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山旮旯背后>二十九、后记

二十九、后记

作品名称:山旮旯背后      作者:姚世雄      发布时间:2016-08-20 19:31:58      字数:3817

  时间过去多年,回想起来二十年也还是一瞬间,在过去的那些岁月里,我们每天都在无忧无虑的过着,那个山旮旯里总会回荡着我们童真的欢笑。
  我们曾经离开这个村的时候,我们所想要的就是让这个村发展的更好,更有一番韵味,能够重振八十年前我们家族的雄风,让这个村子恢复它该有的地位和繁华。我们所想要的也就是让曾经属于我们的一切都回来,让我们衣食无忧,每天有肉有零食。过端午能够多吃几个粽子,过中秋可以多吃两块月饼,腊八节可以喝粥的时候可以多放点白糖……这就是我们曾经最大的梦想。
  春天,万物从生,漫山遍野开始出现了生机,一支支满是嫩芽的细柳开始在风中自由的招摇。能在冬天沉静的虫子们也开始寻求伙伴而在田间地里游动起来,山涧清泉似乎也多了一些激情,在山间的流水声飒飒作响,一种清新的春息夹杂在微风中,春意怏然,遍布了这个山旮旯里的村庄。
  夏天,这个浅坡上,布满了一层绿衣,整个山上似乎一切都正如青春,满是活力。丛林下的草坪是夏日里最凉爽的天然床,树上的知了脆鸣是岁月里最好的催眠曲。哪怕烈日炎炎,却依旧让人陶醉其中,汗流浃背才是村里最常规的生活状态。
  秋天,孩童们在忙碌之后依旧精神百倍,而村民们也是满怀笑容和喜悦的劳作着,一年的收成全部都在这漫山遍野的金灿之中。所谓秋高气爽,秋天到来,凉凉的秋风刮过,总是让人爽满心意,秋叶成堆,虽然有些萧条,但是随着秋风的卷动,更有一番滋味。
  冬天,这里从来不会下雪,这也是我儿时的遗憾,从未见过雪。但是一样的,这里的冬天给我们更多可以做其他事情的机会,暖暖的冬天,还真是四季中最舒适的日子,抛开忙碌的生活,一家老小,怡然自得。哪怕久不久的在晚霞中带来一丝寒风,忍不住打颤,也影响不了对冬的热爱。
  那时候,每天打开大门,就可以看到门口那一条长长的满是裂纹的竹篱笆,它划分这这是谁家的领土,更是整个村里一道道的风景线。门口总是一块块铺满苔藓的石阶梯,无论经过多少踩踏,它依旧静卧在那,不离不弃,充满了厚实感。村子里面密密麻麻的房子之间,穿插着几根电线杆,这个似乎是这个村里我们唯一解释不了的科技。村口那几棵老树,满是孩子们调皮留下的疤痕,但是它依旧笑春风,那不是普通的包容。屋顶那一片片被岁月洗礼的瓦片,从古至今,壮实的身躯就无私的抵挡着风吹雨打,那是一生的无私。穿梭在村里的小河,一年四季,都不断的窜动着,为这里带来了祥兆,流水生财,也是山旮旯里最具活力的一支伴友。伫立在山旮旯下的那一座残桥,风雨洗刷,渐渐脱落了身上的一块块疤茧,时光逝去,四季轮回,它苍老的面容见证了这里的一草一木演变与重生。暮色降临时,回眸的老牛,实诚的看望远方,若有所思,夕阳下暮色中,都是它最本分的样子,这也是村里村民成员的代表,艰苦却诚实。要说这个村里除了自然的一切,有些点缀,那就是深巷里在竹竿上晾着的衣物,肃然单调的色彩,不足以敌对自然的光鲜,但是却为村容点缀了一线耀眼。独居在裂缝中的野草,或许是这里最顽强的生命,哪怕干枯或者风来,在夹缝间来回摆动,风走了以后,依旧抬头笑对一缕清风,让人充满希望。一座座满是补痕的老墙,虽然有些沧桑,但是沧桑的背后却是对人和家庭的忠实保护,在历史的变化中,人一代又一代,唯有不变的是这堵老墙总是延续着一代代,生生不息。
  那时候,孩子们每天想着的事情是牛活着,不踩踏别人家的庄稼菜地,就是最大的愿望。小伙伴们不排挤,能够和自己一起玩,就充满喜悦。回家能够吃上一颗一角钱五颗的水果糖就很轻浮。等到了过节一顿大餐就让人兴高采烈,迟迟回味。每天和爸妈一起上山下田,捉捉蚂蚱或者泥鳅,就会让人满是成就感……
  后来,每个人都过上了舒适的日子,不用再跟着牛满山跑,不再为了一颗糖和父母谈条件,吃一顿大餐是每天的常规,不用辛辛苦苦的等到过节……但是大家不高兴了,因为大家忙着买车,忙着买房,不然娶个媳妇也不容易。大家忙着赚钱,忙着奔波,像见见父母或者孩子却要等上三百好几十个夜晚。
  后来,大家见了面,不再谈说人间百态,不再八卦张家李氏,每天陪伴生活聚会和团圆的是,今年你的收入多少,今天打牌输赢多少……
  我喜欢变化后的繁华和时尚,但我不喜欢变化后的人情寒淡;我喜欢变化后的身体松悦,但我不喜欢变化后的心里压力;我喜欢现在拥有的一切便利,但我不喜欢便利后离别成为常态。
  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我乐意去接受,但是我不能想象的是社会变迁之后,带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信任。不知道怎么啦,人情淡了,孩子没有爸妈了,老人没有子女了,总是缺少一代人。为了钱,我们丧失了对父母的赡养,为了钱,我们忘记了对孩子的抚养,为了钱,我们忘记了于朋友之间的真诚。我们开始觉得,认得能力看钱、认得成功看钱、是否孝敬父母看钱、是否给予孩子害的条件看钱、是否为家族争光看钱……一切都看钱。我们总以为有了钱就可以让父母得到想要的,有了钱就可以让孩子快乐成长,有了钱就可以拥有完美的爱情,生活,家庭……
  经常,我会怀念二十年前的生活,不是对那种贫穷念念不忘,只是对那种人与人的情感始终流连忘返。如果有可能,我希望山旮旯里面越来越繁华,但是不变人心。如果社会的发展变化始终要带走那一份真诚,那我愿意慢一点……
  我不喜欢麻将的声音替代了与家人的交流,我不喜欢每天的灯红酒绿代表了村子的繁华,我不喜欢,牌桌上的尔虞我诈变成了村里人与人相处的常规方式。
  “爷爷,这两年生活好了哈,不像以前一样吃不饱穿不暖……”
  “吃得是够了,但是没人吃了,房子是大了,但是没人住了,穿的也好了,但是没人看了……”
  “现在你看看花钱也自由了,不在瞻前顾后的。”
  “再多的钱,还不都是给医院了。”
  “您身体不好吗?”
  “以前呢,吃得绿色健康,那些老人一辈子七八十岁也没听说有多少病,现在啊,一个个三十岁就全身是病,病从口入啊……”
  “爷爷,你今天七十有二了,还有什么愿望呢?”
  “回到老家去,养几个土鸡,种些菜……”
  “然后呢?”
  “抽时间几弟兄一起来家里吃个饭,烤两罐茶,加上几杯小酒,聊聊今年的年猪大不大,庄稼好不好。”
  “就没有了?”
  “我孙子可以有实际的爸妈!”
  “……”
  有一天,是十月份的一个中午,我去到了旁边的小学,和几个老师聊聊关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层次和教育效果的时候,我觉得满是辛酸。因为这个村里的孩子,无论是在哪个年级,成绩都是倒数,无一例外。
  “老师,我们村的孩子,那几个成绩好一些?”我坐在办公室的右边,白了窗外的孩子们一眼。
  “老姚啊,不瞒你说,你的这些弟弟妹妹和小侄们啊,都是学校的倒数,哪个年级有你的弟弟妹妹或者小侄,那么这个年级的倒数就是你们姚家的。”老师说着有些惭愧,但是更惭愧的是我。
  “这个,大概是怎么回事?”我有些不解和疑问。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们家族的孩子,几乎都没有第一任老师,就行你都没有上过小学,就直接升初中,那怎么可能学习好呢?”或许这也就是关键,但是这个事情可能也不只是我们村的情况吧。
  “那现在的孩子们,几乎都是留守儿童,为什么其他的成绩会不错?”这个我有些怀疑。
  “十里八村的,那个村子有你们姚家繁华?但是相应的问题也是,哪个村子会有你们姚家的父母离开孩子早?旁边几个都是苗族村,他们一个个都很穷,房子一家家的都还是土墙,家里的交通工具几乎都还是马,但是他们对孩子的陪护做得好啊,都是孩子六七岁以后,才会出去一个人,留一个人在家照顾孩子。”
  “嗯……”我点点头,不知道说什么好。
  “你们村里的孩子,因为家里条件都还不错,所以一个个在学校里也调皮,家里爷爷奶奶惯着,来到学校后天不怕地不怕。所以几乎没什么心思在学习上。”老师讲着讲着好像有些抱怨了。
  “那你们为什么不和家里沟通一下?”
  “这个是很重要的事情,我们经常会召开家长会,也会相应的和家长做一些沟通。但是你们村里的孩子,谁有家长,都是一些老爷爷了,坐在这里我讲话他都听不到了,更别说沟通孩子的教育问题。孩子们的父母,连孩子自己都不记得长什么样,我们又怎么会有机会沟通呢?”老师说起这番话,似乎平静了许多,或许这个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形成形成的,已经是根深蒂固了,所以想要改变几乎也不可能。
  ……
  后来我在老家搞起了合作社,当时配合我的人也还是很多。因为那个时候我明白,要想解决孩子的问题,首先得从父母开始,要让父母留下来,必须的让这些父母在家里就能赚到钱,所以乡镇企业或者一些合作社是解决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最有效的方式方法。
  当时我找了一些朋友,投了些钱进去,但是结果让人很不满意,因为没有年轻人愿意回到这片土地,支持我并且伴随我一起努力的都是这些爷爷奶奶,因为他们对土地有情感。但是一个项目要真的做起来,就靠我带着几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家,困难还是重重,最后结果也不了了之。
  或许在三年后、五年后,我还会带着更好的项目回去,只是现在我也是一个创业者,我没有更多的能力去为家乡的发展做出我的贡献,但是我会一直努力,不是为了每个家庭能赚多少钱。只是……我不想看到更多的孤寡老人、不想看到更多的留守儿童,他们都该拥有一个完整的家……
  我不想看到的结果是“愁了离人泪,变了故人心。”
  
  谨以此书献给那些正在背井离乡的浪子们、献给那些为了钱和财富而远走他乡的追们者们、献给那些为了一些利益而害人害己的人们。
  当然,更要献给那帮无奈的80后,献给那些从农村出来而怀念家乡的孩子们!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