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蓝·连载】 动脉.脉动
作品名称:【海蓝·连载】动脉·脉动 作者:老老兵 发布时间:2012-01-15 14:27:52 字数:4106
长篇小说《动脉.脉动》
——铁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
——摘自《铁路技术管理规程》
一向以安全稳定、效益拔尖而在全国铁路行业中著称的K城铁路局,在二00六年这一年夏天,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却接连发生了三件让人们意想不到的大事:第一件是在全路第五次大提速中建造完成的一座特大(单线)桥和一段一公里多长、十几米高的砌石高路堑在突袭而来的台风暴雨中垮塌,中断了行车,还险些造成一列特快列车颠覆;第二件是一位曾在建桥工程中担任工程监理的老工程技术人员,在正在调查大桥垮、路堑塌的事故时,突然不明原因地坠楼死亡;第三件是K城铁路局具体负责提速改造工程建设的局建设项目管理中心主任,又遭遇意外车祸,侥幸地摸了一下“阎王鼻子”以后,虽然没死却成为了“植物人”……粗看起来,这后两件事看似单独发生、而实际上却可能同是源于对垮桥、塌堑的工程事件进行调查而引发的。那麽,这三件事之间到底有没有必然的“关联”,而这之间又有怎样的“关联”?“关联”的程度又有多深?然而,人们的关注集中点却是出奇地一致,就是垮桥、塌堑到底是天灾所致、还是人祸造成的?这个谜的谜底,何时能够揭开?而揭开以后暴露在人们面前的,又将是怎麽样的一个谜底?
第一章
(一)
K市气象台发布的台风紧急警报,从凌晨开始,就在电台、电视台连续滚动播出:名为“温馨”的第九号台风,在H省登陆后,风力已逐渐减弱,成为强热带风暴,并正在继续向西北方向移动,中心风力仍有十一级以上。预计将在今天晚些时候在K市登陆,届时将伴有雷暴雨。有关方面和市民,要提前做好防风、防雨和防灾准备。
整个城市的抗灾抢险紧急处置预案启动了:
市政工程人员对重点雨水排水干道进行了疏通、房产维修人员对有倒塌危险的老旧房屋和住有大量外来人员的低矮棚户区和尚未改造的“城中村”的房屋进行了细致的检查和处理、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组的老大娘们在挨家挨户提醒业主们关好门窗……
110、119、122和120,都进入了紧急戒备状态……
驻K市的陆海空三军部队,也奉命提高了戒备等级……
白天,薄云晴日,由东南方向刮来的含有大量湿气的习习凉风,让连续一周在三十五摄氏度左右的高温“桑拿”天煎熬之下的K市市民松了一口气。因此,强热带风暴将要“拜访”K市的消息,并没有让人们的生活节奏有所收敛。当夜幕随着越来越显得狂放的东南风降临的时候,千姿百态的霓虹灯,仍像往日一样在高楼大厦上闪烁,星级酒店前也还是车水马龙,红男绿女摩肩接踵。茶楼酒肆里,也都是顾客盈门,到处都在品茗抒怀、把酒言欢,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暗影里,也是衣袂飘香,有三三两两的女人,或浓妆,或淡抹,或轻颦浅笑,或妖冶招摇,把目光抛向过往的男人……
这,注定又是一个灯红酒绿的不眠之夜。
夜渐深,风更大了,“温馨”的风头,已经“热情”地抵达了K市。随着风势的加大,滂沱大雨也在不经意间来临了。街道两边的行道树、住宅小区里繁茂的花木、各山头公园里成片的各种树木……都在婆娑起舞中,发出“叭嗒”、“叭嗒”的响声,很快地就浑然成为一曲“雨打芭蕉”交响乐的打击乐前奏。
雨借风威,风助雨势,很快地密雨便变成了一道雨帘,密密地遮挡在建筑物、街道、树木以及人们的眼前,除了街道上指挥交通的的红黄绿信号灯光还能刺破雨幕外,连马路上行驶的汽车车灯,也变成了忽隐忽现的萤火虫般的光点。刚才还徜徉在海滨、马路两旁的人行道、商业步行街上的男人、女人们,再也顾不上什麽“绅士风度”和“淑女矜持”,均作鸟兽散,或奔跑着寻找避雨场所,或招手登上出租车返回住处。街道上,除了溅着水花驶过的各种车辆外,已经不见了行人。那些暗影里的“暗香”,更是被扫了个一干二净……
时近午夜,一道近似于直上直下的闪电,像一把利剑一样,劈开黑漆漆的天穹。在闪电初发的刹那里,港湾内避风的船舶、天平山顶气象部门挂出的串串风标……都在异常惨白的闪光下清晰地闪现出来,转瞬间又随着闪光的逝去,而又随之被夜幕遮蔽。紧接着,“喀喇喇——”一声闷雷,炸响在整个K市上空,直欲把人们的耳膜震裂……
雷声过后,雨更大了,望去像有一道雨幕。天地间,只看到是一片灰蒙蒙的,遮挡得连几米外的街灯也模糊不清。这时,穿戴着雨衣雨帽、外面罩着黄色荧光坎肩的交通民警,象听到统一的口令一样,几乎同时出现在横贯K市东西的主干道——中山大道的各个交叉路口,沉着地站在指挥岗位上。中山大道两侧所有路口的交通指示灯,全部亮起了红灯。不一会儿,一辆辆草绿色帆布封闭的军车和越野指挥车,在鸣响警笛的警车前导下,自东向西疾驰而过,紧接着由几辆120急救车和十几辆越野吉普车组成的车队,也朝同一方向驶去,从市区向郊区驶去。
这,又注定是一个不平常的不眠之夜!
(二)
他用手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从两条钢轨间跨到自己顺向的右侧,借着穿透雨帘微弱的手信号灯光,看到就近的里程碑上正好是“274”公里。
“再往前走不足500米,就是去年冬初刚刚竣工的下行线母子河特大桥了,更要小心了!”他在心里告诫自己。
风愈大,雨愈急。他艰难地冒雨前行,手信号灯光在两条钢轨间扫来扫去,检看着每一寸钢轨、每一块夹钣、每一颗道钉、每一根轨枕和每一处道床。在离母子河桥100米左右时,透过风雨声,他听到了河水暴怒的咆哮声:
“轰……”
“轰……”
到了桥头,虽然因为天黑看不清山洪有多大,但那排山倒海般的怒吼,足以让人把心提到嗓子眼儿上。上桥以后,他感到脚下的桥体和线路发出一阵阵细微的、不安的震颤。
他倍加细心地监视着——
桥头到1号桥墩,没发现什麽异常……
1号桥墩到2号桥墩间,也没发现什麽异常……
从2号桥墩往前走不到3米,他停下了,蹲下身子,将手提信号灯光顺着钢轨1厘米、1厘米地往前移动:不该有任何曲线的钢轨,为什麽向母子河下游方向有了些微的偏移……
他震惊了:“这里果然出事了!”
蓦然间,去冬大桥竣工验收时的一幕涌上了心头——
那一天,虽说已入冬,但太阳却暖洋洋地照着,横跨在母子河上刚刚建成的钢筋混凝土板梁桥,骄傲地在阳光下展示着自己的身姿。参加验收的的铁路局的各方人士,分成几个小组,分头对线路、桥梁及其他线上设备进行验收。他带领工务小组,负责对桥墩、桥体和包括桥上线路、轨枕在内的上部结构进行检验。
起初还一切顺利,但就在签字前,负责施工监理的原路局建管中心已退休的高级工程师杨青却悄悄地把他拉到一边,对他说:
“张段长,3号桥墩可能有问题。”
“问题?!什麽问题?”他不解地问。
“桥墩的灌注桩桩基可能没达到设计的持力层深度。”
张永清吃了一惊:
“有证据吗?”
“浇注桥墩基础灌注桩的那天我有病请假,他们趁我不在,利用晚上偷偷地浇筑了混凝土。据有的现场工人反映,桥墩桩基基坑没有挖到设计标高。”
看着他有些不相信的样子,杨高工信誓旦旦地表示自己说的事情绝对是真实的,并表示:
“张段长,有些事暂时我还不能和你说,但我会向有关领导和部门反映的。”
如果真是这样,那可就不是一般的问题了。他觉得有必要把这件事弄个水落石出。于是,在验收总结会前,他嘱咐其他参加验收的同志先去参加会议,自己与杨高工一起,在工地上杨高工的办公室里,抛开施工单位K市第二路桥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竣工文件,将有关K274特大桥的水文地质资料和原始设计文件找出来,仔细地作了一番研究,又核对了施工单位的施工日志和竣工图,然后带着一肚子的疑问,去了工程验收总结会的会场。会场上,由于抽烟的人多,早已是乌烟瘴气的了。主持会议的路局建设项目管理中心主任孙世林看见张永清进来了,笑着说:
“张段长,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等你们工务小组的意见了。”
张永清看了一眼会场,没有搭孙世林的话茬儿,直接对坐在会场主位上的副局长王大成说:
“王局长,工务小组还不能在验收纪要上签字。”
这一句话,无疑像是在平静的潭水里投入了一颗不大不小的炸弹,立即引起了满会场各方人士的极大关注。原来人声鼎沸的会场一下子沉寂了下来,静得仿佛能听到彼此间的心跳。孙世林有些无奈的望着仍然微笑着端坐不动的王大成:
“王局,您看……”
王大成沉稳地望着这个和自己从小一起长大,一起读书、上同一所大学,一起从大山里走出来到这个沿海发达城市的张永清,慢吞吞地端起杯子喝了一口茶水:
“工程有什麽问题吗?”
“我对274桥的质量有疑问。据我听到的反映,可能有的桥墩的灌注桩基础没有达到设计深度。所以,我建议对桥基进行破坏性检验。”
会场上更静了,大家都把目光聚焦投向了王大成。
王大成放下手中的茶杯,站起来,扫视了全会场一眼:
“大家都知道,在坚持运营不间断的前提下,这次对K——A线进行全线的线路改造工程,是铁道部全路第六次大提速的重点工程之一,是事关我们K城铁路局能否大幅度提升综合运输能力、适应全省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建设需求的大局的重点工程。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涉及到K——A线改造工程的单位,特别是施工单位和后续的工程接管单位,都要强化大局意识,当然了,同时也要强化质量意识。刚才,永清同志就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意见,这个意见充分体现了我们K城铁路人对‘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这个工程建设根本问题的深刻认识。具体地讲,工务小组提出的对k274桥的质量疑问,非常值得我们警惕和重视。”接着,他话锋一转,“为了不耽误整个线路改造工程的投产使用,我看是不是这样,你们工务小组再根据施工单位提供的竣工文件和监理部门的意见,对照设计文件,由建管中心牵头,再进行一次深入研究,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意见,提供给验收委员会大组研究决定。永清,你看这样如何?”
在众目睽睽的关注之下,张永清坚持要在工务小组的验收纪要上注明“线上部分工务小组提出的对274桥施工质量的存疑,应在进一步核对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提供的技术文件的基础上,由以上三方提出意见并经建设单位(K城铁路局建管中心)、接管单位(K城铁路局K城工务段)审核后实施,并在实施前对274桥密切观察,作好记录”的内容后,才能在验收纪要上签上自己的名字。孙世林望了望王大成,后者考虑了一下,点点了点头。就这样,工程验收总算收了场。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