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作品名称:转蓬 作者:石小风 发布时间:2015-11-18 13:56:55 字数:3912
【序】
经历是奇美的,
因为有微笑的抚慰;
也有泪水的滋润。
——张筱羽
转蓬出自曹植《吁嗟篇》:“吁嗟此转蓬,居世何独然!长去本根逝,宿夜无休闲。东西经七陌,南北越九阡。卒遇回风起,吹我入云间。自谓终天路,忽然下沉泉。惊飙接我出,故归彼中田。当南而更北,谓东而返西。宕宕当何依,忽亡忽复存。飘颻周八泽,连翩历五山。流转无恒处,谁知我苦艰?愿为中林草,秋随野火燔。糜灭岂不痛,愿与株荄连。”
转蓬,随风飘荡的蓬草花。蓬是菊科植物,蓬花似球,遇风吹起,随风旋转,故称转蓬。
一
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9.5万平方公里,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约古宗列盆地的玛曲,呈一个巨大的“几”字形。自西向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个省区,最终注入渤海。它像一条飞舞盘旋的巨龙,雄跨在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
黄河历史悠久,饱经沧桑。它像一个温柔慈祥的母亲,用自己甘甜的乳汁,养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心甘情愿的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美丽、液汁、灵魂!
黄河俯仰古今,源远流长。它用慈祥的双眼,默默的注视着它的儿女的每一个变化,包括人类的源起,成长,发展!
黄河是历史的见证,是民族的见证。它囊括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辉煌,成就,也囊括了整个中华民族的腥风血雨!
黄河由千百条支流汇聚而成,每条支流历经着不同的寒暑变化,人间风雨。
黄河由无数个大大小小的浪花组合而成,每个浪花都包含着一个故事,或古或今,或慷慨激昂,或缠绵悱恻。每个故事都有它的辛酸,有它的喜乐!
这里是黄河下游一个偏僻的山区。说它偏僻,是因为它是个三县交界地带,远离市镇,偏居一隅。说它是山区,是因为它四面环山,仅有中间这一片凹地,。
就在这个地方,生活着九个村寨,数千口人。其中有三个村子,五个寨子是依傍着山势建立。这些山都是土石山,并无古树野禽,亦无美景可言。山脚下有土的地方都被开出来,种了庄稼。山上的野草树木,除了放牧牲畜,就是砍了柴当火烧。
一条曲曲折折的小河,伴着一条曲曲折折的小路,自北向南,蜿蜿蜒蜒的从夹峙的两山之间窜了出去。这条路就是山沟与外界的唯一通道。也是这条路,把九个村寨,像冰糖葫芦一样串联在了一起。
世代相传,这条小河是流进黄河里去的。这里的人们虽然没有到下游考察证实过,却都对这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古话,深信不疑。
这里由于地处偏远,与外界联系极少。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衣食自足,没有人想过要跑出山外去赚钱,以便使生活变得更宽裕。他们只要能够吃饱肚子,就已经心满意足了。他们的结婚喜事,也都是在山沟里,极少有外嫁或外娶的,是以逢年过节,走亲串戚,也都不必跑到山外去。
正是由于它与外界联系少,所以外界的变化发展,更朝换代,盛世乱世,对它的影响也是微乎其微。因此人们虽不像桃源仙境里的人,蒙昧无知,但对外界的感知也是极为麻木的。它只是按着自己固有的原则与规律,一成不变的向前走着。随着时间的流逝,几百年也不会有所改变!
收地租可以说是这个地方,与外界的唯一联系了。地租一年分春秋两季,不管外界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都是如此。不曾多收,也不曾少收,唯一变化的,只是收地租的官员而已。山沟里的人们正是通过地租,来了解外面世界变化的,所以收地租算是山沟里仅有的几件盛事之一了。
每到收地租的时候,四村五寨的人们,全都挑了粮食集拢来,听着公差们吆五喝六的述说着外面的种种新鲜事。这些事或许已经过去很久了,但在这里,又会成为新的话题被谈论。也因此,这里的地租很好收,从来没有人拖欠过或打过折扣。
这年秋租收完,人们并没有像往常那样闲下来,都到四平村挖池塘来了。四平村是这个山沟里最大的一个村,也是人口最多的村,是唯一坐落在山沟平凹地里的村。
这个村四周有百来亩平坦土地。这些地土壤良好,地质肥沃,庄稼年年都有好收成,比其他村寨的贫瘠薄地,要多产许多粮食,是以四平村是山沟里唯一的富裕村,也就出了山沟里唯一的地主——刘白虎。
四平村有百十户人家,这百十亩地中,刘白虎占了九十多亩。加上从别的村寨抵押来的地,他共有一百五十余亩,可谓是个大地主。这些地他并不亲自耕种,除了家里的几个长工外,大多是租给别人种,他再从中收取地租。
别的村寨因为土地贫瘠,收成的粮食仅够自己食用,若再交租,就吃不到年头了。于是都来租种刘白虎的好地。这些地所产的粮食,交了刘白虎的地租后,再交官租也够了,这样自产的粮食就够吃了!
今年由于天气干旱,贫地不收,有几十家人粮食不够吃。刘白虎家的粮食本就吃不完,便想了个法子:让这些人家出劳力帮他挖池塘,顶替地租。
由于近些年天气连续干旱,地里水分供应不足,收成一直不好,刘白虎早就有心在自己的地头,靠近河流处,挖一个蓄水的池塘,以应付旱急。但他不想出钱雇人,所以一直没干。现在有了这机会,他当然不会放过。庄户人家,最不缺的就是劳力,有了这么个好法子,都纷纷同意。
在山沟里,这可是一项顶了不起的大工程!仅这几十个劳力还不够,刘白虎又廉价雇了些人来帮工。山沟里有一半的劳力,都参加了这个工程。
立冬过后,天气已变得萧瑟寒冷,大地枯黄,树木落叶,日中的骄阳也没有了灼人的热量。由于大山的遮挡,北风刮进山沟时,已变得很弱小,这让山沟里的温度略微高些。又因为大山的阴影笼罩,阳光照射到的地方少,又使得山里的空气有些阴凉。
柳叶做好了饭,从锅里拿出三个玉米面饼子,用一个柳条编的篮子盛了,放上几块自家缸里腌的辣菜条子,用一个小包袱盖了,向屋里说了声:“娘,我给爹送饭去了”。待听到母亲微弱的“唉”了一声,“早点回来”后,便一支胳膊挎了篮子,走出门去。
柳叶住在南山寨,是山沟最南端的一个寨子。寨子依傍茫茫南山而建,因此得名南山寨。这寨子地势高低不平,房屋也是上上下下,错落无致。从这个寨子到四平村,有七八里的路程,柳叶爹去挖池塘,因为路远,中午没时间回家吃饭,柳叶就每天送饭去。
柳叶家并不欠租。柳叶的爹柳根是山沟里出了名的好把式。他种地肯上心,肯出力,别人翻一遍,他翻两遍,别人锄一遍,他两遍已锄完了,因此年年都比别人多打粮食。另外,他干活手脚灵活,肯动脑筋,不管什么活,到了他手里,都变得轻巧容易了。山沟里的人都服气他。
刘白虎干这项大工程,自然少不了请他这个能人。柳根正准备挣几个钱,给柳叶的哥哥柳福娶媳妇。当刘白虎的长工头何贵找到他的时候,就满口答应下来。
柳叶出了门,在街上找到正在疯玩的妹妹弟弟,吩咐他们:“去把哥哥叫回家,吃饭了”。妹妹柳花不情愿的向姐姐伸伸舌头,扮了个鬼脸,不满的说:“管家婆,管家婆,就是一个管家婆……”。小弟柳禄从一边偷偷掀起盖篮子的包袱,探眼看了看,高兴的拍手叫道:“玉米饼子,嗷嗷,又有玉米饼子吃了!大姐,你真好!”
见有好饭吃,柳禄急忙忙的到地里,找干活的哥哥回家吃饭。柳花白了柳禄的背影一眼,“哼”了一声说:“就知道吃,几个玉米饼子就把你收买了,真馋!”一边说着,也只有跟了他同去。柳叶这才出了村,来到沿河的大路上,径奔四平村。
这条河的源头就在南山的半山腰里。那里长有一棵数人合抱的大柳树,也不知道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柳树虽老,疤痕累累,却仍然枝叶茂盛,满有活力。树下有一道坝墙,墙下是个泉眼。泉里的水清澈甘甜,不管天气多么干旱,泉水从没干枯过。
从柳叶爷爷的爷爷那一辈,就传说这棵柳树已经成了精。它保护泉水不干,保佑人们不受饥渴。人们为了感激它,每年的清明节,都到这里举行拜柳集会,祈福求保。这又成了山沟里的另一件盛事。人们对它的信任,甚至超过了神袛。
泉水蜿蜒流下,汇同山上流下的雨水,就形成了这条小河。河水在雨水充足的时间,便也泛滥,而现在却只有河底的一条小小水流,慵懒无力的淌着。
这条主干路是山沟里最宽的一条路,足能容下两辆马车进出。在岸边种着一排垂柳,此时叶子已经落尽,只剩光凸凸的枝条,无力的垂着。
别的女孩子喜欢花,喜欢草,喜欢花衣裳,喜欢涂脂抹粉,喜欢打扮,柳叶却唯独喜欢柳树。特别是泉头的那棵大柳树,她小的时候,常常爬到大柳树上去玩。
她喜欢柳树的枝,条,芽,叶,絮。柳树柔柔的枝条到了她那双灵巧的手里,就成了花冠,篮子,筐子。她本来没有正式名字的,她的乳名叫叶子,因取不上更好的名字,长大了就叫了柳叶。她很喜欢自己的这个名字。
她靠近岸边的柳树走着,忽而惊起了一群麻雀,“嗖……”的一阵儿,飞到了柳树枝上,“叽叽喳喳……”的欢快跳跃着。一阵微风袭来,柳条随风起舞,刮到柳叶身上,却感到了一阵寒意。她不由紧了紧身上的单衣。
柳叶十三岁了,少女美妙的身躯已经开始悄悄发育。若是有新鲜的衣服穿在身上,一定会显出身体柔美的曲线来。但她从不敢有穿新衣服的想法,她身上穿得仍然是哥哥穿剩的,缝着许多补丁的男孩子衣服,显得有些宽大。因为天冷,她里里外外的穿了三件,仍挡不住一天超过一天的寒气。
在家里的四个兄弟姐妹中,她排行第二,懂事也早。两年来,由于娘卧病在床,家里干活,缝洗衣服,做饭,照顾弟妹,少不了她这一双手。她知道家里给娘买药治病,剩不下几个钱,所以从来不问家里要这要那。
她从小到大,从没有过一件自己的新衣服,都是拾哥哥穿剩下的。她从没有过一句怨言,就是在心里,也没有。贫困的生活让她早早懂得了爹娘的不易。
柳叶娘在人前说起两个女儿,总是这样说:“那个大的,从小没费过事。小的不是要这就是要那,要是哪天像她姐姐那样懂事就好了!”
柳叶抬头看了看天,心想:“快到穿棉衣的时候了。”一想到棉衣,身上似乎有了一种温暖的感觉,脚下不由加快了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