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萧何一生最值得称道的是关注民生
作品名称:强汉时光 作者:姜文社 发布时间:2016-11-26 23:18:46 字数:6854
十九、萧何一生最值得称道的是关注民生
部下同心一力,让天下成了刘家的天下。刘邦得论功给部下行赏了。部下们为谁功高谁功低,争了一年多,争不出个张道李胡子来。刘邦认为萧何功最大。部下多不满。有人说:“我们被坚执锐,攻城掠地,多的打了百余仗,少的也打几十仗。我们之间,功劳有大有小。萧何躲在后方,没打过一仗,只会写写算算,制定各种政策。凭什么他的功劳,反在我们之上?”刘邦道:“你们知道打猎吗?”
“嘿,开玩笑,女人也知道。”
“知道猎狗吗?”
“把我们当小孩了?不用问,只说话。”
“打猎,追野兽的,是狗。发现野兽踪迹,给狗指示野兽所在处的,是人。你们就好比那能追得野兽的狗。至于萧何,是发现野兽踪迹,给你们指示的人。萧何动脑,你们动手。而且,你们只自己追随我,多也就两三个亲人。萧何却让宗族里几十个男性亲人,全来追随我。他的功劳,你们能比吗?”
部下没有话说了。
天下初定,萧何虽负责政策出台,制度设计,但任命他为汉帝国的政府首脑,还是过后的事。中央干部开会的时候,需要排座次。大家都说:“曹参身上有七十多个伤疤,战功最大,座次应该是第一。”
曹参是韩信的部下。跟着韩信,他才打了那么多胜仗。公道说来,韩信比曹参功大。可惜韩信心高气傲,咄咄逼人,不懂权变,人缘很差,没人替他说话。萧何固守后方,是个强势管理者,但在军事上却乏善可陈,大家也不认为他有多大功劳。张良怕风吹感冒,只躲在军帐中给刘邦出出点子,大家更认为他没有功劳了。都说刘邦是大忽悠,没有知人善任的本事,能把天下忽悠到自己手里吗?他的确是领导们的好领导说:“你们都说错了。打仗的功劳,只不过是一时的事情。好政策、好制度,才是长期的事情。萧何设计了好制度,出台了好政策,关中才安定团结。我和项羽打了四年仗,每次丢失山东,萧何都以稳定的关中等待着我,让我养精蓄锐,再次出击。一百个曹参没有了,我一样得天下?要没有了萧何,我早玩完了。萧何位次第一,可带剑上殿,入朝不必叩拜。”
刘邦既然这么说,部下虽不满,也不好多说。不过,“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萧何与曹参,谁也不服谁,刘邦非把萧何与曹参分出个第一第二来,就给两人制造了心结,从此见了面,谁也不理谁。
不久,萧何便被任命为相国,成了当时汉帝国除刘邦、吕后之外,最有权势的人物。
夏、商、周的朝代更换,都是诸侯国王上升为天子。秦朝落幕,汉朝启幕,露相的新皇帝刘邦,原是平民。刘邦的胜利,当然是平民的胜利。平民出身,以及目睹了秦重拳维稳,却火速灭亡的教训,让刘邦的治国策略,比较亲民。他觉民生,是刘家政府最有价值的投资。只有小民百姓的生活好了,才会安居乐业,整个社会才能持续发展,刘家天下才能长期稳定。具体怎么样亲民,刘邦的脑子就不够用了,只能靠天才管理家萧何。人生是有限的,不一定要永远占有什么。萧何对别的什么不感兴趣,只想让自己的管理才华有出手的机会。于是,对社会的各项制度进行了调整,制定了《汉律》,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秦朝的法、律、令,经过从商鞅到李斯达二百年的努力,已经很完善。“奸邪不容,皆务贞良”,秦朝官吏“慎遵职守”,凡事“细大尽力,莫敢怠荒”。秦朝的制度、法律,也相当理性,“制度大于人”。一般来说,人有了权力,总爱全盘否定前任,大刀阔斧,从头做起,没事生事,这样就显得自己有能力,有魄力,是改革家。自己累,也折腾地老百姓跟着受累。萧何要是个改革家,那汉朝就危险了。多亏他是个懒家伙,懒得受这个累,对秦朝的制度、法律,没有做太大的变动。说有所变动,也只是他增加了一点点人性的东西。而这正是最需要的变动,最要紧的变动,——把人还原成人,把人当人看。
汉初依然存在着历朝所存在的那种政治矛盾,但政治矛盾并未激化社会矛盾。原因就是有社会减压阀,即比较人性化的政策、制度、法律,疏导言论,适宜的信仰。什么信仰呢?黄老学说,要人对物质的东西,无为、不争。最高统治者里,张良身体力行,萧何差了一些,不贪恋财富,但贪恋权势。不过他贪恋权势,主要还是为展现自己的管理才华,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可以说,中国君主专制,在秦朝只有威权,没有怀柔,是萧何,确立了中国君主专制的基本制度、法律,当然是威权第一,但也讲怀柔,以对老百姓的好与不好,来论君主的好与不好,其他统治者的好与不好。
“脏唐臭汉”之说,说明汉朝的风气很不好,这也与萧何有关系。他出台的政策,只抓生产,不管道德,认为道德不济饥寒。他制定的法律,也没有放在比道德更高的程度,因为法律一高,人人犯法。这样,汉朝人便道德低下,出轨者比比皆是,连吕皇后和小帅哥审食其“床前明月光,地上鞋两双”,皇帝刘邦都不问皇后的罪,也不砍审食其的脑袋,别人更不在乎了。
人性解放,是相对而言。比如西周的底层人,基本是奴隶,却没有爆发大规模的反抗。秦朝统治者对待底层人,比西周人性多了,却爆发了大规模反抗。时代不同了,社会对人性的要求也不同了。汉朝只是相对于秦朝,统治者比较人性。我们今天的公民,回头看汉朝的臣民,依然活的不是人。专制体制下,上层可以无度地倾轧下层,下层却无法监督约束上层。于是人人都在为进入最上层而相互倾轧,相互吞噬。萧何作为汉初最顶层的那几个人物之一,也在所难免。怕引起刘邦怀疑要结党夺权,高级干部们除了中央召集会议时聚在一起外,私下里很少来往。韩信倒霉后,萧何更是当机立断,和他进行了切割。
有一年,陈豨造反,刘邦领兵去讨伐。吕后与萧何便以韩信谋反为名,冤杀了韩信。在外的刘邦闻讯后,即派使者加封萧何五千户,令一都尉领五百人为萧何的警卫。王的职称,刘邦一般是不愿给外姓人的。萧何等中央官员,多是侯的职称。得到王的职称后,可得到几个郡的土地人口。得到侯的职称后,只是可得到几百或几千户的百姓每年缴纳的赋税。萧何本来是有侯职称的中央干部里,拥有百姓人户最多的,现在刘邦又给他加封。中央大员,都觉萧何是刘邦的红人,争着去祝贺。有一个叫召平的人,是秦朝贵族,汉朝时沦落为种瓜的平民。萧何爱吃他的瓜,两人便很熟悉。他却穿着一身丧服,去给萧何吊丧。萧何道:“老小子,你怎么想得起这样来作践我?”
“你大祸临头,我不给你吊丧,难道还祝贺不成?”
“‘狗嘴吐不出象牙来’,明明是好事,怎么从你嘴里出来,就成了大祸?”
“皇帝在外征战,面对的是刀矛弓箭,你安安宁宁地呆在都城,皇帝倒给你加封、增警卫,能是好事么?”
“老家伙,就爱啰嗦。有屁快放!”
“韩信真谋反了吗?”
萧何不言。
“有的人,本事天大,能拯救一切,就是不能拯救自身。可惜剃头者,人亦剃其头。韩信没谋反,你可以和皇后把他给做了。皇帝觉你的内心,难以捉摸,怀疑你了,才给你加封、增警卫。就是说,皇帝怕你了。让皇帝感到害怕,你的命也就快完了。”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我真没想到,感恩老哥提醒!”
萧何即向使者表示,自己既不辛苦,也没危险,加封和增警卫,是无功受禄,不能接受。非但如此,他还把全部家财捐献出来,支持刘邦平叛。刘邦这才对他暂时放下心来。
不久,英布又造反,刘邦又亲自去讨伐,依然如陈豨造反时一样,数次派使者慰劳萧何。萧何依然捐出家财为军饷。有人向萧何说:“你被皇帝灭族的日子不远了。”萧何大惊,道:“我这么对他赤胆忠心,怎么还会被灭族?”
“你贵为相国,功第一,再往上加,就是皇帝了。初入关中,与秦民约法三章,明是皇帝说出口的,可他没文化,谁都知道,约法三章的内容,是你给他整出来的。入关中十多年了,你勤政爱民,比皇帝还得关中百姓的心。这世道,有权力的人,这个不造反,那个就造反,都想当皇帝。当初皇帝四十几岁了,还是平民,老混混。几年时间,就成了皇帝,心里自然对他这个皇帝不踏实,也知道他本事不如你、张良、韩信。他怕张良那个精神领袖,成了国家领袖,张良只好借身体有问题,躲开了他。你和皇后,又替他把韩信处理了。现在他的最大威胁,就是你。他几次派人慰劳你,就是怕你借着得关中百姓的心,和他争当皇帝。所谓物极必反,你能不被灭族吗?”
萧何愁肠百结,道:“我把什么都送给他以表忠心,现在已经没的给他送了,难道就剩下送死了吗?”
“那就造反,跟他争当皇帝呀。”
“别吓我!我有那个念头,还有今天吗?早人头落地了。”
“什么叫体制性犯罪呢?体制有问题,你没问题,体制就不容你,你只好没问题也让自己有问题了。既然你没跟他争当皇帝的念头,那么眼下保全你的最好办法,就是败坏自己的声誉,让自己有问题。”
萧何只得强逼百姓拆迁,低价买地,高价卖房,既当官,又当房地产商。刘邦知道后,笑得蹲在地上,直喊肚子疼,道:“嘿,想不到,历来标榜志洁行芳的萧何,原来也是个贪官污吏。是个贪官污吏好,他就不招百姓喜欢了。我也就不怕他借百姓之力,夺我的天下了。好好好,好好好!”
灭了英布,刘邦回长安的路上,百姓拦路状告萧相国强行拆迁、贱买土地等事。刘邦装作大怒,说一定要严肃处理。回到长安未央宫,萧何去见他。他却笑得合不拢嘴,半晌才说:“呸,与屁民争个屁!你身为相国,难道不如那些小民百姓富有吗?哼,竟然与他们争利,闷声发大财,太不像话了!”萧何忙谢罪不已。刘邦也就不了了之。
马太效应,是指一种社会现象,即: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小民百姓处于弱势,如果顺其自然,他们只会越来越辛苦,越来越得到的少。政府的存在,就是对这种现象的调节。萧何身为政府的总管,总是要管事的。他虽不知道马太效应的说法,但知道事实。于是一天,他向刘邦说:“有钱人越有钱越能拿钱生钱,富得流油,穷人越没钱越干瞪眼,穷得滴血。辛辛苦苦还受穷,是对人的羞辱,也说明社会缺乏公平正义。咱们汉朝不能是一个缺乏公平正义的朝代,得看着穷百姓可怜!长安地狭,上林苑中多空地。空着也是白空着,不如送给穷百姓种了,多少也让他们有些收入!”祸从口出,刘邦这回真大怒了,说:“相国受了商人的贿赂,才要把我的上林苑送人!上次百姓告你,我给了你情面。我不能老给你情面呀!”即刻让人将萧何绑起来,投进了监狱。征服同类,是动物的本能。人是从动物而来,难免或多或少带着兽性。某些人好爱折磨别人,就是这种兽性的体现,可以满足他们的征服感。司马迁在《史记》中,一提到廷尉这种执法者,就满是愤激之词,因为他深受其害。现在还有坐啤酒瓶,喝辣椒水,困了就在头顶上放鞭炮等方式的刑讯逼供,汉朝时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了。制定汉朝法律、讲究司法公正的萧何,也同样受到了刑讯逼供,尊严扫地,觉比死都难受。
几天后,一个姓王的警卫侍候刘邦时,斗胆问:“相国有多大的罪,皇帝竟然把他送到监狱,让那些廷尉暴打?”刘邦道:“官场流行不是一把手,就不能给自己贴金。李斯给秦皇帝当丞相,有好事归皇帝,有不好的事揽自己头上。萧丞相为民要我的上林苑,分明是给自己脸上贴金,丢我的脸。难道我不爱民,就他爱民?谁知道他安的什么心?”王警卫道:“陈豨、英布造反,皇帝出外平叛,相国守关中,他只要摇一下脚,潼关以西,就不是皇帝的了。相国不借着那个时候跟皇帝争,今天还争什么?秦皇帝不体恤百姓,才亡天下,不光皇帝有错,丞相李斯也有错。丞相是皇帝任命的,为人做事不讨百姓喜欢,连累皇帝也不讨百姓喜欢。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百姓会觉的,皇帝能任命了这种人为丞相,自己一定也是这种人。萧丞相讨百姓喜欢,连带您也讨百姓喜欢。百姓喜欢您,汉朝的天下就安稳了。您疑萧丞相,另任命一个百姓不喜欢的丞相,汉朝也就跟秦朝一样,很快要被百姓灭亡了。”刘邦给了他一拳,吼:“小小年纪,话说的不小啊!我这个大皇帝,就听你这个小警卫的话,向萧丞相道歉。”于是刘邦高开低走,本来想要萧何的命,却派人去监狱,免了萧何的罪。
极权的控制方式,是最后让你只要能活下去就感谢它,然后不反抗,不怀疑,承重,忍着,忍着。无端锒铛入狱,身体和精神备受摧残的萧何,一个已经隐约看到自己死亡的老人,只能咬牙忍让,还光着脚,涕泪横流,进宫向刘邦谢不杀之恩。刘邦拉他坐在同一席片上。两人的坐姿,都为跪坐。看着这个满腹经纶,自己当初的老上级,现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国,被整得不成人样,大老粗刘邦,有一种恶意的快感,笑道:
“算了,别光着脚,句句说自己有罪!老妖精,装什么蒜?你明知自己没罪,还装有罪。你为民要我上林苑的空地,我不给,我是夏桀商纣,你是贤相。请贤相别跟我这个暴君计较,好吗?我是故意这么做的,就为抬高你,贬低我哩。不好,不了。好,了,好了!百姓知道这事后,一定更喜欢你了。”
萧何当然对刘邦拿自己的痛苦当快乐很愤怒,可在君主专制体制下,再愤怒也不能表示出来。他只能继续以示弱,来与君主博弈,道:“这是后人的话:‘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我只是看着秦朝时百姓活得可怜,想让天才的您,一手创建的汉朝里,百姓能活得好一些,根本不在乎百姓喜欢我,还是讨厌我。皇帝多虑了!”
正乐的刘邦,却突然长叹一声,说:“老弟,我其实活得很恐怖。我老婆都比我手段狠毒,她钻男人,我都不敢拿她怎么样,甚至时时怕她砍了我的脑袋。我算成功了,当了皇帝,其实只是外表风光。我只是一个协调者而已,没别的本事。不说你、张良、韩信比我有本事,二流本事的曹参等,我也比不上。我只能对你们神经过敏,一边利用,一边打压,在走钢丝,悬哪!唉,皇帝不是人当的,是神当的。可没有神,皇帝都是人,谁都能要皇帝的命。你说,当皇帝恐怖不恐怖?”
君主专制就是这样,因为权力是争夺来的。皇帝最有权力,让臣下没安全感。臣下也可夺皇帝的权力,让皇帝没安全感。萧何道:“我比您位低,都觉高处不胜寒,当然理解您。”
“这下你放心做事吧!王朝初期,都这样,哪怕贵为宰相,也和皇帝休戚与共,皇帝用不着另外培植亲信。老弟,你呀,自然就是我的亲信。放心,只管放心!”
“你对我放心,我才能对你放心。”
“都放心,都放下心来。”
经了这一打击,萧何心灰意冷,在穷人住的地方买了一点田宅,说:“在中国,私有财产,并非神圣不可侵犯,而随时可被权势剥夺。要不,两千多年后,人一大富,怎么就会想着移民美国呢?萧家后世要有本事,像我一样,把本事用在济苍生,安黎民上,不要用在争财富上;要没本事,穷好,省得因有财富,惹得有权势的人眼红,丢了性命。”
萧何本事功劳太大了,刘邦死后,吕后又怕他不服从自己一个女流的领导,也起了杀他的念头。下级,就要装孙子。萧何赶紧向她表忠说:“这个国家的担子,我担不起来。我这人,生性没有主心骨,得靠人。刘老哥去世后,老嫂就是我的主心骨,也就是中国的掌舵人,掌握着中国最大的社会话语权。您就勇敢地秀自己政治家的风采吧!”言下之意,是自己绝对听吕后的话,绝对不夺权。吕后从肉体上消灭萧何的念头,这才被打消。
萧何病重将死,吕后的儿子孝惠帝,以皇帝之尊,到臣下的家里去探病。出豪华的未央宫,进了简陋的萧家,少年皇帝不由哽咽起来。萧何已不能下床,有气无力地说:“不能行君臣之礼,老臣失礼了!”少年皇帝坐在床边,抓住萧何枯瘦的手说:“不讲究,不讲究那么多。唉,我爹爹,让萧大叔受了多少委屈!”
“我对你爹爹,没有抱怨,只有包容。你爹爹虽出身草莽,却并不只是一介草莽。他要仅仅只是一介草莽,我就难一展胸中抱负。我因他给了展示的平台,可以留名千古了,还有什么委屈的?好孩子,说些别的吧!”
“我年轻不识人,萧大叔百年后,谁代您做丞相呢?”
“多少人,当官只是为当官。秦朝对百姓苛刻,大叔是为民,才当官的。当年你爹爹想让你弟弟如意继位,大叔极力保你,就因为你善良,会体恤百姓。你难道不知谁最体恤百姓吗?”
“曹参大叔怎么样?”
“好侄子,你是个好皇帝!老汉我,死而无憾了!”
“大叔不是极讨厌曹参大叔,见面连理都不理吗?”
“我是讨厌他。可你不是问我最讨厌的人是谁,而是问管理国家最有才能的人是谁呀。非曹参莫属!”
死亡,不可控制,也不可避免。不久,扎扎实实做事,为强汉奠定坚实基础的萧何病故。吕后闻讯,泪垂满脸。汉惠帝则亲自披麻戴孝,率领百官送丧。无数百姓,也自愿加入了送丧队伍。十里长安街,白压压一片。有歌者如泣如诉唱道:“一声声哭唤,唤不活一代人杰萧相国。苍天苍天你可知?萧相国的委屈再多也不说,一生一心只替小民百姓说委屈。”
本书虽写的上层,却是在为底层说话。萧何一生,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关注民生,让当时的老百姓特别感恩戴德,也给后世君主专制下的国家管理者做出了榜样,而且是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至今有借鉴意义。比如我们的公务员,人民纳税来养着你,你就是为人民主动服务的,而不是手里有了一定的权力,谁的事遇到你手里,就要收好处费,雁过拔毛,否则便极尽刁难之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