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东李西麻>【江南连载】第四章 平壤大捷和碧蹄馆之战(中)

【江南连载】第四章 平壤大捷和碧蹄馆之战(中)

作品名称:东李西麻      作者:苍生1      发布时间:2011-12-30 08:39:02      字数:7943

(四)平壤大捷
 
当下李如松见我军形迹已露,便传令三军,将整个平壤城团团围住。一面在城下树立白旗,上书“朝鲜军民自投旗下者免死”一行大字。他度察地形,发现此城易守难攻。东有大同、长庆二门,南有芦门、含毬二门,西有普通、七星二门,北有密台门。东、南临江,西枕山陡立,独城北牡丹峰高耸,最为险要。距城约二里,台侧筑栅为耳城。
倭贼一万余名,自北城至普通门摆立城上,前植鹿角栅子。拥盾持剑,势甚猖獗。又有倭将率领劲兵四五千名,立大将旗鼓,鸣鼓吹螺,巡视城中,指挥诸贼。又于本城内外设险,势难仰攻。城北牧丹峰上,有倭兵二千据守,与守城倭军成犄角之势。建青白旗,筑设炮台,列拒马木,鼓噪发喊而待。
坐守平壤的倭将小西行长商人出身,精通经济、水运,为丰臣秀吉心腹爱将。所统诸将有对马守宗义智、刑部卿法印松浦镇信、新八郎大村嘉前、修理大夫有马晴信、大和守五岛纯玄以及僧玄苏、僧宗逸、柳川调信等,合计部卒一万八千七百人。他一面布置兵力拒守,一面派人飞驰告急于凤山等处倭军。
李如松先派游击吴惟忠率一枝南兵杀向牡丹峰,装出仰攻炮台的样子。朝鲜也派出一支僧兵助阵。倭军居高临下,乱放鸟铳,众军引退。倭军见明军似不堪一击,心胆愈壮,纷纷踰岭追击。明军纷纷丢弃铁盾而去,倭军争先恐后地上前拾取。冷不防明军回师反攻,颇有斩获,倭军败退回峰上。
张大膳先前被明军释放往来沟通。至此仍被行长派来请求道:“希望天兵暂退,我们奉表纳贡于福建。”李如松怒斥道:“你等欲降,则当出城外听我命令。何敢出退兵之说?退兵则决不可从!”张大膳道:“既然如此,老爷自为之。”于是倭兵在城头竖立红白旗拒战。
晡时,李如松鸣金收军,回营扎住。
到了晚上,倭军三千余人含枚潜出,前来袭击李如柏、杨元、张世爵等营。三营将各统其兵,力战杀退。
初七日巳末,左中右三营俱出,抵普通门攻城。战不多时,明军佯退,倭军开门追击。明军回头痛击,当场斩三十余级,倭军逃入城内。明军追到门口,正待乘机夺城。城上炮铳交加,只得暂且退兵。
当晚,又有倭军约八百余人再次出城偷袭李如柏营。明军早有防备,一时扑灭旗灯,从拒马木下齐放火箭。光明如同白昼,倭军无隙可击,只得仍旧退回。
李如松焚香卜日得吉,定于次日攻城。部署诸将如下:
以蓟镇游击吴惟忠率领步兵当先,辽东副总兵查大受率领骑兵居后,攻击北部要塞牡丹峰,阴取平壤城西南;
右军副总兵张世爵领兵进攻城西北七星门;
中军副总兵杨元领兵进攻城西普通门;
左军副总兵李如柏,参将李如梅、李芳春等领兵进攻城西含逑门;
副将祖承训率领一枝明军潜伏在西南方,届时力攻城南芦门;
主帅李如松亲自督阵。
明军主力将进攻平壤的南、西、北三个方向,仅留东面给倭军留逃退后路。先登者赏银,世袭指挥使;争割首级者斩。
一切布置停当。初八日黎明,李如松传令三军就食罢,与三营将领分统军兵环城外西北面,并摆列阵势于七星、普通、含逑等门外,外布铁蒺藜数重,暗设虎蹲等炮。李如松提亲兵百余骑进薄城下,往来指挥。诸军摩拳撑掌,士气高昂。
辰时,但见主帅李如松一声令下,明军阵地突然鼓声大震。三军奋激,呼声震天。诸军鳞次渐进,开始攻城。但见人奔马驰,步履嘈杂,飞尘弥空。朝阳下射盔甲兵器,银光闪闪,眩耀夺目。倭军也在陴上多张五色旗帜,为拒守之计。
这时,提督营中先发大炮一号,继而各阵巨炮齐发,如同万雷震响,方圆数十里地动山摇。毒火、神火诸箭乱射入城,布空交织,烟焰涨天,向旁近弥漫数十里,咫尺不分,城内倭兵皆咽毒烟,咳嗽昏眩,甚至扑地呕吐。不一会,西风忽起,卷炮烟直冲城里,火烈风急,城内的林木尽都着火焚烧起来。
东征诸军各含解药,在火箭及火炮的掩护下攻城。但闻呐喊声杂于炮响,如同无数密蜂哄然喧闹。倭军伏在城堞间,不敢探头,只顾用铅丸、汤水、大石朝下乱滚。又用长枪、大刀向外齐探,森如猬毛。
我军前锋有的稍稍往后退却。李如松一见,当即斩杀先退者一人,巡示阵前,挺身直前呼道:“先登城者赏银五千两。”一面招募死士,攀援钩梯直上,杀数人不退。
诸军鼓噪齐进,奋勇薄城。他们背负麻牌,手持矛戟,前赴后继,相杂而登。有的发射放炮,有的仰刺守陴倭兵,捷若飞鹘。明军阵中发出的火炮铅弹不断落入城内,声如天崩地裂,遇者无不焦烂。倭铳只是声声各闻,与之相比顿如小巫见大巫。从辰时到午时,倭兵渐不能支,稍自引退。
这时南边的祖承训、李宁等也已经开始行动了。
祖承训自上次吃了败仗以来,窝了一口气,早想立功雪耻。他知倭军素惮忌明军而轻视朝鲜军,便命所部在衣甲外面裹上朝鲜军装以麻痹倭军,潜伏在西南方。待这边开战后,故意踏跙不进。倭军果然不以为意,只专力防御西北面的明军。
待祖承训等快攻上芦门城头后,突然卸下伪装,露出明军铠甲,鼓噪而登。倭军大惊,急忙分兵捍拒。但这时已经来不及了,城西进攻含逑门的浙兵已经先登。
督众攻打含逑门的主将是李如柏。他传令筑造沙桥,又多聚空袋盛沙而堆积攀城。倭兵拒战,战争甚为激烈,明军伤亡甚重。李芳春脖子左边为火箭所伤,随被抬下。李如柏也被铅丸击中盔顶,因锦厚未至重伤,仍继续奋战。神机营左参将骆尚志膂力绝伦,能举千斤,号称“骆千斤”。他见倭兵如此猖獗,不由大怒,干脆不用沙桥,手持长戟,背负麻牌,耸身攀堞而上。倭兵从陴上滚下巨石,撞伤其足。骆尚志强忍剧痛,冒而直上,大呼超登。诸军鼓噪随后从之,虽被杀五六人而不退,斩一倭贼,争先恐后蜂拥而上。倭兵胆寒,不敢抵挡。
不一会,身着五色衣的浙兵率先拔掉倭军旗帜,树起大明旗麾,大开城门。李如柏、李如梅、李宁、方时辉、谷燧、杨绍先等随即率诸军杀入。朝鲜军李镒、金应瑞等也随后而入。
副总兵杨元等这时也率军攻下了普通门。好个杨元,亲冒矢石,勇不顾身,竟先登上城。参将戚金为抗倭名将戚继光之侄,他也奋勇继于其后。既登上城,杨元随命家丁把总杨世隆等将城门砍开,城下兵士遂一拥而入。
含逑门、普通门既下,南城倭军也在祖承训明军的强势攻击下,一时抵挡不住,芦门失守。
这边李如松亲督右协张世爵等攻七星门。倭军据门楼,一时僵持不下。李如松跨下战马中丸倒毙,火毒熏身,诸将请他稍退兵。李如松不听,随即换乘另一匹继续驰骋督战。忽然战马失蹄,堕入堑中。好个李如松,奋勇拍马,立时腾空而出,大呼麾兵益进。将士见主帅如此英勇,无不以一当百,四面攻杀。李如松下令发大炮轰击。但见两炮连发,正中门楼,当即撞碎倒地烧尽。李如松、张世爵于是也整军而入。
不久,南兵骁将钱世祯也由北城先登,至此平壤城诸门已为我军所得。
于是激烈的巷战开始了。
倭军奋死反击,但其鸟铳威力远逊于明军火炮。鸟铳射中一人仅伤或亡一人;而明军每落炮一发,对方阵内就倒下一大片。明军乘机骑步云集,四面追砍。倭军势缩,退入诸幕。明军便以火箭次第焚烧殆尽,倭兵投窠被烧死无数,臭闻十余里
倭兵退保风月楼小城。李如松督运柴草,四面堆积。仍用火箭飞射,一时焚烧,俱成灰烬。小西行长率残部逃入练光亭土窟。而七星、普通、牡丹等处倭兵,仍据土窟,连窟坚守,负隅顽抗。
倭军土窟以石或土所筑,平地开基,各于石筑土筑之上作为板壁,前后涂土,壁上穿穴,状如蜂窠。窟内藏兵,可由穴中放铳,而不必担忧自己为敌人所杀。其制或宽或窄,宽者可容万余人,十分坚实。想要逾越甚难,而要焚毁也难。倭军伏于土窟内,从穴孔中放丸如雨,明军纷纷中丸而死,但仍奋勇争先。
酣战间,年愈六旬的浙兵老将吴惟忠被铅丸击中胸部,血流被体,还大呼督战,不肯退下。其部前赴后继,多死于土墙之前。游击等中丸负伤,仍坚持指挥作战,千总一员则竟至殒命。
这时日渐西下,李如松见倭窟难拔,不可猝下,众军饥疲,便传令收兵还营,准备来日再战。
此役共斩倭军一千二百八十五级,其中包括宗逸等二十五名倭将;烧死六千有余,从城东跳水溺死五千有余,生擒二名,救出被俘虏的朝鲜男女一千二百二十五名,夺马二千九百八十五匹,得倭器四百五十二件。明军各营阵亡官丁七百九十六员,阵伤官军一千四百九十二员名,马骡死五百七十六匹。
被俘倭兵中,有人口吐汉语,自称原籍南京,跪请道:“愿活性命,千万年更不作贼。”李如松厉声叱道:“奴辈前者令沈游击退兵,淹留至此,使大军远来劳苦,你等罪当万死。”传令将他们尽数屠戮。
 
(五)倭军南撤
 
倭军除小西行长深入到平壤外,其他诸部,宇喜多秀家坐镇王京汉城,小西行长屯平安道,加藤清正屯咸镜道,小早川隆景屯开城,黑田长政、立花宗茂屯黄海道,毛利吉成屯江原道,黑田孝高屯釜山,黑田长政屯庆尚道,毛利辉元屯全罗道,木村常陆介、蜂须贺家正屯忠清道。
行长屡次遣使飞驰求援于大友义统及连营诸将。不想中和、黄州一路连营倭军,遥闻平壤炮声,魂魄震散,先自卷遁。至此平壤孤城援绝,无计可施。
这天晚上,行长召集诸将会议。这时斥候来报道:“敌军密密围困,不入一人。”又报道:“我船冰结不可用,骑马涉水,远望不见援兵一人。”
有马晴信道:“明日早上敌军必来攻城。内城狭隘不便防御,请速修外郭固守,也许可以坚持到援兵赶来。”
松浦镇信道:“不然。大同冰冻可涉,而援兵迟迟不至,恐怕明军已经将诸要路把截,盼兵来援希望渺茫。现在想要死守,徒为毒火薰杀而已。而凉山有中川,龙山有南条,不如分兵为二,一向龙山,一向凉山。明兵追击则首尾夹击,与中川、南条黑田诸将合兵再取平壤。如何?”
行长、义智虽已心动,仍旧嘴硬道:“公所言甚是。公等速退二山,以图再举。我辈死战,以各成其志。”
大村嘉前、五岛纯玄齐声应道:“愿和行长同死。”
军监小野木某道:“我众既疲弊不可用,且众寡悬殊,徒死无益。当中从镇信之议,渡江合军以图善后。将此事向殿下禀报,何谓不然?”
正在此时,李如松派张大膳前来告谕道:“以我兵力,足以一举歼灭。而不忍尽杀人命,姑为退舍,开你生路。你可速领诸酋来诣辕门,听我吩咐。不但饶命,当有厚赏。”
行长闻言,便与诸将商议道:“明将既出此言,军粮、兵营悉数被焚,外援又久候不至,无法固守,不如连夜撤回京城。”
众将合计有理,齐皆同意,于是回话道:“俺等情愿退军,请勿拦截后面。”
李如松许诺。当晚令通事吩咐朝鲜平安兵使李镒撤回中和一路朝鲜伏兵;而仍留所遣查大受、李宁、祖承训、葛逢夏等率三千精骑潜伏在江东僻路。
夜半,诸倭将率残兵余卒各择十日粮,分路而发,自东南方向突破,放火焚烧船只照亮行路,乘着冰封渡大同江而去。
途中早有奉命截杀的查大受、李宁等三千精骑蓄锐以待。一阵邀击,倭军早无斗志,溃不成军。行长途中危急,其弟小西主殿助和勇兵森正助等为救他而战死。明军获级三百五十九,生擒三名倭寇。余倭弃甲抛戈,惊乱遁走。
朝鲜黄州牧使金进寿、判官郑晔也乘机截杀行长之后,斩九十余级,射杀甚众。
倭兵气乏力竭,举足维艰。有的匍匐田间,指户叩门乞食;有的投于寺刹,乞暂活命,中途又被追斩三十余级。
行长率兵且战且走,一路饥疲交加。撤退到凤山来找大友义统时,城内空无一兵。方才知道大友义统早被明军炮声吓破了胆,弃营遁归王京了。
可见日本人也是怕死的,蝼蚁尚且贪生,何况人乎?朝鲜人的失败,除了武器和实力,相当程度上是由于在心理和气势上输于对方的原因。
当下小西行长无奈,休息一阵后,又恐追兵赶来,连夜出发。
第二天,遥望龙泉城,见黑田氏白旗翻飞,知道其兵还在守城,大喜过望,便趋龙泉而来。这时明兵蹑迹而至,倭兵在两山山腰的险要处。明兵则自两边山顶杀到,箭如雨下。倭兵仰头发铳,拼死相拒。
镇守龙泉山的黑田长政家臣小河传卫门见行长危急,便遣铳手二队前来接应。行长见到队长,如垂死挣扎之人见到一线生机一般,慌忙谢道:“我兵疲困至极,无法作战,请你等为我后拒。”言罢率所部狼狈撤出战场。
到了龙泉城外,小河传卫门迎了出来,慰劳道:“此城险峻而兵粮铳丸无所不足,敌虽数万,无如我何。将军安心,上下共休。仆为生力军,代将军而周旋。”命做粥以拯其军上下饥寒。行长惊魂甫定,大悦道:“因你而得再生。”
黑田长政闻行长来,将他们迎入白川城。他见这班素称精锐的倭军个个丧魂落魄,衣寇不整,状如乞丐,十分狼狈,便给上下衣服换穿,诸倭这才焕然一新。黑田又以饭食招待,行长等狼吞虎咽,如风卷残云。
行长捡回了一条命,在这里住了几天,心里终究还是感到不够踏实,便对黑田长政道:“明兵乘胜必来攻。今我兵寡,恐难保城,请与你偕还京城。”
黑田长政道:“未见敌军而退,为将所耻。而你既经苦战,所部伤亡甚重,可以暂且休兵。我在此城,待明兵至,当决一死战。”行长称谢而去。
行长到了久留米秀包屯守的牛峰城,也想劝他同去。久留米秀包也以同样理由不肯。行长只得独自率着军马一路朝着王京南撤。
而待行长一走,黑田长政、久留米秀包也各率所部随后溜之大吉。
正月十二日,小西行长兵败平壤的消息传到了王京。宇喜多秀家急召集有关将领和三奉行开会商议对策。小早川隆景、立花宗茂力排众议,主张坚守王京。最后会议决定,倭军全线撤退到王京,集中兵力在王京城下与明军决一死战。
十七日,小西行长率败军退到王京,屯驻于凤山。随后王京以北的黄海道、开城等地倭军相继撤回。这时,集结王京的倭军人数超过五万,拒守于大江东岸。
近阅东瀛某人著《日本外史》,说什么明将李如松入平壤后,宇喜多秀家令大同以东诸城撤守来会,诸城并听命,独小早川隆景与毛利秀包、立花宗茂弗肯曰:“吾辈竭力报国,固在今日,且明军胜而骄,易与耳。”如果侵略邻国、强占他人土地算是“报国”的话,那么这些人也真是情同禽兽了,还算是什么英雄?现在一些电脑游戏美化群贼,真是可恨可叹。
倭军南撤,朝鲜诸将除郑晔等外,黄海道防御使李时言也尾随南撤倭军之后,不敢进逼,但斩饥病落后者六十余级而已。其余都不敢出击。助防将金敬老等观望不前。柳成龙上疏请斩金敬老。李如松劝道:“其罪应死。而贼未灭,一武士亦属可惜,不如使他白衣从军。”柳成龙这才作罢。
李镒、金应瑞等先前入含逑门,及收兵时都退屯城外。夜里倭兵退去,竟然直到第二天才发现。李如松责怪他不警守,使倭兵遁去而不知。明军将领曾往来顺安与李薲相熟的,至此争言李镒非将才,独李薲可任。李如松早看不起这个逃兵之将,便移咨朝鲜王,具言其状。朝鲜王派尹斗寿至平壤,按问李镒罪,欲行军法。后来将他释放,改以李薲代李镒,拣选三千骑兵跟随李如松南下。

(六)渡临津
 
李如松收复平壤后,慰问朝鲜孤寡,宣布德意,市井安然。又在普通门外祭奠阵亡将士,举声痛哭,悲不自胜。诸将以下,无不感动流泪。出兵五十万前进,传谕一路及王京诸处。
驻军八日后,便令先锋査大受等进兵,自与李如柏、张世爵等依次进发,留游击高彻、梁心领三千军马连日修补城墙。骆尚志、吴惟忠、李芳春也留居城中养伤,所部军马改授他将代领。
他分布停当,又对朝鲜体察使柳成龙道:“大军正在朝前进兵,听说前路没有粮草。议政既为大臣,当念国事,不可畏惧劳苦,宜急行准备军粮,勿致耽误。”
柳成龙点头称是,忙与接伴使李德馨急往前路督办刍粮。
其时明军先锋已过大同江,而南筤烽火遍地不可通行。柳成龙抄间路赶在大军前面,当夜进入中和。到了黄州,已经是三更了。
当时倭兵刚退,一路荒芜,人民逃避未还,根本无法筹运粮草。柳成龙无计可施,急移文于黄海监司柳永庆,使他催运。又移文于平安道监司李元翼,调发金应瑞等麾下不堪战阵的士卒,自平壤兵搬运追随,送到黄州。又令船运输平安道三县稻谷,从青龙浦输运于黄海道。因为事先没做好准备,系临时仓促,而大军随时可到,这可苦了柳成龙等人。他们打听到永庆颇有粮储,为防倭兵掠夺散置山谷间。于是督民众急急输运,沿途这才不致乏粮。
査大受率骑兵进至开城府靑石谷。其处险阨,左右绝壁参天,中间仅通一路。数百名倭兵屯聚于此,望风奔溃,不敢交锋,明军追斩三十余级。松京倭军也遁还王京。
十九日,左协大将李如柏率军乘胜进攻开城,将个开城府团团围住。自早上到了中午,城内一直寂无人声。李如柏便令西兵驾云梯而入,方知倭军早已望风卷遁,只在城上虚张旗帜而已。李如柏整军而入,随后继续追击倭军。
李如松闻捷大喜,于二十三日亲率大军进入开城。
他看到城内士民饥馑,拨发白银一百两、米一百石令张世爵表散赈救;又另发白银百两、米百石赈松京饥民。
为重申军纪,严戒部下,他召集诸将道:“朝鲜为倭贼所催残,你们不要酒食作弊。朝鲜乃礼义之邦,敬事朝廷。百姓簟食壶浆,以迎王师。你们必须出奇计荡平倭贼,安集百姓。风闻你们当中有的干犯人妇,而朝鲜通事知我法严,且为天朝将官,不敢对我说话。你们切记,无则加勉,有则改之。吾言不再。”
诸将默然无言。李如松便指着祖承训道:“你也曾因为不马上进酒的缘故,杖罚一名地方官。以天朝将官,岂可有此事吗?”又对葛逢夏道:“你此前在义州,日以饮酒为事,此岂为将官之道吗?今后切勿如此。”二将皆叩头而退。
李如柏随即进向临津之路,望见江边约有三四千倭兵屯聚。明军不便骤进,也驻营相望之地。
不多时,有两个朝鲜妇人,带着一个孩子从倭营中出来,对通事道:“倭子将要退去,而天兵蹑其阵后,不得已驻营于此。如果天兵稍缓,则他们应当自退去。”李如柏答道:“朝廷既令我辈尽杀倭贼,勿使一人逃逸,然后让国王在京城安居,限期十年留在此处护御,我岂有稍缓之理?饶你性命不杀,速去回话。”那妇人唯唯而去。
不多时又有二十余名倭兵出来观望。明军迎前奋击,斩十二级,生擒一名。于是贾勇追进,江上倭兵便尽都溃散过江。李如柏虑其冰薄,又恐中倭贼奸计,便在江上扎营以待李如松大军。一面派人察探,发现约有倭兵一万四五千人屯于距江二十里许的山坡上。
不久,李如松亲率大军赶到。但见此时临津江冰块半融化,一片汪洋不可径渡,只得遣人督造浮桥,以便渡江。
柳成龙在军前先行,到了金郊驿,远远望见黄海道守令率吏民前来接待明朝大军,满山遍野站满了人。柳成龙便召牛峰县令李希愿到跟前问道:“你所率邑人有多少?”李希愿答道:“大概有几百人。”柳成龙随即吩咐道:“你马上率领邑人登山采葛,两天后在临津江口和我相会,不可失期。”李希愿得令而去。
过了两天,柳成龙一大早驰至德津堂,见江冰还未全部融化。上游约深半身许,下游船只无法通行。京畿道巡察使权征、水使李苹、长湍府使韩德远及倡义、秋义军千余人会集江面,尽都束手无策。柳成龙传令牛峰人纳葛网制成巨索,大数围长,可以横贯江面。又在江的南北两岸各立两根木柱,两柱间放置一横木。引巨索十五条,铺过江面,两头各结系在横木上。江面既阔远,索半沉于水,不能起来。众人摇头道:“徒费人力。”柳成龙令千余人各持短杠二三尺穿葛索,极力回转数周,互相撑起,排比如栉。于是众索紧束,高起穹隆,俨然如一座大桥。柳成龙又令割细柳铺在上面,再用草厚厚覆盖,然后在上面加些土,于是更加结实。
明军见状大喜,骑兵扬鞭驰马而过,步兵徒步或抱军器,依次过江。不多时,因渡者越来越多,绞索渐渐松驰,近水大军只能经浅滩以渡。柳成龙考虑到其时仓卒备葛不多,便将葛索增至三十条。于是重新加紧,不再松弛,这样又可以渡人了。
李如柏率军当先过江,见前面有倭兵数万骑准备遁还王京,上前奋勇追击,朝鲜防御使高彦伯也率部协攻。倭兵大溃,当阵斩获一百六十五级。
十余天内,明军所向无敌,倭军全线溃败。自平壤至开城,五百余里内,所失黄海、平安、京畿、江源四道二十二府郡县全部复归朝鲜。朝鲜王闻捷,额手加庆,率朝臣回到平壤,并为石星、宋应昌、李如松等明军将领建生祠塑像祭拜,疏奏称平壤大捷道:“其军威之盛,战胜之速,委前史所未有”。
于是明、朝联军继续朝南开进,直逼王京。王京为朝鲜都会。左江原,右黄海,南全罗,东庆尚,咸镜、忠清为之犄角,颇据天险。然而官军既连战皆胜,一时竟有了轻敌之心。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