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剧本连载>开天情话>第二十六集

第二十六集

作品名称:开天情话      作者:马羊      发布时间:2016-07-16 21:12:04      字数:14368

  第二十六集
  
  说书人上。
  说书人:上回咱们说到,张良娣为了让李亨永远放弃夺回杨玉环的念头,连夜跑去找李林甫,告诉他一整套能让皇上心安理得地得到杨玉环的阴谋诡计,就是先让皇上装病,好把杨玉环骗进皇宫,然后再让她出家当道姑,这样一来,自然就和寿王李瑁再没有任何关系了。李林甫果然一刻也没耽搁,第二天下朝后就找了个机会,把这个主意献给了唐明皇。当然了,他也知道,光靠皇帝软磨硬泡,或者光靠几个太监在一旁劝说是不管用的,最好能找几个女人助阵——只有女人最能懂得女人心嘛。所以,他说动唐明皇找来两个本就在皇宫里出家修行的皇妹金仙公主和玉真公主,让她们帮着劝说杨玉环。
  果然,寿王一听说父皇得了重病,急得什么似的,立刻拉着杨玉环进宫探望。这回杨玉环就不好拒绝了,要知道,在古代的中国,孝道那可是第一位的,父母有病子女不去探望?一句话,那就是不人!(退出。)
  1,白天。皇宫门外。李瑁和杨玉环乘车至。
  2,城门楼上。李林甫和金仙、玉真二公主远远看着。
  李林甫:二位公主殿下请看,寿王妃来了,一会儿该看您二位的了。
  金仙公主:李林甫呀李林甫,你出的这主意可真够坏的。
  李林甫:没法子,一切都是为了皇上,对不?
  玉真公主:那倒是。皇上的安危比什么都重要,只是不得不让瑁儿受委曲了。
  李林甫:大局为重,大局为重嘛。到时还望二位公主殿下依计而行呦。只要能哄得寿王妃出家,您二位公主殿下就算是功德圆满了。(二公主相视一笑。)
  3,宫门外。李瑁和杨玉环下车。高力士迎上。
  高力士:奴才给王爷和娘娘请安了。
  李瑁:父皇现在怎样?
  高力士:不好啊——就等着你们来呢。王爷莫急,请——娘娘请——(引李瑁和杨玉环进宫。)
  4,城楼上。金仙、玉真二公主相视点头。
  李林甫:二位殿下请——(引二公主下城。)
  5,白天。皇宫。室外。李瑁和杨玉环随高力士往后宫走。杨玉环一路环顾左右。
  杨玉环:不是说皇子们都来看望父皇吗?他们人呢?
  高力士:就到,就到。
  6,白天。皇宫。寝室内。李隆基靠在床上等着。高力士进。
  高力士:爷,寿王来了。
  李隆基:玉环呢?
  高力士:也来了。
  李隆基:李林甫果然料事如神!(赶紧蒙好被子做出病状,点头示意。高力士便转身开门:)千岁爷请,王妃娘娘请。(李隆基紧盯着,见李瑁和杨玉环一起进门,松口气,闭眼。)
  李瑁、杨玉环:孩儿拜见父皇。
  李瑁:父皇。
  李隆基:来了?
  李瑁:父皇感觉如何?(李隆基摇头。)
  高力士:万岁爷昨晚睡前就觉得龙体不适,勉强捱到早晨,便愈发的不对劲儿了。
  李瑁:儿臣愿守在父皇床前端汤进水,服侍父皇!
  李隆基:不必了。你若有此此孝心,就让玉环留在这里……伺候朕吧。
  李瑁:父皇……
  李隆基:朕难受得很,你们且退下,让朕独自睡会儿。
  李瑁:是。
  7,室外。李瑁和杨玉环出来,站在廊下半晌无语。
  杨玉环:我不想留在这儿。
  李瑁:那怎么行?父皇病势如此沉重,身边总得留个人呀。
  杨玉环:不是有那么多皇子王妃吗?为什么偏要用我?
  李瑁:这……玉环,我知道了,一定是父皇怕你心里有过结,所以想安慰一下你,你就安心留下,替我照看父皇,啊。
  杨玉环:我不想!
  李瑁:好姐姐!都什么时候了,你还使气?你和父皇不就是因为编舞的事发生了些许不愉快吗?父皇尚且不计较,你又何必非挂在心上?
  杨玉环:哎呀!你哪儿知道这里的事……
  李瑁:什么事?(杨玉环难言。高力士出。)
  高力士:千岁爷,万岁爷有话想跟您说。
  李瑁:好,好。玉环,我去去就来,啊。(进屋。)
  高力士:王妃娘娘,万岁爷让您先去东暖阁候旨。
  杨玉环:我才不去呢。
  高力士:娘娘,此乃皇宫禁地,抗旨不尊是万万使不得的。
  杨玉环想想:去就去!能把我怎么样啊?哼!(赌气走。)
  高力士:娘娘请。(急忙引路。)
  8,寝室内。李瑁入见李隆基,见李隆基靠枕而坐,有些奇怪。
  李瑁:父皇……
  李隆基:哦,瑁儿,刚才朕忽然一阵眩晕,现在那劲儿一过去,好多了。给朕倒杯水来。
  李瑁:是。(上前倒水递上。)父皇请。(看着李隆基喝水。)父皇,您还需要什么?
  李隆基:朕不需要别的,就让玉环陪朕几日,啊。朕怕她老想不开,也好安慰安慰她。啊。
  李瑁:是。孩儿刚才对玉环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李隆基:她可愿意留下?
  李瑁:……愿意!愿意!为父母尽孝,是孩儿们义不容辞之责!
  李隆基:好孩子。朕深知你一片极大的孝心,只是在这件事上,朕不得不委屈你了。
  李瑁:没关系的,父皇,有玉环在您身边,就如同孩儿在您身边一样。
  李隆基:嗯。你去吧。
  李瑁:是。父皇善养龙体,孩儿告退。
  9,室外。李瑁出。四顾,不见杨玉环。
  张韬光:千岁爷请。
  李瑁:玉环呢?
  张韬光:回王爷的话,高公公已带王妃娘娘去他处候旨了。
  李瑁:噢……你见到她时对她说,寡人希望她专心在父皇床前尽孝,勿念寡人。
  张韬光:是。王爷请。(引李瑁离开。众太监宫女相视。)
  10,白天。皇宫。东暖阁内。高力士引杨玉环进。
  高力士:王妃娘娘请。(杨玉环进屋,左右顾盼。)
  杨玉环:这是什么地方?
  高力士:此处便是东暖阁了。万岁爷让娘娘暂且在此安歇,所用之物应有尽有,娘娘还需要什么,随时吩咐。(使眼色,一宫女端茶盘进,跪捧。)
  杨玉环:我什么也不要。
  高力士:那好,娘娘先歇着,奴才去向万岁爷请旨。(宫女退出。)
  杨玉环:你先别走!
  高力士:娘娘有何吩咐?
  杨玉环:我问你,父皇真的病了?
  高力士:千真万确。
  杨玉环:他得的是什么病?
  高力士:这个,奴才不能乱讲。娘娘若想知晓得祥尽,还须当面向万岁爷问明。
  杨玉环:哼,我就知道这不是真的!
  高力士:娘娘万万不可乱猜。万岁爷确实有病……请娘娘安歇吧,奴才告退。(退出。关门。杨玉环越想越烦,过去开门,发现门已反锁。)
  杨玉环:开门!开门!(正在气恼,只听外面开锁声。门开处,金仙、玉真二公主出现。)……皇姑?
  金仙公主:玉环,皇上让我们来看你。
  杨玉环:皇姑救我!(跪倒。)二位皇姑!父皇他……他……(见二公主相视而笑,立刻明白她们和皇帝是一伙的,变色道:)求你们放我走吧!
  玉真公主:别着急,慢慢说,来,起来说话。
  杨玉环:我要回家!我要见寿王!
  玉真公主:你走不了的,皇上已经命人把宫门都关了,你就插翅也难飞出去。
  杨玉环:可父皇怎么能这样做?
  金仙公主:皇上就是皇上,他想怎么做,谁还能拦得住他?玉环,皇上看中了你,这可是你天大的福气,机会可不能错过呀。
  玉真公主:没错儿,天下那么多女人,有几个能被皇上看中的?别的不说,就说这宫里的女人不下一两万,名义上都是皇上的人,可真正见过皇上的又有几个?
  杨玉环:我又不是宫娥彩女,我是寿王妃,是皇上名正言顺的儿媳,他那样做,将把我置于何地?
  金仙公主:当然是让你高升一步了!王妃跟皇妃哪个大?这还用问吗?
  杨玉环:可你们怎么就不替寿王想想?你们还是他的亲姑姑呢!
  玉真公主:我们是出家之人,只知缘份,不知亲情。
  杨玉环:那你们怎么就知道替父皇说话?
  玉真公主:皇上乃天下之根本,皇上不安,则天下动摇,我们此举为的是天下太平。这难道不是最大的积德行善吗?
  金仙公主:玉环呀,我们只希望你能明白,皇命即是天命,天命不可违。就算退一万步,即便就亲情而言,谁不知道寿王是个大孝子?皇上一定要你,他也一定不会拒绝的。
  杨玉环:那是他害怕!你们不能这样对待他!
  玉真公主:算了吧,玉环,皇上为你都急出病来了,一旦他有个好歹,你于心何忍呀?
  杨玉环:可他是我的父皇!我怎么能和他睡在一个床上?
  金仙公主:玉环,你要想躲过此劫,只有一个办法。
  杨玉环:什么办法?
  金仙公主:出家。
  杨玉环:啊?你是说——让我剃光了头去做尼姑?
  金仙公主:你要是爱惜头发,可以入我玄门嘛。你看,我和你玉真姑姑都是玄门弟子,我们的头发不都好好的?(杨玉环一屁股坐在床上,半晌不语。)
  玉真公主:唉,寿王府你只定是回不去了,你且仔细想想,何去何从,我们等你的答复。
  杨玉环:……我真的回不了寿王府了?
  玉真公主:皇上定下的事万难更改。
  杨玉环:好吧,要是这样的话,我宁愿出家!。(二公主相视而笑。)
  玉真公主:善哉!玉环,你既然有此决心,那以后我们就是同道之人了。
  杨玉环越想越气,越想越委屈:……我有什么办法?反正我不能答应他!(哭。)
  11,白天。皇宫。寝室内。高力士向李隆基汇报。
  李隆基:哦,金仙和玉真已经去了?
  高力士:奴才看她们进去的。(李隆基撩被下床。)
  李隆基:好啊,朕去听听!
  高力士:不可不可!万岁爷,生米尚未煮成熟饭,您去了也没用。
  李隆基:那朕就在此干等着?
  高力士:万岁爷稍安勿燥,最好等等。(李隆基来回踱步。张韬光进。)
  张韬光:启禀万岁爷,李林甫在门外候旨。
  李隆基:快!让他进来!(张韬光出。李林甫笑呵呵进。)
  李林甫:拜见陛下。
  李隆基:林甫呀,来,来,坐下说话。
  李林甫:谢陛下。(坐。)适才臣已经又对金仙、玉真两位公主叮咛了一回,请陛下放心,依臣之计,管叫寿王妃进退无路,然后水到渠成之。
  李隆基:你说,她出了家,就肯依从于朕吗?
  李林甫:王妃出家,自然就不是王妃了,再行还俗,便如同重又投胎一般,从情理上讲,和她的过去即是一刀两断,她有何理由不顺从陛下?
  李隆基:这个道理朕知道,朕的意思是,万一她因此而怨恨于朕,却又如何是好?
  李林甫:有道功夫不负有心人嘛。只要皇上真心诚意地爱她,以理喻之,以情动之,她就是块顽石,也会为皇上之精诚敞开心扉的。
  李隆基:不错,不错,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朕对她的爱是不言而喻的。
  李林甫:陛下圣明!
  李隆基:……哎,你说,玉环应该在何处出家?
  李林甫:臣以为,不如就在大明宫吧,那地方又宽敞,又僻静,多少年没人住了,用它做道观最合适。
  李隆基:如此甚好!嗯,还得给此观取个好听的名字呀……
  李林甫:寿王妃出家,为的是与皇上完成一段千载难逢的仙缘,此举必能使当今玄门之学发扬光大。旨在宏道,要在得法。臣记得贞白先生陶弘景仙师有言:"仙方名金是太真",就将此观称为太真宫如何?
  李隆基:好!好好!就叫太真宫!太真宫里有位太真道士,更妙!更妙!
  李林甫:吾皇万岁万万岁!
  高力士:等等……万岁爷,您说了这么半天,光想好事了,可奴才还是不明白,玉环娘娘她凭什么好好的就出家?总得有个说法,也好让世人心服口服吧?
  李隆基:哎,力士说得对。得找个理由,是得找个理由。
  李林甫:臣以为,理由也是现成的。正月初二是太后的忌日,陛下何不以此为由请金仙、玉真二位皇姑正式给玉环度道,也好为太后的在天之灵献身追福嘛。
  李隆基:这个主意好!好主意!哎呀,林甫呀,你真是朕的智囊!
  李林甫:智囊不敢。臣甘做陛下犬马!
  12,画面后移。说书人上。
  据史书记载,寿王妃杨玉环出家做道士的理由正是为太后献身追福,这个太后就是唐明皇的生母窦氏,说她的忌日,可不是祭祀的祭,而是忌讳的忌。怎么回事?原来这位窦氏娘子长得相当漂亮,而且聪明贤惠,深得唐睿宗(也就是唐明皇他爸爸)的宠爱。结果唐明皇他奶奶武则天就不干了——儿子爱老婆,那肯定跟当娘的就远了,这大约是所有做婆婆的出于本能的感受吧,要不怎么从古到今婆媳关系永远都不好处呢?——所以,就在长寿二年的正月二日(也就是公元六百九十二年的十二月四日)这天,则天武后找个了茬儿把窦氏给杀了;杀可是杀了,对外却没声张,就那么神不知鬼不觉地在洛阳宫里给人家弄死了,连尸体都不知扔到哪儿去了。这件事是后来才知道的,那也没用啦。等睿宗当了皇帝,特别怀念这位美丽贤惠的窦氏夫人,便把她追封为昭成皇后,找不着尸体怎么办?只好请来好多和尚道士在洛阳城外念经招魂,举行了一个非常隆重的仪式,才算把昭成皇后的魂魄正式安葬。昭成皇后死的那年唐明皇刚九岁,还在小鸟依人的年龄,加上母亲平时又对他百般疼爱,他能不痛心、能不怀念吗?所以到他当皇帝的时候,便在每年的正月初二这一天吃斋念经,为生母的亡灵追福,不仅如此,他还把这一天定为全国的忌日,不管官府还是民间,停止一切娱乐活动。这可是件尽人皆知的大事。那么,选择这个时候让杨玉环出家,理由不是非常的堂而皇之吗?(退出。画面满屏。)
  12,黄昏。皇宫。暮鼓声声。
  13,白天。皇宫。晨钟阵阵。
  14,白天。皇宫。大殿内。李隆基高高在上。杨玉环一身道服端跪在殿下,神色恍惚,面无表情。文武百官肃穆班列。高力士宣旨。
  高力士:奉天承运大唐皇帝诏曰:圣人用心,方悟真宰;妇女勤道,自昔罕闻。寿王瑁妃杨氏,素以端懿,作嫔藩国,虽居荣贵,每在精修。属太后忌辰,永怀追福,以兹求度。雅志难违,用敦宏道之风,物遂由衷之请,宜度为女道士,居大明宫,赐号太真。钦此。
  杨玉环:杨玉环谢主隆恩!(三叩首。)
  众大臣: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在阵阵乐曲声中,满朝文武目送这位出家的美人在几名女道士的引导下缓步出殿。李亨看看阶上高坐在父亲,心情复杂。而李瑁则痛苦极了,当杨玉环低头从面前经过时,忽然抬头,二人相视,李瑁几欲冲出,却又不得不强忍住。)
  15,宏大的音乐声中,杨玉环在金仙、玉真乃众道士的簇拥下渐渐远去。镜头掠过朝堂之中每个人物的脸——李隆基、李亨兄弟、高力士、李林甫、杨玄璬、陈玄礼,表情不同,心思各异……
  16,白天。寿王府。李瑁乘车回。众随从上前扶李瑁下车,被李瑁推开。
  李瑁:起开!(大步进府。)
  17,白天。寿王府。院内。李瑁大步往后院走。众人匆匆跟着。
  王英:王爷……王爷……
  18,寿王府。寝室外。李瑁大步至。张云容和阿娇率众宫女行礼。
  众人:王爷吉祥!
  李瑁:吉祥个屁!(冲进屋。)
  19,室内。李瑁冲进,一头扑在床上大哭起来。张云容和阿娇见状,忙上前劝解。
  阿娇:王爷……
  李瑁:你们都走!寡人谁也不要!
  张云容:王爷,娘娘已经出家,还望王爷保重身体。(李瑁猛起身,一把抓住张云容。)
  李瑁:容儿!你是玉环姐姐的人,你去找她!啊——(下跪。)寡人求你!你去把她叫回来!寡人求求你了!(痛哭。张云容和阿娇也跟着流泪。王英进。)
  王英:王爷,太子爷来了。
  张云容:王爷快松手!(话音未落,李亨大步进。张云容急忙挣开李瑁,退在一旁。李瑁伏地痛哭。)
  李亨:你们都出去!(众人退出。李亨来到李瑁跟前,一把揪起。)怎么回事?说!
  李瑁: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什么也不知道!……她就这么走了……(李亨松手,李瑁瘫倒在地。)她什么也没说,就不要我了……
  李亨: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你要是不从我手里把她夺走,结果决不会是这样的!
  李瑁:我也不想这样!可我没办法……没办法……太子哥哥,你说我该怎么办呀?
  李亨:你!……你去死吧!(转身出,狠狠关上门。
  李瑁:不!不!……玉环!玉环你回来呀……(捶地哀嚎。)
  20,白天。大明宫。晨钟阵阵。
  21,黄昏。大明宫。暮鼓声声。
  22,画面后移。说书人上。
  说书人:从现在开始,杨玉环就又叫杨太真了。"太真"二个字本来是道家修炼用的术语,指的就是"道"本身,"道可道,非常道"嘛,按照道家的学说,最原始、最根本的东西才是最真实的,正因为平常人没法用语言描述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所以就叫"太真",就是太真实的意思,真的都没法说了。这唐明皇一时心血来潮,听了李林甫的胡言乱语,就把这两个最棒的字送给了杨玉环。他这么一金口玉言不要紧,以后没人再敢用这两个字了,包括后世道家的专著里都再也见不到这两个字。直到现在,大家坐在一块谈古论今的时候,只要一说起太真,准是指杨贵妃,除了她没别人。
  哎,这么着,杨玉环摇身一变,成了太真道士,住进大明宫里修道。大明宫在哪儿?咱都看过《大明宫词》这部电视剧,讲的是武则天的宝贝女儿太平公主的故事,太平公主当年住就是大明宫。这大明宫并不是皇城,唐朝的皇城在长安城的正北方,始建于隋文帝大业二年,到了唐高祖李渊建国,定都于长安,派人重新扩建而成。后来唐太宗李世民发动了军事政变,逼着李渊做了太上皇,自己当上大唐天子,心里总觉得不落忍,怎么办呢,为了向天下表示自己的孝心,于贞观八年,也就是公元634年,在长安城东北角修建了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取名大明宫,说是专门给太上皇避暑用的。到了唐高宗继位,觉得大明宫这地方不错,便又加以扩建,完工后整个宫城东西长达三里,南北宽约五里,共有十二座城门,二十四座宫殿,里面楼台、殿宇、堂观、水榭等建筑不计其数,简直成了第二座皇宫。哎,唐高宗还真就在这儿过上日子了。再以后,太平公主、韦皇后等人都在里面住过,闹得是乌烟障气乱七八糟,不知演出了多少丑闻和暴行。所以,唐明皇当了皇帝就有点不待见这地方,他别出心裁,于开元二年,也就是公元714年,在大明宫的东南方又重新建起一座宫城,其规模虽然比大明宫略小,但里面的配置可是只在其上不在其下,远远望去,好嘛,湖光山色,金碧辉煌,俨然又是一处人间仙境,唐明皇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兴庆宫,就在那儿住下了。而大明宫呢,由于长年没人居住,便渐渐冷落起来。这回唐明皇让杨玉环出家,把她安置在大明宫,为的就是这地方清净,没人打扰。
  23,白天。大明宫。室内。杨玉环双手合实闭目跪在神像前,一动不动。李隆基在门外徘徊一阵,进门。高力士忙喊:“万岁爷驾到!”杨玉环一惊,跪着没动。李隆基轻轻走到杨玉环身边,面朝神像跪下。
  李隆基:你能皈依玄门,朕很高兴。朕也是玄门中人。这样一来,你我可谓志同道合了。
  杨玉环冷笑:哼!皇帝也能做道士?
  李隆基:哎,此话差矣!道家之祖太上老君本来就姓李嘛。当年高祖皇帝定鼎长安时,便把他老人家尊为玄元皇帝,朕作为他的子孙,岂能置身玄门之外乎?你怎么不说话?能告诉朕你现在心里是怎么想的吗?(见杨玉环一语不发,坐下来,目不转睛地望着她,越看越爱。一太监出现在门口冲高力士使眼色。)
  高力士:万岁爷,太真娘娘,午膳预备好了。
  李隆基:时候不早了,先吃些斋饭再做功课吧。(杨玉环不动。)
  高力士:娘娘,万岁爷跟您说话呢。
  李隆基:算了,算了,看来太真对这里还不大习惯,没关系,朕还有些朝事要去处理。(起身。高力士上前搀扶。)金仙、玉真,(二公主出现在门口。)
  金仙公主:陛下有事尽管去,这里有我们呢。
  李隆基:那好,朕的太真可就交给你们了,若有照护不周之处,朕可拿你们是问。
  金仙公主:瞧你说的,太真现在是我们的小师妹,我们岂能委屈了她?
  李隆基:朕不要别的,只要让她好好吃饭,好好休息……
  玉真公主:哎呀陛下,你就少哆嗦几句吧。(推李隆基出门。)
  李隆基:别忘了让她睡个午觉……
  金仙公主:知道,知道。力士,快请皇上回宫用膳。(高力士答应,扶李隆基离开。这边,众太监摆上饭菜,二公主就坐。
  玉真公主:来呀,师妹,来吃饭吧。(杨玉环就坐。吃饭。)
  杨玉环:二位皇姑请。
  金仙公主:别叫皇姑,叫师姐才对。啊。这玄门中的饭菜比不得俗家,但没了荤腥倒也干净。来,你尝尝这个。
  杨玉环:不劳皇姑,我自己来。
  金仙公主:看,又叫错了不是?叫师姐!
  杨玉环:是。师姐。(二公主笑。)
  玉环公主:这就对了。以后我们只管姐妹相称,啊。我说小师妹,刚才我们在门外都看见了,这些天每次皇上过来跟你说话,你总是一付爱搭不理的样子,也太不给皇上面子了吧?
  杨玉环:我跟他没话可说呗。
  玉真公主:人家毕竟是万乘之君,他那么喜欢你,你真就无动于衷?
  杨玉环:我都出家了,师姐何出此言?(二公主笑。)笑什么?
  金仙公主:你懂得什么叫出家?
  杨玉环:什么叫出家?
  金仙公主:很简单,就四个字:"万事随缘"。用孔圣人的话来说,就是"适遇而安"。咱说句实实在在的话,你的缘其实就是皇上对你的一片痴情,你若辜负了他,就是放弃了仙缘,那出这个家还有什么意思呢?
  杨玉环:你们不是说出家就可以躲过这场劫难吗?我就要躲开他的。
  金仙公主:你哪里懂得?世俗中的劫难,在玄门中或许就是大福气呢。
  杨玉环:……什么意思?
  玉真公主:好妹妹,我们知道,你心里总想着皇上是你的父皇,可现在你已经皈依玄门,入了道,就不再是俗人了,你和皇上之间也就再没了那一层关系。让一切都重新开始,这不是挺好的嘛。
  杨玉环:原来是这样……那你们为什么不早说?
  金仙公主:此乃天机,不到时候如何能揭开?
  杨玉环:我知道了,你们骗我!你们和起伙来骗我!我不干!(筷子一摔,起身出屋。)
  24,室外。杨玉环冲出,来到宫门前就要往外走。众太监忙排成一堵人墙将其拦住。
  杨玉环:你们躲开!让我走!躲开!
  太监甲:娘娘不可……(挨一耳光。不动。)
  杨玉环:躲开!听见没有?我要出去!(乱打乱踢。)
  众太监:“奴才不敢!”“奴才不敢!”“娘娘恕罪!”“奴才该死!”(就是不让路。一会儿,杨玉环打累了,不得不歇手,转身看二公主。)
  杨玉环:你们管不管他们?
  金仙公主:没用。这是皇上的旨意,谁也管不了。
  杨玉环:哼!反正我不干!(气冲冲回自己寝室。)我不干!不干!(用力关门。)
  25,白天。皇宫。室内。李隆基对着桌上的几盘饭菜发呆。
  高力士:万岁爷,您尝尝,这叫"六宝豆羹",是奴才亲眼看着他们做的——先把嫩豆腐切成薄片剁碎了,再加进香蕈沫、鲜菇沫、松子沫、鸡肉沫、猪肉沫,调以蒜汁,然后用浓浓的鸡汤一炝锅,把它倒进去一炒,赫,那叫一个喷鼻儿的香……
  李隆基:撤掉。
  高力士:啊?
  李隆基:朕叫你撤了!人家玉环天天粗茶淡饭,你这又是猪又是鸡的,叫朕如何吃得下?
  高力士:是。(摆手,一宫女上前撤菜。)那……爷,您就凑合着吃炒青菜豆腐吧。
  李隆基:青菜豆腐挺好。朕爱吃。
  高力士:是是。
  李隆基夹一筷子尝尝:你说,她怎么总是不理朕呢?
  高力士:奴才不是说过吗,这事得细水长流,万万急不得,万岁爷先吃饭,等吃过饭咱再过去泡她,磨她,啊。
  李隆基:什么话!
  高力士:是,奴才失口了。爷您请。(给李隆基吃菜。)
  李隆基:你说,朕对她多有耐心,一没逼她,二没吓她,她怎么就……啊?好象朕不是说一不二的一国之君,倒是个没皮没脸的无赖!
  高力士:万岁爷也不能这么想。您老有话,太真娘娘她……她不是凡人呀,否则,换了别人,谅她们也不敢这么对待万岁爷,是不是?
  李隆基:那倒是,朕还没见过谁敢在朕面前耍脾气使性子呢。
  高力士:这不就齐了。再说,有道是强拗的瓜不甜,万岁爷想要她的身子,不是再简单不过的事?可要想得到人家的芳心,就得下些功夫。水到渠成嘛,是不是?
  李隆基:那倒是。不过,朕这水什么时候才能流到她心里去?(一太监进。)
  太监:启禀万岁爷,中书令李林甫求见。
  高力士:没看见万岁爷正吃饭吗?
  李隆基:你多什么臭嘴?去,叫他进来!(太监答应,出。李林甫进。)
  李林甫:臣拜见吾皇万岁万万岁!
  李隆基:林甫,你来得正好,吃了吗?
  李林甫:臣刚刚处理完朝中事务,顺便来看望陛下。
  李隆基:那就陪朕一起吃。来来来。力士,再上一付碗筷。
  高力士:是。
  李林甫:这……
  李隆基:哎,你是朕的大功臣,快来,朕要好好镐劳于你。
  李林甫:那就……那就多谢陛下。(坐。)哎呀!
  李隆基:怎么?
  李林甫:陛下就吃这样的粗食?
  李隆基:害,这不是玉环正在那边吃斋嘛,朕不忍独享美食,所以——啊,倒让爱卿一道跟着难咽了。
  李林甫:臣不胜荣幸!但不知陛下的大好事进展得如何?
  李隆基:唉!此事依旧难办!——她就是不理朕,你说,却叫朕如之奈何?
  李林甫:陛下莫急嘛。以金仙、玉真二位公主之口才,早晚说得动太真道士动了心,陛下只管坐享其成好了。
  李隆基:话虽如此,可迟迟不见她回心转意,朕此刻真是心急如焚,度日如年呀!
  李林甫:既然这样,那,臣就再去求一味去火的小药,争取让她早些依了陛下?
  李隆基:哦?爱卿果然有此等良方?
  李林甫:回陛下,此方不在臣这里,而在寿王手中呀。
  李隆基:噢,噢,你是说——
  李林甫:只要寿王千岁肯向太真道士表示坚决彻底断绝前缘,臣想,太真道士也就再无牵挂了。
  李隆基:嗯……此事还非爱卿去办不成。
  李林甫:是。臣一定办妥。
  李隆基:只是不可强迫,啊。瑁儿这孩子胆小,万万不能吓着他。
  李林甫:臣明白。臣一定耐心再耐心,以理喻之。
  李隆基:如此甚好。爱卿之忠心可昭天日啊,事成之时,朕定有厚报。力士,上酒。(高力士招手,宫女上酒。)
  李林甫:臣乃陛下之犬马,吃的是陛下的草料,守的是陛下的家门,为陛下竭力效忠是臣的本分,岂敢贪图陛下的报答?陛下只管听臣的消息就是。
  李隆基:好!朕静候佳音!(举杯。)
  李林甫离席,双手捧杯深鞠一躬:谢陛下!
  26,晚上。寿王府。室内。李瑁独自坐在灯影下。李林甫进。
  李林甫:久违了,寿王千岁!
  李瑁:李大人……你来干什么?
  李林甫:来看望老朋友呀。
  李瑁:……噢,坐吧。(李林甫放声大笑。坐。)
  李林甫:怎么样?现在后悔了吧?
  李瑁:大人休说笑话。寡人现在已是万念俱灰之人了。
  李林甫:你什么时候奋发向上过?啊?那时你要是听了我的话,现在就是威震华夏的当朝太子,杨玉环也就成了响当当的太子妃,皇上还能随心所欲地抢走她吗?他老人家真要那么干,可是一桩久载史册空前绝后的大丑闻呀!
  李瑁:他现在做了,难道就不是空前绝后的丑事?
  李林甫:不可同日而语!
  李瑁:为什么?
  李林甫:因为太子之位重如泰山,而一个普普通通的藩王却狗屁不是。
  李瑁:我是人!我是他的儿子!(哭。)
  李林甫:殿下现在着急有什么用?不错,你是皇上的儿子,但庶人李瑛、李琚和李琰就不是皇上的儿子吗?他们惹得皇上不高兴,一夜之间便化做三条冤魂。多可怕!
  李瑁:照你这么一说,即使我做了太子,父皇要是愿意,一样可以废掉我。
  李林甫:那得看是谁给你撑腰了,下官不才,我立的太子,管保让天王老子来了也撼他不动。可惜你不听我苦口婆心良言相劝,让我现在被动得很、尴尬得很,啊,为难得很!就凭这一点,你也该死上一百回!
  李瑁:怎么?你是说父皇要杀我?
  李林甫:杀你还就跟捻死只蚂蚁一样?就这么轻轻一摁(用手指在桌上捻一下。)——如果皇上高兴,今后在史书上连你的名字可都找不到了。
  李瑁:可寡人无罪,父皇没有理由杀我!
  李林甫:正因为你没罪,所以正好可以死得人不知鬼不觉呀。你想想,明天晚上我就奉诏带一壶毒酒过来,这屋里只有咱们两个人,我宣读圣旨,你照着把酒喝了,第二天京里所有的人都知道寿王千岁暴病身亡,或许有谁想问个究竟,可寿王府里已是人去楼空,再过几天把你草草一埋,我敢说,用不了两三年,天底下再没有谁会想起曾经有这个名叫李瑁的王爷了。多干净!到了那个时候,从前的玉环姑娘,过去的寿王妃,今天的太真道士,明天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做大唐朝的皇后娘娘啦。
  李瑁吓得浑身发抖:……不!你们不能这样对我!我娘要是活着,她不会答应的……
  李林甫:你说的不错,惠妃娘娘要是活着,没人敢动你一根汗毛,可现在她不早就死了吗?人走茶凉,世道如此嘛,你就是哭破了大天,又有谁来可怜你呢?唉,这些话我本不该对你说的,但我们毕竟还是有过一段交情,虽然你辜负了我对你的一片厚望,但看在惠妃娘娘对我恩重如山的情份上,我也不能不过来跟你好好谈谈心。我说的话可能不好听,但都是肺腑之言,就算是临别寄语吧。等将来你到了那个世界,可万万不要再如此之优柔寡断呦!
  李瑁:娘!(伏地痛哭。)……不,我不想死……先生可有办法救我吗?
  李林甫:办法当然有了,这世上的路都是人走出来的。只是摆在你面前再没了阳关大道,只剩下羊肠小路喽。这还要看殿下是否愿意听我的。
  李瑁:我听!只要能留得性命,先生说什么我都听!请先生指教!
  李林甫:别这样,别这样,(扶起。)坐下说话,坐下说话。你要是真听我的,就赶紧给太真道士写封信,彻底和她断了过去的缘份,让她全心全意服侍好皇上,也好替你尽一分孝心。同时,你还得给皇上写封信,就说听说宁王千岁病了,自己愿意去洛阳为他养老送终,以报答十七年的养育之恩,皇上看了,焉有不放你走的道理?只要你去了洛阳,呆在宁王身边,皇上看在你一片至诚至孝的份上,就不会把你怎么样了。
  李瑁:……好吧,寡人写。
  李林甫:这不就齐了。来,下官为殿下铺纸研墨。(边说边做。)不管遇见什么事,人总得有所表示,对不?你一天到晚闷在府里一言不发,谁知道你心里是怎么想的?了解你的人都知道你老实,不了解的呢,免不了要猜疑你是不是心怀怨恨。你这么一写出来,满天的云彩就散了,话是开心钥匙嘛,你说对不?来,殿下请。(李瑁提笔,望着纸流泪。)哎呀,殿下这是何苦呢?是命重要,还是女人重要?这不是不言自明的事吗?
  李瑁:并非我怕死,我是不想就这么不明不白地死!
  李林甫:你看,忠王千岁……噢,不,是太子殿下,他当初把玉环小姐双手奉送给你的时候,可也是这么说的。哎,你可别这么写啊!人家太真道士在宫里和皇上过的可好着呢,你要是这么死呀活呀的一通乱写,那算怎么回事?不是明摆着气皇上吗?
  李瑁:我知道,我知道……(擦泪。)既然她心里高兴,我也就没什么可牵挂的了。
  李林甫:这就对了。殿下请。(李瑁落笔,写数行,悲不自胜。)别介呀,你这么哭哭啼啼的,能想出什么好句来?要不,我说你写?
  李瑁:唉!……你说吧。(抹眼泪。揉掉旧纸,再铺一张。李林甫清清嗓子。)
  李林甫:至仁至孝太真娘娘在上,夫——人之大德,以孝为本,(李瑁写,一滴泪掉在纸上。)哎哟别介!您这一行字千行泪的,到底是诀别信还是情书呀?不行,不行,还得重来。(揉掉旧纸,再铺一张。)这回咱们可得好好写了啊,你就这么想,太真道士已经衷情于皇上了,跟你就再无感情可言,对这样的水性扬花之人还有什么可留恋的?为她掉眼泪?不值!来,我念了啊。至仁至孝太真娘娘在上……
  27,晚上。大明宫内。杨玉环烧香。李林甫来到门外,往里看了看,撩袍进门。先不说话,点一支香插上。
  李林甫:无量天尊。(跪下磕头。)
  杨玉环:李林甫?你来做什么?
  李林甫:回娘娘的话,臣特为代表文武百官来向太真娘娘表示敬意。
  杨玉环:我不过是个出家的道士,你也用不着娘娘、娘娘地叫,有什么话就直说吧。
  李林甫:娘娘舍身尽孝,乃千古少有之壮举,令臣等不得不由衷钦佩呀。娘娘永远是为臣心目中神圣不可侵犯之娘娘!不过,就臣个人而言,心中尚有一事不明,想向娘娘请教。
  杨玉环:(沉默片刻。)你说。
  李林甫:娘娘年在青春,风华正茂,拥倾国倾城之容颜,怀举世无双之技艺,正当一展芳心,听豪门之歌,赏帝宫之舞,畅览风花雪夜,漫游湖光山色,纵情享受人间的富贵荣华,如此才不妄人生之一梦呀。却奈何反其道而行之,把大好的时光荒废在这青灯之下、神像之前呢?
  杨玉环:你问我,我问谁去?
  李林甫:娘娘不说,必有难言之隐。
  杨玉环:这事和你没关系,你最好别问。
  李林甫:娘娘差矣!皇上为了娘娘的事终日闷闷不乐,已经到了饮食俱废的地步,臣乃朝廷的宰相,岂能不闻不问?
  杨玉环:……既然你已经知道了,还有什么可说的?
  李林甫:当然有!皇上一日不安,国家便一日不宁,替皇上分忧解难,我等为人臣者责无旁贷呀。
  杨玉环:我明白了,你是来做说客的。
  李林甫:难道娘娘真忍心就这样折磨皇上,不顾国家的安危吗?
  杨玉环:是他折磨我!你懂不懂?并不是我想来这里做道士的!我只想平平安安地和寿王在一起,除此之外别无所求!
  李林甫:这不可能。君王一言九鼎,皇上看中了你,你必定就是他的人。出家乃是你嫁给皇上的必经之路,这脱俗与还俗的道理不用我说,想必娘娘也是再明白不过的。
  杨玉环:我要是不还俗呢?
  李林甫:娘娘莫说气话。常言道,"识实务者为俊杰",就算娘娘不为皇上考虑,不为国之安危考虑,至少也得为寿王殿下的生死存亡思之再三吧?
  杨玉环:寿王怎么啦?
  李林甫:寿王命在旦夕!
  杨玉环:你说什么?
  李林甫:这娘娘还不懂吗?娘娘一日不答应皇上,就说明娘娘一日思念寿王,既然寿王的存在成了娘娘和皇上之间的最大障碍,那,皇上能不想办法除之吗?
  杨玉环:你胡说!皇上不是那样的人!
  李林甫:那,依娘娘之见,皇上是什么样的人?
  杨玉环:皇上是仁慈之君……难道不是?
  李林甫:娘娘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错,皇上固然是仁慈之君,但常言道伴君如伴虎,为什么?因为皇上的意志是至高无上的,不论是谁,只要敢于违抗圣心,那就是大逆不道!不懂得心疼和爱护皇上的人,无异于犯上作乱,你没看见废太子李瑛等人的下场吗?那是他们自作自受。娘娘如今抗旨不尊,皇上虽然出于对你的挚爱而不加责怪,然而娘娘这样做,其实就等于把寿王往火坑里推!(杨玉环不语。)娘娘怎么不说话?
  杨玉环:照你这么一说,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如果寿王真因我而死,我也跟他一起死就是了。
  李林甫:看,娘娘依然心系寿王不是?然而娘娘若真这么想可就大错特错了。依臣之见,就算娘娘肯为寿王而死,寿王也未必能领您的情呢!
  杨玉环:你胡说!寿王爱我!他把我看得比自己的性命都重要,你懂个屁!
  李林甫:笑话!世上有傻瓜才会为爱一个人去死,难道不是这样?
  杨玉环:……
  李林甫:怎么?五年前的事,莫非娘娘竟忘得一干二净了?(杨玉环又是一阵沉默。)
  杨玉环:寿王不会的。他和忠王不一样。
  李林甫:一样的。人全都是一样的。
  杨玉环:不一样!
  李林甫:一样!
  杨玉环:不一样!就是不一样!
  李林甫:唉,既然娘娘执意不信,臣只好给娘娘看一件东西了。(取出李瑁的信,展开。)娘娘请过目。(杨玉环接过。)事实胜于雄辩也!(杨玉环细看,脸色渐变,继而目光呆滞,手中信飘落在地。李林甫急忙拾起。)本来臣是不想让娘娘看的,所谓“三十三重天,最痛莫过离恨天”,勾起娘娘心中之大痛苦,实非臣之所愿也。然而,娘娘徒自痛苦又有何益?以此信观之,寿王此刻正以娘娘之大痛苦为大幸事哩!这信写得多明白——(念:)“夫人之大德,以孝为本,今娘娘雅志宏道,为太后追福,实为儿臣平生之所愿,天之大幸,国之大幸,民之大幸也。一朝脱俗,则尘缘尽断,望娘娘尽心侍奉父皇,凤仪后宫,以慰天意人心。儿臣李瑁敬上。”您瞧,多孝顺的孩子,为了彼此都能平安,他已经甘愿做您的儿臣了。(杨玉环呆笑。)娘娘为何发笑?
  杨玉环:难道你觉得这不可笑吗?
  李林甫:可笑!的确可笑!如此可笑之人,娘娘还想着他、念着他,似乎就更加可笑了。(杨玉环一把抓过李瑁的信撕碎。)嗳,娘娘这样做就对了嘛。臣还是那句话,娘娘正值青春年华,理应该好好享受生活,岂可把大好时光付诸东流、为一个可笑之人白白老死在这青灯之下?反之,只要娘娘稍一转念,则天地顿开,摆在娘娘面前自有享不完的富贵,受不尽的荣华,一旦娘娘高兴,还愁做不成皇后吗?正所谓进一步走投无路,退一步海阔天空是也。
  杨玉环:你说够了没有?
  李林甫:是。臣要说的就是这些,臣字字句句可都是为了娘娘着想。有道是人生如梦,转眼就是百年,是投入天子的怀抱及时行乐,还是为了一段毫无希望的情感自毁青春受苦受难,全在娘娘一念之间了,还望娘娘三思而行。
  杨玉环:你出去!你给我滚出去!
  李林甫:是。臣告辞。(起身整衣冠,从容退出。)
  28,室内。杨玉环独自一人呆坐不动。【定格】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