一说出,小丽破涕为笑。
奶奶这下也踏实了,好歹认识茂情,了解他呀。
当他们走到路口,姚情、阿爹的挥手还没落下,就遇到了前来订货商张哥。茂情认识张哥,两兄弟热情地拥抱在一起了。老弟老哥热热闹闹地寒暄起来。茂情说:“当初幸亏有你的指点,要不然哪有现在的收获呢。”张哥说:“我一直都在忙于搞大力收购业务,惟愿你们家的鸡群能全部成活,我的收购量达到预期的目的。”茂情说:“会的,收获指日可待。”这也许就是当初茂情的灵感加把握了机遇,给家人带来了一片商机。机灵的姚情乘机留客,邀请他们一起进餐。
大家又兴致勃勃地返回,共聚餐饮。他们边吃边聊。
聊得最多的还是当前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当政策一放开,农民承包的责任田责任地可以转租,也可以自己开发利用,有利于大大提高农民的收入,改善乡亲们的钱袋子、粮仓。当他们谈到教育问题时,最大的希望还是加快山乡教育步伐,主要是师资力量,学习条件等等。这都是咱老百姓关心的话题。谁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有个出头之日啊。
谈到教育,茂情心里还有事没落实,此时他有些惆怅,这是上次走的时候答应的。资助欣然读书一事,已经临近开学了,两手空空如也,心有余而力不足。茂情的瞬间思索被细心的阿爹察觉到,便接过话题:“我家欣然的学费早已准备好了。”一句触碰了茂情敏感的神经。茂情说:“我一直都在惦记呢,有劳阿爹辛苦。”阿爹说:“你对我们家的贡献还小吗?”这一幕被梅父看得清清楚楚,随即提出一定资助欣然读书,老兄的大恩大德还没回报呢。但是阿爹婉言谢绝了。茂情想起林校长的话来:“阿爹,前几天林校长与我商量了个意见,就是学校请一个校工,想法是请您到我们学校去,如何?”阿爹听此话,感觉不能答应:“你看,我的任务不是摆着吗,我走了,病人由谁来照顾呀。”茂情无奈地收回自己的说话:“好吧,以后再说。”
一场助人为乐的故事在他们当中演绎得如火如荼,它就是一种主流,朝着一个伟大的目标奔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