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天险“腊子口”(二)
作品名称:那神奇壮观的远方 作者:浅墨清语 发布时间:2016-10-22 09:21:28 字数:7347
3、腊子口战役遗址
大巴从腊子口纪念馆的沟里出来,一路返回到腊子口河堤上的公路边停靠,游人迫不及待地下车,游览举世闻名的革命遗址——腊子口战役纪念地。
腊子口是甘川古道和当今岷代公路上一处地势极为险要的峡谷隘口,又是一处风景秀丽的游览胜地。游人至此,即可体会当年红军浴血奋战、攻打天险的壮烈情景,又可欣赏迷人的自然奇景。
位于甘肃省甘南自治州迭部县东北的岷山山口,青藏高原东部、甘川交界之地的天险“腊子口”。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在这里交汇过渡,是黄河、长江上游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和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也是川西北通向甘南的咽喉要冲,素有“天险”之称。
原来腊子口是藏汉合音。“腊子”藏语为山青之意,再加一“口”字,藏汉合意为山青上的口子,即:“险绝的山道峡口”。
实如其名,腊子口周围群山耸列,峡口如刀劈斧削,腊子河从峡口中间奔涌而出,两崖林密对峙,险峻道隘,峡隘口高约8米,沟底只有30米宽,被水深流急的腊子河占去一大半,形成一条百米长的甬道。腊子河两边是百丈悬崖峭壁,河上架有一座木桥,实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顿然,“腊子口”的天险霸气充盈了浅墨原本空洞的灵魂。
其境内草木葳蕤,涧水长流,森林覆盖率为60%,植被覆盖率达88%。迄今为止是甘川地区保存最好的原始森林区,且生长着非常丰富的植物,乔、灌木达140多种。
仰望重重山峦之壮观,凝目延绵不绝之绿色,聆听激流涌动的天籁之音,慢慢地踏上腊子口木桥,轻轻地触摸黄色木桥护栏,深深地吸兊着腊子河上清新潮湿的空气,古老而雄浑的腊子河一无更改地奔流不息。1935年9月16日就在这个隘口唯一的连接点——腊子桥。红军曾为夺回腊子桥,攻克腊子口浴血奋战,不惜牺牲。当真实地站在腊子桥上,亲临其境,追寻先烈革命时的足迹,眼前仿佛看到了革命先烈于血雨腥风中的冲锋陷阵……当年国民党为了阻止堵截中央红军北上,抢拆了腊子口咽喉要道的桥上木板,木桥上只剩两根圆木。晚12时,二营六连组织了15名党、团员组成敢死队,分出三个突击小组,指定了两路接近敌军战斗计划,一路顺河岸崖壁横到桥肚底下,攀桥柱到彼岸,另一路两个组先运动到桥边,等一组打响,两面夹击,消灭桥头的敌军,夺取木桥。
17日凌晨,15名敢死队乘黑夜悄悄地向小桥移动,一组的一名战士抓着桥下的横木过桥时横木断裂掉迸了激流,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一连战士在红四团火力的掩护下,冒着敌人的炮火给腊子桥抢铺木板,刚刚铺了不到两米,因敌军的火力太猛,一个个倒在血泊之中。二连几次猛攻,没有起色,伤亡很大。四团突击队在敌军枪林弹雨中五次猛攻夺桥,均告失利,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就地倒下……夺取腊子口的战役因“天险”地理,中央红军在腊子口战役打得艰苦卓绝。
战情瞬息万变,在红四团指挥部改变了战斗策略,队伍整休后,从新制定了作战方案,终于在1935年9月17日拂晓攻克了腊子口,取得了腊子口战役的全面胜利!
浅墨默默地为这片鲜血染红了的土地上长眠的共和国忠魂凭吊致哀!留下永久的仰望和怀念。
过桥下了台阶,朝左边上了半坡,首先看到的是碉堡,时隔81年,用石头砌筑起来的碉堡依然很坚固,比人高好多。再攀上更高的昔日战地,有石头砌成高高的围城,城墙上有许多架机枪、大炮的凹口,用手摸摸,再猫着腰向前方瞄瞄,感觉每一个架枪的凹处似乎都是对准腊子口木桥的。在这悬崖壁立、一水湍激,十几米长的木桥对面的岩壁上是国民党的碉堡,在这里寻觅当年的古战场,寻找着历史那深深的弹痕,抚摸着历史那曾经的创伤,仿若又听到了两军厮杀,籍此展开攻坚战……
战地遗址的一幕幕无声胜有声,深深的体会到了当年国民党筑起的碉堡和罪恶的子弹给中央红军带来的残酷。转眼,面向如刀斧劈开的百丈陡硝险峻的石崖,发现上面刻有三行很大的字迹,其字迹铿锵有力,分别写着“天险腊子口”,“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紧跟毛主席”。在时间的长河中,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壮举,历经81年岁月的洗礼,但长征精神依然鼓舞着革命老区的人民,红军热爱毛主席的印痕仍在百丈悬崖绝壁上清晰如昨,再攀高细看,还有许多密密麻麻小字迹,触目便知当年红军站着是毛主席的忠实战士,倒下就是共和国的忠魂。
此时此地此景,相信每个仰慕革命先烈忠魂的游人和浅墨一样心潮澎湃,浮想联天,随着时光的隧道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岁月……
中央红军奉命进入腊子口地区,红军将士通过正面强攻与攀登悬崖峭壁迂回包抄战术,经过英勇激烈地奋战,于17日拂晓一举攻破了重兵扼守的天险腊子口,打开了红军北上进入陕甘的通道,彻底粉碎了反动派企图阻挡红军北上抗日的阴谋诡计。从此,腊子口便成为中国革命史上举世闻名的革命胜迹。
是啊!有了天险腊子口战役的胜利,才有了陇中会宁红军大会师,才有了六盘山上的猎猎红旗,才有了陕北吴起镇的长征胜利!才有了……才有了新中国的成立。想到这里,浅墨忽然觉得,比起这些为共和国的诞生不惜捐躯,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的浩然之气,现在一些社会现象表现出来人的思想境界是多么的狭隘、自私、肮脏,他们的形象何等的渺小啊!
有的地邻之间为了争夺寸土之地埂,就被打得头破血流;有的商人为了谋取暴利竟昧着良心造假,随意侵害人类健康;有的医务工作者为了谋取私利,不惜玷污白衣天使的圣洁;有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了多挣多拿,变着法的让学生买资料收取补习费;有的公检法执法人员以权谋私,危害社会……甚至有的政府官员贪赃枉法寄生于政府的光环下等等,这类人物的表象只与拜金接轨,怎么都与无私和高大联系不起来?党中央毛主席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的忠魂烈胆永远是共和国前进道路上的灯芒,长征精神与日月同辉,与星辰并存,永垂不朽!
顺着腊子桥左侧小路上行,仰俯之间,草木葳蕤,涧水长流,进得这片浓荫匝地,凉风爽滑的深山老林,凝眸千崖叠翠,万壑古木的原始风貌;仰望鹰击长空,鸟翔天宇的豪情与自由,浅墨忽然觉得身心似乎已栖息于自然的怀抱,再往上走,一颗向往自然原始的心醉倒在人类摇篮的原始境界。
近一个世纪前,美籍奥地利著名植物学家、人类学家、探险家约瑟夫•洛克代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在中国进行了长达20多年之久的科学考察和探险寻访活动。
约瑟夫•洛克曾在他的日记里这样写着:“1925年春天,站在四川边境,我面临着两条路:直接去青海,或转道去甘南。”洛克在日记中这样描述,最终他选择了后者。
约瑟夫•洛克来到了腊子口和迭部一带,行进在万山环抱的深谷茂林中,他发现了世界上一片隐藏在中国藏区的“植物天堂”。这里因其远离人类文明的地理位置,保持了没有被人类掠夺的原生态植物和文化。于是,他在日记中,这样描述着:“这里的峡谷由千百条重重叠叠的山谷组成,这些横向的山谷像益哇沟、共尼沟、麻牙沟、阿夏沟、多儿沟以及几条需要几天路程的山谷,孕育着无人知晓的广袤森林,就像伊甸园一样。”这是约瑟夫•洛克面对中国腊子口一带的自然风光发出东方伊甸园的赞叹。他在日记里还写道:“这里是天堂,如果上帝知道,他会把亚当和夏娃的伊甸园造在这里。”这些记录反应了约瑟夫•洛克对甘南迭部腊子口一带的爱慕、仰望、眷恋。
当年约瑟夫•洛克沿着达拉沟离开了迭部。
9年后,红军顺着洛克走时的路来到了迭部。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正处于一个岔路口,国民党蒋介石已经在草原北端布置了四五个师,试图将中央红军全部消灭在草地中。草地上,红军的先头部队意外地发现了一条宽广的大道通向北方。这条大道就是顺着白龙江进入有人烟的藏区迭部。他们面对的是一道天险——腊子口。
迭部腊子口属长江上游的山峡地带,古代称“叠州”(迭部)。秦时,属陇西郡。腊子藏族博巴语意为“山脊”。腊子口所在的“迭部”县,藏语意为“大拇指”。传说早在古代,有一位名叫涅甘达娃的神仙路过此地,被密密匝匝的山石挡住了去路,他便伸出大拇指轻轻一摁,顿时,山石开裂,惊天动地,显露出一条长长的通道来。这种神话传说,在今天印证了迭部一带的地质地貌、环境,是经过地壳变动这一大力神抬升而形成的。
而甘南迭部"腊子口"那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地域生态性很强的经济文化,以及感昭世人令人奋进的长征文化,相互交融、由互相渗透,成为又一世界遗产地。
它所拥有的国家级地质公园、森林公园、野生大熊猫、甘南杜鹃、迭部网蛱蝶等上百种珍稀动植物基因库的称誉,令人叫绝。它是绿色的明珠,红色的经典。
腊子口战役是红军长征途走向胜利的重要转折点,是红军反败为胜、是弱胜强、不断走向胜利的象征,是长征精神的重要载体和不朽丰碑,是一个厚重史册、是震惊中外的红色圣地。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壮举,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奇迹。整个长征铸就了党魂、军魂和国魂,树立了党的光辉形象,彰显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大无畏精神,同时也为“绿色长征”提供了最基础的精神要件。
置身这个“东方的伊甸园”举目远眺,岷山与迭山蜿蜒跌宕、气势磅礴的地势,韬养着白龙江发源于郎木寺虎穴之下浩然之气。
如今散发着清香味的腊子木板桥和林间回栏的形式都很美,腊子河顶着树木的华盖,彩云的伞,既草根又华贵。当年的天险如今已大道畅通,柏油铺面,省道南北纵横,天险变通途,腊子口成为追怀往事,凭吊先烈,宣传和接受红军战斗英雄事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游人至此,可实地凭吊当年红军攻打天险的辉煌历史,并可欣赏周围优美浓厚的自然景色。
4、腊子口战役纪念碑
浅墨顺着涛涛的腊子河水的走势,虔诚地走到高耸入云的纪念碑前,仰慕这众将士的灵魂归宿,怀念革命先烈,为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英勇奋战,流血牺牲在这片热土上的将士深深地鞠了一躬。久久伫立在开国上将杨成武将军题词的纪念碑前默哀祭奠。
舒一口长气,抬头环顾四周,腊子口境内山峦起伏,山高谷深,沟谷狭窄,沟壑纵横,重峦叠嶂,地形复杂。峡谷遍山苍翠,古树参天,清澈见底的腊子河水,波光粼粼,隘口高峻的悬崖绝壁巍然对峙,似一扇不可逾越的天门。
是啊!作为中国国民怎能忘记这段厚重的历史——公元1935年9月5日红一方面军先头部队先期到达迭部县境内俄界(今达拉乡高吉村)。
公元1935年9月11日,红一方面军离开了川西北大草原,横穿岷山,向甘南进发。
9月12日,红军长征经过峰锐坡陡,山高谷深的俄界(今迭部县达拉乡高吉村)为了及时解释北上的意图,调整战斗部署,确定以后的战略方针,党中央毛主席提议并主持召开了著名的俄界会议。这次会议对确定红军北上进入甘肃的战略方针,与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错误作斗争,胜利完成长征,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9月13日,红军先头部队沿达拉河向东北方向的旺藏寺进发。
9月14日晚,整个队伍陆续到达旺藏寺。一军团住在旺藏村,三军团和军委纵队住在旺藏寺,毛主席和中央领导住在茨日那村,毛主席在其居住的木楼上,向一军团二师四团团长王开湘和政委杨成武面授了以"三天的行程夺取腊子口"的命令。红四团奉命向腊子口挺进。这是个决定了中国革命命运的一个重要地点。
16日黄昏(7点多)中央红军和中央军展开了你死我活的白热化战争。
9月17日拂晓,中央红军一举攻克了敌军重兵把守的天险腊子口,实现了北上,腊子口也从此彪炳中国革命史册;开明土司撤走武装,又开仓献粮,谱写了一曲民族团结的壮丽凯歌。
公园1935年9月和1936年8月,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中央红军数万名将士曾途经这里。
为了纪念腊子口战役,甘肃省人民政府于1980年8月21日在腊子口战役纪念地修建了纪念碑。1993年由迭部林业局出资,省、州、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共同重建了纪念碑,纪念碑南、西两面镌刻着杨成武将军亲笔题写的“腊子口战役纪念碑”八个大字,北面镌刻着省人民政府对腊子口战役的简介和对革命烈士仰慕缅怀之碑文:“腊子口战役的辉煌胜利将永远彪炳我国革命史册;在腊子口战役中光荣牺牲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腊子口战役——八十一年前那条二万五千里红色征程上一个重要的节点。写就了军事史上以弱胜强、出奇制胜的名战例。这一红军长征进入甘肃境内最关键的一仗从此载入中国革命史册。
纪念碑前方以最直接的遗址视觉呈现给游人红军将士敢于牺牲、勇往直前的英雄主义精神和战场上不畏强敌、敢于胜利的凌厉气势。
纪念碑在去纪念馆方向腊子河的右边,纪念碑的斜对面右上生动醒目的花岗岩大型群雕吸引着所有来这里参观者的眼球,雕塑人物运动横贯画面,占据了腊子口最主要的视觉空间,沿木桥方向的走势构成画面结构的主线,大开大合,强调冲锋的态势,非常逼真。人物动作的变化、人物之间的呼应、人物构图关系上的节奏均都突出冲锋的势态。随着群体人物的运动,红军战士冲锋的战术动作、神态、手中的枪、号角、旗帜等等线性元素使这条主线在不断得到重复强调,形成直捣敌营的威武冲势。
腊子口,曾经是国共两党在这里生死较量的战场。历史的真实是,国民党军队以逸待劳,凭腊子口天险布防,却没能阻挡一支从雪山草地深处走来,头戴八角帽、身一座如刀斧劈开的陡硝穿褴褛衣衫的疲劳之师穿峡而去。
一座崭新雕刻着一行“腊子口战役纪念碑”字的纪念碑,清晰如昨;一座如刀削斧开的陡硝峭壁上刻着“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的字迹仍然苍劲有力;一座山石堆砌的碉楼上涂写的“活捉鲁大昌”几个字,已黯然失色。这一切都在为炮火下流淌的鲜血作历史见证。
浅墨伫立在腊子口纪念碑前面,沉思了很久……她在想,这个当年两军鏖战,被鲜血染红了的土地,虽然那场战争的历史遗迹已越来越远,但小木桥的桥头那座僵硬的碉堡,以及高耸入云刻着杨成武将军的题词的《腊子口战役纪念碑》,还有甘肃省人民政府代表甘肃人民怀念革命先烈的碑文在强烈地呈现着历史和昨天。那厚厚的一层手榴弹的弹柄不见了,战火硝烟散了,岩石上那鲜红的血迹连同那冲杀的呐喊都沉寂在了山谷。而那些从悬崖峭壁上横空出世,如神兵天将,让敌人闻风丧胆的红军战士,一个被人们记得很熟,非常宏伟的名字,叫“云贵川”的,他端着一杆枪连同他当年的敏捷和轻盈已经定格在花岗岩的群雕上去了,腊子口战役中流血牺牲的英烈们将永远活在甘南人民的心中。
当置身于这令人神往的大森林之中,回首遥望,腊子口绝壁之上,千年古树从容不迫,钢铁一般镇定的粗大造像,直逼云端,犹如一根根擎天巨柱,为人类绿色工程延伸着坚不可摧的屏障。
甘肃南部是令人神往的一方净土,那个神奇壮观的远方有绵延起伏数百里的茫茫绿海,浩瀚的森林中繁衍生息着大熊猫、雪豹、羚羊、梅花鹿等27种国家珍稀保护动物和珍禽异兽,神秘的深山老林出产有鹿茸、麝香、熊胆等名贵的和其它各种野生药材植物等127种,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极好的药用价值,此外这里出产的野生菌类植物猴头、狼肚、蘑菇、珊瑚菌及蕨菜蜚声中外。天然异景处处纷呈,飘绕岷山迭山间的白龙江水蜿蜒跌宕。
迭部境内白龙江干流自西向东横穿岷、迭两大山系水系之间,北部迭山主峰4920米,为黄河水系与水系的分水岭,保存着古代山谷冰川侵蚀地貌,强烈风化所形成的泥石滩以及冰斗、角峰、悬崖耸立,构成了壮丽的自然景观。
腊子河南北贯穿全境,沿腊子河两岸,危崖峭壁,沟系错杂。迭部区域内处于大陆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过渡带,属非典型性大陆性气候,干湿季分明。有藏、汉、回、蒙等民族。其中:藏族3.6万人,占总人口的72%。
腊子口不仅有着红军留下的红色历史文化,又闪耀着浓郁古朴、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之光。
然而,当这段牵动人心的历史烟云散失殆尽后,再回首生长在腊子河畔一排排挺拔的大树,满眼充盈了原始的茵茵绿草时,浅墨想若长期置身于这令人神往的原始大森林之中,那就是到了世外桃源——天然氧吧!
腊子口的天蓝蓝的,而蓝天下挺拔屹立的纪念碑庄严肃静,连崖壁都是静穆的,游人于悠然自得中慢慢的参观着。山谷里,莺飞草长,风光秀丽。白云像一群群翱翔的白鸽在涌动,山谷宁静得能够听得见空虫从耳际划过。风不吹响,岩石无声,小木桥、纪念碑更不做声,一切的一切都是这么宁静,它们都怕吵醒了深山里的亡灵,怕吵醒了那场战争。腊子口不再有凶神恶煞剑拔弩张,长征路上、腊子口失散的英魂请在这原始、浑厚、亘古的"东方伊甸园"安息吧!
蜿蜒向前流去的腊子河一如是甘肃人从生命情感中沉淀出来的命脉。细细聆听,音韵中有大西北的苍凉,延绵的腊子河绕着大山弯过来又拐过去,又像是一位多情的甘南女子,是大自然赋予甘南的一首深情地歌。
腊子口的风光就是这样刚柔并济。柔美,就像腊子河的走势波嫩声柔,美到极致;是的,只有这块百丈崖壁耸立在腊子桥的对面对视,腊子口才叫"天险"腊子口,也只有这块伟岸的崖壁才能承载历史的厚重,最主要的是这开国元勋杨成武将军亲自题词的"腊子口战役纪念碑"他最有腊子口战役的代表性,这是腊子口战役丰碑!阳光血液一样充斥在山谷里,纪念碑剑锋一样耸立在山谷里,这是腊子口的挺拔之最,是英魂的归处。
而腊子河边的岩石,千姿百态,千奇百怪。看那岩石上那些深深浅浅弯弯曲曲的折痕,酷是大自然一张历尽沧桑的脸,光阴一寸一寸的老在这革命老区,往事无端的被时间掩埋。读岩石这幅内涵深厚的图画,缅怀中国工农红军的丰功伟绩,"腊子口战役纪念碑"有厚重的历史和开国元勋杨成武亲笔题词作依托,有坚不可摧的岩石、百里茫茫林海和腊子河相衬映,“腊子口战役纪念碑”更加宏伟壮观,成了天险“腊子口”最引人注目仰望的一道风景。
从天边亮出白肚到夕阳把最美丽的霞光洒向大地,渐渐地晚霞用它特有的红光匆忙地装扮了整个迭部区域,那山那水,那腊子口战役纪念地,那一排排藏家民居……都成了红色的了。游人从那遥远的地方来到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纪念馆到著名的天险"腊子口"纪念地,每一寸光影的相伴和走过都有一个不同凡响的故事相辅映。随着黄昏徐徐落下帷幕,腊子口战役纪念地这片让人留恋也怀念的热土定格在了茫茫朦胧的夜色。大巴车载着一天的收获和疲惫不堪的游人驶向迭部县城郊区——益过瓦大酒店吃饭住宿。
迭部县扎尕那益过瓦酒店,坐落在迭部县扎尕那益哇沟口入口,距扎尕那28公里,距迭部县城1.3公里,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周边风光优雅秀丽。是藏式别墅式酒店,这里有水上藏家乐、积德放生点、景观水电站等。
晚上,水上藏式别墅式酒店灯火辉煌,游人耳听潺潺流水声,眼观似音乐般有节奏的喷泉,在这里释放一天的疲劳,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悠闲地品味着藏家主人各种特色饮食文化,任习习之晚风掠过耳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