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信天翁——来自勇气村的故事>第六章 对过去单纯的自己的挑战

第六章 对过去单纯的自己的挑战

作品名称:信天翁——来自勇气村的故事      作者:孙彩文      发布时间:2016-06-11 21:52:03      字数:3073

  金凯,今天的讨论你来主持吧。有位老师说:读过几页文字之后,实感有好多不懂之处!反复几遍,短短的文字,又似使得内心明朗了一些!你怎么看?
  我读过《教学勇气》好多遍了,每次都以为已经读懂了,并且带着不以为然的欣喜:“不就是这么个事嘛”,但过后再翻开来看,同样的句子还是能重新触动内心,并给于在繁忙中日渐冷硬的心肠一些温度,让我重新透视自我内心,重新激发更新的决心和勇气来。
  “如果你是一位从来没有经历过痛苦时光的教师,或者有过却不以为然,此书就不适合你了”,这句话就像是专门敲打人心的。当前,没有经历过痛苦时光的教师应该是极少的,但是“不以为然”的人却不一定少,而这种“痛苦”并不一定来自于育人的目的,而仅仅来自于教学秩序难以维持或者教学成绩的功利目的。
  在“应试教育”横行的时代,教师想要真正从中抽身事外是很难的,所以,目前大多数教师的教学压力,主要就是来自于教学秩序和教学成绩。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教学方法以及对学生的人文关注,却是一个教师可以自我掌控的。但是,在教学成绩面前,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却时常不自觉地有了情绪,反应渐渐地有了粗暴倾向,渐渐忽视了他们需要教师更多的耐心,与更为适合的教学方法这一现实,我渐渐发现,我有时候连一句温暖的话、一个温柔的眼神,也不容易用在教学中。不管我粗暴教学的理由听起来多么科学合理,我终究觉察到,我的心肠似乎越来越硬了。
  “教学不论好坏都发自内心世界”,这句话揭示了教学之源。心肠变硬,表面看是教学手段的问题,但其实是教师内心世界的反应,是教师的自我认知遇到了问题。教室里发生的“纠缠不清”,在客观问题的表象之下,折射的是教师内心生活的“交错盘绕”。教室就是一个问题发生的地方,学生就是问题的制造者,师生就是通过解决问题实现成长和发展,但是教师“心肠变硬”,忽视了问题的客观性,教师成了新问题的制造者。
  “认识学生和学科主要依赖于关于自我的知识”。“自我知识”指的是教师的自我认知,“心肠变硬”其实也是教师自我认知错乱表现。缺乏对自我的了解,缺乏自我宽容,反射到教学中就会呈现“心肠变硬”的情况。当我们对于学生的错误感到愤怒时,我们也是无助的,而这源于我们自我认知的缺乏。
  要想搞好教学,首先要正确认识自我,这听起来多少有些不可思议,但这就是事实。也许我们可以通过教学的技术手段教出非常优秀的考试成绩,但是却不一定能影响学生的心灵,影响学生的成长,教学就堕落为一种技术活动,远离了教学的真正意义。很多老师感叹,自己教出的学习优秀的学生,很少挂念老师,但是成绩差的学生却往往能在毕业后多年依然常来常往,这多少说明了教学的真正影响力远非分数所能表达的。“心肠硬的教学”教出“心肠硬的学生”,也算顺理成章。
  教学给了教师透视自我的机会,也是教师真正自我成长的机会。认知自我,接纳自我,才有机会让心肠软下来,才能真正研究学科知识之外的东西,激发更新的勇气,从而让教学变得有人情味,并进入真正的教学过程。
  梦华老师的文字打动了我。
  我还不懂叙事研究的真谛,只是分享下自己的经历。
  孟华的改变其实是从女儿开始的。我喜欢她这些文字:
  那时候我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一团糟,我的女儿也到了叛逆期,我们俩动不动就吵起来,很多事情后来反思其实根本没有吵架的必要。我的大学老师建议我记录自己和女儿的吵架,只是记录就好,不必细究到底谁对谁错。我开始记录,某个她的画面,几句斗嘴,一次长谈,还有那些无可避免的吵架,我都记录在案。在记录过程中,我本来想在后面写上自己的评论,可是我的老师建议我不用。只需要忠实记录就好。一边记录着,我发现我和她交流的内容发生了变化,我们交流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以往,她做了某件事我可能会发火,可是后来,我不发火了。以往,我们俩可能会为某句话吵起来,可能会为某件事她做的不好吵起来。可是后来我们俩吵架越来越少了。她和我都变得大气了,不会再为了一件小事斤斤计较。
  只有在我真实记录了我们之间的各种吵架、辩论、平静的交谈之后我才真正明白,所谓的母女情深是我们在为了某件事想争吵的时候却后退一步,我懂得了,她也懂得了。原来这样的记录过程就是一个梳理心灵的过程,在记录过程中,我作为语文老师、母亲的身份后退了,只是一个和女儿平等交流的人,由此我看清了我在交流中存在的问题,一句话该不该说,如何说,即使自己在记录之后不做评论,以后的交流中我也会引以为戒。我和女儿的成长就在这记录中完成了。教育女儿过程中的这种忠实记录让我能够梳理清楚一些东西,从而让自己的生活调达一些,心灵调达一些。记录的过程也很痛苦,尤其是刚开始的时候,我的很多记录都带有很明显的色彩,但是,渐渐静下来之后,我看清楚了自己,我们也都看清楚了对方,就像是一瓶水,里面有泥沙,要怎么样将泥沙和水分离呢?只有让水静下来。
  教师的自我认同,我觉得是不是首先得有对自己的一份接纳!无关好坏!首先是得接纳了自己,才能够将自己与学生与学科建立起联系!才能够让自己有勇气面对那么多课堂中的突发情况!不知道自己感觉的对不对,刚刚与教学勇气相遇,了解甚微!
  孟华的三篇叙事,展示的正是她自我认同的过程:从工作中的迷失自己,到教育女儿时的忠实记录和自我认知,到读心经的内心平静和教师教育的追求
  思想,多么奇妙不可思议。
  这是一个自由的空间,在这里,思想得到了解放,如同脱缰的野马,纵情恣肆。曾经有过这样的疑问:我们读书意义何在?只是让我们交流想法么?这是在茶余饭后也可以做的事啊。经过这一个月后,我似乎有些懂了:这不就是曾经心心念念的“素质教育”么?没有书本,没有题目,没有老师;有的,只是一个个活跃的大脑,一颗颗鲜活的心灵,一丝丝灵感迸发的光芒,一朵朵思想激荡的火花。禁锢思想多年的枷锁被粉碎,一种久旱逢甘霖的舒爽满溢心头,四肢百骸充满了新的活力。
  思想,一个多么奇妙不可思议的东西,又是一个多么平凡的东西。
  过去,总觉得所谓“思想”,是专属于哲学家思想家的领域,是那么的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现在,发现所谓“思想”,被上帝公平地平均地分配给每一个人,之后,便是你是否能有意愿有能力去开掘这一宝藏的事了。
  既然这是一件人人都拥有的天赋,那么,无所谓先天欠缺,只有后天的惫懒。
  思想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物种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思想,就像一支画笔,给生命给社会给人类绘上五彩斑斓。纵观历史,人类思想史的每一步前进,都引领着整个人类社会迈进新的时代——人类的历史,也就是人类思想的发展史。
  无比幸运地,有了这样一片天地供我的思想驰骋。喜欢这种自由的感觉,可以畅所欲言,可以毫不拘束地他人交流思想,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想。以我手写我心。也许,在这里,我真正做到了。
  妮在梳理大家的聊语,她把平台作为自己研究的阵地,她要看看叙事背后的力量,看看共同体如何相遇伟大的事物。
  她想到自己,遇到海这样一位老师,与自己心中“狂狷之士”的形象相差无几——思想活跃而奔放,充满着激情,特立独行,甚至可以说是“惊世骇俗”。在这样一位狂人的指引下,她感受到了学习的魅力,思想的魅力,语言的魅力,表现的魅力;她渴望与更多的人进行交流:语言上的,文字上的,思想上的……
  自我,选择,现实,理想——这些看似高深的话题被解读,被理解,被交流,被争论。这是对新的教育的挑战,也是对过去单纯的自己的挑战。
  也许,视野尚显狭隘,胸怀仍不够宽广,眼光仍不够独到,思想仍不够成熟。但是,在追求,在前行。
  妮鼓足了前行的力量。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