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龙泉观传说三部曲>第六十七章 一脉真经

第六十七章 一脉真经

作品名称:龙泉观传说三部曲      作者:秦耕      发布时间:2016-03-13 23:01:43      字数:7083

  204
  龙泉峰以它那雄伟、庄严而又神秘的英姿,犹如一尊至高无上且又不可触犯的尊神,耸立在康西县龙泉乡与邻省交接的崇山峻岭之中。千百年来,四周的大小山峰,如同众星捧月般地守护着它,唯恐它受到半点伤害。龙泉峰也犹如神圣而廉明的救世主,理所当然地接受周围的大小山峰与四方山民的顶礼膜拜。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龙泉山,山高且有仙,水深也有龙,既名也灵,被四方的山民推崇为灵山圣地,当之无愧!
  龙泉峰高耸入云,海拔为三千三百多米,挺拔、庄严、伟岸,一年四季云缠雾绕、烟雨濛濛,给人一种若隐若现、扑朔迷离的奇幻感觉。由龙泉峰下的龙泉观上喷涌而出的泉水,下连地海,上接天雾,真可谓是海天相连,妙趣横生。
  有史以来,神圣而庄严的龙泉峰,也不知道接受了多少虔诚信徒的朝觐与暮拜,而今天,它却意外地受到了诗人的礼赞——
  “不可思议,实在是不可思议!如果不是亲临其境,目睹奇观,而只是从书上读到这样的描写,一定会认为是匪夷所思的天方夜谭!”诗人由衷地惊叹:“天底下居然有着如此壮美的俊秀景观,真是普天之下,绝无仅有的奇观啊!”
  陈贤忠和李昌龙陪同诗人,来到龙泉观上,受到了独眼道士的热情款待。
  独眼道士仙居这龙泉观上,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了。至于他到底是何方神圣?没有人深追细究,但是有人却知道详情。这是以后的话题,我们现在只讲这现时的道士。
  既然是道士,替一方山民守护着龙泉观上的香火,自然就会博得山民们的崇敬,派个香火钱,以及“封资”之类,人们就是宁肯自己忍饥挨饿,也会义无反顾地慷慨解囊、畅快觐献。
  道士,仙风道骨。这道士虽是独眼,却被这方山民敬若神圣。谁能说神仙就没有独眼呢?就连狗也有四眼、三眼和独眼,神仙岂能没有?二郎神就有三只眼睛。
  但是,独眼道士自从仙居这龙泉观以来,并不是对每一个上观的觐拜者,都能够热忱地礼之于茶;而是以人论人、以事论事,该礼则礼,不该礼的自然就礼之不成。所以,在过去的日子里,能够得到独眼神圣一杯清茶的人,可谓是少得可怜!
  可是,今天的这三位一进观来,他就知道来了贵客。
  陈贤忠和李昌龙他早已认识,也知道他们在龙泉乡的地位。而那位戴眼镜的陌生人,就更为非凡,理该视若上宾。
  于是,三杯上好的清茶便奉了上来,那些阿谀的殷勤话语,也是一篇又一篇地絮叨不休,令人心旷神怡、飘然欲仙。神仙就是神仙,虽然只是一只独眼,却独具慧眼。
  聪明的诗人对独眼道士的殷勤并不在意,更无须去考究那独眼道士的来龙去脉。他所关心的是陈贤忠对他的提示——要想搞清龙泉乡,就必须上龙泉观。
  现在,诗人已经站在这龙泉观上,也的确为龙泉观上这喷涌的龙泉而由衷地惊叹。但是,诗人也深知这喷涌的龙泉,是一笔丰富的地下水资源,除此之外,并不能有更好的解释。
  至于这观里的浮雕石像,到底是属于人工雕成,还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一时半会,他也无从考证。但是,他确信这两尊浮雕,跟神佛的力量并不存在任何联系,这两尊浮雕的背后,一定有着它的神奇传说。陈贤忠和李昌龙甘愿担当辛苦地陪他来到这里,无非是要让他了解关于龙泉、关于龙泉观、关于石像的传说。
  诗人涉足过许多名胜古迹,目睹过许多自然景观,至于敦煌石窟、少林塔林、罗山大佛、黄果树瀑布……他都略知一二。任何一座古寺古刹、名山大川或奇石异水,都有着它的地理特征和历史渊源。既然来了,但听无妨。不管是真有其事,还是纯属传说,或是某位智慧大师虚构的结晶,诗人都想弄个清楚明白。
  他掏出烟来,让陈贤忠和李昌龙从中分别各自抽出一支;随后,自己也掏出一只点燃。这时,诗人发现那道士盯着他装烟的衣袋独眼怪异。他立刻明白,这位独眼道士,不仅是个独眼神仙,而且还是一位瘾君子。诗人抽出一支烟丢了过去,那独眼道士独眼灼亮,十分敏捷地腾跳着将错位的香烟接住,点燃后贪婪地吸得咝咝怪响。
  诗人猛吸一口烟,又将烟雾浓浓地喷出,轻叹一声,对陈贤忠说:“讲讲吧,讲讲这里面的故事。”
  陈贤忠吸了一阵烟,略一思虑,便绘声绘色地讲了起来……
  
  205
  秦嬴政兵吞六国,一统江山,称帝咸阳,成为中国的第一个皇帝,即秦始皇。
  可是,他虽然身居九五至尊,拥有辽阔的疆域和亿万的臣民,却依然忧郁寡欢、郁闷不乐。他的心里一直忧于南蛮、北奴(匈奴)——那南蛮凶残无比;那北奴(匈奴)骠悍骁勇、能征善战。那一南一北形成夹击,时刻威胁着大秦江山的安宁。
  秦始皇思来想去,都不能想出一个可靠的办法,用以抵御南蛮、北奴对大秦的侵扰与威胁。最后,还是公子扶苏替他想出了一个抵御南蛮与北奴的绝妙办法——修筑万里长城,易守难攻,固若金汤。
  只要办法一想出,便会雷厉风行。
  于是,圣旨一下,举国上下,便轰轰烈烈地忙碌着那宏大的万里长城的修筑工程。
  当时,有一个叫万喜良的年轻人,也被征入到万里长城的修筑工程之中。万喜良参加万里长城的修筑工程,三年未归,其妻思夫心切,度日如年。起初,还时有家书传回,到后来却杳然无音。向人打探,也毫无结果。
  孟姜女焦虑、惶恐。她担心丈夫在长城的修筑工程中已遭不测。
  孟姜女经受不住对丈夫的思恋与牵挂,以及忧虑与惶恐所交织的痛苦煎熬,断然打起行囊,背井离乡,千里寻夫,靠沿途乞讨糊口,风餐露宿,一路寻找到长城脚下。
  孟姜女来到长城脚下,逢人便访、见人便问,有谁知道她的丈夫万喜良?
  可是,谁也没有告诉她万喜良在哪里?即使是有人知道万喜良的下落,也不忍心实情相告。人们的回答,几乎是千篇一律:不知道。
  尽管如此,她仍然没有放弃,依然坚持寻找。即使是丈夫已经不在人世,她也要找到丈夫的尸骨;即使是生不能相聚,只求死能同穴。她相信,凭着自己对丈夫的一片赤诚,无论丈夫是生是死,她最终定然能够找到。
  然而,连日的寻找,仍然未见丈夫的踪迹;就连音讯,也是毫无所获。她终于惊恐地意识到,丈夫已经不在人世。她悲痛交加、呼声阵阵,群山峻岭将她对丈夫的悲痛呼唤,遥相传递。孟姜女那悲惨的哀号,使得每到之处的军民,无不流下了同情的泪水。
  当时的秦朝,经过了连年征战,百姓困乏、国库空虚、粮饷短缺——那数以万计的筑城大军,干着繁重的体力活,却因粮饷的短缺而日不填饥、夜难暖体。没下数月,那饿死、冻死的民工就难记其数。在那数以万计的筑城民工中,的确有个名叫万喜良的年轻人,就死在那浩繁的万里长城的修筑工程中。那万喜良究竟是饿死、冻死、病死、还是累死?却无证可考,不得详情。但是,有一点却是众口于一:万喜良死于万里长城的修筑工程中,尸藏墙下。
  也不知道过了多少天,当孟姜女哀号着来到一处城墙脚下,城墙豁然洞开,升起一阵烟雾、刮起一阵狂风,眨眼之间,便将孟姜女卷入城墙之内。随后,烟消风息、城墙闭合,完好如初……
  
  孟姜女和万喜良那忠贞不渝的爱情,不仅感动了修筑万里长城的所有军民,而且还感动了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认为,修筑万里长城,是天命所定。但是,不能让那些民工,因为劳累和饥寒,而屈死于长城脚下;更不忍心见到像孟姜女和万喜良那样的惨剧继续重演。
  观世音菩萨在空中撒下了一把金线。霎时,这把金线立刻在空中幻化,幻化成千万缕七彩的花线,神奇般地系在了民工们的扁担两头和锄锹把上。
  奇迹出现了——那些疲惫不堪的民工,顿觉心旷神怡、身轻如燕,所挑的重量不断增加,他们也不觉得累;使用锄锹的人们,也是膂力倍增、威力可惧。他们越干越起劲,口舌生津、体暖腹饱。
  不难想象,筑城的速度,立即突飞猛进。
  于是,捷报频传。
  秦始皇闻奏后龙颜大悦。可是,他却又百思不得其解:原先如此疲惫不堪的民工,怎么会突然间具备神人般的力量呢?
  秦始皇的疑问,很快由来自边关的密报得以注解:民工们的扁担两头和锄锹把上,平添了一根七彩的花线。
  秦始皇明白,那花线必定是神仙所赐的神线。
  他立即降旨,解来那些花线。他要用那些花线编成一根鞭子。他要用那鞭子赶南山塞北海——既能扫除山妖水怪对大秦子民的危害,也能扩大自己的疆域。而且,拥有了这根威力无比的宝鞭,几鞭下去,就能将那南蛮、北奴(匈奴)扫荡干净,以除后患。
  
  宝鞭编成之后,秦始皇被文武百官簇拥着来到咸阳城外。他对准一座山巅,一鞭抽去,一声天崩地裂般地爆响,那座山巅,便如滚雷般地轰轰隆隆地向北海滚去。
  神鞭!不可一世的秦始皇狂笑不已。
  秦始皇被众多的护卫簇拥着来到南山脚下,安下行宫。他尽兴地挥舞着手中的宝鞭,肆掠地抽打。于是,大批的南山,便滚雷般地纷纷滚入北海。秦始皇的这一惊天动地的举动,使山神心惊、水族肉跳。
  那时,观世音仙居南山菩提峰,秦始皇几鞭下去,菩提峰便滚入了北海;而她这位大慈大悲的救世观音,却被自己所赐的法宝赶得无家可归。情急之下,只好屈尊移驾,做了南海龙王的邻居。北海龙王可就惨啦!偌大的北海,被山石填得所移无几,竟连那豪华的龙宫,也被一座山石砸得稀烂。要不是老龙携一族老少逃得快,恐怕已经成为巨石之下的屈死冤魂了。
  北海龙王为了确保北海、确保一族老少的安危,只得上天庭奏明玉帝,哭哭啼啼地求玉帝主持公道。
  其实,秦始皇的这一惊天动地的举动,玉帝早在秦始皇试鞭的时候,就已经知晓。可是,连观音菩萨都被赶到了南海,而迁就他的辟地大业,玉帝也只能听之任之了。
  可怜那北海龙王,垂头丧气地回到北海,一筹莫展。
  然而,就在这北海水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北海龙王的小女儿则挺身而出,要求去会一会那个不可一世的秦嬴政。
  老龙王立即阻止:“他可是亿万年前的龙族之王啊,也是这天上地下的生灵之王!连玉帝和观世音菩萨都得让他三分,你这弱小的女孩,又怎么能够斗得过他呢?”
  “既然他是龙族之王,应该和我们是同族啊!”珍妮颇犯迷惑:“他为什么要加害我们呢?”
  老龙王对女儿说:“就是因为他和玉帝争夺天帝宝座,被如来佛祖压在昆仑山下数万余年,不知何故,竟然被他逃脱而投胎人间。玉帝闻讯那被压的龙族之王不幸逃脱而投胎人间,不禁大惊失色,他着令立即请来如来佛祖,恳求予以镇压。可如来佛祖却说这是天命所归,若要平息纷争,只有赐他人君。如今,他虽然不是天帝,却也贵为人君。你说,他哪里还记得我们和他是宗亲至戚呀!”
  老龙王说到这里,已经是泪水淌流、痛哭失声。
  珍妮固执地说:“就算是他不认得我们是他的宗亲至戚,我也还是要去会会他。”
  老龙王泣不成声地说:“只怕他一鞭下来,你就会被抽成肉酱啊!”
  珍妮虽然知道此去凶多吉少,可是,为了北海水族的安危,她也在所不辞。她强颜作笑地说:“父王放心,我不会和他硬拼的。”
  珍妮不顾一族老少的劝阻,毅然来到了南山脚下。
  
  可是,珍妮做梦也没有想到,当她一看到那个肆意挥舞宝鞭抽打南山的秦嬴政之时,立刻被他那强劲的霸气所震撼。她完全被秦始皇那威猛的气势给迷住了,秦始皇也被珍妮的美丽与娇媚所迷惑。
  于是,秦始皇和珍妮就牵手进入了宝帐。
  于是,南山脚下,便奏鸣出了人间的恋歌。
  通过了一夜的合欢,珍妮虽然恋恋不舍,可是为了一族老少的安全,她断然舍义而盗得了宝鞭,泪水飞洒地回到北海,将宝鞭交给了父王。
  然而,当一族老少欢庆一堂之时,哪吒率天兵天将突然凌空,令北海龙王将珍妮绑缚交出,带上了天庭。玉帝要将这违犯天条,私自临凡、色诱盗鞭的珍妮,于午时三刻在南天门外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就在这时,观音菩萨前来为小龙女求情,并道出了如来佛祖的一脉真经:“嬴政登基,玉帝之错;修筑万里长城,公子扶苏之错;赐民以宝线,观音之错;赶南山塞北海,始皇之错;色诱盗鞭,珍妮之错;龙族之王临凡,佛祖之错。”
  小龙女虽然获救了,但是死罪可免,活罪难恕。尽管小龙女哭诉着哀求玉帝,恩准她临凡做始皇之妃,玉帝就是不准。
  玉帝说:“好吧,既然你那么怀恋和嬴政的一夜之欢,朕就成全你,让你今生今世怀想不断!”
  随即扬手一挥,小龙女便跌下南天门,落入她与嬴政合欢一夜的山谷之中。随着一声巨响,一座山已经将她严严实实地压在了下面。
  被压在山下的小龙女,因思念嬴政、思念父母,终日啼哭、泪流不断。她所流下的泪水,先是由石缝渗出,久而久之,便将石缝逐渐冲刷扩大,以至于成为今天这涌流不息的喷泉。
  
  嬴政因宝鞭被盗,假鞭是断然赶不动山的。于是,这个不可一世的君王便心灰意冷,再也不对扩大疆域抱有任何幻想了。
  更为严重的是,他对小龙女的强烈思念,使他每日忧郁寡欢,不理朝政,而将江山交给了昏庸无能的胡亥掌管。
  嬴政日渐衰弱,他深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临死前,他再三嘱咐胡亥,在他死后,一定要将他的灵柩,运往龙泉山下安葬。他要永远陪伴在小龙女的身边。
  可是,那万恶的胡亥偏偏不尊父嘱,而是将先父葬于咸阳城外,用兵俑困其原魂。
  而远在边关督筑万里长城的公子扶苏,闻父皇驾崩,却又不准入朝祭奠,悲愤交加,客死他乡,尸骨难还。
  神奇的是,时隔不久,龙泉旁边的石壁上,活灵活现地浮现出了嬴政和龙女一模一样的两尊浮雕石像。而且常常在夜静更深之时,龙泉观上隐隐约约地传出了如泣如诉、似怒似吼的呼声:“如来佛祖,放我们出去!”
  
  206
  陈贤忠讲到这里,终止了叙述。他说:“这便是龙泉观的来历。”
  这是一系列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可诗人却觉得这一系列故事,与龙泉乡现时的烤烟,并没有多大的联系;唯一的联系,就是这个乡的名字以龙泉而命名。
  诗人有些费解:“可是,这一系列故事能说明什么呢?”
  “这一系列故事说明的只是一个字——‘错’!”陈贤忠深深地叹息着说:“公子扶苏,为修筑万里长城客死他乡,给奸臣和胡亥提供了谋朝篡位的可乘之隙;小龙女为救水族被压在龙泉山下,更是给秦朝的覆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秦始皇因思念小龙女郁闷不乐,不理朝政,以致于郁闷而死;胡亥听信侫言,假传圣旨,不准公子扶苏入朝祭奠,最终篡夺了皇位——江山落到昏庸无能的胡亥之手,岂有不亡之理?所有这些,全在这个‘错’字上!”
  的确如此,秦始皇想让大秦的江山固若金汤,终成梦幻。万里长城在当时虽然可以暂时御外,却不能安内。连年的兵灾,已经使刚刚建立的大秦局势动荡不定,再去劳力伤财地修筑那浩繁的万里长城,更是令局势火上浇油。大江南北和黄河两岸,百姓饥寒交迫、民不聊生。再加上无德的昏君横征暴敛,不能安生的百姓横竖总是死!如其坐以待毙,不如群起反抗,求得死个轰轰烈烈。
  秦朝的短命,应该是百姓的反抗造成,并没有受到外敌的侵扰。可是,那固若金汤的万里长城,到底没有阻挡住外敌的入侵——先是金人,接下去是成吉思汗,后是爱新觉罗,以至于八国联军,以及后来的日本关东军的长驱直入!如果秦始皇泉下有知,他一定会因此而痛心疾首!
  诗人幽幽地叹息着默然无语。
  “假如我们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人都不抽烟,那些生产出来的卷烟也就毫无意义。”陈贤忠说:“换句话说,如果政府行之如法地禁止生产烤烟,那些即使是想抽烟的人们,也弄不到烟,也抽之不成,岂不是少了许多烦心的事吗?要知道啊,这一抽不打紧,举国上下每天都有几个亿,被白白地烧掉了,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呀!”
  “假如你禁止生产烤烟,还会有别的消费品取代。”诗人说:“毒品,可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深恶痛绝的东西。这些年来,各国政府都加大了禁毒、肃毒、打击制毒贩毒的力度,结果怎么样?不是照样有大批的毒品涌入国门、违害国民吗?那些有害的东西,总是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变更花样,而且手段高明!不是吗?你禁止种植罂粟,那冰毒和摇头丸,却与这类东西没有多大的联系……”诗人说到这里,拍了拍陈贤忠的肩头,亲切地说:“这些道理,你以后自己慢慢地去琢磨。现在,我想给你提几点建议——”
  陈贤忠洗耳恭听;李昌龙也庄重地站直了身子;就连那独眼道士,也往拢凑了凑,意求探其究竟。
  诗人说:“你们往后对种植烤烟,不能采取压制的手段,要给百姓一个自主的空间。我认为,种植烤烟对这里的经济发展,并不是长久之计。你作为本乡的一名政府官员,要尽快地设法为百姓找出一条新生的致富之路。”诗人笑着问陈贤忠:“你预算过这由龙泉观上喷涌而出的泉水吗?”
  “由这龙泉观上喷涌而出的泉水,每小时约为五百个立方水位,一天一夜,就是一万二千多个立方水位,而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就是四千二百多万的立方水位,相当于一个中型水库的库容量。”陈贤忠叹息声声地说:“这些水资源,让它白白地流走了,而且是一去不回头啊!”
  诗人说:“让大量的水资源白白地流走而不加以利用,实在是可悲呀!”
  这时,李昌龙插上了一句:“它流入下游,不是照样被利用了吗?”
  “难道我们就不能倚仗这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先用它一次或是几次,再让它流入下游吗?”诗人说:“这样,岂不是把水的价值,提升到了更高的品味?”
  “你说的是修建水电站?”陈贤忠一脸茫然。
  “不光是修建水电站,而且还要修筑水库,把这些水蓄积起来,随时都可以启用。”诗人说:“既可以饮用,也可以灌溉,更利于发电!我想,其经济效益是相当可观的!”
  “这些道理,我们又岂能不懂?”陈贤忠忧郁地说:“真要落到实处,就不是那么容易呀!”
  诗人当然明白资金投入的困难。在这贫困的山区,想要搞出这么大的建设工程,国家不扶持,光靠自身筹措,的确难似登天!
  “我这里有份报告,去年就向县委和县政府提起了申请,结果,唉——!”陈贤忠将报告递给诗人,恳切地说:“你带着它,看看是否能够在适当的时候,为我们做一些必要的宣传!”
  诗人接过申请报告浏览了一遍第一页,郑重地承诺:“我会把这件事记在心上的!”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