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为救火我们走散了
作品名称:一声叹息(上) 作者:疯妹 发布时间:2015-07-24 13:58:13 字数:3743
一
第八天我们到达吉安,离井冈山还有两三天的路程,胜利在望。但此时,在这里又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第二天一早我们一行人刚走出吉安接待站十多分钟的样子,就听到前面传来一阵“不好了,起火了,救火啊!”的叫喊声。我一看是一家粮店起的火,这家粮店很大,楼上楼下一片火海,那时粮店都是国营的是理所当然属于国家和人民的财产。而且救火也是可以全民参加的。
云帆之前已经救过几场火了,这是她曾经跟我说过的。有一次在学校附近一家民房救火还被记者采访上了报纸呢。这时只听云帆说了一句:“快,我们赶快救火去!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就紧跑了几步丢下行李,马上投入到了火海中,接着赣革命跟了过去。我、卫红、向东把大家的行李集中了一下,我叫向东在行李边等着,我和卫红也冲进了火海。参加救火的人有的把一袋袋粮食往外面扛,或几个人一起把笨重的油桶往外滚。有的用水桶提水朝火势凶猛的地方泼过去,有的爬上屋顶掀瓦断开火路。最后终于等到消防车赶到,火才被全部扑灭。我出来看到卫红都成了大花脸忍不住笑了起来。向东说,你还笑人家也不拿镜子照照自己。就在我们要庆贺胜利的时候,却迟迟不见云帆和赣革命出来。这可把大家急坏了,里外找了个遍都没有人。问粮店的人他们也说人太多了不清楚,再看看她们的行李也不在了。我问向东:“你是负责看守东西的,怎么没看到她们拿东西呢?”
向东说:“我也不知怎么搞的,肚子老痛,跑了好几趟厕所,是不是这个时候拿走的?”
“那她们到哪里去了呢?”卫红有点急:“要不我们回接待站去看看。”
我们一行回到接待站也没看到她们,这可怎么办?大家都一时没有了主意。
卫红说:“我们先等一等,顺便也收拾一下总不能这么一副狼狈的样子就走吧。”过了一个多小时,还是没见着人影。我对卫红、向东说:“既然她们拿走了背包,那就应该没有什么大事,要不我们走吧,也许她们没看到我们先头走了也说不定呢。如果不抓紧时间,就要多耽误一天。”
向东也说:“昨天在接待站听从山上下来的人说,马上要封山了,去晚了怕是什么都看不到了啰。”卫红也只好采纳我们的意见了。
这样我们跟接待站的人打了一声招呼,三人为伍又继续走了两天,第十天傍晚到达井冈山中心区茨坪。
一上山果然形势颇为严峻,首先每个人发给我们一只口罩,叫我们晚上睡觉都要戴上。住的是用毛竹搭建起的棚子,上面是尖顶的,睡在边上都可以用手触摸到斜下来的棚顶。这是井冈山人为了接待全国各地到来的红卫兵,在已经收割了的庄稼地里临时搭建的。因脑膜炎流行,在我们到达的前一天已经有几个红卫兵被抬下山送进了医院,
第二天老天黑着个脸,阴沉沉的,山风强劲的刮着。一早,我和卫红、向东就迫不及待地起来。钻出草棚,登上茨坪山头。抬眼望去,巍巍井冈绵延不绝。心里发出一些小资的感慨“啊,黄洋界的炮声从这里响起,八角楼的灯光照亮了中国革命的方向。”胸中陡然升起几分豪情。
接着我们去参观了井冈山革命先烈纪念塔,塔顶塑有一个钢筋混凝土浇铸、手持钢枪的红军战士雕像。“成千成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的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伟人的这段话又一次浇灌在胸中。我们站在纪念塔前默哀了几分钟。
二
当做完这些转过身正要准备去下一个参观点的时候,向东说:“那里站了很多人,是不是要过去看看?”
“那去看看吧。”卫红说。于是我们又随着卫东往那边走去。原来是一个老红军正在给大家讲井冈山的斗争故事。这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机会,我们身子一侧插缝挤了进去。这个老红军六十来岁的样子,个子中等,古铜色的脸庞,说话带地方口音。他说他是莲花山人,当年因为家里没有吃的,穷,就跑出来参军。部队团首长看到他个头小,还机灵,就让他当了通讯员。红军大部队转移后,他因身体有伤被留了下来和彭老总一起坚守井冈山。只听他用夹着龙南音的普通话一字一顿的跟我们说起了当年那些残酷的日子。
红军当年在井冈山建立根据地的初期很苦呀,什么都缺,冒吃的,冒穿的。这都是由于国民党军队的封锁造成的,他们的目的是要困死我们。刮民党一次一次地发动对井冈山的“会剿”,对上山的道路实行严格管制。本来井冈山的优势主要是地势险要,给养、人口、资源是非常薄弱的,严寒的冬天红四军还是草鞋、单衣,又缺食少盐,每天三分钱的伙食都达不到。再加上伤残病员多,真是困难重重那。
说到这里,老红军的心情开始沉重起来,声音里带着哽咽继续说道:“就像那首歌里唱的那样,‘红米饭那个南瓜汤啰嗨啰嘿,挖野菜那个也当粮啰嗨啰嘿……’”老红军边说边给我们唱了几句,这首歌老师也教过我们,但只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唱起来才更别有一番味道。
他又接着说:“但有时连这个也吃不上,为了积蓄力量,必须到井冈山以外去扩大根据地,要去向敌人手里要。可是问题也就来了,主力部队走了,病残人员怎么办呢?部队的人数就是这么多。正在这时,彭老总率领红五军来到了井冈山,毛委员和朱总司令这下高兴了,就叫彭老总带着部队留守井冈山,他们带领红四军出击赣南,迂回敌后。国民党听说红军主力撤走了,马上调动湘赣两省的国民党军约十个团三万多人,分三路向井冈山合围过来。而当时,彭的红五军也只有七八百人,敌我力量对比差不多是40比1呀。
情况已万分紧急,怎么办?彭老总急得团团转。最后他决定突围,只有突围出去,才能保住这些革命的种子,否则必有全军覆灭之危险。可是这个围要怎样去突,伤病残人员、妇女、小孩有一千多人,怎么去保证他们的安全呢?”
老红军讲到这里时,用手抹了一把不自觉流出的眼泪,又接着说“我因为是本地人又当过通讯员,地形比较熟悉,就分派我协助彭老总对这些人员进行转移。当时彭老总决定红三十二团转入深山,以保存力量。而自己却集合了红三十团、特务排及后方勤杂人员等五百多人,带领着伤残病人员、妇女、小孩,从井冈山主峰腹部的悬崖峭壁处,在猎人和野兽爬行过的小道上,攀行了一天一晚。我们都分了工,我要负责一个伤员和两个老人,两个老人是我们当地人,身体也还可以基本上不要我管,这个伤员主要是伤在了腿,所以我要时时搀着他,一不留神就有可能掉下万丈悬崖。我们已经是两天没吃东西了,饿得眼冒金星,脚手都虚弱得不听使唤了。又时值严冬,天下大雪,高山积雪差不多有一尺来深,这都给我们的突围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彭老总也和大家一样两天未进一粒米,但还要指挥着我们。
由于红军第五军的英勇抵抗,拖住了来犯敌人的大部分兵力。使得红四军顺利地完成了向赣南转移的计划。毛主席后来见到彭老总还大大的夸奖了他一番。”
老红军的故事听得我们心里沉沉的。彭老总,这位出生入死和那些先辈们一起打下江山的开国元帅,这位在朝鲜战场上为刚刚诞生的共和国的新生政权赢得荣誉的功臣,因为在庐山会议上对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实行“三面红旗”的经济政策提了些不足之处,为全国几千万像云帆老家那些被饿死的农民说了几句良心话,结果被打入了冷宫,从此在党内成了一个闲人。
三
就在我们还准备到下一个参观点的时候,被接待站告知,因疫情有蔓延之势,为确保红卫兵的生命安全已对井冈山实行全山封锁,哪里也不能去。当天下午当地负责同志为我们联系了一辆大卡车,我们也只好听从命令,坐着这辆卡车,几个小时就到了家。
回来后,一碰到云帆就问她:“你什么时候回来的哟,那天你和革命到哪里去了嘛?”
“嗨,别提。”云帆摇摇头说:“我和赣革命不是在里面抢运东西吗,我的手臂被一块掉下来的木板狠狠砸了一下,疼得不行胳膊当时就肿得抬不起来。赣革命怕有什么意外硬要我到医院去检查一下。走到半路上,赣革命又记起行李没拿,然后又折回去把我们俩的行李拿了来。我问她,‘你拿行李跟他们打了招呼没有?’她说‘我没看到谁。’这样我们就到了医院。骨科医生给我拍了片子,又在那里等待片子结果,等到片子出来医生看了没伤着骨头。就给我上了药,包扎了一下,又开了点活血化瘀口服药,离开医院已差不多下午了。后来我们还到了粮站,看到那里的火已扑灭现场已被警戒了起来,里面已经没人了。革命就说:‘今天这么晚了,恐怕是走不成了,我们还是回接待站吧,也许她们也在那里。’到了接待站,那里的工作人员告诉说你们是来过,但又走了。我想,追是肯定来不及了,就决定和革命再住一晚。接待站的同志看到我因救火负了伤手被绷带缠着,都说我们很了不起,晚饭专门给我们一人搞了一个肉饼汤,说是慰劳救火英雄。这样到第二天早上我们才又重新出发。”
我说:“其实我们当时是叫向东照看行李的,那时你们已经冲进火海了所以也没办法通知你们。又碰上向东那天肚子不好一连跑了几趟厕所,也许就是这样革命拿行李时就和她错过了。”
“这也正应了那句话叫作‘无巧不成书。’哈哈。”云帆说着自己也笑了起来。
“你们在井冈山呆了几天?”我问。
“还待几天,一上去就被劝下山,只在茨坪的山头上站了一下,什么也没来得及看,就一辆车把我们送回家了。”
“我们比你们早到一天,所以在那里多逗留了半天。当时没看到你们,心里虽然有点急,但也觉得没什么关系,反正我们红卫兵是得到全社会关照的。”
“那倒是”云帆同意说:“我到医院去,那医生都是很上紧的,检查也很仔细,所以伤好得也快。”说着甩了甩那只受伤的胳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