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 孝义县卫生科科长
作品名称:太行魂 作者:长竹 发布时间:2015-05-05 14:17:05 字数:3191
二十六、孝义县卫生科科长
新中国成立,医院规模扩大,各项工作基本就绪。
常文华回老家接来了妻子吴莲香,还带着刚满一周岁的儿子常宝玉,开始了新的工作和生活。
省城太原解放后,在常文华的要求下,他和分管卫生口的赵副书记到省政府求援,重点是要西医和医疗设备。省政府从解放太原的战利品中调拨出一部分较先进的医疗设备给他们,又与他们一同到省城的几个大医院求人才,有些家在榆次的医生愿意回去工作,省政府立即拍板让有关部门办理调动事谊。从此榆次大众医院中西医治疗水平都上了一个新台阶,医疗设备也在榆次地区首屈一指,一般的病例均可接收,病床也增加,医院上了个档次。解放军伤病员大都经治愈出院归队了,大众医院面向人民大众服务。
1950年的春天来到了。党组织为了提高工农干部的文化和政治水平,更好的为党工作,担负更重的担子,晋中专署成立了一所“晋中干部学校”,对科级以上的部分工农干部重点进行脱产培训,常文华被列入了第一批学员。他又是服从组织分配,交待了医院工作,把妻子儿子送回榆社老家,背起简单的行李去报到。
干部学校是按他们的文化基础分班的,常文华上过私塾,初通文字,被编在甲班,学期一年,也叫速成班。他那个班共有30余人,他被指定为班长兼本班的临时党支部书记。榆次东山四区的书记、曾经的搭当李贵成也来了,还有从榆社来的抗战老干部,昔日的战友们现在又在一起学习了。他们都是大龄学员,都非常珍惜这次党组织给的学习机会,如饥似渴的投入学习。
他们的学习内容包括: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党史、行政管理,还有语文、数学等。学习任务重、时间短、要求高,而他们都已经过了学习的最佳年龄,记忆力差,困难大,他们将此学习任务当作昔日的战斗任务对待。常文华干什么工作也非常上心,短暂的课余和晚上休息时间他也看书记笔记,时不时陷入深思。星期日同志们叫他出去活动活动,他也不肯浪费时光,总是说:咱笨鸟先飞吧。
李贵成的学习也很吃力,他经常借看常文华的学习笔记,见老常的笔记不但记得较全面,而且字也写得清秀,羡慕老常学得快,学习成绩老在全班前列赞叹不已:
“老常啊,你怎就学得那么快?你打仗行,学习也不含糊,真是文武双全了。我这记忆力差,理解能力低,这学习真比打仗还难。”
“咱们这把年纪,记忆力差就只好多费时间了。不学习不行啊,形势逼人。全国解放了,咱们学了些打仗经验也用不上,建设新中国要有文化,咱们就再辛苦一回吧。自从入了党,干的都是难事情,大概这就是革命的含意?这辈子可能就要和难事打交道了。”
常文华和他的同学同志们互相勉励,都按时完成了学业。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这也算他人生的原始学历了,他非常看重这张毕业证书,一直珍藏着。
常文华毕业后,党组织又征求他的工作意见,他还是那句话:服从党组织分配!党组织分配他任孝义县卫生科科长。这是他没有想到的,既不是他战斗过的榆次,又不在他的家乡榆社。原来是孝义县和他在一个班学习的张副县长做了“手脚”。张副县长和他在一年的同学时间里,看他人实在、学习好,还有卫生工作经验,孝义县卫生工作正缺这样的人才,他又分管卫生工作,就向党组织提出了要常文华的要求。就这样,从不讲条件的常文华被分配到了孝义县卫生科,他背了一卷行李去了孝义县。
常文华到孝义县政府报到后,就被张副县长、他在干校时的老同学拉走了。张副县长感到很歉意:
“老常啊,真委屈你了,虽说都是为了党的工作,可是你在榆次大众医院已经打开了局面,还安了家,又离老家也不算远。我们要求你来孝义小县,卫生工作可是要开辟打江山了,这里的条件太差了。”
张副县长介绍的情况很简单:卫生科算上打杂的小鬼只有5个人,县医院是只有几个医生的小摊子。仅此而已,确实没有什么好说的。而卫生工作又事关人民健康生活,解放了,新中国要有个新面貌,这矛盾大啊,几乎是要从零开始。
常文华还是用他的老经验:相信群众依靠党。他跑城、下乡了解情况,县医院只有三个还算能坐堂的大夫,连护士和勤杂人员共十余个人。医疗设备简陋,只能接收治疗些一般的小伤病。他跑乡下倒是发现了几个群众反映好的民间“野大夫”,年纪也不小了,已经行医多年。常文华和他们攀谈,他们的想法都差不多:认为进医院吃公家饭倒也不赖,可是一个桌上坐不下两个大夫,我们跑惯了,也能混口饭吃。这样看来人员方面主要是个管理问题,反映出的思想是为民众服务的认识问题。
常文华和张副县长交换了意见,先做人的工作,理顺医疗卫生管理。他分别找医院大夫和乡下那几个大夫做思想工作,讲新社会给人民群众治病保健康,是要对人民负责,不是混饭吃。合起来看病分科细,专业性强,有利于迅速提高医疗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他还和大夫们研究预防治疗地方病问题,规划医院发展,医院领导和大夫们看到这个卫生科长还真不外行,都对医院未来充满希望,都愿意到县医院一展身手为民众服务。
大夫们坐到一个桌上了,根据各自的特长分科,并制定了较为规范的医疗管理规章制度,医院领导对这个内行的上司投去信任的目光。医院工作基本就绪后,就着手做扩大行业工作,县里通过了他的提议:成立卫生培训班,因条件所限,第一批只招了十个学员,还是像在大众医院办培训班一样,边学习边实习,又送他们到榆次大众医院学习了一段时间,技术提高很快,也能坐堂和护理了。
孝义县政府对卫生工作很支持,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挤出部分财力为医院增加医疗设备。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批准了常文华创办二级卫生院的报告,又在几个主要乡镇成立了卫生所,第一批培训的学员成为主要力量。孝义县的卫生工作起步了!
常文华在孝义县卫生科干了近三年,将孝义县建成了全地区卫生模范县。而他的家庭困难却越来越多,他母亲一直多病,又竟然因治疗不及时双目失明了!他妻子回村后还是任村妇联会主任,两年后因她工作出色,又到青峪乡任乡妇联会主任,工作忙顾不了家,还又添了一个儿子、一个女儿,都留给双目失明的老母亲照看。那时交通不方便,他很少回家,家里人也怕影响他的工作很少联系,写信总是说家中一切都好,不要挂念。
有一次全省在晋中地区召开的卫生工作会议上,常文华被做了典型发言,由他介绍孝义县卫生工作先进经验。会后他被也来参加会的榆社县委书记处书记常好元叫走了,他们都是榆社抗战时的老干部,常好元把了解到的他家困难告诉了常文华,又谈了榆社的卫生工作情况,比孝义县差远了。试问他想不想回榆社?把榆社的卫生工作扶一把,也能离家近些。常文华还是那句话:组织考虑吧,我服从组织分配!到哪里工作也一样。
1954年,还是个春天,常文华接到了调他到榆社县卫生科任科长的调令,平调回家乡。孝义县已提议升他的职务,挽留他,让他再考虑。他说得总是很简单:党的工作干啥也一样!他从1946年调出榆社至此八年之后,他又回到了榆社。
常文华在临行时,张县长,就是原来的张副县长来为他送行,他是在一年多前被提升为县长的。他的临别赠言给常文华打了个哑谜:“老常啊,原来我拉你来孝义,我说过委屈你啦。榆次那么好的环境换了孝义这么个穷困条件,但硬是让你在几年内搞成了全区卫生先进县。上次拉你来我觉得歉意,这次送你走我心里愧啊!我们晋中干校的那批同学们基本上都已经提职了,那次让干部离职学习,就是等着急需有文化、有经验的干部挑重担。孝义县也早已提议提升你的职务,你和我是一次提议的。但几次在会上没通过,今天你要走了,我不能不说了,是书记那里有阻力。你办事太认真太实在了,往往吃哑巴亏,以后要注意灵活性……”
张县长说得已经够明白了,可是常文华再三回忆来孝义县几年的工作,认为没有做错什么事。至于自己提职的事情也早有耳闻,但从没放在心上,认为那是组织上考虑的事情。他在高粱地里宣誓入党,是觉得世道不公平,要为穷人打天下,不是为了升官发财!党组织让干啥就干啥,谨记不能违反党的纪律!他坦然离开了孝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