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宝宝生病
作品名称:太阳底下的女人 作者:婉玉 发布时间:2015-08-07 19:53:53 字数:5432
张曼倚靠在河边的栏杆上,突然一阵阵海浪拍打着岸边的岩石,咕咚咕咚直响,回忆一瞬间消失在浪花里。她在公园亭子的石凳上坐下,双手抱着腿,趴在膝盖上,突然情不自禁嚎嚎大哭起来。这时天空只有几许星星在跳跃,月亮也半遮半掩,似乎在听到这个传奇般的故事后,嘲笑这个漂亮的女子,无知、愚蠢。
“你没事吧,这么伤心?”一个浑厚的男声在耳边响起。张曼抬起头,微微红肿的双眼依然那么迷人,那双长长的睫毛下的大眼睛一眨一眨的,让眼前这个男人怜香惜玉起来。
“我没事,没什么,谢谢。”张曼穿起拖鞋起身走了。从那一次婚姻后,她已经是惊弓之鸟了,对异性的恐惧与远离,这是她第一次与冬日暖阳的一面之缘,只是太过于悲伤的她根本没仔细瞧过他,唯一给她印象最深的是:那光秃秃的脑袋和不高个儿。
张曼沿着幽静弯曲的小道往前走,伤心的往事又一幕幕在微风中缓缓而来……
七月的天还是那么闷热,一阵阵忽闪忽现的闪电在天空中划过,此时的她真想有一场大雨浇灌这个千穿百孔的心。夏日的城市,再晚也有少男少女出现在幽静清香的公园约会。人生似梦,一幕幕真实的画面在张曼眼前荡漾,似微波的涟漪,一圈圈越大越宽。
张曼记得,十八年前,与罗舷分手后不久,张曼家第一个客人是她的表姐赵桂花。她足足大了张曼一轮多,那时她已经有一个九岁的儿子,老公是铁路货车的列车员,自己国营企业下岗,包了一个食堂开饭店。张曼听过母亲说表姐赵桂花特能干,不但人长得漂亮,还是个会过日子的女人,虽家庭条件很不错,可还是很勤俭节约。九零年初,她就买了一套一百四十平米的房子,自己住的却是单位免费的宿舍楼,新房装修好出租……张曼很敬佩这位表姐,尤其是她孝敬公婆,她还有一个小叔子,弟媳却恰恰相反,对公公婆婆找茬刁难,赵桂花劝说无效,只能把公婆接过来一个人赡养。
赵桂花踏进张曼家门,就扯着大嗓门喊:“舅妈,我来了,今天有什么好吃的不?”她的性格向来大大咧咧,与唐艳格外亲切。因为从小就住在这里,读完小学直到读初中才回到自己家。唐艳闻声从厨房出来,身上还围着一条围裙,上面沾满米糠,发至内心的愉悦说:“哎呦,我的花花回娘家了,今天是什么风这么早就把你刮来了。”唐艳边说边拉住外甥女往厨房走:“来,进去,我还没做早饭,想吃什么,舅妈给你做,是鸡蛋煮面还是吃面疙瘩?”唐艳总是很好客,她经常对几个孩子说:省酒待客,意思是自己可以节约过日子,但对客人要大方,最好的留给别人。所以他们家每次什么裁缝师傅、木匠师傅等等,总会有很好的口碑说:某某村子张严的媳妇最贤惠了,总能变着花样烧最好的给我们吃,而且给别人碗里盛得满满的,自己却舍不得吃,这样的女人打着灯笼也难找呀。
“舅妈,别忙活了,我来是有件事……”她探头探脑地往里屋瞧,问道:“舅妈,曼在家吗?”
“没呢,刚出门洗衣服了。”
“哦,那就好,舅妈,我就不拐弯抹角了。”赵桂花清清大嗓门,尽量压低声音说:“听说曼与她老公分手了?”她怯怯地问道。
“什么老公,就是一个不负责任没出息的野男人。”提到伤心处,这么贤惠的女子也会骂人。
“我今天来就是想……想问问……”桂花是一位察言观色的女人,见唐艳渐渐平静下来才说道:“舅妈,别怪我说的不中听,我也是为曼着想,如今带着一个女儿将来怎么嫁人,想嫁个好人家很难呢。嫁二婚,曼这么貌美如花她一定不乐意,还不如把孩子送人吧!”桂花直入主题。唐艳一惊,想想桂花的话句句在理,于是和颜悦色地回答:“这事曼自己做主,你舅舅说了,她有胆量选择就要有勇气当当,为人父母只能尽量帮助她有困难时,却无法替她决定一切。”赵桂花是个明白人,而唐艳更是冰雪聪明,她已经明白外甥女今日的来意。桂花一听,她也明白这是舅妈的婉言谢绝,但仍不甘心留下一句话:“舅妈,那我要回去上班了,如果曼想把孩子送人,就让她给我吧,以后长大了,还可以经常看看她,送给别人,一定不乐意给她看的……”
赵桂花没走多久,张曼提着一大桶衣服回来,看到桌子熟料带上满是水果,她知道家里来了客人。因为打小起,几乎没见过母亲会买这么多水果,即便唐艳难得上一次县城,都是买一些有点烂的苹果,那时根本不知道烂水果不能吃,更何况七零后的孩子,看到有水果已经是莫大的幸福了。
张曼晾好衣服,看见母亲坐在房间的椅子里发呆,她看着熟睡在床上的宝宝,眼睛湿润,显然有心事。“妈,您这是怎么了?谁来我家了。”张曼大声问道。
“这么大声做什么?不怕吵醒宝宝了,自作孽。”唐艳没好气地回了一句。
“咋了?好好骂我干嘛?”张曼非要打破沙锅问到底。唐艳实在拗不过女儿的犟脾气,她太了解自己的孩子了,只能如实说:“刚刚你桂花姐来了,她听说你跟野人分手之事,想打探一下宝宝是否要送人,她想捡个女儿抚养……”唐艳说不下去了,这么坚强的女人眼睛湿润润的,那种表情是如此伤心与无奈。
“不,妈妈,我女儿绝不会送人的,即便是要饭也要把她抚养成人。”张曼像是谁不小心触碰到心中那根伤心的琴弦,撕心裂肺地吼道,整个人简直就要崩溃,谁能理解她的苦。虽与罗舷没有爱情,但她真的不希望一步错步步错,女儿是她身上掉下来的肉,岂能抛弃女儿。已经很愧对孩子,给不了一个完整的家,难道还不给她一份母爱吗?
一连几天张曼不言不语,张严夫妇知道女儿心里不痛快,只能默默无语陪伴在身边,给她心灵一片清净之地。她还向以前一样,带孩子、洗衣裳,而家里的其它家务都是唐艳一人在忙碌着。
转眼宝宝就十三个月了,张曼跟母亲商量:“妈,等天气稍微凉一些就给宝宝断奶,我就在附近找点活干。妈,你白天能帮我带一下宝宝吗?”张严刚从外面回来,听到女儿要出去找活干,十分心疼地说:“曼,宝宝还很小,先把孩子带大点再说。你看,马上就要冬天了,就安心在家里带孩子吧!”唐艳赞同地点点头,说:“曼,听你爸的话,你也别理会嫂子,他们都已经分家了,管不了这些,只要把宝宝健健康康的养大比赚多少钱都强……”她本来还想说,要是遇到一个人就嫁了,但想想还是忍住了,怕孩子自尊心太强,误以为赶她嫁人。张曼听父母这般体贴入微的话,是感激更是惭愧。
农村人给孩子断奶也要选个好日子,譬如:初一或十五的。唐艳给张曼选了个十月初一,并按照传统毫无科学的断奶模式,告诉张曼:“曼,打算断奶就要铁石心肠些,一口都不给她喂,如果今天喂一点明天又喂,时间长了断不了奶不说,还会给孩子拖出毛病的……”张曼点点头,一整天,不管孩子怎么哭闹就是不给她喂奶。宝宝也是个犟脾气,也许平时根本不吃别的东西,一下子断奶,更是接受不了。夜很深了,月亮也悄悄离去休息,然而宝宝还在唐艳的怀里哭,那喉咙也变得嘶哑了。张曼哪里能躺下,又从唐艳的房间抱回宝宝,此时的宝宝闻到妈妈的气息像只刚生下的小猪猪直往母亲怀里窜,一只小手使劲拉扯着张曼的衣裳寻奶吃。张曼想起母亲的话,只能抱在怀里哄,以前就听奶奶说过:给孩子断奶要狠,如果喂了又断断了又喂,孩子会生一种病叫痨病,大概就是孩子断奶拒食引起不消化的病。已经深夜十二点半了,宝宝还是没玩没了地哭个不停,此时的张曼真是又心疼又难过,看着刚泡好的牛奶、米粉、饼干等,宝宝看也不看一眼,张曼心想:孩子饿了,自然会吃。渐渐地孩子困了,终于睡着了,可张曼却是彻夜未眠。
第二天,宝宝还是哭闹不停,只是让张曼有几分欣慰,还是会喝一点米汤了。连续半个月,胖乎乎的宝宝瘦的不成人样。十月十九这天晚上,宝宝突然哭闹得很凶,张曼没有经验,充其量自己还是一个孩子,她在不知所措时叫醒了隔壁房间的母亲,唐艳一摸宝宝额头,说了声:“怎么这么烫呢?发烧了,曼,赶紧送医院去。”在这穷乡僻壤旮旯头的小村庄,只有十几里外的镇上有个卫生院,这黑灯瞎火的山路该怎么走?张曼急得流泪。九零年代的山村,最好的人家也就一辆自行车,幸好张曼的二哥家有一辆,可他们家已经盖了新房,离张严的家有好一段路。张严摸着黑,叫来了二儿子曼青,又怕深夜山路不好骑车,又喊来了张曼的五哥曼生一同前往。
一路上曼青骂骂咧咧责怪妹妹:“曼,你是怎么带孩子的,这么粗心,发烧了这么晚才发现……”张曼抱着孩子坐在自行车的后座上,一手紧紧捉住曼青衣裳,曼生骑在后面打着手电,他们丝毫不敢大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在山边的水沟里,至于曼青说什么,张曼一句也听不进,只是着急,在坑坑洼洼的山路抱着宝宝,这种感觉如履薄冰。
谢天谢地,终于在二点过几分赶到了卫生院,正好曼娟的家就在医院附近。那时没有手机连电话都少的可怜,九十年代的山村还是这么落后。曼青安排好宝宝住院后,然后对曼生说:“生,你去姐家,让她过来照顾一下曼。”曼生恩了一声,“嗖”的一声,骑着单车走了。这里是乡镇,到处是马路,平坦着呢。一切安排妥当后,兄弟俩先回家了,他们白天还得工作,赚钱养家呢。在那个年代,男人可是家里的顶梁柱,一天没干活,女人便会在边上唠唠叨叨说上半天,让男人们不得安宁。
张曼在医院呆了一个星期,宝宝总算可以出院回家了。可回到家里不到一个星期,宝宝又不吃不喝,整个人瘦得如柴,脸上没有一点血丝。曼娟到处探听哪家医院医治儿童好,张曼就抱去治疗,可都是一波三折,反反复复,病还是得不到根治。好不容易曼娟从熟人那里打听到在百余里地之外,有一位老医生据说很神奇,专门医治儿童疾病很有效。听那人说,要请老医生亲自坐诊,一定要在早上七点之前排队挂号,否则你当天去一定轮不上。
那天早上刚到七点张曼与曼娟便到达了这家医院,这是一家罕见的个人诊所,三层小洋楼,每层足足有二百个平米,最顶层是一个碉堡似的顶棚,宛如是战争时期作战的堡垒,医院外围起高高的围墙,围墙顶上镶嵌着五颜六色的碎玻璃,当时只有有钱人才能盖起这么豪华的房子。张曼走进里屋一看,这简直是一个电影院,好大好宽,里面装饰的很简单,墙上却都挂满了锦旗,都是五湖四海送来的。张曼这才看到这么宽大的屋子却拥挤了满满的人,她们已经排在157名,坐诊的是一位白发斑白七十二岁的老人,听说年轻时被日本兵抓去当壮丁,在日本学医多年,医术精湛,有妙手回春的美称。
张曼与曼娟在焦急地等着,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好不容易轮到了张曼。老医生没有问张曼孩子的病因,只用双手翻看宝宝的眼睛,看了几分钟,严肃起来,对张曼责备道:“孩子怎么如此严重才来看病?再晚一个星期,这孩子的眼睛就瞎了。”张曼在一旁吓得目瞪口呆,曼娟却在老医生身边哀求道:“老先生,请您救救我的外甥女吧,唉,不是没有看病,只是……”曼娟哽咽着说不下去,泪水在她的眼角滑落,这泪水蕴含了对妹妹多少疼爱与心酸的故事,让她既心疼又无可奈何。老先生阅历丰富,看到曼娟流泪,也似乎明白眼前这位漂亮年轻的妈妈有着鲜为人知的过去。老医生什么事情都要亲力亲为,他一边测体温一边问张曼:“闺女,这孩子是怎么病的?”张曼如实说出如何断奶及断奶后去过好多家医院治疗的经过。老医生边听边默默点头,语重心长地说道:“农村人给孩子断奶总是不按照科学断奶,哪能选好日子突然间就不给孩子喂奶呢?断奶要循序渐进,让孩子慢慢学会吃些其它的东西,直到她对其它食物比对哺乳更感兴趣才能断开,并且每天喂奶次数渐渐减少,而不是强行克制不给喂奶,这样不但伤害孩子的身体,甚至因不消化或厌食引发的多重疾病,看看孩子到今天这样有多危险……”他一边谆谆教诲张曼,一边配药,每一个细节都要自己过目一遍。张曼非常忐忑不安,在心里祈祷观世音菩萨保佑宝宝快点好起来,她把所有的希望都倾注在眼前这位慈眉善目的老医生身上。一个这么不迷信的女孩也会在心里祈祷,可想宝宝对她有多重要。
老医生配好药水后,让护士带着张曼到就诊室给宝宝打吊瓶,这间屋子已经座无虚席,都是打点滴的孩子。张曼看看两边墙上的锦旗比刚进大厅的还多,“妙手回事,救死扶伤”等等字样,有几分将信将疑,她已经经不起宝宝生病的恐惧了,这些天真的苍老了很多。张曼与曼娟陪在宝宝身边,她发自肺腑感激姐姐,自己家里还有一个五岁的孩子,没有公婆的她还要经营一家店。张曼此时想起姐夫一个人在店里忙活的情景,平时虽有几分讨厌他娘们式的唠叨,最让人讨厌是他的吝啬,然而此时张曼却有很多感激的话想对他说,更希望自己将来能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回报这些在苦难中帮助过自己的亲人。
张曼由于没有座位,只能站着抱着宝宝打点滴。说来很神奇,宝宝刚到这里时,眼睛黯淡无神,奄奄一息,给她喂点包子也不吃。在吊完一大瓶点滴后,她开始咿咿哇哇闹着,满周岁的她已经会说简单的话了:“妈妈……包包……”张曼见宝宝眼睛看着隔壁座位上小男孩,他妈妈正在给孩子喂包子。姐妹俩喜出望外,甚至两人的眼里含满了泪花。一个多月了,宝宝从来没有自己嚷过要吃的,曼娟问过那人在哪买的包子,边跑出去边嘴里念叨:真是神医呀,简直是华佗再世……
十几分后,曼娟买回热腾腾的包子,小心翼翼地喂着外甥女宝宝吃,张曼泪花在眼里打滚,这是多么高兴而激动的事,宝宝得救了。打完点滴后,张曼千恩万谢老医生,并咨询是否明天还要来复诊?老医生摆摆手说:“我知道你们到这里来看病的都是家离这里很远的,只要孩子吃了,你就放心吧,我再给你配点药水带回家按照这上面写得方法喂药,一个星期后一定会康复的。”张曼抱着宝宝扑通一声跪在老医生面前,老先生一惊,然后扶起张曼说:“孩子,不必如此,这是我做医生的职责,回家好好带好孩子,多喂点稀饭易消化,一切苦难都是暂时的,明天会更好!”
一路上,张曼斟酌着老先生的话,他究竟是人还是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