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蓝·连载】 动脉.脉动(六)
作品名称:【海蓝·连载】动脉·脉动 作者:老老兵 发布时间:2012-01-17 08:29:53 字数:3277
第三章
一
风势小了,雨还在下着。东方的天际,露出了一抹亮色,象鱼肚子那样青白的亮色。
母子河桥K城方向的桥头上,聚集着K城工务段桥梁抢修队的百多号人。他们望着桥下滔滔的洪水、已被冲移位的3号桥墩和桥面上被扭弯的钢轨,没有一个人顾得上抹一把脸上的汗水,马上按平时演练过的应急处理程序,各就各位,在那位粗粗壮壮的年轻领工员的指挥下,有的从汽车上往下卸编织袋和铁丝笼,有的往编织袋里装沙子、往铁丝笼里装片石……各司其职,忙而不乱,井然有序。
文静而略胖的副段长滕飞扬、与张永清一起夜巡的戴眼镜的刘工程师和十几个抢修队员,踏上了母子河桥。他们要做更细致的检查—
桥头到1号桥墩,线路没有什麽变化。
1号桥墩到2号桥墩,在接近2号桥墩处,位于混凝土整体道床上,有几十组固定钢轨的预埋螺栓程度不等地滑了丝,混凝土表面也有了程度不等的崩裂……
2号桥墩到3号桥墩间,因为3号桥墩已经向河的下游倾斜,道床板上有的固定螺栓的螺帽已经崩脱,有一段桥板已随着3号桥墩的位移而发生倾斜,一端已经垂向湍急的河面……
滕副段长转头大声命令:
“拴好安全绳,把安全绳固定在1、2号桥墩间的桥枕上。用绳子把垂下去的钢轨拴牢,拉上来,尽量减少损失。大家要互相照顾,注意安全!”
不一会儿,桥上响起了嘹亮的号子声。虽然只有二十几个人,
但号子声在清晨的寂静中,却显得那麽高亢,那麽厚重。
从桥头边上运过来的沙袋和片石铁笼,被投掷到靠近岸边的护桥墩和1、2号桥墩周围……
段上后续的抢险人员到了……
路局组织的抢险队伍来了……
大队的人民解放军和武装警察官兵也赶来了……
那呼啦啦飘着的红旗、那人来车往的紧张而有序的抢险场景,活脱脱地重现了一九九八年抗洪抢险时军民携手斗蛟龙那激动人心的史诗般的画面!劳动号子声、施工机械的轰鸣声、英雄们穿梭来往的脚步声,交混回响在一起,压倒了百年不遇洪水的呼啸声,汇成了一曲激越的抗洪抢险交响曲!
雨停了,风住了,一轮旭日在东方的山峦尖上冒出了头,抹红了天幕,然后冉冉升了起来,给大地万物都镀上了一层金红的色彩。雨后的天,碧蓝碧蓝的,仿佛一天澄澈的海水……从桥头眺望,经过一夜风雨的洗礼,远处群山错落,层峦叠嶂,林木繁茂,郁郁葱葱,平时像玉带一般的母子河水,虽然失去了往日的清澈,变得浑黄浑黄的,但仍然并未失去母亲河的温柔,蜿蜒着、吟哦着,流向不远处的大海。这美景,在那些刚刚和风雨、洪水搏斗了一夜的英雄们看来,就宛如一幅雄浑壮丽的水墨丹青。
二
两辆“猎豹”,风驰电掣般地在高速公路上疾驰,车轮两侧溅起的水花,象犁海的快艇划开海面一样地向两边飞溅。雨刷不停地刮着,车大灯顽强地亮着,刺穿了车前面挡着的那道雨幕。
“距离274桥还有多远?”坐在司机身后的王大成不无焦急地问。
“在前面焦庄路口下高速,大约还有70公里。”司机老李答道。
王大成朝身边的运输处万处长说:
“老万,你问一下调度指挥中心,到目前为止,被截停的客货列车共有几列?”
经过一番电话查询,万处长汇报说:
“下行截停客车6列、货车12列,分别停在6个车站的站线上;上行没有截停列车,只是有3处水害地段,正在组织抢修加固,慢行可以通过。只有5429次特快停在275到276公里的区间。”
“好,现在发抗洪抢险第一号局长命令:1、命令停在上埠车站待命的救援列车,在凌晨七点以前赶到N城站,协助5429次先返回N城;2、命令线路大修工程公司,从N城方向速派施工力量,到275至276公里集结待命,待5429次返回N城后,立即组织抢修一条斜插通到上行线的便线,从K城方向也速派施工力量,再从上行线修一条通到下行线的便线,把274桥和高路堑地段隔离封闭起来,准备好274桥的抢建;3、命令各临时停靠客车的车站,组织食品和饮用水,要尽一切可能确保旅客的正常饮食;4、由有关车站联系临近铁路的医院、卫生所,请他们迅速向各临时停靠客车的车站派出医疗小组,要确保旅客的身心健康。”
王大成镇静地发出一连串的指令,整个K城铁路局这个大联动机,立即进入了应对处理突发事件的紧急状态之中。看来,王大成这个代局长,确实有处变不惊,能够在在紧急情况下应变的指挥能力。车上的运输处长和安全监察室主任,也着实地暗暗佩服。
这时,王大成又拨通了洪雁的手机:
“洪雁吗,我是大成。车内旅客情况怎麽样?永清的伤势有没有什么变化?”
手机里传来洪雁沉稳的声音:
“乘车的警备区龙司令员发动车上的解放军和武警同志,协助我们乘务人员和乘警工作,整个列车秩序良好。永清头部和肩部受伤,手臂可能骨折,经车上医务人员的临时处置,伤情平稳。另外,听软卧车厢的列车员讲,永清的妹妹在列车上,她是个医生,现在正守在永清的身边,你放心。”
“永清的妹妹在车上?”王大成拿手机的右手抖颤了一下,声音有些急促。转而,语音又平静了下来,“好,这对永清的看护就更方便了。洪雁,请向龙司令员问好,感谢部队同志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并请转告首长,我已安排抢修便线,争取尽快让5429次开出去。”
这时,越野车已经驶出了高速路口,开上了被暴雨和山水冲刷得坎坷不平的乡道。
“永清的妹妹梅子在车上……”
随着车身的颠簸,王大成脑子里泛起了一波波揪人的思绪……
三
他和张永清同乡,他家居住的山乡镇子和永清家住的村子相距不足三里路,中间仅隔了一条在北方少见的清冽冽的河水常年不断流的小河。他一家四口,父、母、他和一个姐姐。他爹年轻的时候就爱捣弄个小买卖,经常从乡下偷偷地收一些鸡蛋、蔬果,然后到镇上或者县里去卖,虽然没少让人家“割资本主义尾巴”,但是家道确是比单纯务农的人家殷实许多,手上总是有一些活泛钱用。她姐姐是周围十里八乡数一数二的美女,还在读初中时,就被当时公社(后来的乡镇)书记的儿子相中了,初中毕业时就嫁了过去。这时,正赶上改革开放,借着亲家的“荫凉”,他爹的买卖也从在镇上的黄金地段摆的一个地摊儿,发展到开了一个杂货铺,卖一些杂货,再到在镇上和县里各开了一个小超市,并且日益做大,有往当时的地区(后来的市)发展的趋势,家里的日子也就越来越好。在历来重男轻女的农村,他从小就被娇惯,成了说一不二的“小皇帝”。他在这样的家庭环境熏陶下,加上自己又有些小聪明,所以他从小就知道见什麽人说什麽话,很讨人喜欢。大人们都说:“看大成那两个咕噜咕噜转的大眼睛,就知道他有一肚子‘鬼心眼儿’!”。而张永清就不同了,他家几辈子都是安于“面朝黄土背朝天”,从垄沟里刨食吃的老实巴交的农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政策变了,他家的日子才逐渐地好了起来。而张永清从小就是这个家里里外外的好帮手。他有个妹妹,很得他爹娘的疼爱,他也对聪慧娇俏的妹妹呵护有加。与王大成相比,张永清平时言语不多,认死理儿,犟得像“一根筋”,只知道闷头干事。大人们夸他,他也只是闷头一笑而已。从打上小学开始,张永清和王大成两个人就在一个班,是光着屁股长大的小伙伴儿。尽管时常被王大成捉弄,却一点也不记恨他,两个人还是好得像“穿一条裤子”。夏天,上树掏鸟蛋,他让大成在树下等,他脱下鞋子爬树,下来后,鸟蛋两个人平分;下河摸鱼,也是大成在河边看衣服,他下河来回扎猛子摸鱼,摸了鱼一人一半。在学校里,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大成理解快一些,而永清则勤奋一些,两个人总是摽着膀子,成绩也总是不相上下,这次你第一,下次我第一,两个人在年级里,都没出过前三名,都是让老师喜欢、同学羡慕的尖子学生。一九八一年,两个人高中毕业,同时考上了北方铁道学院(后来的北方交通大学),王大成分到铁道运输系,张永清分到铁道建筑系,一起从贫穷偏远的山区,来到了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中心城市——B市。当两个人揹着简陋的行装,趁着夜色走出B城火车站时起,他们望着那鳞次栉比的高楼、车水马龙的街道、变幻闪烁的霓虹灯、还有那些前卫时尚的红男绿女……真像是《红楼梦》中“刘姥姥初进大观园——看哪儿哪儿新鲜”,有点目不暇接,看什麽都是自己没见过的,感到两只眼睛不够用了。从那时起,王大成就下定了要做一个“城里人”,闯出一番新天地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