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仓海横流>沧海横流

沧海横流

作品名称:仓海横流      作者:章社友      发布时间:1970-01-01 08:00:00      字数:3949

  四、大串联的纪念品
  
  现在的中学生都知道“串联”是一个物理专用词语,我想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也许不知道在文革中“串联”这个词还有另一种意思。
  据说,发动革命的大串联是为了推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深入发展。通过“串联”,一方面,将首都红卫兵造反的好经验输送到全国各地去。另一方面,也让全国各地的红卫兵到北京来学习造反的先进经验。当时还没有电视,电话也不普及,更不要说“互联网”了,所以只有使用最原始的方法——人员步行去取经。外地“串联”的红卫兵一般都是十几个人一个小分队,步行去北京,走在路上就像是串联的灯泡。另外还有一层意思,就是从北京派出去的红卫兵就像电源一样,走到哪里,就把革命的火种点到哪里,直到将全国都串联到一起。这就叫“革命的大串联”,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为了表示革命的诚意和决心,红卫兵们决心向当年的老红军学习,发扬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精神,步行走到北京,有车也不坐。后来串联的人太多了,许多聪明的人不但有车就坐,更有许多厉害的红卫兵通过“卧轨”拦火车的方式,强迫火车停下来,带他们去北京。这件事经报道后,在全国掀起了更大的串联热潮,实质上是掀起了一场全国性的免费旅游热潮。
  当红卫兵造反派串联到北京后,就出现了毛主席身穿绿军装,在天安门城楼上一次又一次接见红卫兵的千古奇观。我没有在那时候去过北京,但是后来我们被学校组织起来,看过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八次接见红卫兵的新闻记录片。当毛主席和林副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身穿绿军装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上时,广场上的红卫兵激动得泪流满面。电影解说告诉我们:“那是幸福的热泪”。红卫兵们大都身穿绿军装,手臂上有一红袖章,上面写着“红卫兵”三个大字,手中挥舞一本红色封面的毛主席语录,一边挥舞,一边节奏感很强地高呼:
  “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广场红旗飘飘,形成一片红色的大海。
  可惜那时候我太小,没有赶上这趟免费旅游车。但是我们知道,那时候不但中央支持这样的大串联,就连各级地方政府也设立了专门的接待站。就连我所在的西峡小县城,也设立了这样一个红卫兵串联接待站。全国各地的红卫兵,只要说是串联的红卫兵,就可以到这里来免费吃住。就像和尚可以到各寺庙去“挂单”一样。
  也就在风行大串联的时候,开始流行毛主席纪念章和毛主席语录牌。外地来的红卫兵虽然知道这里有串联接待站,但出了火车站不知道在哪里。于是本地的红卫兵就主动地去车站接送。开始那些被接送的红卫兵为了感谢接送人员,就主动将自己佩戴的纪念章或纪念牌赠送给接送人员。后来,由于需求量大,就发展到了接送人员主动索要。再后来,就出现为了得到纪念章而去火车站接送串联红卫兵的事。
  那时候我虽然小,也曾接送过几次,但是却一个纪念章也没有收到,也许是我太小,也许是我不敢开口要。后来听大哥们介绍经验,才知道这里面还有不少的学问。他们介绍说,在车站见到来串联的红卫兵,不能马上就开口要纪念章,这样他就不跟你走了。应该主动带路,但是不带到接待站,而是带到县政府。到了县政府,再开口要,他不给就不带到县接待站去。在县政府那里,没有其他的竞争者,外地来的红卫兵分不清东南西北,自然会答应了。
  这样我也就照着他们说的接了一次,可是到了县政府门前,我还是不敢开口索要。被接送的红卫兵不知道我是故意使坏,他绝对不会相信一个十四岁不到的孩子会向他耍阴谋诡计。他非常着急地说,“不是这里,我想去红卫兵串联接待站。”我不忍心,便打消了索要的念头,主动带他去了接待站。
  到了那里他很感激,出人意料地主动将胸前佩戴的毛主席语录牌送了给我。我至今还记得那上面的毛主席语录是:“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动力。”
  后来我没有再去接送过红卫兵,因为不久我爸爸就大串联回来了,给我们全家带回了许多毛主席纪念章。我记得分给我的是一枚比一分硬币还要小一点的镀金毛主席头像纪念章。爸爸说:
  “很遗憾,没有走到北京,到了郑州火车就开不动了,停了几天,我们只好回来了。”
  文革时期,我的家庭关系很复杂,爸爸当时是北堂大队党支部书记,是革命派。妈妈是地主坏分子,是被批斗的对象。爸爸是跟着学校里的红卫兵学生一起去串联的。
  爸爸给我的纪念章我没有好意思戴几天,因为太小了。一转眼的功夫,街上已经开始出售各种各样的毛主席纪念章。纪念章越做越漂亮,也越做越大,其中有一种是夜光的,在黑夜里可以发光,最受欢迎。当时我家很穷,根本没有多余的钱去买来与同学攀比,只能在班上看着其他同学大出风头。
  后来毛主席像越来越大,大到在胸前戴不下了,于是就出现各种石膏像、挂像等,再后来就见到各种建筑物上都画上了毛主席像。而且在大多数的毛主席四周,必定画上光芒四射的光辉。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是那个时代每天早晨从广播里传来的第一首歌。许多红卫兵去北京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亲眼见一见毛主席。那是当时全国青年们的共同心愿,是发自他们内心的真诚的愿望。也许现在的人无法理解为什么,我想只要看一看今天的追星族怎样追星就不难明白了。其实,人的感情并不复杂,几十年几百年也不会有太多的变化,许多事情外表看上去不一样,本质上都是都差不多。
  
  五、表态文化盛中华
  
  “问题不在于大小,关键在于态度”是那个年代的流行语。不管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在表面上你必须表态,你的表态许多时候将直接决定着你命运的好坏。比如说,你明明没有错,有人指控你错了。如果你立刻口头上承认错误,并做出痛改前非的样子,你可能得到宽大处理;相反,如果你非要去辩解,说自己没有错,那就麻烦了,原来的小罪指控可能会变成大罪指控,也就是上纲上线。又比如,当别人只在口头上或书面上表示响应号召,坚决拥护的时候,你能够咬破手指写血书表示坚决拥护,你的态度就超过了其他人,你就有可能会被宣布为榜样,甚至有可能会被提拔重用。
  那时候我住在学校里,学生停课了,老师还要来学校参加政治学习。这样就多了一项工作——贴标语,不但在学校里面贴,还要紧跟形势,将各种表达学校态度的政治标语贴到大街上去。什么“三忠于,四无限”,“早请示,晚回报”,“跳忠字舞,唱语录歌”,更有“头顶公字,胸怀忠字,脚踏私字”等的做法,都是那个时候流行的东西。
  以上那些内容都是用不同形式表现出来的。“三忠于,四无限”具体是什么内容我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是无限忠于毛主席,无限忠于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依稀还记得那些内容主要是用红漆涂刷在墙上柱上,还有就是游行集会时呼口号写文章时使用。“跳忠字舞,唱语录歌”有两种形式,一是组织“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上大街上去表演,二是在“早请示,晚汇报”时作为一个内容来进行。
  “早请示”时,每天早晨上班后,全体人员肃立在毛主席像前。领导根据当天的政治工作内容,选择适当的毛主席语录,或领读,或齐声朗读。然后全体人员向毛主席像鞠躬。然后,在毛主席像前,跳“忠字舞”,或唱“语录歌”。最后是向毛主席像表决心:“今天我们将照着您老人家的教导……开展一天的工作。”
  所谓“忠字舞”,就是一种简易舞蹈,由十几个简单动作组成。所谓“言之不足,则手舞之,足蹈之。”是为了将内心对领袖的忠诚之心充分地表达出来的一种方式。不过“忠字舞”不是什么人都有资格跳的,比如说被批斗的人,就没有资格和革命群众一起跳“忠字舞”,也不准私下跳,一般“忠字舞”都是集体跳。
  “语录歌”就是由毛主席语录谱曲而成的歌,大都是铿锵有力的进行曲。“忠字舞”坏人不可以跳,因为坏人是没有忠心可表的,但“语录歌”坏人也可以唱,因为唱语录歌可以教育好人,也可以改造坏人。我当时跟着大人也学了很多语录歌,有些至今还会唱。
  比如有一首“下定决心”的歌最为流行,使用率也最高,内容为“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用不同的曲调唱两遍,第三遍改为道白。这首歌铿锵有力,游行时可以唱,集会时也可以唱,唱完后常使人亢奋不已。
  唱语录歌确实有利于让毛泽东思想深入人心,而且记忆深刻。还有一首关于“革命”的语录歌,三十几年后的今天,我还可以清楚地唱出来,因为这首歌,几乎成为每次革命行动前的打气筒: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画,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谦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的行动。”
  “晚汇报”是在每天下班之前,全体人员肃立在毛主席像前,向毛主席汇报当天的工作,有时是领导一人汇报,有时是每人各自汇报。除了与早请示类似的表忠心的内容,还有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检讨自己工作中的不足或错误。也叫“斗私批修”,基本上属于自我反省。
  在上述表忠心的活动中,与我关系最密切的是“头顶公字,胸怀忠字,脚踏私字”。头顶“公”字,就是在我家的大门上钉上一块红底金字的“公”;胸怀“忠”字,就是在我家的两扇门上相当于成人胸部的高度位置贴上一个心形红色剪纸,心形剪纸的中间,剪出一个“忠”字;脚踏“私”字,就是在我家门口的地上,用碎石在地面嵌出一个“私”字,让人进出时,直接用脚踏在“私”字上面。这些内容,并不只是我一家,几乎是全中国千家户都必须如此。
  记忆中这样的全民表忠心的热潮维持的时间并不长,好像是一阵风之后就不搞了。不过这些表面上的形式虽然淡化了,但在我们的思想深处却依然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当年像我一样年龄的人,今天也都五六十岁了,他们正是今天中国各部门的中坚力量。报纸上常常揭发出来的,那些通过搞形式主义被重用,或得到升迁的案例,其根源是不是与当年的全民表忠心活动有一定的关系呢?
  后来长大了才知道,这一类的表态文化并不只存在于那个“特殊年代”。古今中外都不乏其例,只到今天,世界上许多宗教,也还依然保留着类似的表态形式。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