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信天翁——来自勇气村的故事>第一章 顶着欲望的红唇

第一章 顶着欲望的红唇

作品名称:信天翁——来自勇气村的故事      作者:孙彩文      发布时间:2016-06-11 02:00:18      字数:3709

  我们的学习路径应该是平台读书的阶梯。
  如果大家不介意,我想用我的课堂方式,每一章的阅读分四步进行:1.个体阅读,词语摘录和概念图梳理,2.小组讨论,完成网络上展示的ppt,3.群里讨论,4.反思总结。
  很好的思路,我们跟进。
  大家的阅读材料发在哪里呢?最好每章确定一名组长,组长负责梳理作业,作业完成后自然结集成册,我们可以先从导言开始尝试。网络上展示的ppt是什么?大家会有时间吗?最后的反思总结是我们的学习成果吧?
  
  个体阅读的词语摘记和概念图是难点。如果大家认可,我会发一个详细的群课堂结构和流程供大家讨论。
  辛苦海,我们先做起来,看情况进展和大家的需求,我们再做调整吧。等大家发表了意见再做决定。每位专家再拉进两人入群,大家线上线下互动。明天周六,看大家是否有时间。
  当我们活在比较中时,思想开始有了尺度,于是我们开始丈量自己的生命,而真正永恒的,是我们的目前,我们的现在……童诗玩的就是不经意的揭示。末句精彩。一个“玩”字,一个“不经意”是艺术之魂。童诗艺术尤甚。
  
  今天很冷。北京,雪。北国风光。2015年的第一场雪~来的比暖气更早一些[呲牙]。行了,不打岔了,先适应本群吧。本群都是读书方面的专家吧!多向大家学习!最近有共读的书目吗?一起学习。
  云老师组织,海老师引领。
  太好了!你记发言,我记考勤。还没公布共读书目,等着吧。你还想组建班委会?[呲牙]逗你呢![坏笑]好啦,这里和勇气群不太一样,听云老师安排指挥。很有韵味[强]。 疑惑是儿童诗的一个特点,疑惑让孩子活在目前而不是记忆,虽然孩子的“事件”不同,但“事情”一定一样!童诗是浅语的艺术(台湾诗人林良)。疑惑不是疑惑,疑惑不在疑惑。在于清浅之中寄寓遥深,朴拙之中蕴藏睿智和机趣。
  学生写的,和大家分享:
  
  七星虫
  你是从紫藤树上掉下来的吧?
  你怎么过冬?
  你的家不是在油菜花的茎上吗?
  哦…
  是大班的娃怕你冷
  在瓦片上为你安了家
  当儿童深度地而不是浅表地学习知识,且学习如何将知识运用到真实世界(社会生活或实践场景)中时,其对内容的保持会更好,并可以进行概括和运用到更广阔的情境(即迁移)。
  再发一首:
  你觉得我重吗?
  可是,重和轻是一样的
  是老师心中的石头
  你觉得我假吗?
  可是,真和假是一样的
  是鼓出来的宇宙
  甬路上唱歌的日子
  有画笔伴奏瓦片的幸福
  
  云,我看过,孩子们的瓦片画。你发的照片真美。诗更美。孩子们了不起。我开始喜欢童诗了。我在读张老师的“教育是慢的艺术”,我似乎懂了:“慢”,是孩子的画笔。
  你可以读一读海,相信会对学习教育人生有新的、更通透的理解。
  我读了。懂了好多,也不懂很多,历练。培养一个孩子需要整个村庄的努力。读海学生作业,用摘编和词刺激方法完成阅读感悟,读一读,有灵魂脱壳的快感!
  
  发一篇,海的学生的作业:做一只勤勤恳恳的老母鸡才会有机会成为飞翔的老鹰。
  当你已经站在路口的时候,你自然而然必要的会做出你内心的抉择。选择并不难,难的是你的选择是否真正遵从的内心的声音。就像尼采的一句话:人应该牢牢抓住自己的心。依旧愿意固执地相信有些事冥冥之中自有定数。以天马行空的自由,以梦游一般的思想打下最为相信纯粹的文字。相信什么,相信自我的力量。记忆又鲜活了我的画面,我又有了在那天临窗位置上的过去飘在风里的思想。想来妈妈在看到日出时的笑与老师在课堂上的笑应该是一样的美好,是因为相信,相信生活。
  想起那只可爱的小熊,月亮,你好吗?对一切价值重新评估,那就是我对人类最高的自我肯定活动的公式(尼采)。每个人心中的秤都不一样,而我就是怀疑。怀疑摧毁过去却铸就明天。怀疑常常在黑暗里熠熠发光,而光明却使其暗淡。怀疑并非信仰的反面,而是信仰的一种要素(罗曼罗兰)。我在怀疑里更好地看清了我自己,在充满怀疑的课堂里身体开始流动叛逆的血液。我喜欢这样的叛逆的血液,让我更为清晰的感受到自己思考着。
  真正成功的人,本质上留着叛逆的血(雨果),学会了,应该就是身体里有了叛逆的火种!就像那句对基督教徒喊出的上帝死了,一切都是虚无。
  我好像看到课堂虚无一片,又看到在这虚无里慢慢形成了新的世界。关于图书馆废墟的讨论,想到了那时候说的要打破知识的壁垒,进行知识的重构,现在想来可以打破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可以是那一整个的世界。世界一片混沌然后世界就是虚无。
  上帝死了,而你自由了。
  
  我是这样回复的:
  喜欢的味道转浓,是心动的滋味,是在屏幕上看到上帝死了,看到太阳亮了。而心,却空空的,似捡拾到一朵小菊,入口,苦涩,吐出。味道留下了,是混沌?是体验?是选择?好像都不是,细细品味,是文字本有的味道——虚无。这样的味道能入心,能入所有人的心,能留存,能发酵。这味道从何而来?从课堂?从拆组?从图书馆废墟?那源头呢?源头在哪?原来在自己的内心。
  痒痒的,心开始冒头:想看看虚无,看不到,什么都看不到。心,回到自己的家——身体,渐入平静,仿佛听到尼采在说:抓住——自己的——心。抓住自己的心,不分离,我无,我有,我是太阳,我是自己,是内心。
  海的课堂给我的冲击是:独自一人,同大海商量,孤独恐惧,广袤连绵,“自虐”般的思维碰撞,“喋喋不休”的奇妙约会,思维撕裂的快感,没有逻辑,但妆容精致,感觉一触即发,体验魔鬼训练。
  
  云摘词成诗,妙极。如果可行,可以从教学勇气开始,引领大家读懂自我。可以定个时间,大家在群研讨。用小组的阅读带动网络的阅读。阅读是自我发展的过程,不在于读了什么,在于我们学到什么。
  好啊,那是无限可能的我。
  
  我还是无法了解我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自我。我的反思是这样的:
  自我像是一个巨大的深渊,情感与认同都拯救不了。叔本华的一生都活在虚无主义中,生存本身就像是一个错误,接下来便是一错再错;尼采倡导价值重估,那个敏感而高贵的精神贵族,自我被无数次的肯定与否定,被怀疑与认同……形而上的痛苦永远比形而下的快乐要沉重许多。如果这样,我宁愿及时行乐,请不要用凛冽的目光质疑我,我们,都不过是平常人,庸常的幸福如果可以得到,那我,什么都不再奢求。
  曾经那样渴望自由,如今却开始逃避自由。我不是逃避自由本身,而是逃避为了自由所必须付出的代价,譬如孤独,譬如不确定的勇气,我宁愿活在集体无意识中。如果当一个体系能够用逻辑自治的方式替我回答一切问题,并且保证这些答案的光荣伟大正确的时候,为什么要去承担肩负自由的代价呢?
  中学时代不止一个老师对我说,多希望你能够马上念大学,然后在古老的图书馆里安静地看着自己的书,有自己的天地。那些温存的话语直到今天在我耳畔还留存余热,的确,我恰好也在图书馆,只是手边,是一本时尚杂志。想起安妮所说,曾经试图费力推翻头顶的他水,现在却缓慢沉沦在一条大河中,跟随它走过千丘万壑。这般风景看完,已不知何时与自己道了再见。是的,我一直都在嫉妒那个可能的自己。尽管我又害怕变成那个可能的自己。就像白天鹅的心中隐藏着一个黑天鹅,黑天鹅顶着欲望的红唇,拼命想要成为白天鹅。
  看过一部电影,忘了叫什么名字。一个三十多岁的不识字的女人独自一人坐在长凳上,为乡村教堂里唱诗班的孩子们的歌声感动得热泪盈眶,十多年后,她出现在纳粹审判法庭的被告席位上。
  所有关于美的力量,感动的力量是可以超越世俗道德的麽?或是说,很多美的东西,它本身便游离在道德与非道德的边缘。
  当道德建立在宗教、情感、社会、国家、阶级以及任何形式的集体之上,而非个人理性之上,道德便只能沦为世俗的社会力量。事实上,如果把道德替换成世俗力量,我想大多数人都是能够接受的。黑天鹅与白天鹅,既对立,又统一。所有的美,都是先于世俗力量而存在的,譬如最早的希腊神话
  我于是又一次想起那个可能的自己,或是曾经那个可能性更大的自己。因为一部大多数人都以为枯燥的纪录片而热泪盈眶,因为一个细微的动作,而内心无比的悲悯与温情。
  我想起两个星期前的某个夜晚,天气刚刚转凉,我干完部里的工作,一身疲惫。穿着短袖,无意间闯进一间教室,在放80年代的那个老版本的《暗恋桃花源》的话剧,我一个人,在的黑暗中,在最后排坐了下来。悲剧的“暗恋”与喜剧的“桃花源”里,是不是还有那个不存在于当时当地的一个可能的无限的自我。
  我想起开学时我读到的一首英文诗《THEROADNOTTAKEN》,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淡淡的味道。才记起初一时读到过它的中文版,那时的忧伤模糊而暧昧。现在已是另一个静好的秋天,可所有的悲伤却都融化了,我甚至不能用手掬起。那条未选择的路,秋天还很好,可那个无限的可能的自我却早已不在场。
  Tworoadsdivergedintheyellowwood……
  我想起我念初一时台风来的那个夏天的夜晚,我和我最好的姐姐,赤着脚躺在外婆家的地板上,对视讲话或者沉默,依稀能感受到她在黑暗中无止境的啜泣声,温热的泪水。直到天明,我都不曾入眠。我以为我们会长大的,长大了就好了。现在,她嫁了人。
  生命中所有的缺憾与美好,所有的温暖与凉薄,都细碎成了指间的花香。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