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零碎的记忆>零碎的记忆(三)

零碎的记忆(三)

作品名称:零碎的记忆      作者:古风      发布时间:2010-09-25 10:33:32      字数:4779

故事写到这里,为了叙述方便,我想,故事中的他,还是改作第一人称“我”吧!

生活中我们不能没有爱情,但爱情绝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有时候人的生存才是第一需要。回到大清村的我,无论做什么,总要想法生存下去。说着说着,就进入了农历的六月份。农历的六月,是一个火爆、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六月里,小麦黄,家家户户忙打场。太阳炙烤着大地。灿烂的阳光在麦浪上滚动着闪耀金光。皖北的大地多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在收麦的季节里,一眼望上去田野上一片片黄澄澄的景象。那时候收麦又不象现在有各种机械,当时是全靠人力收割的。每年割麦的时节都需一个多月时间或更长。农村把割麦的时候,称其为过麦季。把收麦当作一个季节来看待,这在中国农业的历史上可是仅有的。割麦是繁琐的,是最需要人出力气的。再有力气的汉子在收麦的季节里也得累叭下。再懒的汉子在收麦的时候,那他也是不敢偷懒的,不然是会被人瞧不起的,恐怕因此以后连老婆也找不到,谁家愿意把女儿嫁给一个懒汉呢。收麦是农活中最重要的事,因为那是一家人一年生计的保证啊!在割麦的前几天,家家户户首先要到集市上去买几把镰刀,当然更不能忘了还要买一块磨镰石,不然若在下镰割麦时,镰刀不够锋利那是可要耽误很多工夫的。此外,还要准备一个麦季吃的蔬菜和面油。就是再穷的人家,在麦季也是不敢马虎的,多少都要买点肥油或是割点肥猪肉。为什么?因为麦季太累人了。人如果吃不下饭,怎会有力气干活呢。现在人在吃肉时都是要买精瘦的,那时候可不一样。那时人到集市上割猪肉大家都是争着拣肥的要,因为肥肉能多炼出些油来。如果给谁的肥肉少了,还不愿意呢。那时人们肚里缺油啊,吃肥肉感到特香。赶到麦季上如果人再也不吃点有油的饭菜,那可是真的撑不下来的。麦季,太累人,太要人出力气了!农谚说,“割麦打场,活见阎王”。可见,收麦的辛苦了。­

夜空繁星点点。农村的夜晚是静谧的。大地沉睡在酣梦中,就连打鸣的公鸡还没睁开眼睛。这时大清河村的人都已早早起来,安顿好睡中的孩子就来到各自的地块下镰割麦了。今年是土地分到户的第一年,小麦长势是那么喜人,大家憧憬的一个个美好希望都在这丰收的季节里。我也随着家人来到地里。虽然已是六月的节季了,但夜间的田野里还是有丝丝的寒意透过来。月亮在半空中悬挂着,田地里一片片白花花的。地上的小草和麦秆被露珠打的湿漉漉的。大家来到地头,弯下腰,一人揽下几垄腿,看谁割的快。瞬间,麦田里响起一片片割麦的唰唰声......别小看这割麦,可有讲究了,不是随便什么人上去都能干的活。那是要讲技巧的。没干过的人,上去割一会儿,就累得腰酸臂疼,甚者弄不好手上是要起泡的。会割麦的人,揽的麦垄子还宽,割的还快,眨眼间就能把你撇下一大节,身后躺倒一溜溜的麦秆......我弓下腰,头向前伸着,右手抓住镰刀把,左手抓住麦秆,右手再使劲往后猛的一拽,麦秆便倒下了。一会儿我就感到两手发胀,脖子发硬,腰酸的直不起来。抬头看看人家是早已割到前面去了,自己被远远地抛在了后面。我一会儿站起来活动下酸痛的腰肢,一会儿再弯下腰割几把,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滴......割麦的辛苦劳累,没干过的人是不会有体会的。麦地里的人虽多,但却没有人的说笑声,大家都闷着头干着自己的活儿。只有镰刀和麦秆的磨嚓声响成一片,间或夹杂着不知是哪家老人的一两声咳嗽。唰唰,唰唰......这割麦的声音,现在听起来是那么悦耳,那么动听,那么有感染力。这是劳动的声音,是丰收的声音!­

东方渐渐露出了鱼肚白。天放亮了。万道霞光从遥远的地平线上射了过来。田野里顿时一片耀眼的光芒,露珠在麦穗上闪着晶莹的光。新的一天开始了!劳作了半夜的人们,这时也都站起身来伸直弯了半夜的腰。我回头看看身后,自己辛苦了半夜的成果笑了。虽然,没有别人麦子割的多,我总算坚持下来了。这时,欢声笑语又飘荡在田野的上空。家家户户相互的招呼声。邻家孩子早晨起来后寻不到家里大人,哭着闹着跑到地里的叫喊声;还有那牛的哞哞声,羊的咩咩声,树上小鸟的啾啾声......汇成了一首欢乐的乡间晨曲。夜间割过麦子的人,这时候该陆续回家吃饭了。夜间没早起割麦的人,也有才开始来下地的。这时候路上地里到处都是收麦的人群。

人们回到家后,洗把脸,有的甚至连牙都来不及刷,就急忙往肚里塞点东西。就开始磨镰,整理架车子。准备一下再去干晌午的活。­

­对割麦来说,磨好镰刀是很重要的活。以前为生产队时多是有经验的专人来磨。现在土地分到各家各户了,这磨镰的事也就得谁磨谁的了。别小看了这磨镰,那可也是个技术活呢。如果不会磨镰,不仅镰刀磨的不快,还容易碰伤手。麦季因为磨镰,割伤手指的人太多了。磨镰前,要先把磨镰石绑在一个长板凳上,用绳子把它扎紧,要是有所松动的话那是更易碰到手了。磨前要先在磨镰石、镰刀上洒点水,让其浸润一下,才能开始磨。磨时要用一只脚踏住板凳,别让板凳晃动,弓着腰,两只手抓住镰刀的两头来回反复的磨。磨一会,往镰刀上洒点水,再磨一会,然后用手指试试镰刀的刃口,看看其锋利的程度。镰刀磨到什么时候才算磨好呢,这就要靠各人的经验了。镰刀磨的快了,割麦时就要省力气的多。老百姓常说,“磨镰不误割麦工”?可知这磨镰的重要性了。你看,光一个磨镰就够麻烦的!在麦季,时间是最紧张的。从地里回到家后,我简单的洗洗脸、刷刷牙,胡乱的吃点东西,就拿把木叉,拉着架车子,急忙向麦地里赶去。因为想趁着天好,赶紧把麦拉回来一趟,今天好打一场。这时候天已经大亮。人们也都纷纷下地了。太阳泛着光芒,麦浪滚滚。夏日的太阳刚刚出来一树梢高,人们就能感受到它灼人的热力。我家的麦地离打麦场很远。一路上大家都匆匆忙忙,见面热情的打个招呼。因为今年是个好年景,人们心里高兴啊!大家看到了丰收的希望,仿佛看到了雪白的馒头端上了桌子。每个人的脸上都乐开了花。来到麦地里,要先把麦秆装在架车子上。这装车子那也是挺有讲究的。如果会装车子的,人家不仅装的多装的满,装的还牢固,你拉的再远都没事。若没有装过车子的,装的麦秆就要少的多,还有可能在拉往麦场的路上翻车。车子翻了,你不仅要把麦秆重新再装上车子,更重要的是麦粒会洒了一地。到那时收又收不起来,自己心里疼不说,别人还会笑话你。装车子,首先要先装车子的两头和车厢。然后爬到上面去踩踩,再装几叉,再爬上去踩踩,再装......只有这样连装带踩,才能把车子装结实,才能尽快把小麦拉到场里去。装满车子后,还要用绳子在车上反复的刹几下,然后把绳子拴在车把上固定死。因为那麦秆滑的太厉害,刹不好车子装好的麦秆还会掉下来。我就这样,一叉接着一叉往上垒,终于装满了整整一车,远远地看上去就象一座小山。劳动是繁琐的,更是沉重的。我写起这些来也觉无趣味,恐怕你看起来更会感到没有什么意思。可是,这就是真实的劳动,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农民的生活啊。劳动是艰苦的,但是劳动却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没有辛苦的劳动付出,就不能收获丰盛的果实。这时候的太阳早已升入高空,火辣辣的烘烤着。麦地里象着了火一般炙人,好似能听到麦秆被烤着似的吱吱噼叭声。太阳光在麦浪上跳跃着翻滚着,好像是一条舞动的金色巨蛇。我拉着车子,吃力地在路上绠着。汗水浸透了衣衫,浑身上下也象刚从水里捞上来一样。麦秆拉到场里后,还要一叉一叉的把麦秆从车子上挑下来,在麦场里摊开摊匀,让太阳尽量地把麦秆晒焦晒透,这样等打起麦来,麦粒才能打干净。那时可没有现在的脱粒机,摊好麦秆后,就得套起黄牛让牛拉着石磙(有的地方叫碾子),一手牵着牛绳,一手拿着赶牛的鞭子,在麦场里一圈一圈的转。骄阳似火,烤的人头皮发疼。在火毒的太阳下牵着牛,让石磙一圈一圈的碾着麦子,一圈又一圈的转......现在说起来这事,好象说的是另外一个世界的事。其实,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农村就是这样割麦、打场的。如今,虽然说这种收割小麦的方式已经成为历史,但生活留给我们的记忆能够忘记吗?我们应该把这些东西记录下来,这就是我不厌其烦描述它的原因!在场里的麦秆打了几圈后,就得放下牛。把麦场的麦秆再重新翻一遍,让打下的麦粒抖落到下面来。将石磙没碾到的麦秆翻到上面,让太阳再晒一晒,等到麦秆晒的差不多了,再用石磙碾几遍。一般一场麦子一上午要打四、五遍,麦粒才能打下个差不多。要是没碾净,麦穗上还有麦粒的话,第二天还要再打一遍,这在我们那里叫捞场。这样,一场麦子打下来,基本也就就到下午了。这时人们才能吃上中午饭。有很多家庭的主劳力,晌午饭都是让家人把饭送到场里吃的。没在农村待过的人,恐怕不信,会说难道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吗。我说的这都是真的,收麦的日子里,很多家庭都是吃住在场里。因为睡在麦场里,明天能早起,能提前去割麦、摊麦。农民辛苦啊!每粒麦子收到家,直到磨成面做成馒头,送到餐桌......其中的辛苦、劳累,农民所付出的汗水,不是你想得出的!古诗云:“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话听起来,好象充满了对劳动辛苦的感叹。其实,这中间的劳累,怎是“辛苦”二字所能道得!我想,这里的“辛苦”可能只有农人自己晓得!!!今年是土地包产到户的第一年。虽然说苦点累点,但农民的心里是欢喜的。因为人们看到了丰收,看到了未来的希望。想想当年为生产队时,人们干活是随大流大轰隆。生产队长上工的哨子吹了无数遍,人们在家里还是纹丝不动。就是跑到地里去,干起活来也是懒洋洋的,哪个又愿意出力呢。你看现在,没有谁催谁,也没有哪个领导监督,大家都是没天没夜拼命的干。事实证明,土地分给个人就是好,大家干活的积极性提高起来了吗!想想也是,为生产队时,大家辛辛苦苦一年,到头来人们还分不到一把粮。别说吃白面,就是杂粮也填不饱肚子。人们在一年里,有大半年是在饥荒中度过。那时候谁知道吃饱是啥滋味?除了几个“孬人头”似的生产队长、大队干部在分粮时能多分点,他们生活上勉强还过得去。多数社员每天都是在饥饿中度过。那时人们为了活命,什么没吃过啊。春天里的野菜,夏日里的树叶,河里的蜗牛、青蛙,甚至是地里的田鼠、野蛇等,凡是能够下肚的东西都曾成为过人们的裹腹之物。说来你也许不信,我的学生时代也几乎都是在饥饿中挨过的。每天饥肠漉漉,都不知道什么是饱什么是不饱,天天肚里饿的瘪瘪的。特别是在上高中的时候,那个饿呀,真的没法形容,现在回想起来仍心有余悸。那个年龄,年轻,好运动,消化的也快。本来每顿饭就没吃多少东西,跑两圈后肚里就啥也没有了。每到夜里,肚子饿的咕咕叫,饿醒那更是常有的事!那时想,要是能吃上个饱饭是多么惬意的事。现在的孩子可好,不吃这不吃那。别光说孩子,就是连大人也是今嫌这不好吃明天嫌那不好吃,这个菜没有味道那个菜没有味道的。你到饭店里去看看人们在就过餐后,剩下的满桌酒席,就知道我所言不虚了。那时候,别说吃菜,就连芝麻叶、红芋叶都是宝贝呢,人们那时都是把它当菜吃,拿它来下饭呢。如今,人们却把这些当作健康食品绿色食品来吆喝,有的地方卖的价格比肉还贵。想想那时,“红芋面,红芋馍,没有红芋不能活”的年代。天天吃红芋、粗粮、野菜,张口就能冒出酸味来......大家经常吃这些东西,也没有人说这是健康食品。那时人们吃的都是面黄肌瘦,一副病恹恹的样子,干起活来有气无力,也没有见哪个吃出了健康。现在有些所谓的营养专家挺会忽悠的,说这是什么健康食品,那是什么绿色食品等等,似乎吃了这些就不会生病,就能长命百岁。什么是健康、绿色食品,当你身体需要什么、缺什么时,什么就是健康食品,什么就是好东西。大家现在鸡鸭鱼肉吃多了、吃腻了,就感到野菜、杂粮是宝贝了。其实,这些东西只能尝尝鲜。如果真的要让你经常吃这些东西,你就不健康了,你也就不会感到这些是健康食品了。鼓吹这些的专家学者们,他们是不是天天吃这些东西呢,别忽悠老百姓了!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