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青春校园>地秧草>第三章(连载九)

第三章(连载九)

作品名称:地秧草      作者:南河先生      发布时间:2016-11-15 08:19:54      字数:5900

  生命实在奇妙,天地万象唯有生命应之,善恶一念间。《周易》曰:“一阴一阳谓之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又曰:“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古人生命观,“天地人并融一体”是古人对生命与自然关系的最朴素认知。对于人的生命观,三教皆有解说。佛教,十二因缘法:无名、行缘识、识缘名色、六入缘触、触缘受、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所以,佛说:“此有故彼有,此灭故彼灭。”生死轮回,前因后果流转不息,在此流转中,人唯有苦恼、行业和苦果。去苦解脱,南无阿弥陀佛。然,佛由人转,众生皆去修佛,试问人种时空流转断裂,无人便无佛,犹如江之水,断流,不入不出,平如镜,此为死水,皆空,皆无,实在有违人生自然,自然造人,息息流传,经久不息存在之根本。生活世俗,实实在在,求生存皆是众生本能使然。儒家:“不知生焉知死?”人的现实存在,比活着追问死后的价值意义重要的多,所以“仁者爱人”,充满慈爱之心,满怀爱意,人格升华,是人生真实存在有了意义。但对于处在现世革新变故,流于琐碎世俗生活的大众来说,往往迷失了方向,只能把圣贤慧语恭恭敬敬加以膜拜敬仰,亲身实践者少有。道家:“天大,地大,道大,人亦大。”人与天地道平等,具有同等价值。人的个性得到前所未有的肯定。“我命在我不在于天,”“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天地任我游。世故圆滑,老奸巨炸,安于享乐自在,身在要职不作为之人,有了人生处世哲学的出处,沦为寄生物。观天地万物,人的生命体特征和社会形态最为复杂,所以说人是高级生物,从懵懵懂懂走向自觉理性,没有开天辟地自强不息之精神,难有今日之辉煌。人在世界,四面八方,无不充斥着易动之能量信息。既有随自然,水滴汇江河入大海,再化水滴入江河流转,斗转星移,劈山运石,使天容地貌变化无常,自然风趣;又有觉独立,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特立独行,自由作为,使独立人格爱恨交加,难舍难分。既有生命,又何惧命运不济,悲天悯人,压抑潜能,故扮腐肉状。世界从来不太平,随大势,舍生取义,觉独立,顶天立地。生命平等,你我都不简单,何悲、何苦、何迷茫,皆是生命光芒,劝君坦荡荡。
  
  中秋节来临之际,李中河从晁县砖窑厂回到家中,二哥李中江秋收时节才会回来,留在砖窑厂能多干一天就多挣一天钱。李中河回家的路上,顺便在镇上理了发洗了澡,理成四六分头,原本沾满砖尘粉末的头发飘逸乌亮起来。回到家中,母亲李孟氏找出李中江结婚留下的一套浅灰色西装和一双黑色皮鞋,让三儿子穿上,镜前,二十岁出头,一米八个头,神采奕奕的小伙子精神焕发。李孟氏看着眼前自己含辛茹苦终于拉扯成人的小儿子,穿上干净整洁的西装,仪表堂堂,剑眉星眸,潇洒自如,让人喜不自禁,很有丈夫军旅戎装时意气风发的气质。难怪那小妮子许久不见,自己在家害了相思病,天天泪湿枕巾呢。
  李家老宅共有三间土屋、一间茅屋厨房和一顶牛棚,左邻土坯院墙年久失修早已坍塌成土岗,土岗上堆积着柴火,右边临街的土坯院墙,墙头上长满了仙人掌,大门是一扇木寨隔板,进出大门需要把隔板架起推到一边。小院里鸡鸭鹅自由散漫地走来走去,几只羊和一头猪被关在各自的圈里咀嚼着青草。房檐下吊挂着几处鸽子窝,房顶上十几只鸽子时而腾空跃起,时而落在树枝或屋顶摇头斜眼观看地面动静,发出咕咕的叫声。房屋西角边,有一棵人腰粗,树干劈裂,长得奇形怪状的老枣树,茂密的树叶中挂满了大红枣。树下,一头大黄牛卧在地上反刍着食物,鼻圈上连着的铁链拴在了枣树上。
  三间土屋一门两窗,东边房梁下,两米多高的土墙分出一间小屋,里面是卧室,西边房梁下立着一块高粱秸秆扎成的方薄,分出西间和堂间。西间墙边堆积着几袋粮食,窗户下放有一张小床,紧挨床头的是一具老衣柜,衣柜门上镶嵌着一面被擦得铮亮的镜子。堂间里各种物什摆放井然有序,中间一张饭桌下放着几把方凳,紧挨北墙架起一具条板,上面托盘里放有茶杯和茶壶,水壶和几瓶老酒一字排开。李尚德的遗像摆放在中间,前面一只香炉,两个烛台上挂满了蜡迹。北墙上两边贴满了武功图画,中间是一幅山水图,配有一幅对联:勤劳致富幸福多,俭朴持家岁月长,横批:勤俭节约。
  在这间老土屋里,李孟氏送走了公公和婆婆,前几年又送走了丈夫。丈夫原本是一位本本分分的农民,与丈夫结婚不到一个月,丈夫和堂弟一次出门办事,遇到国民党抓壮丁,万般无奈从了军,成为傅作义兵团的一名小兵,驻守北京城。由于李尚德为人耿直义气,善辩是非,不久提拔为班长,又从班长升为排长。解放战争时期,为了保护北京古城不受战火摧残,也是形势所迫,国民政府大势已去,傅作义无力回天,率众投诚共产党。之后,李尚德随部队转战南方,百万雄师过大江,直到把西南山区土匪剿灭,久经沙场。解放后,新中国成立不久,朝鲜战争爆发,在毛主席喊出“一切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的豪言壮语之下,李尚德随部队又转战朝鲜,直到把联合国军赶回三八线。等板门店停战协议签订以后,光荣回国。回国后,由于身负有伤,在医院疗养还不曾回家。
  李尚德几年从军期间,家里多有变故,母亲忧儿成疾,不久病故,父亲过度劳累身体每况愈下,已有迟暮的光景。李孟氏自从嫁到李家这几年来,虽然还不曾生有孩子,但照顾公婆打理家务任劳任怨,后来,公公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李孟氏一位弱女子,越来越不堪劳务重负。家里的一位小叔子也已经结婚,很快,弟媳怀孕生了儿子,给不堪重负的自己又增添了一份负担。得知丈夫朝鲜战争结束后还活着,李孟氏委托村里文书先生去信,催促丈夫回家。不久得到丈夫回信,丈夫好像在军队里升了官,说什么已经加入共产党,找到了人生信仰什么的。李孟氏听过信后觉得丈夫鬼话连篇,家都不要了,老爹爹都快不行了,自己在外光顾入什么党做什么官!孟氏决定亲自跑部队寻丈夫回家,千里迢迢来到部队找到了丈夫,家里的情况系数明白,然后采取一哭二闹三上吊的伎俩,终于动摇了丈夫的决心,退伍复员回家,随了李孟氏心愿。
  丈夫久经沙场,烙下一身伤病,出力扛大活有些力不从心,毕竟自己的男人回到了身边,家里的日常事宜,族人、邻里、亲戚的婚丧嫁娶礼尚往来,总算有了男人抛头露面。由于丈夫走南闯北打过仗,见多识广,很受乡人们尊敬,成了一位“明白人”。乡人之间有什么纠纷,会请丈夫去做评理人,家里生活困难时,时常受到邻里的照应,生活逐渐走向正轨。接下来二十多年生活几多困难曲折总算平安无事,相继生了三男两女五位子女。到了八十年代初期,李尚德伤病复发,疼痛难忍,精力耗损殆尽,眼看就要不久于人世。李孟氏决定再次亲自去部队把大儿子李中海叫回来,分担家务。这次去部队不再是自己一个人,还带有大儿媳王慧勤和襁褓中的孙子李卫华。也不知道这父子俩为什么都喜欢当兵,李中海越战回来后,也说什么已经入了党,被提了干,不想回家,想在部队求发展。李孟氏不理儿子这一套,苦口婆心,开始诉苦:“当兵就是会打仗,你们爷俩命大,打了仗还能活着回来,和你爹和你咱村里一块去当兵的,都没了好几个。家里最数你老大,你爹马上就要咽气了,家里没有一位扛活的男人,你要万一再有个三长两短的,你让我们这一群孤儿寡母的可怎么活呦——”说着,李孟氏老泪纵横,很是悲苦,一旁抱着孩子的王慧勤也跟着抽咽起来。最后,李中海终于被说动了心,申请退伍,复员回家,由部队领导推荐,在镇里领导安排下做了联庄村的副主任。
  
  李孟氏头发花白,身体枯楼瘦弱,布满皱纹交错的脸与长满老茧的手掌,印记着生活的不易。由于幼时受不了缠足的痛苦,极力反抗,加上父母只育有姐弟两位子女,这时封建传统观念也已有些松动,不再像先前束缚的那么厉害,父亲心疼女儿,也就没有强迫女儿缠足,倒也造就了女儿劳苦奔波半世的命运。
  李孟氏找出两只皮包,一只皮包里放苹果,红彤彤又大又圆的苹果,每一个都被擦了又擦。另一只皮包里放了八封红纸包裹的五仁月饼,上面还留有一些空间,是准备放李中海正在集市上买回来的烧鸡。
  中午过后,李中海骑着自行车回到李家老宅,四只糙纸包裹的烧鸡还留些温热,透过糙纸散发出让人垂涎欲滴的香味。
  一切准备就绪,李中海与母亲再三叮嘱李中河:到了那家,说话礼貌要懂得分寸,不要大大咧咧,见了男的要递烟,见了年长的要问清辈分再称呼。端茶倒水自己要主动些,多有个心眼,说话要随和,别一问一答腼腆的不敢说话,让人家以为你是个傻子。李中河满口应和:“又不是第一次去她们家了,你们放心吧。”骑上自行车,带着礼品,由母亲与大哥在门口目送着远去。
  中秋节前几日,“送节礼”是当地订婚男青年每年去未婚妻家探望的风俗传统。李中河去未婚妻吴秀珍家送节礼已经送过两次,今年是第三次。在当地农村,青年男女订婚后不久,根据双方生辰八字,选定好吉利的日子就会结婚。李中河因为是家里姊妹中最小的一个,又比二哥只小了两岁,二哥结婚后用光了家里的积蓄,再办一次婚礼的话需要等一等。现在年轻人结婚是要有红砖瓦房的,李中河结婚的新房总不能还是个土屋。三兄弟商量着共同努力,再建几间砖瓦房,让老三成家,只是今年攒的钱不够多,还不能结婚,只能盼着来年的好了。
  李中河骑着自行车,一路上心旷神怡,与未婚妻已有半年多没有相见,自己在砖窑厂打工时常收到吴秀珍的来信,嘘寒问暖不说,满信皆是情意绵绵的爱慕之情。李中河与吴秀珍虽然是媒人介绍认识,的确是一见钟情。李中河高大帅气,人又实诚稳重,吴秀珍身材高挑,质朴秀丽,说话羞羞答答含情脉脉,两人真可谓天设的一对地造的一双,只要在一起时,交谈尽显对生活的美好憧憬。李中河这次回家来,母亲告知,有亲朋传言,吴秀珍害了相思病备受相思苦,经常一个人默默地流眼泪。想到未婚妻娇柔羞涩,为自己牵肠挂肚泪湿枕巾,不由得李中河心疼起来,急切地想要见到吴秀珍,好好安慰一下自己的未婚妻。
  骑车十几里路程,约莫二十分钟时间来到吴店村。穿过村庄大街拐入一处胡同里,进入一家小院,院内无人,地面看起来刚被打扫过,半砖半土的三间房屋里,传出有人交谈的声音。李中河扶着自行车站在小院里,对着房屋大门喊了一句:“大爷,大娘。”
  话音刚落,房屋里一下子蹿出一男一女两位十岁左右的小孩,出门看了一眼李中河,又欢快地进入房间,大声叫嚷着:“来啦,来啦,是他来啦。”
  房间里一下子乱轰起来,一位五十多岁花白头发,瘦瘦的脸庞,高高的个头,身着蓝灰色上衣的中年男子,笑脸相迎走出房屋。李中河赶紧立住自行车,慌忙从衣兜里掏出香烟递了过去,说着:“大爷,您在家呢?”
  “在呢,在呢,几时从外地回家来的?”一边接过香烟,一边引领李中河进入房间。
  “今天上午刚回来,大爷、大娘身体还好。”
  “好着呢,好着呢。”
  两人进入房间,一位中年妇女迎了过来招呼李中河,李中河叫了声大娘,与中年妇女寒暄几句。吴秀珍站在几位十八九岁的女孩中间,微笑看着李中河,两人四目相对,一下子又不好意思起来,赶紧移开目光,被几位女孩欢欢喜喜的簇拥着走出房间,进入院内说笑。李中河被请坐坐了下来。中年妇女沏茶倒水,李中河眼疾手快忙接过水壶倒水,沏好三杯茶,为对面坐着的大爷大娘奉上茶水,再次坐下。三人谈了一些李中河打工和家人的现状,又说了说田地里庄稼的长势,最后终于说到未来女婿与自家二女儿婚事问题。中年男子黝黑的面庞下显得有些心事重重,说话沉着冷静稳如泰山,不紧不慢地说道:“你爹不在了,按常理说啊,长兄为父,你们的事自然是要你大哥出面。前些日他便托人说起过你们结婚的事。我没啥意见,你们虽说不小了,结婚总是越早成家越好些。按理说,是应该让你们今年成家,房子等结婚后再翻盖也行,只要和你大哥二哥商量好,按那个路子走。倒是你大哥托人说了,现在别人家结婚都是新房子,总也不能亏了你,外观人面上也得好看。今年翻盖不起来,就问我,找先生是否明年看个好,再把你们的喜事给办了。你大哥既然这么说了,我这边该准备的也都备上了,人家有的咱也一样不缺你们的,只要有个路子走就行。等明年看个好,成了事,到时,你娘、我还有你大娘也算了了一桩心事。
  李中河看着中年男子不时随话应和,最后连连点头说到:“让大爷大娘多操心了,我是听大爷大娘安排,你们看好哪一天就哪一天。”
  三人接着又闲谈几句,说话间,吴秀珍轻步进入房间,径直走入里间,背对着三人,静静地站在一张桌子旁低着头,手里不知在摆弄着什么。
  过了一会,中年男子起身说道:“你三大爷家新院子打井,招呼了我过去搭把手,我过去看看。”
  李中河与中年妇女也应声起身,跟着走出房间。中年妇女看着李中河,向房屋里示意一下说道:“你们说会话吧。”微笑着转身向外走,两位十岁左右的小孩也被引领跟了出去。
  没有小孩子的喧闹,小院里安静下来。李中河进入房间,看到里间的吴秀珍还是静静地站在那里,低着头,手里不知摆弄着什么,上身穿红色条纹棉布上衣,下身穿黑色长筒裤,一双黑色棉布鞋,上面各绣有两朵梅花。乌黑亮泽的头发在背后扎成一条粗壮的麻花辫,垂到肩下腰间。李中河慢慢走到吴秀珍身后,一股女孩子特有的清香气扑鼻而来,沁人心脾。看着眼前让自己朝思暮想的恋人背影,一时又不知道如何开场说话,只是情不自禁喊了恋人名字:“秀珍。”
  “嗯?”
  “你还好吗?”
  “嗯。”
  吴秀珍应着声,依然没有转身。李中河伸出右手扶住吴秀珍右肩头,左手去牵吴秀珍洁白柔细正在摆弄手绢的小手,轻轻想要把爱人揽入怀中。吴秀珍娇羞羞侧转身,整个身子一下子依附在李中河胸前,突然泣不成声,热泪盈眶。甘甜的泪水顺着洁白润滑的脸颊直流而下,浸湿了李中河浅灰色西装衣领。
  “傻瓜,你哭啥?别哭,别哭。”
  “砖窑里干活多累啊,看看你的手都磨破了。”吴秀珍哽咽着一边说,一边抚摸李中河结满老茧粗壮的手掌,轻柔的像一层纱,好像要抚去那破了的血泡死皮,使其重换新生。
  李中河下巴贴着吴秀珍的额头,轻声安慰无比幸福地说:“没关系,根本就不疼,我有的是力气,挣够了钱,咱就可以住新房子了,傻瓜。”
  吴秀珍把脸蛋贴在爱人胸前,听着恋人心脏咚、咚、咚发出强有力的心跳声,声音无比柔和地说道:“跟着你我不求大富大贵,只要能和你在一起,平平安安的,什么日子我都愿意跟你过。”
  “那咱也得有个新房子呀,我可不能让俺媳妇住在阴暗潮湿的老土屋里。”
  “在那边吃住还习惯吗?我听说,在砖窑厂干活的人可苦了。”
  “我好的很,不要为我天天担心挂念,害了病伤了身多不好啊。咱结了婚,我要带你去外地闯一闯。等你生了咱们的小孩,你在家好好带孩子,我在外面努力挣大钱。”
  一听到两人还没结婚谈论生孩子,吴秀珍一下子羞得面红耳赤,双手紧紧抱住对方,整个脸掩在李中河胸前,再也不想显露出来。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