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1)
作品名称:竹山民俗志 作者:三宽居士 发布时间:2016-08-29 10:23:07 字数:18106
服饰
【服饰】竹山人尤其是广大农村的服饰在新中国建立前后很长一段时期是以清朝末年的服装样式为主,男人秋冬为长袍、马褂,春夏为汗褂、汗衫;普通群众服装的面料以自纺自织的土布为主,颜色是白、黑、蓝三大类;地主老财和有钱人家的面料则是外来的时布、竹布和绸缎。女人的服装类似于现代的中长装,讲究下摆过膝盖和后腿弯。也有有钱人家和体面人家的姑娘小姐穿旗袍的,但很少。在新中国建立以后,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是不断变化着。
冠类
【草帽】用麦子秸秆掐编为一指头宽窄的带状,俗称草帽辫子,先绕大圈用白针线连结成盘,作为草帽底盘;然后连结饭碗大的小盘,作为帽顶,帽顶与帽子底盘再行合拢,即成为草帽。细麦草帽子一般为三十转圈,粗麦草一般为十八转圈。干农活与粗糙活的戴的多是十八转圈的草帽,郎中先生、读书人和体面人戴的多是三十转圈的草帽。草帽,晴天雨天两用,农村以戴草帽者居多。
【斗笠】用竹篾编织,底盘比草帽大两倍,有的用皮纸裱糊竹篾框架的上面和下面,再上桐油防水;有的则用竹笋的壳叶装衬,也具备滤水效果。斗笠一般晴天不用,下雨天才戴。也多是农民戴,街面上人很少戴。
【凉帽】一种是用竹篾或者是一根钢丝绕一个外圈,撑起白漂布为帽盘,形状如草帽,多为妇人与文人夏天戴。一种是用两寸宽窄的布衬壳连结小孩头脑大小的圈子,然后在衬壳圈子上做布贴造型轮廓,以彩绸为面,挑花绣朵,上线穗绒花,专门给小孩子夏天戴。
【虎头帽】小孩子凉帽的一种,帽子的造型为虎头状,以布贴老虎造型为多。
【瓜皮儿帽】形状酷似剁开一半的西瓜,切口朝下,以店铺小生意人戴为多,面料为黑色时布、棉布、纺绸等;
【狗钻洞】线织筒状帽子,眼部留有空缺部分,戴时头部朝帽子下口一钻即可,别称“猛一挎”,“一把抓”。
【耳巴帽】用布衬壳为仅能罩住俩耳朵的框架,不封顶,面罩黑色细布、绸缎、呢绒、灯芯绒等,多为老妇人戴。
【礼帽】毛呢制作的小草帽形状的帽子,多为县级、区级官员戴,普通老百姓新婚大喜的新郎官可借戴。
【荷叶帽】多为放牛孩子遮阳,临时在藕塘掐来荷叶罩上头顶为帽子。
【柳条帽】开春新柳抽芽,柳丝软长,小孩子临时编织戴在头上玩耍的帽子。
【头巾帽】竹山县南部深山靠近四川的柳林人,用丈二白布在头部缠绕为盘,如帽子作用同。
【孝帽】孝帽分为两种,一是逝者家还有健在的老人,为不让逝者留下遗憾,在入殓时候给其戴上临时折叠的简易的白布帽子;一是孝子披戴的长孝布,做事情不方便,临时把长孝布挽起为帽子形状的,称为孝帽。
【绒帽】圆形方顶,为夹层薄棉填芯,绕后脖子和双耳鬓内衬皮毛或绒毛,多为老人戴。
衣类
【对襟褂】男性春、秋穿着,前胸开襟对分;布丝条密针脚缝合成绳带,绾合成布扣子,常见的左边留有扣孔(也称扣环),右边是拧如蝇头状的扣结,下襟两边各有一个单层贴布荷包,也有在左前胸多贴一个小荷包的。
【汗褂】一般百姓穿的多为土织白布或者购买白色竹布、白龙头布料缝制;富人和体面人用白绸缎、或者绵绸、纺绸缝制。一种式样与染色对襟褂同,另外一种只是少上两只袖子。
【汗衫】白布缝制,无袖,无领,有对襟布扣的,也有在腋下安用布条挽成扣子的,俗称和尚衫。汗褂、汗衫为夏装。
【兜肚】类似现代围腰,仅蒙着前胸与肚脐,多为小儿夏天简装,少数爱凉肚子的成人也在睡觉时穿着。
【嵌袈】无领、无袖、夹层无棉花的春秋季节短装,类似现在的马甲,一般穿着是内穿衬衣,外穿嵌袈,老百姓也叫作“袈袈儿”。
【棉袈袈】式样与袈袈儿同,但略铺有棉花或者丝棉。
【夹袄】与对襟褂子式样同,但衬有里子,却无棉花。
【对襟棉袄】与对襟褂式样同,由里、面双层缝合,内匀铺棉花或者丝绵,面料较好,里衬质地一般不太讲究。
【大襟褂】右边腋下开缝钉扣子,衣服长度过臀部,为女性常年穿着。
【大襟袄】式样与大襟褂同,里、面双层缝合,内匀铺棉花或者丝绵,面料较好,内衬可以将就。为女性冬装。
【长衫】为赋闲、有闲和有身份的男性穿着,如女性大襟褂子式样同,单层布料,左腋下开缝钉扣子,长度一般齐脚脖。
【长袍】式样如长衫同,里、面双层缝合。长衫、长袍为男性春秋装。
【长袄】式样如长袍同,但双层缝合,内匀铺棉花,穿着臃肿笨重,多为老人冬天穿着。
【旗袍】式样与男性长衫大体相同,但腰围、臀围讲究掐腰、紧身,面料多为质地较好的细布或者是绸缎,下摆一般齐小腿肚或者脚颈。
【百家衣】有意的专门向亲戚邻居讨要布料,张家给一尺也可,李家给两尺也行,布头,角料均可,然后拼装缝合成衣服给小孩穿,据说可避邪压灾星。
【百衲衣】用各色、各种形状的碎布头、布角、布片千针万线粘连缝合的衣服,穿着可为小儿保命、保平安。
【小衣】大姑娘自制罩乳房的尺余小褂子的雅称。
【围腰】主要是妇人用于干活、煮饭之际防衣裤弄脏的前胸外罩装束。一种是长围腰,从颈下至肚腹下全围,一种是从腰间至肚腹半围。
【寿衣】亡者穿着。无论男女衣服式样如健在时同,不同的是放大了尺寸,比活人的衣着宽松。
【老衣】给逝者穿的衣服,尺寸比活人的宽大。
【寒衣】一是冬装的别称;二是专指冬天给逝者烧化的剪纸衣服。
【中山装】解放前多为上层官员和县长、区长穿着,解放后、文革前,行政干部普遍穿着。
【军干服】文革中后期行政干部的普遍穿着,后来发展到普通市民也穿。
【西服】解放前仅为效法西方的人士和留洋学生穿着,改革开放后才成为大众化穿着。
裤类
【水桶裤】布料多为自己纺织、加工的土布,布料颜色也是土靛染料染就,男人裤子为黑、蓝、青、灰四色;女裤颜色多为煮红、煮绿、绛紫三色。男女裤子都用白布做“腰”,绱于两条直筒裤腿,系裤子有的用线绳、布带子,有的则是把裤腰至一边拉紧,留下一端拧成疙瘩朝内里插入。
【踩脚裤】婴儿穿的裤子,裤筒连缀到脚,减少穿鞋袜的麻烦。
【破裆裤】婴幼儿与小儿穿的裤子,裤裆挖空,为的是小儿屙、拉方便,且不易弄脏裤子。
【夹裤】与长裤式样同,只是加衬了里子。
【棉裤】式样与夹裤同,但夹铺了棉花。
【老人棉裤】式样与棉裤同,但删除(挖空)了内腿弯部分,为的是让老人起身行走灵便。
【裤衩】式样与长裤上半部分为同,长度至膝盖以上大腿胯。
【抽腰裤】是解放后对绱腰裤的改革,也即裤子不再“绱腰”,裤子顶部改为穿引绳、带,至肚脐前留眼,引出绳、带两端,用手提溜着一抽紧,裤子就不下滑,带来许多方便。但棉裤不可以做成抽腰裤。
【抽腰裤衩】与抽要裤同,只是长度不同。
裙类
【连衣裙】上半身是衣服,下半身是裙子,衣服和裙子连接在一起。
【吊带裙】不做抬肩和袖子,用吊带吊在肩背上穿着。
【背带裙】上半身是两根吊带或交叉或不交叉系吊着的裙子。
【长裙】能掩盖住脚背的裙子。
【中裙】裙裾下边沿齐腿肚或者腿弯处。
【短裙】裙裾下边沿齐膝盖。
【超短裙】裙裾齐大腿根部或者臀部。
【筒裙】上下粗细如圆筒状。
【斜裙】一边裙裾长,一边裙裾短。
【缠绕裙】不做缝纫加工,直接用绸缎或布料缠绕在身的裙子。
【钟形裙】腰身细,下半裙裾较宽绰的裙子。
【空背裙】背心不作遮掩装饰的裙子。
【鱼尾裙】后裙裾拖长像鱼
【喇叭裙】腰身特细,裙裾如用钢丝绷如喇叭状。
【褶皱裙】裙子布料上打有皱褶。
【百褶裙】裙子上打有很多皱褶。
【背心裙】空出脊背的裙子。
【西装裙】式样比较简易、大方,能配西服穿着。
【旗袍裙】上半截是旗袍样式,下半截是裙子样式。
【围裹裙】不必穿戴,只需从腰间围拢,类似围腰。
【泡泡裙】一是裙子布料上有泡泡,二是在布料上制作出泡泡。
【一步裙】短裙之一种,紧束臀部,一次只能迈开一步走的裙子。
【裤裙】不分开腿是裙子,分开腿,像大裤裆裤子。
【蜡染裙】土织布,用蜡染方式印出花色的裙子,多为少数民族穿着。
【睡裙】专门用于睡觉穿的裙子。
【加工制作裙】针织、梭织、纺织、缝纫等。
【面料上区分裙】皮、毛线、布、绸、缎等。
【设计制作裙】套里裙、无套里裙、单面裙,双面裙、开衩裙,不开衩裙等。
【分场合着裙】西服裙、休闲裙、室内裙、外出裙、礼服裙等。
鞋类
【鞋样子】有鞋帮样和底样两种,以较厚纸张剪成,是做男、女鞋子的样本。
【男布鞋】做鞋底子先在底衬壳上面铺垫白布“铺陈”,或者是蓝布铺陈,一层层铺垫成一指头厚度毛坯,然后上置做面子衬壳,再用白(蓝)布蒙面,以上下衬壳为准,剪去多余部分,再用白线绳密匝匝纳鞋底,到脚腰部位“放花样”,花样图案空针不纳,在已纳的大面凸显出花纹。
【剪子口】指布鞋的式样,鞋帮、鞋背像张开的剪子。鞋帮面料多为黑细布。
【瓦面口】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对剪子口布鞋式样的改良,鞋帮脚趾部分为方口,穿上,脚背像泥瓦,所以叫作瓦面口。
【紧松口】“文革”后期对鞋帮样式的进一步改良,在鞋帮前脚背部位延长,两边加衬松紧布,故称紧松口。鞋帮面料多为黑色灯芯绒。
【绣花鞋】为大姑娘小媳妇穿的鞋子,以黑色、红色绸缎为鞋帮面料,用十字线或五彩线在脚趾部位的鞋帮上绣出紫燕双飞、喜鹊登梅等图案。
【小脚鞋】裹足妇女穿的鞋,鞋帮后高前细,剪子口式,像大辣椒。
【草鞋】用糯谷草、龙须草、麻皮、棕丝编织的鞋,先编织出鞋底,鞋底前段放出草鞋“鼻子”,然后在鞋底前掌、后掌部位两侧安“耳子”——草环,由鞋鼻子牵引过来的鞋绳穿过耳子,鞋绳在后耳横过脚背,为系,使草鞋上脚不掉。
【布草鞋】布草鞋有两种,一种是精工细作的草鞋样式的鞋,如单布鞋一样先纳底子,然后用线绳绳密排做耳子,鞋鼻子处安核桃大的白线绒花,有的还在绒花上面点红。一种是用旧布铺陈一截截连结为股,如草鞋的制作方法同。
【麻鞋】草鞋式样,用麻皮拧股编织,穿着轻巧无声,民间认为是贼人穿的鞋。
【棕鞋】草鞋式样,用棕丝编织,轻巧利水。
【棉鞋】一种是剪子口式,鞋帮面料多为黑布、黑灯芯绒;在鞋底上层铺垫棉花,鞋帮为夹层铺垫棉花;另一种是封口式,脚背鞋帮不留空,在脚内脚腂部位开口,钉“气眼”,穿引鞋带。现代改为安拉锁。
【猫儿头】深山格外放大尺寸的草鞋,内衬棕衣,穿老布袜子,防冻防滑。
【拖板】用木板锯成鞋底样式,在前掌部位横钉寸宽胶皮即成,类似日本木屐。
【铁鞋】用铁打制的鞋,惩罚犯人用。
【老鞋】为逝者做的布鞋,绱帮,不纳鞋底,但鞋底脚腰部位也凸显留空的篆体寿字花纹。
首饰
【簪】古代男女挽发的用品或饰品,有金、银、铜、玉、骨、木等质地。
【金簪】用以固定头发或顶戴的发饰,同时有装饰作用,一般为单股(单臂),双股(双臂)的称为钗或发钗,形似叉,有纯金和镏金之分。用于把头发高高盘起。
【银簪】形状与作用和金簪同。
【龙凤钗】妇人挽发首饰簪之一种,打造有龙凤造型。
【耳环】主要是妇人饰品,有金质银质玉质三类,造型有心、辣椒、棒槌、圆环等.
佩戴
【项链】主要是妇人佩戴用品,有金、银、玉、珍珠、玛瑙、绿松石等多种,链条结圈,戴于颈项。
【手链】佩戴于妇人手脖子的金、银链条。亦有玻璃、玛瑙、桃木和骨质圆珠穿缀的链子。
【戒指】戒指是一种戴在手指上的装饰品。女性和男性均可佩戴,材料有金属、宝石、塑料、木或骨质。
【戒指戴法与意义】按照民间习惯,戒指被认为是爱情的信物。戴左手的无名指上被认为是已结婚戒指。戴在左手食指上被认为求爱,中指则表示热恋中,小拇指表示不恋爱或终身单身。订婚戒一般戴在左手的中指,结婚戒指戴在左手的无名指;未婚姑娘应戴在右手的中指或无名指。
【扳指】比一般戒指宽大厚实,戴在大拇指上,显示身份、地位、能耐。旧社会帮会的帮主、会长、地痞、恶霸头目们多佩戴。
【胸牌】金、银、玉制作的挂件,雕塑的有各种图案,以观音与佛像居多,规矩是男戴观音女戴佛。
【腰牌】有金银玉铜等制作,挂在男人、特别是公子哥腰间的饰物。
【荷包】用布料、绸缎缝制的小袋子,外围绣有花纹图案,可挂在腰间装零星小件东西,一般是男子汉收到的定情物。
【香袋】比荷包更小的缝制品,并且做成小鱼、小鸟、菱角、八角多种形状,内包麝香等香料,以端午节给小儿佩戴较为普遍。亦有成人为避体臭、狐臭而戴,更有女子作为对男子的定情物赠送。
【镯】以妇人、小儿手脖佩戴为常见,金、银、玉等打制。
【狗圈】一般多为银质项圈,竹山人俗称狗圈,小儿颈项佩戴。
【长命锁】金、银、铜、玉打造或者绸布缝制为锁形状,以链子系吊于胸前,以小儿佩戴居多。
【怀表】解放前仅为区长、有能耐的保、甲长乃至县长和有身份地位的人才有佩戴。
【手表】解放后多为行政官员和公职人员佩戴,改革开放以后普通百姓才普遍佩戴。
饭食
米饭类
【“塌锅”干饭】大米洗净,在锅里添水煮沸,待米膨胀,捞米于簸箕过滤去汤水,倒回锅里,稍加点水,加盖蒸,开始三把旺火,然后是文火,待上气,饭即熟,锅底留有焦黄锅巴。多为家庭饭食。
【瓮子干饭】大锅上架有木瓮(如无底大木盆),开始制作过程如小锅灶同,但水开以后,直接用瓢在锅上瓮中撇水,无有明水后加盖蒸。往年开大会人多用饭多用此法。
【甑子干饭】锅中煮米膨胀,筲箕捞起滤水,倒入如无底水桶样的木甑子,锅中再添水,甑子顶加盖,架于锅上蒸。过婚丧嫁娶大事人家待客多时候用此法。
【笼蒸干饭】将米在锅里煮膨胀,用筲箕捞起,倒入笼屉,架于锅上蒸。红白喜事吃饭人多时候用此法。
【钢精锅干饭】此种钢精锅有内套,将米倒入内套,适当留水蒸成。
【电饭煲干饭】将米直接倒入饭煲,适当留水,按灯示闸片,跳闸后饭即熟。(以上大米干饭中可添加赤豆、小豆、扁豆、红薯、萝卜、南瓜类等)
【大米粥】用大米煮成的稀饭。也可添加赤豆、绿豆、小豆和红薯、萝卜、南瓜类等。
【糍粑】糯米蒸熟,放入碓窝舂踏为绒,盛起揉拢,切块油炸或者煎炕。
【粽子】糯米浸泡两个时辰后,筲箕捞起滤水,添加少许食用碱,用笋叶包裹成三角状,放锅里煮熟,多加糖食用。
【碗碗糕】大米磨碎,煮糊,冷却后,再装入一只只碗内,架笼屉蒸即成。
面食类
【麦米粥】麦子脱粒后,放碓窝里舂踏起毛,放锅里煮熟即成。是农忙时节顾不上磨面的急就饭食。
【麦拉糊涂】麦子磨碎,不过罗筛,不提粉,放开水锅搅合而成。荒年节约粮食的饭食。
【面糊】冷水把面粉调成稀糊,待锅中水开兑入即成。有的加油盐,也可不加油盐。坐月子妇女食用发奶。
【面籽儿】冷水把面粉调和成颗粒,待锅中水开下锅即成。可加油盐、青菜叶、酸菜末。
【面鱼儿】将面粉调和成稠糊,待锅中水开,可用一支筷子顺着调面的小盆或者大碗的边沿刮成条状下锅。
【老鸦坨】用冷水将面粉调和成稠糊,用一双筷子挑成疙瘩下锅。
【鳖跳崖】把面粉调和得比面鱼儿的糊状要稠,直接用手扯成块状下锅。
【蒸面粉】用凉水把面粉淋湿,堆入锅中,再绕锅淋水,加盖,用火,待上气即成。
【蒸面条】水开,把面条丢入,旋即捞起滤水,用五花肉炒豇豆、四季豆在锅,倒入滤过水的面条,加盖蒸,上气即成。
【面片】把面粉调和干湿适度,揉拢成篮球状,用刀削片下锅。可加青菜叶、姜米、蒜末、葱花等。
【面叶】把面粉调和干湿适度,揉拢如篮球装,用擀面杖碾开如硕大荷叶,然后层层迭起,用刀横向切成二指宽条块,再分切成菱形下锅。
【荷叶面】擀面杖碾开后的硕大面叶不用刀切,用手扯开成较大片状下锅。
【面条】擀面杖碾开的硕大面叶,层层迭起,用刀横向细切成根条下锅。
【机器面】改手工擀面为机器轧片、分条的面,“文革”前山里乡间作为送情的礼物之一。旧时很多人以能吃上机器面为荣。
【热干面】武汉舶来食品之一,加碱轧面,煮熟捞起油拌凉置,食用时笊篱装面入开水锅荡涤稍顷即可,加芝麻酱、咸菜、葱花、姜米等佐料。
【凉面】机器轧面加适量食用碱,下开水锅淖水后捞起,用凉水冲洗,滤水后加麻油、葱花、姜米、蒜泥等佐料调配,参合黄豆芽、绿豆芽、黄瓜丝等。
【手擀面】麦面粉调和如炕馍面状,以木制擀面杖擀开,成较薄大块面皮,折叠切出丝条,比机器轧面怡然合口。
【饺子】擀面杖碾开的硕大面叶,分切成见方面块,加菜馅、肉馅等包裹如银元宝形状,或者捏合如大菱角状下锅。
【蒸馍】将面粉发酵后,再添加未发酵面粉揉和,分切如小儿拳头大小上笼屉蒸熟。
【枕头馍】蒸馍面不分切成小馍馍,把面筒直接盘入笼屉,蒸熟如枕头状,然后用手掰开食用。是在食客多的情况下,节约了分切小馍馍的时间。
【油炸馍】把蒸馍放油锅里炸焦黄。
【包子】在蒸馍做法的基础上,将分成小坨的面团再用巴掌拍成厚片状,加入菜馅、肉馅、糖等捏合拢,用手指提溜丝条花纹后上笼屉蒸熟。
【锅贴馍】发酵后揉拢的面团不上笼屉蒸,在锅窝里添水,把生面团沿着锅围贴上,加锅盖,烧火上气即成。
【锅盔馍】面粉发酵后,添加生面揉和如篮球状,再碾开如圆饼,放锅里文火烧炕,因湿面下锅依照锅底状成型焦黄如头盔故名。
【火烧馍】揉如锅盔馍的圆面饼直接扔进柴火、茅草火里烧,尤以豌豆藤子烧出来的馍馍为最香。
【油饼】将面粉揉和成坨,再用擀面杖擀开成硕大片状,涂抹葱花、姜米、辣椒面、油盐等佐料,然后顺势卷起成圆筒装,提起来一段坐底,再行揉拢,油炕、油炸均可,炕熟以后香脆可口,可一层层揭开食用,也称千层饼。
【烧饼】制作方式如油饼同,如小碗口面大小,放鏊子上炕熟。
【羊肉火烧】竹山县城伊斯兰教居民特色食品,做法如包子同,包羊肉馅,按成平面,在鏊子上面煎炕,淋水入鏊子,加盖上气成熟。
【水煎包子】包子不上笼屉,锅中间烧水,把包子沿锅贴放煎炕成熟。
【煎饼】面粉里面加油盐佐料,调和成稀糊状,转圈淋浇入锅,用铲子快速摊开成薄片。
【荷叶饼】蒸馍面平按筷子厚片状,抹油对折,如两瓣荷叶,蒸熟后可夹熟腊肉片同吃。
【韭菜盒子】生面调和,小擀面杖碾薄片状,韭菜鸡蛋做馅子包裹,油炸煎炕均可。
【南瓜花饼】把麦面调和成稀糊,加入新采摘的嫩南瓜花再行调和,在锅里烙成粑粑。
【萝卜托面】把萝卜切成丝条,与麦面一起调和成稠糊状,放锅里煎炕或者油炸。
杂粮类
【烧苞谷坨】竹山人把苞谷棒子叫作苞谷坨。不待苞谷坨苞谷颗粒硬化,掰下,撕开壳叶,放灶火里烧,也可放火炉上面烤,焦香甜脆可口。
【水煮苞谷坨】把颗粒没有硬化的嫩苞谷坨放在锅里,加水煮熟。食之甜腻。
【水煮苞谷籽】苞谷脱粒后,用碓窝舂“毛”,水煮熟即成。
【苞谷米稀饭】筛过苞谷面筛子面上的粗颗粒加米煮粥。
【苞谷糁糊涂】苞谷磨碎为面末,锅中水开,用手抓面末均匀撒入,一手用木叉子快速搅动,烧煮10分钟后即熟。锅底结焦黄锅巴。加红薯的叫作红薯苞谷糊涂,加南瓜的,叫作南瓜苞谷糊涂,亦有加赤豆、绿豆的。从前为全县大部地区主食。
【浆芭馍】掰嫩苞谷磨成浆糊状,发酵半日,用桐籽叶、荷叶、南瓜叶等包裹,放锅中煎炕;亦有加嫩南瓜丝、葱花,辣椒油盐的。
【豌豆面糊涂】制作方法、程序与苞谷面糊涂同。
【米面糊涂】把大米磨碎为粉末,制作方法、程序与苞谷面糊涂同。
【苞谷面干饭】先用凉水把苞谷面淋湿,堆放锅里,再绕锅淋水,加锅盖蒸熟即成。
【水煮豌豆】夏粮初收时节,摘嫩豌豆荚入锅,加水煮,再加油盐佐料,当菜当饭均可。
【炒豌豆】炒豌豆有两种。一是鲜嫩豌豆,加油盐葱花姜米炒,入菜;一是炒老豌豆,加油盐做零食。
【豌豆粑】豌豆浸泡后,调和生粉糊,用平底铁勺盛,连同勺子放油锅炸焦黄,起勺翻转即成。
【水煮蚕豆】如水煮豌豆同。
【炒蚕豆】炒蚕豆有两种,一是鲜嫩蚕豆加油盐葱花姜米炒,入菜、作主食均可;二是老蚕豆放锅里干炒,竹山西区称为“蹦豆”,作零食。
【油炸蚕豆】蚕豆经过浸泡后,用剪刀剪开口子,上冻后入油锅炸,食之焦脆。
【蒸红薯】把红薯洗净,可切开,也可不切,堆放锅中,加水加盖,大火上气即成。
【蒸洋芋】如蒸红薯方式同。
【蒸芋头】如蒸红薯方式同。
【水煮红薯】把红薯切块或切坨,加水煮沸,可加油盐葱花等佐料。
【金包银】竹山县南部深山特色饭食之一种。即把洋芋和苞谷面一同入锅蒸干,苞谷面的金黄沾染洋芋熟后的粉白相映成趣。有时还加入果子狸肉同蒸,味道更美。
【绿豆南瓜】待绿豆在锅中煮沸将熟之际,再剁入老南瓜同煮,具有泻火降温之效果。
【和渣】竹山县南部深山特色饭食之一种。把黄豆粗磨为碎瓣,加大米、白菜同煮食用,营养丰富。
【懒豆腐】竹山县西北部地区招待上门贵客的特色饭食之一种。将黄豆浸泡两个时辰,用石磨推碎为浆糊,过包袱滤浆,如做豆腐一样入锅煮沸,用卤水、酸菜水点浆,豆腐脑即成块状;所过滤的浆水煮米,然后再把成块豆腐铺排在米饭面上再一同蒸煮。起锅食用时候,一铲子下锅,碗下面是米粥,碗面上是整块豆腐,豆腐融入了大米清香,米粥内融入了豆腐的滑腻甘甜,口感极好。
面点
【麻叶】初步加工方法与擀面条同,用擀面杖碾开硕大面叶片,抹油盐佐料,对面粘合拢,刀切如菱形小片,入油锅炸,叶片鼓胀如菱角。
【馓子】加工方法如手擀面条,将切出的面条盘拢放油锅里炸焦黄即成。
【麻花】将发面揉搓成细根条,四股或者六股拧拢,丢入油锅炸成焦黄,食之香脆。
【油条】明矾适量加入发面,将发面切成小条块,两块对粘拧拢,丢入油锅炸焦黄,食之松软。
【猫耳朵】和面制作方法如油饼同,但面筒仅如鸡蛋粗细,卷有红糖和红绿颜色,横切为片,入油锅炸,焦黄翘如猫子耳朵形状。
【月饼】原料有麦面粉和糯米粉两种,用麻油、猪油调和鸡蛋汁起酥,以冰糖、果仁、豆沙等作馅包裹,文火煎炕而成。
【牛舌头】发面擀片如牛舌状,加面,用糖油炸,甜腻适口。
黄豆制品
【炒黄豆】一是干炒,做零食;二是加油盐炒,作为下酒菜。
【豆芽】黄豆冷水浸泡后,装入能滤水的木桶,每天早晚淋浇冷水,使黄豆慢慢发芽,约一个星期即可做菜食用。
【豆腐】黄豆浸泡后,用石磨推浆糊,把浆糊舀入十字木架系吊的白布豆腐包滤浆,然后入锅煮熟,加石膏水点浆,成豆腐脑;木盆上放木制支架,木支架上放花格筛子,花格筛子上摊开布单,舀入豆腐脑,用布单包裹,再压上石块等重物挤出多余水份,即成豆腐。
【豆腐干】一是用小块布巾包裹豆腐脑、滤水压制而成。入卤锅则为卤豆干;一种是深山农家把豆腐块装进吊筛,悬挂在灶门口烟熏火燎而成黑砖状,切丝切片十分耐嚼,做下酒菜。
【豆油皮】豆腐脑开锅后,锅面凝聚的豆油形成软皮,成块揭起晒干入菜、做汤。
【豆腐乳】把豆腐划成一寸见方小块,排放在大筛子里面,上面放一种叫作黄金条的小灌木枝叶或者是蒿草,使之发酵霉变,待小豆腐块生长出白色或暗灰色绒毛,揭掉蒿草晾晒脱毛,然后用食盐、红辣椒面拌合入罐,再兑入麻油和适量白酒。
【干豆酱】黄豆煮熟,用筲箕滤水,放盆里、筲箕里霉变生毛,约一星期后摊开,加食盐、姜米、红辣椒面、花椒面等调和晒干即成。
【湿豆酱】干豆酱加凉开水入坛,加盖密封月余即成。
山野菜
【黑木耳】竹山县东南部深山盛产黑木耳。黑木耳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菌,又是我国传统的保健食品和出口商品。它的别名很多,因生长于腐木之上,其形似人的耳朵,故名木耳;又似蛾蝶玉立,又名木蛾;因它的味道有如鸡肉鲜美,故亦名树鸡、木鸡。
据史料记载,它是上古时代帝王独享之佳品,有降脂、防血稠、减肥的作用。黑木耳可以炒菜、炒肉,炒鸡,烧鸡汤鱼汤杂烩汤时都可放。黑木耳所含的胶质有较强的吸附力,可以起到清理消化道的作用,因而又可作为矿山、冶金、毛纺、理发工人的日常保健食品。
【黄花】俗称金针,别名有连珠炮、下奶药,忘忧草,健脑菜、条参、绿葱根、镇心丹、金针菜,野皮菜、真金花、鸡脚参、小提药、凤尾一枝蒿、萱草等多种。为百合科植物摺叶萱草的根。多年生草本,根簇生,肉质,根端膨大成纺锤形。叶基生,狭长带状,下端重叠,向上渐平展,花茎自叶腋抽出,茎顶分枝开花,有花数朵,大,橙黄色,漏斗形,花被6裂。蒴果,革质,椭圆形。种子黑色光亮,花期夏季。生于山坡、草地或人工栽培。是一种营养价值高、具有多种保健功能的花卉珍品蔬菜。
【香菇】俗称香菌。香菇是世界第二大食用菌,是竹山土特产之一,在民间素有“山珍”之称。它是一种生长在山坡、林间、木材上的真菌。味道鲜美,香气沁人,营养丰富,素有“植物皇后”美誉。香菇富含维生素B群、铁、钾、维生素D原(经日晒后转成维生素D)味甘,性平。主治食欲减退,少气乏力。可烧肉,做汤。
【薇菜】薇菜为蕨类植物紫萁的嫩叶柄,又名紫箕,俗称大巢菜、野鸡头、扫帚菜,属紫箕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竹山深山区盛产薇菜,采集雌株(呈扁圆形或耳形),去卷头、叶子和绒毛,可鲜食;或下沸水锅焯3~4分钟,经翻晒和搓揉而成干品,吃前用温水泡发。营养丰富,被视为“山珍”。薇菜以未展开的孢子体嫩叶供食,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具有较高的食用保健价值;具活血平胃、明亮耳目之功效;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及钾、钙、鳞等多种微量元素;薇菜不仅可制成多道菜肴,更具有抗癌、清热、解毒、减肥、美容等神奇功效,同时对流感、乙型脑炎等病毒能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薇菜干出口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市场被称为“中国红菜干”。
【地耳】俗称地莲皮。荒坡、草丛野生,外表形状酷似黑木耳,有土腥味,夏季雨后旺盛,山民提篮拣回,洗净入菜,亦可晒干。
【蕨菜】别名为龙头菜、如意菜、拳菜、商山芝、乌糯。蕨菜为蕨类植物蕨还处于卷曲未展时的嫩叶,蕨菜是野菜的一种。它所烹制的菜肴色泽红润、质地软嫩、清香味浓,而且富含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还包括蕨素、蕨甙、甾醇等。荒年根茎可磨粉食用。
【竹笋】新发嫩竹,从土里冒尖尺余折断,剥壳,经开水淖,顺直撕成根条,横切为段,锅里加油盐爆炒。
【笋干】嫩笋开水淖后晒干,炒肉、焖肉、炖汤均可。
【葛花】山葛藤上春天开放的紫、白两色相间的花,打回,开水淖过,滤水晾干炒鸡蛋,具有清热解毒泻火功效。
【槐花】槐树上开的白花,打下,开水淖过,入菜,可做包子、饺子馅,具有清热解毒功效。
【榆钱】榆树上开的花,打下,开水淖过,可入菜,可入米同蒸干饭。
【马齿苋】竹山农村常见野菜之一种。马齿苋为马齿苋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肥厚多汁,无毛,生于田野路边及庭园废墟等向阳处。竹山各地均有分布,为药、食两用野生植物。全草供药用,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消炎、止渴、利尿作用,种子可明目。
【鱼腥草】鱼腥草又名狗腥草、蕺菜,多在田埂、水沟畔生长,叶圆色绿,叶尖泛乌红色。可淖水后凉拌当菜食用。全草可药用,味辛,性微寒,为散热消肿、利水消肿、凉血消斑、解毒、止咳、克食利尿药。
【洋火姜】多年生草本植物,即姜科姜属类植物,之所以被称为洋火姜,一是东洋(日本)也生长这个东西,二是其初生花芽部形若“洋火”(即火柴)头。也称阳荷、蘘草、野姜。植株高1.5米左右,茎秆粗壮、根系发达、生长旺盛,根茎淡黄,针形或狭长椭圆形叶片,花序色黄苞片鲜红或紫红。属于耐荫性植物。具有活血调经、镇咳祛痰、消肿解毒、消积健胃等功效,可治疗便秘,糖尿病等病症,素有“亚洲人参”之美誉。食用方法:一是凉拌,洗净后用开水焯至半熟或在火上烤至半熟,加盐或酱油、味精等拌匀;二是炒食,与肉炒或单纯炒食之;三是泡腌,制成泡菜或腌菜。
【地参】竹山人称地藕、地牯牛,又名地笋、银条菜、泽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菜、药兼用。春夏采其嫩茎叶,炒食、凉拌、做汤,主要食用是晚秋以后采挖出的洁白脆嫩的环形肉质参(因形状、营养与人参媲美,故名地参),炒食、做汤、油炸、做酱菜,口感好,堪称蔬菜珍品。它全身都是宝,地上部分的茎叶作为蔬菜食用,一年能收割数茬。晒干后为常用中药(泽兰),具有降血脂、通九窍、利关节、养气血等功能。地下部分为植物的核心,不但能作为蔬菜食用,而且晒干后入药,功能与冬虫夏草相当。竹山乡村山民喜欢将其与韭菜一起腌酸食用。
【地米菜】又名荠菜,为十字花科植物,是一种人们喜爱食用野菜。食用方法多种多样,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的功效,常用于治疗产后出血、痢疾、水肿、肠炎、胃溃疡、感冒发热、目赤肿疼等症。人工栽培以板叶荠菜和散叶荠菜为主,春、夏、秋三季均可。竹山人喜用作饺子馅。
【荆芥】荆芥原名“假苏”,土名“姜芥”,是唇形科植物,入药用其干燥茎叶和花穗。鲜嫩芽小儿镇静最佳,荆芥叶黄绿色,茎方形微带紫色,横切面黄白色,穗子稍黑紫黄绿色。味平,性温,无毒,清香气浓。荆芥为发汗,解热药。能镇痰、怯风、凉血。治流行感冒,头疼寒热发汗,呕吐。入菜清凉可口。
特色家常菜
【得胜豆腐】竹山县西部得胜镇豆腐糍实、滑嫩、清爽可口,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南局书记王任重和湖北省省长张体学每到得胜镇,必点得胜豆腐食用。
【家常豆腐】不像市场上豆腐水多,而是挤压得如青砖样瓷实,切大块,文火慢煎炕成二面呈黄色,然后加酸辣椒炒。
【柳林腊肉】竹山县南部深山柳林特产,杀猪后,将肉割成条块,先用草木灰吸潮,然后炒热食盐涂抹,挂灶头烟熏火烤,置腊,切片为乌红色。
【酸辣椒炒鸡】杀鸡时候,先掰开鸡子嘴巴灌输一些白酒,使鸡子血液循环加快。鸡肉剁块黄焖,肉熟后加酸辣椒爆炒,合成特殊酸辣风味。
【笋干炒腊肉】食用时先浸泡笋干,然后切片待用。肥腊肉油腻,笋干吸油,两相参合,相得益彰。
【烧茄子】把茄子直接放进灶火里面烧柔软,清洗后撕开,加油盐,比锅里烧的别具风味。
【烧辣子】把青辣子直接丢进锅灶里面烧,烧起黑斑,夹出清洗,撕开加油盐,比宾馆虎皮辣椒还好吃。
【酸辣柿子片】青柿子扔进酸辣椒坛子里面浸泡,有客人喝酒,炒菜上不及时候,捞起切片,酸辣甜三味相溶,美味佐酒。
【麻辣酸黄豆】辣椒、花椒、蒜瓣、黄豆一起入坛腌制,色泽亮丽,合口开胃。
【芫荽红椒】红辣椒扎末,芫荽切细拌合,加麻油、食盐,色泽鲜艳,红绿分明,下饭效果极好。
【臭豆渣】磨豆腐后的豆渣面加五香佐料做成圆粑粑,让其发酵生毛,然后再晒掉绒毛放置阴干,切条炒菜或者作为汤料,味道特别,是山乡待客良菜之一。
【茄子饼】茄子切成圆块状,二面刀剁细痕,调和麦面如浆糊,浆糊中加各种佐料粘涂茄子圆块,下锅煎炕或者油锅轻炸。
【猪血粑】猪血在开水锅淖过以后成为块状,然后捏碎,加油盐葱花姜米等佐料,掌拍为粑粑,晒干备用,做下酒菜。
宴席
【家宴】寻常百姓为庆祝老人生日、儿女婚事、招待亲戚朋友等事项置办的宴席。
【婚宴】为男女成婚置办的宴席。
【寿宴】为老人、长辈祝寿的宴席。
【抓周宴】为周岁儿置办的宴席。
【升学宴】为庆贺子女考上大学置办的宴席。
【谢师宴】学生取得良好成绩,或者考上高中、大学,为感谢老师置办的宴席。
【乔迁宴】为庆祝乔迁新居置办的宴席。
【答谢宴】为答谢他人为自己办成了什么重大事情置办的宴席。
【丧事宴】为感谢亲戚朋友在父母长辈逝世之际送礼、帮忙置办的宴席。
【荤宴】以猪肉为主的肉食做菜肴。
【素宴】不带荤腥,全部食用蔬菜。亦有用豆腐或者面筋做成鸡鸭鱼肉形状的菜肴。
【鸿门宴】鸿门宴,指在公元前206年于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新丰镇鸿门堡村)举行的一次宴会,参与者包括当时两支抗秦军的领袖项羽及刘邦。该次宴会在秦末农民战争及楚汉战争皆发生重要影响,被认为间接促成项羽败亡以及刘邦成功建立汉朝。后人也常用“鸿门宴”一词比喻不怀好意的宴会。
席面
【扣碗席】是以蒸菜(肉)为主的席面,每一碗菜都是切块整齐排列在碗底,层面上堆萝卜、豆腐、土豆、酱豆、红薯、芋头等(俗称碗底子),上笼屉蒸熟,开席时候掀笼屉,拿来盘子,倒扣蒸菜于盘中,肉食翻在面上上席。因每盘菜都要反扣过来,故称为扣碗席。
【活碗席】蒸菜和炒菜、凉菜、汤菜灵活配伍的席面。
【散碗席】以零散炒菜为主的席面。
【四大六小】四个大碗(黄焖鸡鸭鱼肉)六个小盘(猪杂碎小炒)的席面。
【十大碗】席面十样菜都是用大碗盛放。
【事事如意】应该叫做四四如意,取其谐音而祝福。出菜时每次出四个。先出四个凉菜,如花生瓜子,饼干水果,凉拌素菜,凉拌荤菜,都可入席。再出八个炒菜,四荤四素。为了不显单调,先出二荤二素,再出二荤二素。后出四个蒸菜,一般是蒸丸子,蒸排骨,蒸大酥(油炸五花猪肉条),蒸小酥(瘦肉条)。中间穿插上四个汤菜,所有上完,宴席配菜就完成了。
【带子上朝】出四凉、四热菜后,每出一个大碗必在其后出一小碗,大碗是大臣,小碗当然是大臣带着的孩子了。一般出六个大碗,其后带六个小碗。
【三点水】客人在席上大致快吃饱喝足之时,杯盘碗盏忽然就全部撤了下去,主人把桌子也抹得干干净净。其实宴会只进行到三分之一。你耐心地等一会儿,就有人给你端来洗脸水洗脸,接着你再接过一杯香茗,细细品味。几个饱嗝打过之后,桌上又摆上了杯筷,新的菜肴又端上桌来,你再次入席,重复着第一阶段的动作。
【流星赶月】不计菜数字,吃得快上得快,直到客人都丢下碗筷作罢。
【豆腐席】用豆腐做出各种荤菜式样的席面,多为荒年喜事席面。
【面精席】用面精做出鸡鸭鱼兔各个身体部位的席面,多为戒荤清真素席。
坐席
【席不正不坐】语出孔夫子,并非是桌子摆放得不正不坐,是说安排的同桌客人关系不合适不坐,不是按自己的身份、辈分、年龄和与主人的亲疏关系该坐的位子不坐。
【客随主便】主人安排、指定什么位置就坐那个位置。
【上席】一般讲,一张方桌正对主人大门、客人背脊朝后墙的是上席位置;两张桌子平行放的,两桌客人背脊分别朝东、西山墙的为上席;三张桌子品字形摆放的,客人背脊分别朝后墙和东西山墙的为上席。
【首席】一是一张桌子的上席的左手位置为首席;一是两张桌子的左手方向为首席,三张桌子摆放品字形,居品字上口的为首席,多桌对放,靠近堂屋后墙壁的是首席,宴会大厅居多桌最前边的为首席。
【上席客人】尊者、长者、辈分高者。在上席同等同规格客人多或者缺的时候,为避免客人多心,爷孙可同坐上席。
【下席客人】各种条件仅次于上席的客人。
【左右席客人】同辈弟兄、表亲、同事、与主人关系一般,或者年轻者。
【子顶父职】该坐哪个位置的父辈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到,指派其子女代替前来的,可以做坐其父辈该坐的位置。
【位置大小】上席左手位置最大,左手左方邻座的位置最小,一般是主人坐和委托的提壶上酒人坐。
【边席自定】左右手的席位也叫做边席,有很多客人闹不准上、下席位置,怕坐错了位子难堪、闹笑话,以自找边席为稳妥,但边席也闹不准,可以观察桌子面板的缝隙,顺着桌子面板缝隙的位置就是两个边席。
【夹塞子】方桌古来规矩坐八位客人,临时多出一个两个客人不好安排,就在边席一方加凳子。
【巴边席】不请自到的客人,或者主人请过,来晚错过安排位置的时机,好歹找个位置坐下。
【不坐桌子角】加座位置正对桌子角犯忌,民间规矩是新丧父母、长辈的孝子位置。
【围席】一是正席开完,厨师与打杂人等不论多少全围在一个桌子上就菜;一是乡村惯例,每逢有人家过喜事或者白(丧事)开席,附近邻舍无论送礼没送礼的,娃娃大小妇孺老友都跑来围桌吃饭,不讲究座次,例规菜数上得全与不全,也不计较,吃饱就成。
【坐席不踩他人凳】坐席脚踩他人凳子很遭人腻歪,因为古代衙门衙役是踩着犯人坐的板凳吃饭的。
【带油瓶】主人只接了某位客人,可某客人却带来了主人无意识要接的人,或者带来自己的孩子,别人认为是来揩主人油水的,所以叫作带油瓶,遭人讨嫌。
【带拖斗】与带油瓶意思同,是现代人多指客人带着自己的孩子入席。
上菜
【独定】一盘菜放在桌子正中心。
【两好】两盘菜相对居桌中。
【三星照】三盘菜二加一居中摆放。如果一条线摆放是咒骂家人或客人,因为敬鬼的祭祀菜是一条线摆放在墓碑前。
【四季财】四盘菜是二加二居中摆放。
【梅花五】五盘菜是在四盘菜的中心点上加放,形成梅花状。
【六六顺】六盘菜摆放是在五盘菜摆放的基础上扩大梅花圆,不可分两行直排和横排,直排与横排也是咒骂家人与客人的摆法,因为敬神的祭祀菜是六盘顺溜横摆两排。
【七巧】两个三盘对放成椭圆形状,正中加一盘。
【八卦】两个三盘拉直对放,中间摆放两盘,也叫三加二。
【九长寿】三个三盘三行横排,也叫三家三。
【十全十美】中间一排摆放四盘,上下两排各三盘。
【四大六小】四大碗居中,六小碗对放上下席。
【一龙带九蛟】一个汤菜带九盘炒菜、凉菜。
【鸡头鱼头朝上席】鸡头鱼头朝着上首席是对上席客人的格外尊重,不仅卤鸡头朝上,就是黄焖出来的鸡块,也要把鸡头找出来放在堆放菜盘的顶部。不仅烧全鱼、蒸全鱼鱼头朝上首席,连鱼块和炸焦的小鱼也一定要放在上首席客人面前。
【丸子不跑边】丸子一般是最后一道菜,外表意义是主人无声向客人暗示宴席的菜已经全部上完,内在含义是主人的心情和愿望已经圆满,因此这道菜上来,要把别的菜挪挪,让丸子居中。
【甜菜带水】清蒸糯米红枣,是大碗菜之一,上此菜,得给每位客人上一小碗清水,是涮筷子和羹勺用,有不少客人不知,当汤水喝了。
饮酒
【提壶人】坐在左手席位置左边席的右手位置者,是宴席的东道主或者是东道主直接委托的信得过的有能力、有酒量、会讲话、会来事、会催促饮酒进度的人。现代也叫作酒司令。
【门杯】无论客人饮不饮酒,面前都要摆放一只酒杯,以示对客人的尊重。
【门杯酒】客人坐定后杯子里满上的酒。门杯酒一般是什么话题都不讲的酒,无有特殊原因必须要喝的酒。
【请酒】客人入席坐定,由操办宴席的主人或者是提壶人向各位客人讲述主人因为什么事情和原因要置办这桌酒席,为了表达什么心意和愿望,故而有请大家举杯。
【主不请客不饮】有的客人拿架子作态,非要主人说明宴席原因亲自举杯请饮才开始饮酒。
【客不攀主】因为主人要尽照料客人的义务,有很多服务性事情要做,做客人的应该不与主人攀比饮酒胜酒力者可与客人相互攀比。
【还门杯】无论和谁什么话题喝了酒,门杯必须还原上满。可以置放不喝,等待下一个话题或者下一个对象再喝。
【敬酒】把酒壶接过手,对某位客人斟酒,自己却不喝酒。这是古来对尊者、长者表示的特殊敬意的礼行。现代则演变为有意要把某位客人喝醉的方式之一。此礼一般都不愿意接受,逐渐废弃。
【罚酒】因为某客人在席面上有失言、失礼、失态言行,众位客人一致同意某位客人额外多喝一杯或者两杯酒,以示惩罚。
【后来三杯酒】古来惯例,对不按照既定时间入席而迟到的客人,斟酒三杯让其自饮,以示惩戒;同时也是对迟到者少吃酒菜的善意弥补方式。
【鸡头酒】古来惯例,鸡头奉给尊者、长者,该尊者、长者附带多饮三杯酒,现代人一般不接受此礼,或者折中减少杯数。
【鸡爪酒】对做生意的客人特别奉给的菜,鸡爪别名抓钱手,古来规矩附带两杯酒。
【鸡翅酒】对仕途上客人特别关照奉给的菜,鸡翅含飞黄腾达之意,古来规矩,附带两杯酒。
【劝酒】主人或者客人相互寻找由头和不是理由的理由让别人多喝酒。
【搅酒】找些歪理由和非道理的道理出来,一个目的让别人多喝酒,让自己少喝酒、避免一同喝酒。
【整酒】一个席上,众位客人相互眼色示意,认定某客可作为靶子打,大家各寻由头与其喝酒,直至把其人整翻酗酒。
【龙头酒】酒席正式开始,一般礼节把上席左手席位置客人当做饮酒龙头,提壶人就便斟酒,每一轮都从左手席位先行斟酒。为对上席尊者、长者表示尊敬和体谅,往往酒过三巡不再攀扯上席客人喝酒,另行寻找、确定带头饮酒的客人为新的龙头。
【出手斟】酒宴开始,提壶人每一轮酒都从上席左手客人先斟,酒过三巡后可以任意论定酒壶转圈的方向,对既定转圈方向的第一人斟酒,叫作出手斟。
【代酒】喝到话题酒时际,某人已经不胜酒力,但又要表示礼节,请人代替自己喝一两杯酒,以三方自愿为前提。
【发财酒】酒壶斟到某人面前,仅仅斟了半杯或者多半杯,酒壶里面没有酒了,该客人得自个饮了,酒席上认为是某人占了便宜,所以叫作发财酒,通常也叫作换壶酒。
【匀酒】见酒瓶子酒不多了,不再讲究满杯了,有几人还在喝,就均匀着斟酒,有道是点酒百人尝。
【发话酒】酒席上有人要开口讲什么话,得先把自己的门杯酒喝了再发话。
【话题酒】由主人或某位客人发话,大家认可表示赞成的酒。
【同饮酒】大家认可,同意一起喝的酒。
【通关酒】也叫打通关,宴席主人或者某位客人为了向大家表示什么心意、愿望,抑或纯粹是显示自己的酒量,对在座每位客人发起的酒,以一桌八人、每人一杯计算,自己得喝八杯酒,发起两杯,以此类推即十六杯酒。不胜酒力者一般不敢发起通关酒。
【找对家】客人各自选定与自己同饮的对象饮酒。与自己座位对面客人喝酒,也叫找对家。
【陪酒】奉陪着他人喝酒,一种是客人自相奉陪,一是主人专门请酒量大或说话合适的人陪着自己请的客人喝酒。
【同凳酒】和自己同坐一条板凳的客人喝酒。
【吊角酒】与自己座位成斜角方向的客人喝酒。
【赶麻雀】没有任何话题和理由再喝酒,由一人带头,把酒壶接过来自斟自饮,然后把酒壶交给下一个座位客人,以此类推朝下赶。
【下跳棋】不按照座次顺序喝酒。
【家底厚】酒杯总是喝不清,留有酒。
【照杯】自己喝清楚了,把杯子给别人瞧瞧,要把酒杯横向给人瞧,不然叫作“照手电”,对他人不礼貌。
【矮杯】与人喝酒时候,为表示谦虚礼貌,举杯请酒后,再把自己的酒杯矮下低于他人的酒杯。
【辞杯】实在不想喝酒了,拒绝再为自己斟酒。
【不辞杯】来者不拒,斟几多,喝几多,不讲任何条件。
【谢酒】被人将敬酒时候,为表示感谢,可以用右手指头弯曲轻叩桌面表示,指头弯曲代表传统打跪礼节,弯中指代表自己谢,食指中指弯曲,代表夫妻谢,五指全弯曲表示代表全家谢。据说此礼是乾隆皇帝出巡时候,宫人为不暴露皇上身份,但又要不失礼节,就以指头弯曲代表向皇帝跪下了。
【酒逢知己千杯少】极言知心朋友知心人同饮,心情高兴畅快,能多喝酒。
【先干为敬】与人饮酒,先把自己杯子喝干是为敬意。
【在席不留酒】要离席必须把自己面前的门杯酒喝干。
【各扫门前雪】酒到残局,各人努力把自己面前的门杯酒喝干。
【圆台酒】在席者共同论定不再喝了的时候一起喝的最后一杯酒。
【闹酒】高声大嗓,胡言乱语,失言、失态举动百出。
【酗酒】喝醉了酒,吐酒,言行不自控。
【出酒】喝醉了酒,呕吐,俗称下猪娃。
【客走主人安】酒醉饭饱,要尽快下席,不要久久打扰主人。
酒令
【诗歌令】以物、事或者某种大家都熟悉的现象为命题,同席客人按题即兴吟诗,吟得生动形象贴切者免酒,反之则饮酒。
【对联令】某人出上联,对得贴切、工整的免酒,反之则饮酒。
【猜谜令】由人出谜语,对得上者免饮酒,反之则饮酒。
【猜物令】某人背后或手掌中藏物,猜准者免酒,反之则饮酒。
【猜枚令】某人手中捂豆粒或者牙签,猜得准数字的免酒,反之则饮酒。
【笑话令】能说出惹人发笑的笑话者免酒,说不上或者说得大家不认可者饮酒。
【故事令】能讲出巧妙小故事者免酒,说不上或者大家不认可者饮酒。
【歌唱令】能为大家唱一首很好听的歌曲者免酒,唱不上、唱不好的饮酒。
【模仿令】模仿人物行为、动物叫声惟妙惟肖者免酒,反之则饮酒。
划拳
【硬数拳】不带任何花色,直接喊出一、二、三等数字凑数比输赢,输拳者饮酒。比如甲出二喊叫三,恰好乙方是出一,如果喊三以上数字和三以下数字就是平,如果乙方出一,口上喊叫一,对方不是零数(握拳不出指头)拳,就算输拳;再比如甲方出二叫四,乙方见机出三叫五,甲方则输拳饮酒,以此类推。
【带名目拳】输赢规则同硬数字拳,但十以内每一个数字都加上了名目,如一心敬,二家喜,三星照等等。
【吟唱福寿拳】每出一个数字,都要吟唱着带上“到了——添福寿啊——”,例如出一,就是“到了——添福寿啊,一心敬你,添福寿啊——”输赢规则同上。
【杠子拳】双方用筷子击碗盏发声,老虎、杠子、虫子、鸡子四种名目喊叫,四种名目的相互关系是,老虎吃鸡子,鸡子吃虫子,虫子腐蚀杠子,杠子打老虎,,谁喊叫的名目被对方克制算输拳。
【剪刀石头布袋拳】类似杠子拳,剪刀石头布袋的相互制约关系是,剪刀剪布袋,石头砸剪子,布袋子装石头,谁喊叫的名目被对方物品制约则算输拳。
【蛤蟆拳】以数一只蛤蟆一张嘴儿,两只眼睛四条腿儿为基准,谁喊叫的不符合一只蛤蟆的所附带的实有数字,或者是翻番了的蛤蟆实有附件的数字算输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