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碎的记忆(六)
作品名称:零碎的记忆 作者:古风 发布时间:2010-09-29 16:11:35 字数:3908
这炕烟叶烤的真不错。我和亮子就象在看护一个快要出生的婴儿,经过七天七夜的精心守护这炕烟叶终于出炕了。出炕时大家高兴的不得了,家家户户都来到烟炕处等待烟叶的出炕。当第一杆烟叶从烟炕里拿出后,人们燃起了一挂鞭炮。鞭炮的脆响在耳边炸响,浓浓的火药味弥漫开来,直往人们的鼻空里钻。看着黄灿灿的金叶子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人们的内心里透出莫名的激动。这些年的苦日子人们都早已过够了,也许这烟叶的种植能使村民们在经济上来个大翻身,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新的希望。
烟叶出炕后,人们就忙着把烟叶从烟杆上解下来进行分类。把颜色好的大的叶片搁在一起,叶片小的颜色差点的搁在一起。然后再分别扎成把。有经验细心的村民,能把同一炕的烟叶挑拣成几个等级。别小看了这几个等级,挑好了那是能多卖不少钱的。
第二天,人们就早早起来把整理好的烟叶装上板车,往5公里外的集镇上赶去。我也拉着一整车烟叶,随着人流来到烟站。这集镇也是乡政府的所在地,是这一片的政治文化中心。全乡镇唯一的一所中学就设在这里,粮站食品站供销社财政所派出所等“七站八所”都设在这里。那时候的人们还不象现在能外出打工。十里八村的农民多是固守在这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人们是很少有机会能够看到外面的世界。有的老人可能一辈子都没走出过他生活过的村子。在“天还是那个天,月还是那个月”的狭小空间里蹉跎了一生的岁月。
在我幼时的记忆里,好像生活在小集镇上的人都比乡村里的人要有优越感。集镇上的人们自己也觉得比乡村里的人高了一大帽头子,就是现在我们那里人的思想上还有这个认识呢。城乡差别,农村和小集镇的差别,在那时候可见一斑了。80年代的初期大多数的中国乡村还都没用上电,一到晚上黑灯瞎火的。而集镇上的夜晚灯火通明。集镇上有宽广的柏油马路,有轰轰烈烈的农贸市场,有每天晚上人生鼎沸的电影院录像厅。乡下的人办事要到集镇上去,孩子上学要到集镇上去,买个针头线脑也要到集镇上去。遇到阴雨连绵的雨季,集镇上的人可以不插泥,而乡村里的黄土路就要十天八天的让你出不了家门。
下过雨的土路泥泞啊!我就曾在黄土路上跋涉过,那黄泥粘脚的感觉现在想来还能体会到那般滋味呢。那时候农村贫困买不起胶鞋,下雨天只有光着脚丫走在粘粘的路上,要是在夏天还好些,寒冷的季节赤着脚丫走在雨水里的味道不说大家恐怕也能想象出来。最明显的还不仅是这些,那时候谁家的姑娘要是嫁到集镇或者城里可是在四邻八村里都荣耀的事。她的爹娘在人前也好像一下子有了地位,平时说话都要比别人高高腔。而面容姣美的姑娘自己也是把目光直朝街上转悠呢?我就曾有一段恋情就夭折在这里。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老话了。不知不觉我辍学在家已经快2年。看来是没有什么别的出路,恐怕这一生就要趴在农村了。那时候象我这么大的农村男孩,大多都已结婚生子。我的好朋友亮子这时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了。可是,我的婚姻还八字没一撇呢,这时候婚姻的事无疑提到了我的议事章程上来。
这时候别人给我介绍一个女孩,她的家在另一个乡镇,和我的一个也算亲戚也算朋友的人同村。这介绍人就是我那亲戚。这女孩叫乔,高高的个子,好留着一头披肩的长发。其实我们之间并没有多少接触。她有时在赶集的时候好同我那亲戚一起到集镇上去。有时候碰巧了遇到一起,我也红着脸和她打声招呼。虽然我俩之间很少说话,但介绍人已把话挑明了,彼此的心里也早已经是心照不宣。因为我们俩互相都认识,介绍人到最后连个正式的见面机会都没提供给我们,更不用说详谈了。中间的事情都是有介绍人,在里面来回忽悠。
那时候我们那里农村说媳妇要彩礼时兴三大件,一是自行车二是缝纫机,外加手表。这事情现在听起来,自己都感到好笑,但在那时候却是真事。那时候的这三大件,对一般的农村家庭来说无疑于现在的要楼房要汽车。
人生有时候是无奈的,自己的事情也并不是完全能有自己作主。面对婚姻这件事,我当时简直就是个木偶,完全由别人摆弄。我和乔其实并没有真正的接触,因为也没有那接触的时间和机会,更不说恋人之间的所谓柔情蜜意了。那时候我想“婚恋”婚恋,可能就是先结婚再恋爱。
20多岁的小伙子,在那个几乎封闭的年代又懂什么呀。什么情呀爱呀,别人和自己都没考虑这事-------这事说了以后,介绍人和双方的家长就直奔结婚的主题而来。乔的家人开口就是三大件一样不能少,外加500元的见面礼。你想,连一次深入的谈话都没有的两个人能会有多少感情。可是在那时候,年轻人就是这样走在一起,大多数人的婚姻也就是这样结合的。
我家在当地人口众多。虽然说不上是什么名门望族,但在我们那方圆几十里地也是挺有名气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个不成文的规矩,男孩讨老婆都不出给女方大宗彩礼,嫁闺女也不向男方多要。因此,当介绍人提出乔的父母要求这些彩礼时。我父亲就发话了。我们家没有出一大些钱讨老婆的规矩,给买自行车就不给买缝纫机,给买缝纫机就不给买自行车,两样只能选一样。500元的见面礼,那更是免谈了。
实际上自从和影那事过后,我对爱情的心早已死了,更不用说以这种模式结合的婚姻了。但是,人毕竟是生活在现实中,总不能不结婚吧。不结婚不说自己了,就是别人的唾沫也能够把你淹死,谁又能承受得了农村人的那种讥笑。
高考的落榜,再加上在农村里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整日困守在那一亩三分田里,我已经看不到生活的希望,也失去了以往对生活的热情。只想找个看着顺眼的女子过日子算了,此生也不渴望什么爱呀情的了。那时候也没有现在这么深的对爱情的认识。只是20多岁的年龄,青春期的萌动性的渴望在骚动着不安的身体和心灵。
当乔的家人听说二者只能选择其一的时候,就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门婚事。我陷入了无尽的痛苦中。这种痛苦不是说我多爱她。对她说句不恰当的话,我根本就谈不上爱与不爱,也爱不起来。因为我们本来就象是两个世界的人,没有过交往,没有过约会,没有过真正的心灵沟通。
现在仔细想来,除非她是个女的外,没有给我留下任何深刻的印象。就是她的个子似乎比一般的女子稍微高点,肤色是那种农村女孩久经太阳晒过的赤红面色。最使我不满意的是她仅仅才上到小学毕业,我想就是我俩真正的结合了,在漫长的婚姻旅途中也难以有共同语言。也许,你会问不爱她怎会有痛苦呢?我是在为我自己痛苦。我一个高中毕业生,在八十年代初的农村里那时可谓是凤毛麟角。却因为所谓的彩礼,被一个农村只上过小学的女孩甩了。不可悲吗!
自古圣贤书上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在现实中有时候却不是那回事的。当时听说乔的家人拒绝后我一夜未眠。第二天早晨天刚麻麻亮,我就一人跑到乔家去了。到她家时她还没起床,当我说明来意后。乔的父亲说,你自己问问乔,她要是愿意的话,我们作父母的没意见。
记得乔当时对我说,离了她还能娶不到媳妇,何必呢?等等。是的,何必呢!天涯何处无芳草,人间自有可恋人。强扭的瓜不甜,况且这瓜也不是强扭的。既然不是一路人,分手恐怕也是早晚的事。这事情过了一段时间后,我才知道事情的原委,原来乔的父亲给她介绍了一个在集镇上杀猪的,人家不仅三大件全给,还把见面礼提高到1000元。
我的这场不是婚恋的婚恋,就这样在金钱面前败下阵来。这之后别人又给我介绍了不下十多个女孩,有别人不愿意的也有我不愿意的,最终都是以分手告终。婚姻有时候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事,你遇到的也许不是你爱的人,而只是仅仅适合你的人。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相互结合,也许只是人们在爱情世界里的永远梦想。
人们常讲,千里姻缘一线牵,婚姻讲究的是缘分。没有缘分或者缘分没到,是什么事情也办不成的。他或她看不上你,并不能说明你不好,只能说明你们俩没缘分。
这里还要说一下另一个人的故事。
这个人是我的堂叔,和我父亲是一个奶奶的。我和小叔俩个同岁不同月。他现在已是一个中级人民法院的副院长了。当时小叔刚下学时是中专毕业,学的是畜牧专业,毕业后分配在一个乡镇畜牧站工作。在婚姻问题上,也是高不成低不就的,遭到了和我同样的命运。别人当时给他介绍一个待业青年,处了几天后也把他甩了。什么原因,还是因为要彩礼,嫌家里穷嘛。这就是那时候人的婚恋观。什么知识、才能在人们眼里算个屁,在现实的物质面前都被击得粉碎,只有钱、彩礼才是那时候一些女方家庭最看重的。恋爱时人们想的是情是爱,然而一旦涉及到具体的婚姻时就要拿出钱来才是真。当我认识到这一点时候,就决心不再谈婚姻,挣钱才是真......
现在想来还得感谢乔及她的家人,是她的拒绝使我产生了奋发向上的动力。我曾设想过假若那时我俩真的结合了,恐怕我现在的人生将会是另一样的结果。感谢生活!更感叹人们在婚姻方面的功利性,感叹有些人的浅薄!
有时候我常想,人的命运真是不可捉摸的东西,它的变化有时让你往往难以预料,人的未来是任何人也难以把握的。回想当初的困境和生活的艰难,对人生对未来的茫然无措,谁又能知道我会有如今的生活?人在失意时,在你的人生处于低谷时,要有一种平和的心态,不要丧失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要抗争要勇敢的去面对困难。
人生的路上没有爬不过的火焰山。生活不会亏待努力奋斗的人!人世间没有救世主,救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你坚持了挺过去了,也许你的未来就是个艳阳天!
本来这节文字是写卖烟叶的事,却啰里啰唆“记忆”了这些,是不是有点跑题了。哈哈,没事的!写文章就象放风筝,线始终在手里攥着。跑远了,下次写再拉回来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