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第55军的收官——卷起军旗(二)
作品名称:卷起的旌旗 作者:海滨 发布时间:2015-06-01 17:00:48 字数:10991
充满血腥的代价
战争打到第16天,中国人将越南北方的重镇谅山彻底摧毁后占领,从而打开了通往红河平原的大门,造成了威逼越南首都河内的形势。看到越南人剩下的部队都已经退到河内周围,实在找不到新的肥肉下嘴,中国在第二天下令撤退。回撤的中国军队继续对陷入重围的越南游击队实施残酷的清剿,又干掉了越南上万人。12天后,除了50军的一个营,其他296个营都安然无恙地返回中国境内,血腥的中越战争至此告一段落。28天的冲突让中越双方都伤亡惨重,越南的战报说消灭中国军队3万多人,由于越南一直不能掌握战场,所以只能笼统地估算到万位数。近年来中国透露出来的数字跟越南人说的差不多,一共减员31139人,精确到了个位数,其中死亡(包括战死、伤重不治死、病死、事故死亡)、失踪8531人,这些数字除了作战人员外还包括民工、向导、翻译等非战斗人员,伤亡确实惊人!中国人说消灭了越南军队57152人,也精确到了个位数。乍一看似乎没占多大便宜,但是这57152人中有46837人是中国人数到的越南士兵的尸体,2173人是中国人捉的俘虏,中国人看到确认打伤的越南士兵只有8142人。这根本不可能是越南人的真实损失,因为在密林草丛深处中国人没有发现的尸体,被炸塌的工事、岩洞中(如著名的鬼屯炮台、大青洞、二青洞、法国炮台等)活埋的越南士兵,以及在后方医院伤重不治而亡的越南士兵都不在此数内,大量受伤后隐蔽撤下来的越军伤兵,还有目视距离以外被远程火炮打死打伤的越军士兵也不在此数之内,由此可见中国人对数据的统计是严谨的、残忍的!朝鲜战争中中国人公布的歼敌数字就比美国人、韩国人自己说的还要少!所以邓小平说越军的死亡人数至少超过5万,而近年来跑到法国的越南民运分子则说越军死亡人数超过7万!不过越南士兵的受伤人数大大低于死亡人数也是肯定的,因为越南人战前一线取胜的战略,战争中死守一线的命令,以及越南后方糟糕的医疗救护条件,都让大批受伤后本可以活下来的伤兵丢了性命,所以许多网络资料认为越南士兵死者与伤者之间的比例应该在2:1—1:1之间!而不是国际上通常认为的1:3--1:4之间!10万越军驻守一线的部队,以及数万增援后死战不退的二线部队几乎全部伤亡,完好无损撤下来的人员极少!
除此以外,大量不穿军装的越南武装民军和百姓的伤亡也不在中国人的战果统计里。这些人基本上由退伍回乡的越南老兵组成,单兵作战经验和能力比越南的正规军还强,人数也超过越南在边境一线布置的10万军人。在战争的中后期,这些人甚至成为抗击中国军队的主力,中国后来增调50军、54军和20军58师加入战场,主要就是对付这些武装民军和百姓。但由于缺乏统一指挥,分散作战,得不到有力的支援,越南的武装民军和百姓在中国人的围攻下也伤亡惨重。而且由于这些人的有力抵抗,中国人开战没几天就开始大开杀戒,所以越南民兵的伤亡比军队还要大!越南人说在战争中超过5万的越南平民丧生,这里面有多少是武装民军和百姓,有多少是真正无辜的平民,越南没有明说。在朝鲜战争中军人与平民的损失之比为1:5,越南战争则上升为1:10,所以中越战争中越南平民死亡5万人基本上是不可信的!具体的数字越南人和中国人出于各自的目的恐怕永远也不会透露,不过越南民间说他们是用10个人换中国1个人的说法还是有依据的,这样推算越南在1979年的中越战争中军民合计伤亡应在30万人以上!
除了人员伤亡惨重以外,越南在北部边界的基础设施也损失惨重。战争结束后,到中越边界采访的一些外国媒体就曾经报道,中越边界越南一侧纵深20—80公里范围内的所有军事设施和人工建筑都被中国人摧毁,在谅山,中国人连一间房子都没留下!许多军事观察员因此断言越南已经失去了再次向中国大规模挑衅的物质基础。越南在北方仅有的一点重工业也被中国人破坏殆尽,一些技术专家看后认为要恢复到战前的水平至少需要10年!这又给战后越南经济建设的恢复带来无穷的困难。
无疑,越南人在人员和物资损失上都遭遇了一场浩劫,但是越南人并未输得一败涂地,他们用大量的鲜血挺过了中国人的猛烈袭击,又用巨大的代价迟滞了中国人的推进,越南最精锐的主力(如308师、312师)基本上都跳出了中国人的包围圈,成功地与从柬埔寨北上的增援部队汇合。等许世友打下谅山时,河内以北的新防线已经形成,若继续前进,将面临越南举国的以死相拚。中国没有让自己大占便宜的部队再去啃硬骨头,明智地放弃了进攻河内的打算,把部队撤了回来。
苏联在战前对这场战争的规模和突然性也认识不足,她压根儿就没想到中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对自己原先的盟友下手,而且这么狠!她不知道邓小平为这场战争已经筹划了4、5年了。苏联军队根本没做对中国开战的准备,在中苏、中蒙边境部署的54个师,没有1个是战时满员师,有1/3部队只达到满员的70%至80%,1/3只达到满员的50%至60%,剩下的1/3都是只有4000人左右的架子师。美国人及时将这一重要信息透露给中国,中国据此估计苏联要想大规模进攻中国,至少要从欧洲调100万人过来,仅凭那条单薄的西伯利亚铁路,完成上述调兵至少需要半年,就是部署中等规模的进攻最快也得2个月。这个估算出的时间差是中国下决心对越开战的主要依据,也是进行战争不能逾越的时间红线。
现在的公开资料表明,邓小平在开战之前和战争进程中主要精力是用在如何应对苏联的反应上,对越战事完全委托给了许世友等老部下,他根本没插手。苏联超强的军力让邓小平不敢小觑,中国对付得了越南但绝对对付不了苏联,这也是越南料定中国不敢大动干戈的主要原因。
苏联被淹没
中国一直在说对越作战是在教训东方的古巴,这话是话里有话,恐怕只有苏联和美国才知道中国这样讲是什么意思。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让美国和苏联跟1979年时的中国和苏联一样,差一点兵戎相见。苏联人在1962年栽了面子,被迫在美国的压迫下让步,赫鲁晓夫因此在国内外声名扫地,不到2年就被勃列日涅夫搞下台。但是赫鲁晓夫还没象勃列日涅夫那样输得那么惨,他还是强迫肯尼迪作出了决不入侵盟友古巴的保证,古巴不仅在美国的眼皮子底下继续作威作福,而且永远免遭越南那样的军事打击。而勃列日涅夫则让自己的盟友越南被打得皮开肉绽,自己却连反击的机会都没有,所以中越战争对苏联的打击程度远远超过古巴导弹危机,它不仅损害了苏联在全世界的声誉,而且加深加快了东方阵营内许多小伙伴的离心步伐。
中越战争后苏联阵营里第一个反叛者是埃及。中越战争后萨达特的胆子就壮起来,仅过了10天,即1979年3月26日就与以色列签署了正式和约,埃及毅然决然地背叛了整个阿拉伯世界和苏联,与以色列结束了30多年的战争状态,美国立即慷慨地给予大量的经济和军事援助。
紧跟着埃及反叛的是阿富汗,1979年9月,受中越战争及埃及成功反叛的影响,阿富汗政府内亲美的阿明干掉了亲苏掌权的塔拉基。但是阿富汗的地理位置不如埃及,她紧邻苏联,所以阿明的反叛引得苏联在同年12月27日出动10万大军进行干涉,推翻了阿明政权。苏联的过激行为被外界认为是对越南遭受中国攻击自己支持不力的一种补偿,也是防止阿富汗变成第二个埃及。
苏联在越南、阿富汗的接连失误很快引起了全局的被动和战略性危机:在西亚,苏联失去了将更重要的伊朗拉入阵营的绝佳时机。本来在中越战争爆发前6天,紧邻苏联的伊朗爆发了伊斯兰革命,推翻了亲美的巴列维国王,如果苏联人抓紧时间拉拢,霍梅尼很可能倒向苏联。但由于中越战争及阿富汗战争的掣肘,苏联人始终没有时间对伊朗采取行动,结果美国人抓紧时间武装萨达姆。1980年9月22日,萨达姆在美国的挑唆下向伊朗全面进攻,挑起了旷日持久的两伊战争。奇怪的是苏联对脱离美国的伊朗不仅不支持鼓励,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向着伊拉克。两伊战争经过几次拉锯后,终于向不利于伊朗的方向发展,孤立无援的伊朗最后被打得遍体鳞伤,不得不求和。美国通过伊拉克教训了背叛的伊朗,同时有效吓阻了阵营内其他还想背叛的小伙伴,而苏联不仅失去了与中东大国伊朗结盟的机会,也失去了借道伊朗南下印度洋、染指波斯湾石油的可能。
在苏联心脏的东欧地区,苏联对阿富汗、越南的大量投入以及之前在世界其它地区的无限扩张,不仅让苏联人民苦不堪言,也让经济基础本就薄弱的东欧各国雪上加霜。最不安分的波兰最先起来发难,波兰与苏联之间的裂痕已无法弥合,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光波兰,整个东欧对苏联的离心倾向都越来越明显。
在远东的中越边界,勃列日涅夫并没有象赫鲁晓夫在古巴导弹危机后那样成功地阻止敌人继续欺凌自己的盟友,中国在1979年撤军时故意占领几块有争议的领土,继续对越南保持压力。等看到苏联在阿富汗、中东和东欧都陷入了危机,中国马上说准备给越南“第二次教训”。越南被迫在北部边境维持了一支近100万人的大军,防止1979年那样的悲剧再次发生。以越南那样的小国保持100多万的正规军后果不堪设想,庞大的后勤工作就让越南几乎没剩什么劳动力,越南少得可怜的那点儿重工业在中越战争中又遭到全面摧残,所以只能全靠苏联维持如此庞大的军队。苏联每天给越南的援助在200-250万美元,这也让苏联不堪重负,而且大批苏联的物资都要经过海路、空路的长途运输,惊人的运输成本和损耗当然也得苏联割肉。再加上越南专业技术人才几乎为零,越南北方本已非常薄弱的基础设施在中越战争中又遭到全面摧毁,所以大量先进的苏联援助在偏远的中越边境根本施展不开。
1980年10月,中国人夺取了有争议的罗家坪大山。1981年5月,在广西和云南方向几乎同时又夺取了法卡山和扣林山。越南的反击都遭到失败,伤亡超过中国的5倍。1984年4、5月,中国人又攻取了有争议的老山和者阴山,越南实在无法承受中国无休无止的骚扰,被迫以全国、全军之力在地形不利的老山跟中国人展开大规模的争夺。越南这样的小国打正规阵地战本来就非常吃亏,再加上中国军队经过彻底改革战斗力已今非昔比,而越南军队则完全丧失1979年本土作战的优势,所以越南人在老山承受了比1979年还要悲惨的战斗。1984年7月12日,越南在老山的大规模反击遭到失败,一天当中扔下3700多具尸体,而对方只死了70多人。1985年5月31日至6月11日,越南人成功地夺回A6b高地(中国人称211高地),并打退中国人的反击,根据自己惊人的弹药和人员消耗量,判断消灭中国军队至少1个师,而实际上中国方面只死了122人。现代战争天文数字般的物资消耗让越南人根本吃不消,所以A6b高地在同年9月8日又被中国人夺回。到1986年7月黎笋死时,老山地区的战线已经推进越南一方好几公里,越南方面完全丧失了排以上规模的反击能力,士气低落,几乎每支部队都出现了逃兵。而中国则在筹划空地协同、导弹攻击、机降作战等新的作战模式,准备开辟第二、第三个老山战场。1988年更是在南中国海制造事端,把冲突从陆地扩大到了海洋,甚至准备派海军攻取越南中部的昏果岛,从海上掐断贯通南北的越南铁路交通大动脉。
中越边界战争至此完全成为套在越南人脖子上的枷锁,但是苏联却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越南垮台,她为越南付出的血本太多,越南的崩溃就意味着苏联在东南亚的既得利益全部丢失。所以苏联只好牙齿打落了往肚里咽,豁上老本继续援助越南。中越边界战争因此也成为苏联不断淌血的深深伤口,只要她继续支撑越南,血就会没完没了地继续流。
在柬埔寨,波尔布特借助中越战争及中国源源不断的援助死灰复燃,在柬埔寨偏远的农村和山区继续跟越南人进行着他创造的那种残酷的作战,稍有不利中国人就会在北方搞出动静。越南在柬埔寨的10万大军始终不能给红色高棉象样的打击,双方很快也陷入谁也吃不了谁的烂仗中,越南死不撤军,波尔布特死不改悔,相互在仇恨中死扛着看谁更能挨揍。越南在柬埔寨的战争消耗也是全靠苏联,虽然柬埔寨的战争规模远远小于中越边界,但它仍然成为苏联躯体上不断淌血的另一道伤口。
在地中海东岸,苏联在第四次中东战争后拥有的某种优势在埃及反叛后被从根本上削弱,美国在中东豢养的猎犬以色列趁机冲出栅栏咬人。1982年6月,以色列无所顾忌地发动第五次中东战争,出动10万大军攻进黎巴嫩,黎巴嫩、巴解组织、叙利亚相继战败,苏联在中东好不容易扶植起来的力量遭受了一次全面的摧残。
在非洲,苏联的处境也越来越不妙。局势发展到这一步已经对苏联极为不利了,苏联没想到对越南的慷慨援助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让自己的阵营爆发这么多的叛乱,还一下子触发6场反对自己的猛烈战争,而且中东和东欧随时还可能爆发第7、第8场战争。6场已经开打的战争除了阿富汗战争以外,其余5场都跟苏联远隔千山万水,不仅代价一个个奇高,而且都看不到取胜的任何希望,因为苏联面对的对手实在太强。这场对苏联越来越不利的对抗,从而有条不紊地把苏联一步步推向坟墓。
1982年11月,心力交瘁的勃列日涅夫病逝,他只活了76岁。不到4年,黎笋也撒手人寰,他也只活了79岁。两人都是被自己狂妄而又愚蠢的政策拖累死的,死也没有得到本国人民的原谅。接替勃列日涅夫的两个苏联老人也不能跳出勃列日涅夫思维的桎梏,仅仅2年多也先后在拚命维持勃列日涅夫留下的烂摊子中活活累死。等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上台时局势已无法挽回,苏联再也不可能有赫鲁晓夫那样的人来力挽狂澜了,乳臭未干的戈尔巴乔夫在内外交困中苦苦挣扎了6年,最后还是眼睁睁地看着苏联崩溃而毫无办法。在越南,接替了黎笋的长征想从根本上改变黎笋的战略,无奈黎笋长期执政产生的惯性太大,心力交瘁的长征不到半年就被迫下台,2年后也含恨去逝,越南只好在血泊和眼泪中继续挣扎。好在越南领导层还保留了一些赫鲁晓夫式的人物,1991年,摆平了内部纷争的阮文灵北上中国求和。越南虽然屈辱地放弃了柬埔寨和老挝,但是也成功地避免了国家再次分裂。时隔16年,越南又回到了1975年国家刚刚统一时的位置,这个冲动的少年多年来的不理智几乎把自己搞残,等他柱着拐杖好不容易重新站起来时,打败美国时的豪情壮志已荡然无存,为争取独立自由而赢得的世界性尊重也随风而去,他再也不去做什么取代中国的美梦了,而是老老实实地躲到地球的角落里抚平身上一道道深深的创伤。
越南以外的苏联其他卫星国、小伙伴也是树倒胡狲散,东欧国家在苏联崩溃以前就已经纷纷推翻各自的亲苏政权,迫不及待地加入了西方阵营。阿富汗、非洲的亲苏政权也一个个塌台,不是倒向西方就是陷入分裂。整个苏联东方集团土崩瓦解,连苏联自己也开始四分五裂,随着苏联的消失,冷战作为一个名词也进了历史档案袋。
中越战争是中国第一次越过国际公认的边界线主动攻击一个主权国家,而且取得了完胜,这对中国和世界都不是一件小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武器质量
战后,有的不明就里的外行人士大放厥词,说中国军队武器弹药受文革影响质量特别差。其实,真实原因是:当时就没有使用过70年代生产的弹药,5、60年代生产的老炮弹还用不完呢,吃的是60年代的压缩饼干。有些部队临时把85反坦克炮换为苏制76反坦克炮,目的是要消耗掉还能使用的炮弹。说参战战士大多数是参军2个月的新兵也不对,当时部队从乙等师改为甲等师,步兵增加了许多新兵是有的。譬如一个步兵连原120人,一下扩编为180人。但补充的基本上是从内地二线部队抽调的人员,基本上是步兵。其他兵种如炮兵,装甲兵,后勤的运输、医疗等都不在扩编之列。使用的枪支一开始是半自动步枪为主,这是因为1962年中印自卫反击战时半自动步枪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又担心文革期间63式冲锋枪的质量下降,因此,军委自己犯了个错误。
63式自动步枪(冲锋枪)69年投产的时候,恰巧中苏交恶,为了备战应付可能到来的大规模战争,产量需求是原实际生产能力的数倍,工厂为了满足生产数量,则对枪进行了大量简化和改进,导致生产出的63式故障频出。这段时期质量确实下降,主要是中苏交恶,为了应急而大规模生产造成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文革”所致。1971年中苏紧张关系缓和后,工厂针对当时出现的主要问题展开了技术攻关大会战,做了一些修改,很快拿出了改进后的样枪,上级领导表示非常满意,当即下令按该样枪规格生产。这段时期所改进的枪,质量应该是没问题的。之所以有人说63式不好,并将责任推到文革头上,无非是1978年错误停产撤装63式,造成对越反击战伤亡惨重。到了反击战后期,战场上基本上都补充换装了63式或缴获的苏制AK47。63式自动步枪非常不错,越南人用的也是中国的63式,越南人没有换枪,中国换回56式,结果中越战争,我们吃了大亏,不得不赶紧换回63式。后来的81式其实就是63式改进的升级版新自动步枪。
优势的炮兵
在整个反击战,包括两山争夺战中,中国炮兵当时能够占据优势,其实,火炮的口径还不如越军使用的苏制火炮口径大,重要原因是数量优势,并且在后期使用了先进的雷达系统,而这套雷达和普通雷达不一样,它不需要象传统的炮瞄雷达一样照准目标来指挥火炮射击,而是深深的隐藏在中国军队的后方,炮打不着它,它也看不见越军阵地,这也是越军侦察人员没有发现它的原因。它的工作原理比较特殊,这个雷达天线朝天,不用转动,扫描范围囊括整个越方正面。它不看越南人也不看越军阵地,专门琢磨天上飞过来的越南炮弹。大家知道炮弹是不会拐弯的,都有一条固定的弹道,只要越南炮弹出膛,中国军队的雷达就开始追踪它的飞行轨迹,得到三个点,加上风向影响,就可以精准计算出它的弹道。雷达联机的计算机里面预先储存了中越双方战场的地形图,只要弹道计算出来,马上就可以算出越军火炮的位置,位置精度正负10米。甚至可以根据其弹道推断出越军使用的是什么火炮!雷达站直接通知炮兵:方位多少多少,越军某某种类火炮多少门。更狠的是这玩意儿长的是复眼,一次能跟踪二十多个目标,也就是说就算越军二十门炮同时开火,它照样可以指挥炮兵同时敲掉二十门炮。越南人越是拼命反击,损失越惨重。对付这样的雷达你只有不要开炮,你不开炮,空中没有炮弹,这雷达就拿你没辙。于是在步兵眼里,就看见越军一发炮弹刚刚出炮口,一群中国炮弹已经象萤火虫一样跟过去了,很多越军火炮根本来不及开第二炮就被炸飞。越南人一开炮,中国炮兵的各个阵地就争先恐后的向它开火,“一群群的炮弹象赶集一样”。越南炮兵基本失去了和中国炮兵进行对等炮战的勇气,若干越军指挥官曾经进行过尝试,没有一次不是输得很惨。
出国的女友
军校的第二年,小彬接到了部队转来的一封信,拆开一看,原来是路军红来信,她战后的第二年就复员了,在广州市一家电子厂工作。收到来信,小彬马上给路军红写了一封回信。
军红,你好;
没有想到反击战场一别两年收到了你的来信,而且是经过许多周折曲折地来到我的手里,让我既吃惊又感动,谢谢你的来信和那份感情,看来我们的那份冥冥中的缘分还没有断,只可惜你已经回到了地方,远离了部队。怎么样,工作、生活、身体还好吧?家里人都好吧?还是你爸爸在大机关好,当了几天兵就可以回到广州这个大城市了。我们男孩儿就只有当兵的命。其实,我生就是个当兵的命,要不然怎么就生在军营?
哈哈,跟你开玩笑。我对自己能当兵,能子承父业,尤其是能赶上这场对越自卫反击战还是很自豪的。不过,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我也知道始终是要离开军营回归到社会上的。但是,当一天兵就站好一班岗吧,做个好男儿!
希望今后多联系,保持这份老感情。
此致
敬礼
同学:黄小彬
从这时候开始,两人一来二去,又恢复了学生时代的那种超出友谊的感情。也许都到了成熟的年纪,经过几个月的信笺往来,两人的关系发展很快,几乎每天都要给对方写封信。
转眼到了暑假,路军红写信让小彬到广州家里来,见见她的父母。于是,小彬买了一斤上好的河南特产“信阳毛尖”茶叶,坐火车来到了广州,迫不及待地跟着路军红来到了她家,和父母吃了一餐饭。吃饭间,小彬从路军红父亲的口气中听得出来,他们对路军红与小彬恋爱是不太同意的。路军红父亲是东北人,说话直率,虽然饭间大家态度很和蔼,但是,小彬却是很勉强吃完这顿饭的。
吃完饭,小彬借口伯伯要休息,不打扰了,急忙来个“脚底抹油——溜了”。毕竟是军人,在恋爱上也不能含糊,既然父母反对,何必勉强人家。在招待所里,小彬向路军红说明了自己的想法,态度很坚决。路军红告诉他,其实她早就把自己的情况告诉了父母,父母的真实想法是想让她和他们的一个老战友,现在交通部门工作的儿子结婚。可是路军红不同意,认为两人没有感情基础,谈不到一块儿,所以,叫小彬来意目的是共同说服父母。
小彬想:目前自己还在部队服役,与在广州大城市工作的路军红相比,几乎各方面条件都有些格格不入,况且她父母给她介绍的那个对象条件更好。自己既然爱着路军红,就不能让她得不到幸福。难办的是路军红对自己的态度太坚决了,自己只能破釜沉舟,让她死了这条心。小彬让路军红先回家冷静冷静,路军红一走,小彬赶紧跑到车站买了一张回家的车票,在招待所留了一张纸条:“路军红,感谢你的深情厚谊,既然父母不同意,你就不要再坚持了,这样,对于你已经上了年纪的父母,对于你的个人都好。我已经下了决心不再理你,请你保重!”
小彬回到家里,探望了父母,父母老是问他的婚事如何?在家里住了几天,为了躲避父母追问,他干脆提前归队。
几个月后,小彬收到了路军红的最后来信,来信告诉他,她已经到地球的另一面——美国去了。信的内容很简单,就是告别。小彬知道她的移民也有躲避的意思,毕竟现在虽然生活条件好了,但是,人的追求反而模糊了,尤其是不太追求物质的部队子弟,离开了毛泽东思想似乎就没了灵魂。
“由她去吧”,他不愿再去深究。80年代后,确实有大批的青年到国外去留学、打工、移民,也成了一种时髦。但是,从军营出来的50后大还是经得起诱惑,不管家乡条件再艰苦,也还是坚守祖国这块阵地,“咬定青山不放松”。
偃旗息鼓
从1975年开始,部队为了适应军事现代化的需要,开始对部队的上了年纪参加过抗日、解放战争的老同志进行转业处理。陆陆续续,从部队领导岗位上转业了几十万参加过抗日、解放战争的干部。75、76年,部队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随四野南下的干部们相聚,而后又相惜道别。由于原四野的部队大多是东北籍和北方战士,所以,经常有载着转业干部的专用列车从东莞的樟木头火车站发往东北及全国各地。各地也都有转业干部接待处,接待安排这些干部。一般都是团以下回原籍安排,团以上由中央军委统一安排。愿意留在广东广西支援边防建设的,职务可以保留或者提一两级;一定要回内地,尤其是干部比较多的山东、河北、河南、湖北等省,只能降级使用。1985年,用样的场景又一次出现。
1985年,中国裁军100万,无疑在全世界放了颗原子弹。你想,哪个战役能一下子减少百万大军?百万大军对于西方许多国家简直是个天文数字,对于美苏来说也相当于他们一半的军队。
这一决定传达后,干部要转业,师以下编制要重新组合,部队要大量裁员。部队裁减自上而下开始,部队不能不大震动,一时间部队建设乱,编制打乱,供给套乱,人的思想乱。
这里有一个实例:驻守珠江口万山群岛某海岛的一个守备连,平时物资补给全靠船只输送,这时,冷不丁没了上级部门,各部队都在忙于调遣、解散,这支连队被人遗忘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通信不像现在这么发达,几天之后,等到连队发觉上级部队还没有给他们送淡水蔬菜等给养过来,连队都快断顿的时候,才给团里打电话,没想到团部已经撤销,联系不上。再要其他方面,干脆电话、电台都要不通了。岛上没有船只,没有其他办法与外界联系,连长只得命令战士对天鸣枪,想用这一招吸引过往的船只前来搭救,不想这一招也没用。又坚持了几天,有人想到对面就是香港,当时附近有港英当局的驻军,于是,等到天黑后,连队对着香港方向天空不停地发射信号弹。看到岛上不停地出现信号弹,港英当局把这事儿向中国驻港新华社进行了咨询,新华社也是一头雾水,连忙把这事儿向中央作了报告,于是,一级一级反追下来才弄清楚是怎么回事,赶紧派人上岛。此事被当做裁军时的一件让人哭笑不得的笑话在军中流传。
裁军比较多的是那些曾经的起义部队,还有成立比较晚的或因为战事临时从地方补充的部队,基本上是每个军区要拆掉一个军。虽然55军历史悠久,作风顽强,但仍是广州军区三个野战军中唯一被裁掉的部队!
1985年10月31日,第55军番号撤消。军是被裁掉了,但军中种子部队还是保留了下来,163师交给了42军;164师交给了41军,一年后又被改编成海军164陆战旅。165师一部分与164师合并交给了41军,另一部分转为武警部队,交给了广东军区。
一批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老同志转业到祖国各地继续未尽的革命事业。也有大量干部留在了两广,在广东、广西许多单位继续巩固边防,建设边疆,两广处处洒下了55军的火种。年轻的原副军长肖旭初留在广西军区,李永春叔叔留在广西玉林军分区,164师副参谋长祖国忠等转业到湖南湘潭等地。
撤编要求许多一般干部必须就地转业,一时间拉关系、走后门盛行。到企业去成了那时干部的最大理想,可位置只有那么多,结果一个干部被安排至当地绿化队担任队长,该干部手提菜刀差点没把负责分配的政工干部房子给拆了。最后在总部领导的斥责下,才不得不赴职履新。没想到若干年后,该干部所在的绿化队改制成民营绿化工程集团,他也摇身成了身家亿万的老总。此时的他也感到非常愧疚,想弥补当年的冲动,好不容易才找到那个政工干部的家,可这位领导已经在一个不知名的小县城死去多年,其子女后人则流落在外地辛苦打工。
1985年6月,中国政府宣布裁军100万,3年内将转业军官在地方各条战线做了安置。
原武汉军区某作家写到:“我老婆好不容易把农村户口苦熬了多少年才拿到一个指标,迁到武汉来,我的孩子刚入学欢天喜地,我现在要把他们搬回去,我都没法跟他们说。”类似的家庭有许多。但是,从高层到基层,这个弯转得虽然不是很顺利,但是仍然体现了军队军人本有的基本素质,干部战士顾全大局,像那首歌里唱的:“哪里需要哪里去,那里就是我的家,背起背包就出发。”
告别军营的时刻,难掩对部队的深深眷恋之情。在部队已经工作了一辈子,突然裁掉回地方,感情上会有什么的感受?小彬和许多出生在部队的孩子一样,已经将部队作为自己的家,现在要离开家,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去谋生,心里自然是空荡荡的,好似“十五只木桶打水——七上八下。”
大批干部转业,许多团级干部到了地方职务都降一级、两级、三级安排,这也是对他们的重大考验。全军裁军100万,其中60万是干部,一样的命运,大家都无所怨言。团以上留在部队的老干部基本上做退休、离休处理,团级年纪切到四十五岁,师级五十五岁,接近这个年龄提前离、退休。鉴于此,小彬像参战前一样,再一次坦然地向组织递交申请,脱下基本上伴随他一生的军装。看到父亲和自己一样,离开了军营,解甲归田,父子心情自不言表,相伴的战友第一次看到他们流下热泪。
离开部队的那天,营长亲自送小彬离开营区,年长他10岁的副营长王胖子坚持自己坐汽车大厢送他到火车站。站台上,他们只有一句话:“后会有期”,相拥而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