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第一章 井冈山火种点燃的人——陈明仁
作品名称:卷起的旌旗 作者:海滨 发布时间:2015-05-17 09:56:52 字数:17757
引子
南海边,夜风习习吹舞着高大婆娑的椰树,勤快喜悦的海鸥不时从空中传来“嘎嘎”的叫声,与海鸥叫声相伴的是古老中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街道上木屐压在青石板上发出的“呱呱”声响,这股交响曲似乎在欢迎着一个新时代的降临。
解放军第55军医院灯火中,一个七斤半的男婴通过女医生的巧手接生了下来,这位女医生正是这个军的一号首长夫人肖毅。身为部队尉官的孩子父亲先是向医生“啪”地敬了个标准军礼,以示感谢,然后兴奋地抱起护士递过来的孩子。孩子长得方头大耳,一落地就睁着两只眼睛在寻找着什么。也不管孩子能不能听懂,父亲立即叫起了事先给孩子起好的名字:“黄小彬”。“黄小彬”,那意思包含着父亲老一代的军人希望孩子长大后能子承父业,做一名人民解放军战士。父亲想象着孩子能像自己一样,保家卫国,建设新中国。
父亲所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5军是一支充满传奇色彩的部队,从此,小彬在军营成长过程中,在各种战斗故事的熏陶下,在飘飘军旗的影子下,在毛泽东思想的教育下一天天成长起来。
宇宙洪荒,沧海苍茫,万物都画圆,天地都在转,树木的年轮一圈一圈在增加,小彬一年一年在成长。随着岁月的流逝,天上方一日,人世近百年,年轻的新中国走过了抗美援朝,经济大建设,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许多时期,年轻的人民解放军也历经了朝鲜战场,印度战场,中苏对抗、越南战场的炮火洗礼,历经了各种政治运动和自然灾害的考验,趋于成熟。小彬一代人从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孩子也已逐渐成长为父亲希望的战士,“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的红旗挂两边,”秉承军人的传统精神,担当起保卫国家的使命,在保家卫国的任务中担当起大纲,历经了中越自卫反击战等战火的洗礼。
1985年6月4日,随着国家一声令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减少员额一百万!”在共和国60年历程中,我军创造过许多经典华章,而百万大裁军,则又是一次震惊世界之举。国不可一日无军,军不能不强。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家认为安全保障最终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国家经济建设是大局,必须硬着头皮先把经济搞上去,一切要服从这个大局。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至1985年,人民解放军军费也只有191亿元人民币,仅占同年美军军费的2%,不及前苏联军费的零头,而人民解放军的员额却是美军的两倍,与苏军持平。
裁军对全军来说,关乎每一个军人的进、退、去、留,每一个军人的家庭都受到触动。有人说这是一次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的“立体震荡”,是一次脱胎换骨的“大手术”。一夜之间,人民军队60万干部被列为“编外”,陆军部队的建制单位四分之一要撤销,其中包括那些有着几十年光荣历史,立过赫赫战功的部队。
小彬一代50后的人似乎都挺倒霉:吃母乳时赶上过粮食关,初入校门赶上文化大革命“停课闹革命”,高中毕业赶上“上山下乡”,刚刚参军入伍地方又恢复大学招生,结婚时赶上响应党的号召“计划生育”,发奋时又赶上部队大裁军。全国几十万军官一下子都在找岗位安排,容易吗?不过,小彬想到了父亲当初教他下围棋时告诉他的道理,围棋的最简单道理就是有舍有得。现在想想,50后一代其实并不倒霉,并不是都“舍”,“得”的也不少。他们出生在新中国,长在一个已经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和瞧不起的时代,小学、中学、大学都有公费书读,家家有免费住房,患病即便在农村也有合作医疗保障,“赤脚医生”、“春苗”遍地,踏入社会不管干什么都会有一份职业;即便是当农民。再看看现在,孩子们上学掏的是高价学费,上学课程负担过重,每跨一个层次都要经过艰辛的拼搏,走出校门意味着失业,即使有一份职业也要紧紧张张,小心翼翼,处事为人不敢说实话,干什么都怕掉进陷阱,人情薄如纸,这样的“得”难道来得容易?
小彬成长中看到的林泰、狼牙山五壮士、麦贤德、门合等知名不知名的无数典型革命英雄人物和事例,每每在人生的节点上都在思想深处发挥重要作用。再看看剿匪、抗台风、越南战场上牺牲的无数好同志、好战友,小彬立马心胸豁达开来。
面对裁军,广大干部、战士坚决服从和执行精简整编方案,在个人名利得失面前,交了一份合格答卷。无数事例不可辩驳地证明人民解放军是好样的!人民子弟兵是好样的!中国军人是好样的!
百万大裁军,原有的沈阳军区、北京军区、济南军区、南京军区、广州军区、武汉军区、成都军区、昆明军区、兰州军区、新疆军区、福州军区十一个大军区,经过精简整编后编为兰州军区、成都军区、南京军区、济南军区、广州军区、北京军区、沈阳军区七大军区。裁军按照中央军委拟定的撤、并、降、交、改、理“六字方针”进行。撤,就是成建制的撤部队,包括撤军、撤师;并,主要是合并机构,像大军区合并、院校合并;降,则指降低有些单位机构等级和压缩规模,如将兵团、军压缩到军级、师级;交,将部分属于国家和地方政府职能的单位交给地方;理,则是理顺各方面关系。因此,陆军原有的35个军撤消9个军的番号,剩下的组建为24个合成集团军。
广州部队第55军也在裁军之列。
1985年10月第55军撤消番号,旗下的第163师改编为第42集团军步兵第163师,执行南方摩托化步兵师编制,1993年3月参与组建驻香港部队。第164师移交第41集团军,其后又改编为我军第二支海军陆战旅,番号不变——第164海军陆战旅。第165师一部分划归广东武警,一部分并入164师划归41集团军。从此,第55军带着这一历史不变的番号,在人民解放军序列中,卷起了旌旗。
第55军被撤掉了,编制没有了,番号消失了。但是,这支军队被整编,并不意味她的消失,在历史的进程中这是她的一次蜕变,是我军历史的又一次进化。无论是从红军时期的红一团,还是第四野战军的21兵团,再到第55军的设立,其实,都是人民军队的一步步进化和军事思想、技术装备的一次次升华。
小彬决定转业,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白驹过隙,一晃多年又过去,生命中的第55军被撤30周年,小彬这一代50后也已渐渐步入“知天命”的年龄,这个年纪是人生回味的最佳年纪。小彬开始琢磨起古书《周易》,要更明白的弄清当今世界的来龙去脉,剖析人民解放军发展内在规律和脉络,寻找一生追求的人生目的。
中国最朴素的唯物学说《周易》说:圆是万物的本来,圆由黑白双色构成,黑白之间反复轮换,周而复始。这与现代马列哲学的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理论如出一辙,不谋而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万物形似在画圆,实际在变化、在进化,由低级向高级进化。人类社会也是如此,不过这种变化又有个因果,有个圆点,有个核心,阴阳太极图上黑白两色中的“鱼眼”表达的就是这层意思。
地球有地核,国家有中央,世界上各国国家机构都是由政府和军队构成,而无论是政府还是军队也有个核心,或者叫领导集体或者叫核心内阁,或者叫“一号”。世间的一些事物发展看似无意的巧合,其实早已有了定数或缘分。小彬由此想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从两广到中原,再从中原到青海,又从青海转回到两广,一圈一圈如同佛家的转经筒般地旋转画着圆,又如同树的年轮般一圈一圈在增长,围绕的核心就是那面军旗。
新中国历史始终离不开毛泽东和他旗下的人民解放军,小彬这一代50后和第55军这支历史悠久的队伍,冥冥中也有着与生俱来的缘分,那个时代与毛泽东思想和人民军队不可割裂。
第一章井冈山火种点燃的人——陈明仁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5军来自于毛泽东亲自领导的秋收起义,具有红军时期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的血统。不论是在井冈山还是其后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平建设时期都是一支响当当的队伍,尤其是在“两广”大地上。
然而,建国初期解放军正式组建第55军时,第一任军长陈明仁却是一位来自国民党军阵营的著名将领,他出自黄埔军校,杀在抗日战场,响在解放战争。他是一个最终被井冈山革命火种点燃照亮,投奔到革命队伍里的军人,建国初期的老军人无人不晓。
名扬九州的将军
1949年8月4日,程潜、陈明仁率领37名将领联名发出起义通电,宣布湖南正式脱离国民党政府,将其旗下的原国民党第一兵团改称中国国民党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这个称呼得到毛泽东的默认,在中国革命史上绝无仅有,陈明仁任兵团司令官兼湖南省政府临时主席。陈明仁便是这支部队改编后的第一任首长,一任十数年。
每支部队都有自身的来历,讲究光荣传统,传统是一支部队特有作风的延续。每支队伍又特别讲究统帅,统帅的战斗作风对于队伍影响极大。统帅战斗力怎样,部队战斗力就怎样。陈明仁这名战将,无论在国民党军队还是共产党部队,不夸张地说,都是一个响当当的军人,一员威震八方的战将。军人生涯伴随他走过北伐战争,走过抗日战争,走过解放战争。他的枪炮打过旧军阀,打过日本鬼子,打过土匪特务,也打过共产党。还是毛泽东那句话说得好:革命不分先后。他最后还是与他的战场宿敌握手言和,投入到共产党革命阵营。
陈明仁无论是在第一次国内战争,抗日战争还是在解放战争的战场上,都是以性格刚烈,勇冠三军著称。纵观他的戎马一生,可以浓缩地以四战来评价,这四战让三个伟人和全国人民牢牢地记住了他。
东征处女战
第一战——惠州之战,这一仗让蒋介石初次认识他。
陈明仁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正是出身农民家庭的原因,导致他终身得不到蒋介石的重用。蒋介石知道共产党是靠农民起家打天下的,他却做不到这一点,他靠的是政治投机,靠机会钻营。蒋介石十分计较出身,其用人标准一看是否江浙系,二看出身贵贱,这是他到了台湾后总结出的失败教训。但是,如同鸡肋,蒋介石对陈明仁是又爱又恨,觉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因此,陈的军队一直还是蒋作为嫡系在使用。不过实话实说,陈明仁最早的发迹还是靠蒋校长,当然,这主要还是得益于他的黄埔生涯和出色的军事表现。
共产党阵营里有两个“陈”被蒋介石视为有恩与他,一个是东征时救过他的命的陈赓,另一个就是为他的后来顺利发展做过铺垫的陈明仁。
1924年春,陈明仁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任军校教导二团第五营见习排长、连长。1924年12月,蒋介石、周恩来等人率领东征军东征,攻打叛军陈炯明。惠州城三面环水,城高墙厚,自古以来易守难攻,从没有被攻克过,素有天险之称。陈炯明以此为巢穴,经营多年,确实是块难啃的硬骨头。蒋介石决定不使用炮火攻城,令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的“奋勇队”向惠州城发起决死冲击。城内叛军疯狂反击,城头的机关枪喷吐着火舌,攻城的战士成批成批地倒下。忽然间,只见一人背负青天白日旗,一手持驳壳枪,一手攀扶云梯,凶猛如虎,迅捷如猿,冒着枪林弹雨,第一个攀上城头,击毙数名守敌,将青天白日旗插到了惠州城上!随后的奋勇队员迅速跟进,很快控制住局面,拿下了城门。此时,在城下督战的蒋介石,从望远镜里看到这气壮山河的场面,兴奋地问那人是谁?身边的随行回答:“此人是连长陈明仁!”
12月14日国民革命军占领惠州城。16日上午,东征军在望江亭召开祝捷大会。身为黄埔军校校长的蒋介石,经与政治部主任周恩来、俄国顾问鲍罗廷商议,决定给勇夺惠州城的陈明仁以特殊的荣耀。大会开始,蒋介石亲自发布口令:全体信号枪手鸣枪三响,全体司号员吹号三通,向陈明仁致敬。蒋介石率三军将士带头高呼口号:“向陈明仁看齐!”呼完口号,蒋介石当场宣布晋升陈明仁为三营少校营长。此后,蒋介石多次公开称赞陈明仁是“黄埔一期的一面旗帜”。这次东征陈炯明,不但割除了威胁国民革命发展的肿瘤,而且为蒋介石开始北伐树立了信心。
此后,陈明仁凭借战功屡屡升迁,官至旅长、师长、军长、司令。然而,让蒋介石最为遗憾的是最终这个优异的黄埔生却被塑造成共产党的高级将领,被他视为已经“死了”。
远征缅甸显身手
第二战——缅甸回龙山战役,这一仗让毛泽东了解了他。
1943年冬,日军为了从后方包抄国民政府,由缅甸迂回从云南渡过怒江,开始进攻国民党大后方滇西。为解除这个后顾之忧,国民党政府在美英同盟国的支持下,组建了由20多万知识分子组成的远征军,在缅甸开辟第二战场。
1945年1月,中国远征军调集主力围攻被日军占领的滇缅公路重镇畹町回龙山,几次打不下来。远征军指挥官卫立煌焦急之下想到了陈明仁,于是,急调陈明仁率军参战。陈明仁此时只是71军副军长,代行军长职权。领命后赶到回龙山前线侦查,陈明仁不急于进攻,而是依照中国治军风格,首先从“知己知彼”下手,仔细研究琢磨对手的情况。他从对手前线指挥官的特点到战区的地形地貌,再到适用武器装备研究了个透,其后才率部越过怒江,向龙陵日军发起进攻。由于准备充分,在松山要塞与日军展开一场恶战后,全歼守敌。接着他指挥部队从攀枝花、惠通桥分头渡过怒江,沿滇缅公路正面攻击龙陵。
龙陵之战中,陈明仁又拿出他的绝招,组织各师敢死队,采取轮番攻击的方式,使日军队伍疲于四处应战。经过8天的进攻,日军大部被歼,百余人被俘。进而陈明仁挥师南进,指挥滇西缅北反击决战,最后攻击畹町回龙山。战斗中,陈明仁亲自督战,以三分之一的兵力佯攻三台山,主力则部署在回龙山下,准备待机实攻。日军在陈明仁的诱惑下果然上当,集结主力向三台山转移。这时,陈明仁命令部队开始向回龙山总进攻,并设伏拦截驰援回龙山的日军,取得了回龙山反击战的胜利。11月3日,远征军胜利收复龙陵。
随后,为配合湘西会战,陈明仁率部挺进广西,攻击盘踞在柳州、桂林之敌。这时陈明仁已经荣升军长,71军所向披靡,先克柳州,再克桂林,大获全胜。到了1944年,日寇已成强弩之末,71军在陈明仁的率领下,乘胜追击挺进湖南。美军观察人员称71军指挥官是难得的将才!中外媒体纷纷报道,陈明仁声名大震。
远在延安的杰出军事家毛泽东了解了回龙山战役之后,称之为“战术杰作”。在随后的解放战争中,毛泽东特别致电东北战场的林彪,对陈明仁不可轻敌,应多研究回龙山围点打援战例。这之后,围点打援也成为解放军的经典战法。
铁血四平之战
第三战——四平之战,这一仗让林彪见识了他。
发生在解放战争中的“四平之战”是一次很有影响的战役,可以用“以少胜多”、“血流成河”、“弹尽粮绝”形容。
抗日战争一结束,作为国共两党领袖的蒋介石和毛泽东都敏感意识到东北的重要性,1945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明确提出“准备二十、三十个旅,十五万人到二十万人脱离军区,将来开到满洲去”,以“得到技术条件”(先进的武器装备)。毛泽东说:“从我们党,从中国革命的最近将来的前途看,东北是特别重要的。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东北不仅有大工业,而且背靠苏联与外蒙古。从毛泽东的讲话中,足以看出东北的重要性和他的高瞻远瞩。
日本投降后,国共两军迅速开始抢占东北的行动。蒋介石耍的是派头,完全依靠美国的飞机军舰往东北运送部队,运去的都是从缅甸胜利回国的一流装备部队。于是杜聿明、卫立煌、孙立人、廖耀湘部队大摇大摆剑指东北,国民党军想从气势上压倒共军。而毛泽东此时的意图无非是“力争我党占领长春,以长春为我们的首都”。这时的毛泽东根本没想到再过三四年的光景,在他的策划下世道就翻了个。单就这一点看,毛泽东仍然是人,不是神。
抗日战争胜利后,林彪奉命到山东拟任山东军区司令员。1945年9月下旬,当其正在赶赴山东就任,行至河南濮阳地区时接到中央急电,令其立即兼程转赴东北。林彪马不停蹄于10月底抵达沈阳,此后历任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司令、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东北军区、东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和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并兼任东北军政大学校长等职,这段时期也是林彪的人生一大转折点。
进入东北初期,面对强敌,林彪向中央军委提出缩短战线的建议并被采纳。尔后,他领导建立较为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组织指挥了四打四平、新开岭、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等解放战争中的著名战役。
位于中长铁路上的四平,地处沈阳与长春之间,是东北交通咽喉。抗战胜利后,中共部队在第一时间一路由海上从山东渡海到辽东,一路由陆路从山海关出关冲进东北。进入东北,加上有苏联力量的暗中支持,共军先于蒋军比较早的占领了一些有利城市和战略要地,得到了许多日军遗留的武器装备,在战略上抢占了先机。为了拿下四平这块战略要地,国共两党都是黄埔出身的杜聿明、林彪领军展开了激烈的四平之战。
日军投降后,陈明仁部先是被调往无锡担任南京、上海的卫戍任务,1946年1月,又奉命与从缅甸战场下来的孙立人等人率军开往东北进攻解放军。1947年6月四平战役打响,守卫四平的正是陈明仁的第71军。
71军下辖三个精锐师,武器装备胜过其他蒋军部队。四平战前,陈明仁抬出了为自己准备的棺材,并且写好了遗嘱以鼓舞士气。果不其然,四平之战打得非常惨烈,攻城战斗血战八天八夜,直到第九天东北解放军才打到市中心,向陈明仁的军部逼近。
四平城内有许多大红楼,全都是用红砖建筑的。东北的黑土地烧的红砖像人一样硬,战前陈明仁观看用60炮弹在墙上只能炸开些小坑和小麻点,这使他对据楼防守充满信心。这些楼都是国军各级指挥部的火力点,视野开阔,射界通达,四处还有明暗火力点及地堡。解放军在夺取这些红楼时,一批批爆破员和突击队员倒在楼前,死伤惨重,使红楼地上地下红色浸染。更让人悲伤的是爆破组历经弹雨到达楼下进行爆破时往往只炸个小洞,需得反复进行几次爆破作业才能奏效。爆破成功后从缺口冲进去的战士又要跟楼内反扑的敌人展开近距离枪战和肉搏。结果,每攻克这样一座楼都得付出沉重的伤亡代价。四平这样的楼太多了,几乎每座楼都成了尸楼血溪。在攻打陈明仁胞弟陈明信守卫的71军军部大楼时,解放军一个连134人,战后活着的不到10人。
东北的白天特别长,从早上4点到晚上8点天都亮着。地面上,两军犬牙交错地拼死厮杀着。天空中,国民党的飞机猛烈地轰炸解放军的占领阵地,每天都有十几架次,使解放军后续部队开进缓慢。国军的飞机空投大量的作战物资给四平守军,成为四平得以坚守的重要原因。国民党军苦苦坚守着城中的每一条大街、每一条小巷、每一栋楼房、甚至每一堵废墟。解放军则一寸一寸向前推进,攻击部队往往上去半天就伤亡过半,只好不断轮换。战斗开始不到4天,林彪就不得不将作为总预备队6纵17师拉了上去。
四平城内的混战进行得空前激烈,双方抵近对射,刀劈枪刺,甚至用拳头牙齿进行拼搏。到了夜晚,四平上空飞满了照明弹、燃烧弹。被炮弹打着的民房和建筑物熊熊燃烧,满城火光,如同白昼。四平城的大街小巷,到处是残肢断臂的尸体,横七竖八地铺满了路面,到处是流淌的鲜血,宛如大大小小的红色河流,冲锋的士兵稍不留神便会滑倒。苦战了近一个星期后,解放军付出重大伤亡,终于攻占了四平道西地区,战斗开始进展到道东。
道东的核心阵地有一座水塔,解放军以一个团的兵力发起猛攻。塔上的守军是71军远征缅甸的老兵油子,全是上等兵以上的军衔,枪法极准。解放军一冲锋就死伤遍地,连攻四次均告失败。塔下四周,几乎铺满了一层被射杀的战士。这座塔是用大理石砌成,最后解放军用十几挺机枪封锁塔上的枪眼,爆破手上去进行爆破作业,才把里面的敌军震死。然而,解放军1纵和7纵的攻击部队几乎打残了,无力再扩大战果。林彪一咬牙将进行阻援的6纵全拉了上来,继续投入攻击。
此时陈明仁也打得十分狼狈,71军守军伤亡过半,陈明仁的胞弟陈明信也做了解放军的俘虏。陈明仁在西区的军部大楼丢掉了,便率残部退守路东地区,他躲进地下室,以死据守。非常可惜的是,林彪这时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将攻击部队继续一个师一个师地投入,而没有下决心拉上整个纵队发起猛攻,致使兵力很快就因伤亡过大显得不足,从而打成了添油战。
在突击铁路天桥时,攻击部队谁也没注意天桥上边悬吊着两只大麻袋。当部队冲上去时,两个麻袋突然张开了大口,黄澄澄的坚硬滚圆的黄豆倾泻而下,撒满了街面。突击队的战士猝不及防,全部摔了跟头,武器摔出老远。他们爬起来再跌倒,手刨脚蹬却根本站不起来。这时国军的火力如雨泼下,解放军站不起来,无法撤退,鲜血随即流满了街道。冲锋在前的团政委也摔倒在地,眼睁睁地被一排子弹打成了蜂窝。后面的进攻部队看着这一切目瞪口呆,有的战士当即痛哭起来。这一招正是陈明仁的经典战法“撒豆成兵”。
这场仗,实在太血腥了。一直打到6月26日,道东被占领了四分之一。也就是说,四平全城已接近占领了四分之三。此时,很少有人怀疑解放军是这场战斗的胜者,林彪自己也不怀疑这一点。
然而,风云突变,在蒋介石的严令下,杜聿明调动了4个军9个师的兵力,分南北两路向四平包抄上来。国民党军不断突破解放军的阻击,进攻速度很快。林彪不得不分兵进行阻击,战役重心转向打援,攻击四平的势头减缓。林彪连续变更部署意图分割国军援军,但却未能奏效。29日,国军93军和新6军已进抵四平近郊,攻城部队面临腹背受敌的境地。无奈之下,6月30日,林彪下令攻击四平的部队全部撤离。
这场惨烈的攻坚战至此结束,陈明仁终于死里逃生。双方都损失惨重,国军伤亡1.6万余人,解放军伤亡数字不一,有1.3万、2.1万、4万的不同说法。
此战之后,四平的血城成为林彪心中的梦厣,使他对城市攻坚战产生了畏惧心理。在一年后的辽沈战役中,林彪先是对打长春徘徊不定,后是对打锦州犹豫不决都因此而起。而四平守将陈明仁,则被蒋介石通令嘉奖,成为国军的英雄。多少年之后,林彪提起陈明仁,张口就是:“陈明仁这小子……。”
解放后,毛泽东让陈明仁去见林彪,陈明仁让人为他装好了一袋饼干,做好了林彪不放过他,准备去坐牢的准备。
四平之战,国民党方称为“四平保卫战”,解放军一方称为“四平攻坚战”,它是陈明仁的颠峰之战,是林彪的不甘之战。两年之后,毛泽东请长沙起义的陈明仁在自己家中做客,鼓励他继续带兵时曾幽默地玩笑说:“我看林彪打仗就不如你哟!”
经典之战反铸错
四平之战后,陈明仁被蒋介石提升为兵团司令官,颁发青天白日勋章。四平之战在巷战中陈明仁把黄豆撒在冰冻的马路上使共军冲锋时滑倒无数,“撒豆成兵”成了一个经典战法。可随蒋介石干儿子陈诚到四平视察的美军顾问见到整包美国援助粮食被当作沙包做工事使用,立即向陈诚提出抗议,要求惩办肇事者。陈诚在井冈山围剿红军时就被陈明仁看不起,俩人结下了梁子,此时正好假借美军顾问之口公报私仇,煽风点火,要求追究。蒋介石无奈将陈明仁撤职,但未惩办,而是调往南京总统府任中将参军的闲职。
陈明仁在闲居南京期间,思来想去觉得国民党太腐败,71军将领也纷纷致信陈明仁不能再为蒋介石卖命。在四平被俘的胞弟陈明信从东北被释放回到南京,也向他转告了共产党领导人李立三的寄语,叙说了解放军优待俘虏的事实,一些好友鼓励他抓一点实力做“资本”,以图东山再起,另谋生路,这一切对陈明仁触动很大。
性格暴躁敢碰硬
再说陈明仁个性极强,遇到不合理的事,不管是谁他都敢据理抗争,从一件事情上可以看出他的性格。
1941年冬,蒋介石到昆明,见公路两边许多干活的士兵服装十分破旧,蒋介石问:“这是谁的部队!”
有人答:“陈明仁的部队。”
蒋介石叫陈明仁来见。陈明仁见到蒋介石。蒋说:“子良,你这个师长没当好呀!”
陈反问:“我怎么没当好?”
蒋说:“你的部队衣服破破烂烂,像个什么样子!给盟国人员看见,有伤军容!”。
“衣服两年一发,可是只穿一个月就破了,而且去年发给我们的还是旧的,你发什么,我们就穿什么。”陈明仁回答。
蒋介石没有想到陈明仁敢争辩,他大声嚷道:“你竟敢这样顶撞我,我马上把你关起来。”陈明仁说:“我犯了什么罪?莫说关起来!就是杀头我也不怕!”一边说,一边将中将领章撕下来往蒋介石的桌前一丢说:“这个中将我不当了,你要怎么办就怎么办吧!”。
湖南长沙起义前,国民党特务纷纷向蒋介石告密,蒋介石、李宗仁派黄杰和邓文仪到长沙去拉拢陈明仁,他的部下和同事劝他把他们扣起来,陈不但没扣,还把他们放走了,同时还把已经扣起来的忠于蒋介石的特务头子毛健钧也放走了。
绝无仅有的称号
第四次——长沙起义,这一次让湖南和全国人民记住了他。
1949年8月4日,程潜、陈明仁领衔宣布湖南正式脱离国民党政府,将第一兵团改称中国国民党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
起义之前,陈明仁有三怕:一怕泄密,二怕林彪和他算老账,三怕把他的部队当俘虏兵看。为此,他反反复复思想斗争了好长时间,他最担心的还是他的老冤家林彪不放过他,四平战役留给他的记忆太深了,他知道那次战役是林彪军人生涯中为数不多的不甘战役。
湖南的和平与否对于国共两方来说都太重要了。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里面湖南籍占相当部分,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罗荣桓、贺龙都希望家乡父老免受战火涂炭,湖南能和平解放。中国自古用兵讲究“屈人之兵,全国为上”,伟大军事家毛泽东自然懂得这个道理,希望在家乡问题上有个完美的结局。
国民党此时一败再败,政府已经迁往广州,李宗仁、白崇禧是广西人,最后的退路在广西,而湖南是通往两广的必经之路,重要性自不待言。出于战略考虑,毛泽东对陈明仁一再保证,只要湖南长沙和平解放,一切既往不咎。但是,陈明仁还是不放心,他知道在东北战场上毛泽东的话林彪都敢十几次抗拒,“我陈明仁一旦林彪不放过,谁能保我?”犹豫再三,权衡利弊,在毛泽东一再保证下,最终陈明仁和他的部队还是悬崖勒马,弃暗投明,走上了起义的道路,让这段历史成为一段插曲。
8月4日,由程潜、陈明仁领衔发出起义通电,宣布全湘军民正式脱离广州政府,加入中共领导之人民民主政权,与人民军队为伍。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复电称赞:“诸公率三湘健儿,脱离反动阵营,参加人民革命,义声昭著,全国欢迎。”毛主席修改新华社评论《湖南起义的意义》指出:“程潜、陈明仁将军在湖南的起义,严重地震慑了华南、东南、西南、西北的国民党残部。”
湖南的和平解放,不仅使湖南人民免遭了战祸浩劫、生灵涂炭,而且加速了全国解放的进程。
与毛泽东相见恨晚
1949年8月中共中央电邀陈明仁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毛泽东邀请陈明仁同游天坛,陈明仁第一次和毛泽东见面,不免有些拘谨。毛泽东却提议和他照相留念,并和陈明仁开玩笑说:“后天,也就是21日,我们的新政治协商会议就要开幕了,各方面的人物都有,唯独还缺少蒋介石的嫡系将领,你来了,代表性就都全了。”
听了毛泽东的这几句话,陈明仁百感交集,感激毛泽东对他的信任,又惭愧自己在起义前曾犹豫不决,顾虑重重,拖延了时间,于是主动做了检讨。
毛泽东说:“革命不分先后,不要勉强人家嘛。你那种搞法是可以理解的,不要怕人家讲闲话。”
几天后,毛泽东特意宴请陈明仁,问陈明仁:“你今后打算干什么?从政还是从军?”
陈明仁回答:“我是个军人,还想在军事上为国家尽力,不过我那个部队还是国民党,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吧。”
毛泽东说:“从今以后,解放军有饭吃,你也有饭吃;解放军有衣穿,你也有衣穿。一视同仁,绝不会有半点亏待你的。”这句话把共产党和毛泽东本人对这位国民党起义将领的态度明确不过地表达出来。
接着,毛泽东拉住陈明仁说:“子良将军,来,来,咱们俩单独照个相吧!”这太出乎陈明仁的预料了!当年,像他这样一级的军官,是不可能跟他的蒋校长参加这样的活动的,即使有机会参加,他也不可能独享与蒋介石单独照相的殊荣。因此,他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这时,陈毅一把将陈明仁推到毛泽东的身边,说:“陈将军,你和主席都是湖南老乡,主席请你,你装啥子斯文哟!”
陈明仁对人常说:与毛泽东认识太晚。
活人的“追悼会”
“陈将军,听说蒋介石在台湾为你开追悼会啦!”毛泽东带着幽默的口气对陈明仁说。
“那是他们的老一套了!”陈明仁带着对蒋介石鄙视的口吻回答。他们在祈年殿西侧停下来,毛泽东和陈明仁将军合影。
毛泽东幽默地说:“子良将军呀,现在外面的谣言很多,说你被我们扣起来了,还说杜聿明、王耀武被我们五马分尸干掉了。我想请你去山东济南看看他们,把情况向外介绍一番,写些书信给你那些还未过来的亲友故旧,促进他们及早觉醒,及早归来。”
“是,我一定照办。”陈明仁爽快地说。
“你还可以把这张照片分送给你们黄埔同学,只要送得到的,都送一张好吗?”毛泽东又说。
“好,我一定送。”陈明仁回答。
“那你打算洗印多少张呢?”
“我打算洗10打,120张。”
“不够,不够,至少要洗50打。”
陈明仁无限感慨地对儿子说:“为蒋介石出生入死卖命大半生,难听到他一句诚恳亲切的话,毛主席与我首次相见,却如此平易近人,宽厚仁慈,真有天地之别啊!”
教师匠投笔从戎
陈明仁1903年出生于湖南醴陵一个农民家庭,13岁与邻村姑娘谢芳如结婚。谢比他大一岁,没有文化,但是很通情达理,两人婚后感情很好。
21岁时已经在做教师的陈明仁看到中国统治腐败,国家落后,官场无能,立志要改变现状,于是想到投靠孙中山先生,报考黄埔军校。他的这一想法遭到家人的坚决反对,老祖母用竹筒子把他痛打了一顿,指责他不安现状。陈明仁大呼:“家雀安知鸿皓之志”。
怕他私自出逃,陈家严格控制他的经费。知夫莫如妻,谢芳如虽然是个没有文化的妇女,但是却知道夫君的远大抱负,此时决定支持他,她偷偷跑回家把娘家的猪卖了20块大洋,全数塞给陈明仁,支持陈明仁前往。果然不负妻子的厚望,进入黄埔军校后,他努力学习,进步很快。
牢固感情动摇女医生
1925年1月,孙中山第二次讨伐陈炯明的惠州战役打响后,陈明仁一战成名,官职不断晋升。为此,蒋介石夫人宋美龄有意将廖仲恺先生的女儿介绍给陈明仁,没想到被陈明仁委婉拒绝。不久,蒋介石又专程派人前来说媒,并暗示这桩婚姻对其事业的重要性。不想陈明仁还是正色拒绝:“我不做陈世美,中国早有糟糠之妻不下堂,贫贱之妻不能忘的古训!”蒋介石又爱又恨,觉得陈明仁不因位重而嫌弃糟糠之妻,人品很好,仍然把陈明仁作为自己的得意门生。
1949年初,在程潜和中共湖南地下党的启迪下,陈明仁有意反蒋起义、弃暗投明。当他告诉妻子时,谢芳如明白丈夫的人生抉择。她说:“想好了就去做,你到哪里,我跟你到哪里。”妻子的话让陈明仁更加坚定了跟着共产党走的决心。
1949年8月陈明仁与程潜通电宣告和平起义,长沙和平解放。可就在此时,谢芳如被查出身患癌症。身患癌症意味着被判死刑,陈明仁得知这一消息后十分震惊与悲痛,心想:马上中国出现曙光,你和我为蒋家奔走多年,戎马劳累,没有享一天福,眼见天下就要太平了,我们可以好好过日子了,你却要离我而去,不禁泪如雨下。
谢芳如当时住在湖南湘雅医院,主治医生是湘雅医院院长的女儿肖毅。心急如焚的陈明仁特意登门拜访她,说:“肖大夫如能妙手回春,吾定将图报!”陈明仁为了妻子的医疗亲自造访,使肖毅顿生敬佩之情,不由感叹:“对爱人这么好的丈夫,我还只见过陈将军一人。”
虽经极力挽救,无奈生命脆弱,1950年4月,谢芳如终于走完了他的人生。妻子追悼会上,这位将军双膝跪地,这位宁愿洒血不愿落泪的汉子声泪俱下地读着亲手写的挽词:“千里归来,竟艰一诀,从此音容长杳,除非梦里相逢。卅年恩爱,永矢同心,若论伉俪深情,敢谓世间少有。”从不流泪的陈明仁,在谢芳如去世后哭了整整3天,知情者无不感动。
陈明仁对妻子的一片深情,更是令全程治疗谢如芳的肖毅感动不已,这位自幼立志继承父业、原意终身不嫁的留美医学博士,亲眼目睹陈明仁的铁血柔肠,改变了初衷,决议嫁给他。她父亲肖元定把她的心思如实告诉了他的老朋友、中共中央统战部长李维汉。1952年4月,陈肖二人在李维汉的撮合下喜结连理,时年陈明仁49岁,肖毅33岁,英雄美人成为军中颇受仰慕的一对伴侣。婚后肖毅终身未育子女,但两人始终相敬如宾。
从国军到共军的蜕变
国民党相当一部分的高级将领,在抗日战争期间为民族做出了贡献,他们能打仗、誓死不屈,这样的例子很多。但是,解放战争打到中后期,许多国民党的将士都开始疑惑,自己究竟是为什么而战。战斗中,共产党每场打下来伤亡很大,但是越打人却越多,打到渡江战役时共产党的军队达到了400多万。他们不知道的是,解放军渡江战役部队构成,其中相当一部分连队百分之七八十是起义的“解放战士”。
辽沈战役俘虏了国民党士兵17万人,这是第一场大规模决战,第一次能抓那么多人,共产党的政工干部都不知道如何是好。最后在野地里拿松树条搭了一个门,上面贴了三个字:“解放门”。愿意跟着共产党部队参军的,从这个门走过来,不愿意的从门旁边走,给两块大洋的路费,让他回家种地去。最后,居然有三分之二的国民党士兵从“解放门”里面走过来,解放军的政工干部就在门边握手欢迎。
11月1日,中国国民党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整编为6个师,后又缩编为2个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兵团。第21兵团陈明仁原有的部队编成第215师、第219师,再加入原人民解放军第48军第144师和第49军第145师,共计四个师。此时的21兵团已经注入了人民解放军的新鲜血液,成为一支全新的队伍。1950年1月,第21兵团在湖南浏阳举行授旗典礼,第四野战军政治部副主任陶铸代表军委向兵团授旗。
48军第144师下辖“红一团”,解放战争中由冀察热辽军区乌丹军分区直属部队和热辽军分区一部合编组成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3师。1948年3月,东北人民解放军第11纵队成立时,独立第3师改编为第33师。该师组成后,先后参加了隆化、平泉、昌黎、北戴河、绥中、锦西等战斗。1949年11月改编为21兵团第48军第144师。
49军第145师的前身系抗战胜利后在阿城成立的哈东保安司令部。1945年11月,温玉成率新四军200余名军政干部到达哈东后,以哈东保安司令部为基础组成哈东军分区。1946年11月,为适应形势的需要,以哈东军分区机关一部及第1、3团与哈北军分区之第4团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独立第2师。该师组成后,先后参加了三下江南和东北夏、秋、冬季攻势。1948年2月,东北人民解放军第12纵队成立,独立第2师改编为第34师。10月,参加解放东北最后一战。次年11月第12纵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21兵团第49军,第34师改编为第145师。
第21兵团第215、第219师,前身均系1949年8月长沙起义之国民党第一兵团。11月28日,起义军中一部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2军第215师,一部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3军第219师。改编后部队融入许多四野干部和河南军分区干部战士,21兵团主体基本上已经为原四野解放军成分。经过一年的教育和整训,这支部队得到了脱胎换骨的改造,旧貌换新颜。
1952年,第21兵团再次改编为第55军,陈明仁不愿升迁离开这支老部队,因此,第一任军长还是陈明仁,政委是来自48军的政委——陈仁麒。
兄弟般的政委哥
共产党的军队里设置政委一职体现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在体制上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早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后,共产党就从中吸取了教训,懂得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真理,此后,不管条件多么艰苦,军队里一直保持着政治挂帅、党管军队的指导思想。政委一职的主要工作就是协助军事主官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军政互为辅助,集思广益,加强思想工作,增强部队战斗力。
政委陈仁麒与陈明仁名字只是一字之差,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们是兄弟俩。
陈仁麒是福建省龙岩人,1929年参加农民暴动,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著名的万里长征,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8军政委兼赣南地区军管会副主任,江西人民政府委员,中共广东韶关地委书记,第48军政委,1955年授予中将军衔,是位老革命。
陈仁麒1952年4月至10月任第21兵团政治委员、党委书记、党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1952年10月任第55军政治委员,同年11月至1953年1月任军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组建21兵团时,陈明仁有一个卫士排,还有专门的厨师,为此,一些工农干部颇有微词:“有食堂不去吃,自己有专厨,那是资产阶级、军阀作风。”陈明仁听到这些议论,心里颇为内疚。湖南人喜食辣味,口味特殊。陈明仁曾负过伤,那位跟随他多年的厨师,烧得一手好湖南菜,对他生活照顾周到,陈明仁很满意。但是,既然干部战士有看法,陈明仁二话不说,立马为厨师买好车票,派人送他到车站回老家。兵团司令部的管理干部得知此事后,立即将情况报告给了政委陈仁麒。
“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陈仁麒立刻命令管理员:
“快去车站把厨师给我截回来。”说完,陈仁麒带着党委其他成员赶到陈明仁的住处,一进门,他就检讨道:
“司令员,我这个政委工作没做好,现在来给你作自我批评。你负过伤,身体不好,加之水土不服,吃大灶不必了,厨师不要辞退。”
陈明仁一听,面带赧颜,立即摆手道:
“陈政委,同志们说得对,我现在是一名解放军的干部,生活上要和大家同甘共苦,不能搞特殊化。”
听到这一席话,陈仁麒等党委成员顿时肃然起敬,他们对司令员的这种自律精神和思想变化深感欣慰。接着,大家耐心地劝说陈明仁不要辞退厨师,他的工作是上级决定的,也是革命工作的需要。叶剑英也从广州打来电话,请陈明仁继续让老厨师照顾他的生活。
此时的陈明仁在周边共产党员的影响下,自身从思想上开始脱胎换骨,与部队同志们荣辱与共,肝胆相照,完全没有了在国民党部队里的那种互相猜忌作风。陈仁麒和陈明仁在一个班子里搭档共事,前后仅有一年时间。次年,陈仁麒调往海南,出任中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兼海南军区第二政委。行前,陈明仁拉着他的手感慨地说:
“仁麒同志,组织上派你做我的政委,虽然时间短,但我们合作得很愉快,我从你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真舍不得你走。”
陈仁麒到了海南后,俩人除了在广州开会,一般难得见面。虽然相距远了,但俩人结下的革命情谊却很深厚,时常通通信,遇有相识的人,彼此捎个口信互致问候。
陈仁麒到海南时,他的几个孩子尚幼,原先家中的公务员小郭和几个小家伙颇有感情。不料,到了海口后,小家伙们还惦记着熟悉的小郭,找了几个保姆,都不大理想。陈明仁得知这些情况后,立刻让小郭调往海南帮助陈仁麒照看几个小孩。但是,令陈明仁始料未及的是,小郭去了几天后,就带着陈仁麒写给陈明仁的亲笔信,又打着背包回来了。信中陈仁麒感谢司令员的好意,表示小郭是一名革命战士,以前仅仅是分配在自己家中作勤务工作的,现在的工作调动要经过组织。再说,孩子们由老伴带,无甚大碍。陈明仁拿着信感慨地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讲:
“要是在国民党军队里,不用说让战士做家庭保姆,就是干其他私事也是正常的。共产党人的确不简单。”
五十年代第55军调防广东湛江,陈仁麒每次到广州开会、办事路过此地,无论工作多忙,总要抽出时间去看望一下陈明仁。同志们都说他俩不是兄弟,胜似兄弟。
上将军长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军三军首次实行军衔制,从元帅到将军,从将军到士兵,授予军衔,佩带勋章。军衔等级为六等十九级。军官军衔评定的五要素是任职、素质、能力、资历、军功。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六个年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政通人和,百业兴盛。共和国历史上的许多“第一”就此应运而生。《中国人民解放军兵役法》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相继颁布,军衔制、义务兵役制、薪金制和勋章奖章制度等“四大制度”相继实施。
9月27日,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办公地点中南海,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授勋典礼正式拉开序幕。肩扛上将军衔的陈明仁同董其武、陶峙岳三人肩扛着3颗金光闪闪的将星一见面,不禁激动地热烈握手,相互拍着对方的肩膀。
董其武说:“共同之路又使我们会聚在一起啦!”
陶峙岳说:“没有党和毛主席的宽厚政策和特别关爱,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陈明仁说:“我们都是有罪于人民之人,能获得此殊荣,终生难以回报啊!”
这时,朱德微笑着向他们走来,三位上将马上立正敬礼。此时等待受衔的朱德等元帅们,仍旧穿的是“五○式”军服,与陈明仁等握手后,朱德说:
“你们三位是起义将领中授衔最高的,这说明共产党,解放军是没有派系之分的。董军长曾写信给毛主席,要求降为中将军衔。主席说:按照董其武的资历和贡献,应该授上将不能降!陈军长和陶司令员也是功得其所,祝贺你们呀!”
陈明仁马上说:“主席的话,元帅的话,我们权当作一种安慰吧,其实我们真是愧对这副军衔呦!”
朱德宽厚地说:“莫要再这样想,莫要再这样想。”
毛泽东来到怀仁堂前,他身穿灰色的中山装,在随从人员簇拥下,走到后台休息室,比之在军礼服衬托下威风凛凛的将军们,这位始终不愿把大元帅加身的伟大战略家,共产党的核心人物更有一种最高统帅君临天下的神采。
这次授勋原则上只授予解放军的现役军人。除了解放军将领以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起义的被授上将军衔的陶峙岳、董其武、陈明仁,中将军衔的韩练成、曾泽生、阿沛•阿旺晋美,少将军衔的林遵、邓兆祥等人,这些人员均来自国民党阵营,但均被授予一级解放勋章。而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却高风亮节,没有参加评功授衔。
晚7点,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怀仁堂后面的草坪上主持庆祝授衔授勋的庆功酒会。出席酒会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刘少奇和人大副委员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刚刚荣获军衔和勋章的元帅和将军们,荣获勋章的有功人员及部分夫人都出席了酒会。元帅们和将军们都穿着海蓝色的礼服,佩戴着金色的勋章,灯光下显得更加光亮照人。
酒会上,周恩来总理发表了祝酒词:让我们为中国人民的伟大胜利,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的胜利,为毛主席、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官兵、为元帅们、将官们和所有荣获勋章的有功人员的健康干杯!
被授予上将军衔的陈明仁与夫人肖毅手拉手地在柔美的灯光辉映下,率先翩翩起舞。顷刻之间,在场的将军与夫人纷沓而至跳起舞来,舒缓的乐曲声把与会者带入幸福、快乐的气氛之中,把授衔活动推向了高潮。
灵魂的转变
毛泽东兑现了他的承诺,陈明仁这位昔日国民党的中将对此感慨万分,他十分感激共产党解放军和毛主席对他的信任和关怀,从内心感觉到共产党的温暖,感激党的不弃。在毛泽东等领袖人物的胸怀震撼下,在亲兄弟般的政委模范作用下,在解放军战士的影响下,为了回报共产党和人民对他的不弃,他不负党和军队的信任和厚望,努力工作,在驻守南疆、军事训练、地方建设和部队日常工作中,都竭诚尽力,善始善终,做出了许多显著的成绩。
部队规定,上将和大军区一级干部可以配专职秘书和小汽车,但是他自动放弃,不愿意再享受太高的待遇。他说:我现在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一定要向共产党员看齐。全国解放前他在南京、醴陵、衡阳自建的几栋房子他也主动提出全部无偿交给国家,不要分文。同时还把攒下的几百块银元、十几斤金条也全部上缴给了国家。
陈明仁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解放勋章,是全军两位军长职位的上将,也是新中国仅有的上将级军长。他先后担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当选为第一届、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四届常务委员会委员,首届、二届湖南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会常务委员,第一届、二届、三届湖南省人大代表。
1968年“文化大革命”期间,65岁的陈明仁接到通知,要他回湖南休养。接此通知后,他即刻将解放军的红五星帽徽、军衔、军服等,要警卫员送回军部,并写信告诉儿子们,他奉命回湖南长沙当老百姓了。不久,周恩来得知此事后,即令军部将他的军服、帽徽、军衔原物送回,并说明不是离开解放军编制,而是离职休养,在部队的一切待遇不变。陈明仁欣然接受,随后迁到湖南长沙上麻园岭。
陈明仁之后的第55军历任军长为杨绍良、霍成忠、周德礼、朱月华、白忠耀、邢世忠;历任政治委员为王振乾、訾修林、罗荣、白相国、于厚德、钱光弟、阎寿湖、李际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