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作品名称:乡愁 作者:独行的闰土 发布时间:2015-03-22 08:49:54 字数:4347
午后,文小利和童强挨家挨户的去给当初借钱的农户还钱时,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大家都像事先开过会统一口了供似的,都只要本金,利息分文不取!无论两人怎么解释,人家就是不听!
两人没办法只得又把正阳夫妇叫来一起商讨对策,方梅把所有欠款应付的利息统计了一下,竟有好几万!
强子看着计算机上的具体数目,摇了摇头说:“不行,绝对不行,我们算是富裕了,还要人家贴利息给我们,算什么事呀!不能让他们吃这个亏!那样的话我会睡不着觉!大家想想办法吧!”
文小利说:“兄弟,这办法真没法想!阳博士,你说呢?”
正阳挠了挠头,无奈的摊开双手表示无能为力,大伙一时是你看我我看你,大眼瞪小眼的没了主张。
童强说:“大伙的意思再也明白不过了,就是想投资入股。我们腾出点时间,去镇上打听一下具体的操作流程,你们说怎么样?”
欣怡说:“你说怎么搞就怎么搞,我们俩没意见。”
文小利也说:“对,欣怡说的不错。这两天必须先去购车,我昨晚就梦见握着方向盘了。”
第二天文小利童强正阳三人早早吃过早饭,就准备去买车,在村口放牛的几个人就拦住了他们,有些难为情的吞吞吐吐的表达了他们的意愿。
强子笑着说:“我们肯定愿意。大家放心,我们几个能成功,多亏大伙的鼎力相助。过两天干脆我们老四队开一个村民大会,按大家的意愿一起合计一下,干脆成立一个养殖合作社。具体措施和规划到时大家一起统一下,也容我们去了解一下相关的政策法令。”
在购车回来的路上,在文小利的建议下,他们就将车开到了镇政府。看到三辆崭新的越野车一齐开进了镇政府大院,立马有人围了上来,文小利派头十足的挨个递烟,并向他们打听镇长的办公室。获知来意的镇长热情的接待了他们,除了对他们的发家致富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还耐心的与他们讲解申请办合作社的意义和相关事项,重点说明了相关的流程及有关的政策方面的问题。
三人开着新车回家时,乡亲们像自家办喜事一样围着他们的放起了鞭炮,大家毫不掩饰兴奋的心情,眼睛里流露的是满满的歆羡和祈盼!
童强对文小利说:“文队长,合作社的事,我们的心里有底了,我们今晚就讨论一下吧,明晚就召集全队村民开会,把我那天的设想和大家讨论一下,合作社办起来之后,就不是仅仅关系到我们三家的利益了······”
文小利笑着打断说:“知道!还讨论个屁啊,你看大家的兴致,我看今晚就召集大家开会吧!”
正如海六子所预料的那样,老四队的村民只有几户没有报名参加合作社,其余的户主都兴高采烈地把入股的钱交到了童强他们手上。了解情况的文小利走访了那几户人家,他表示如果是因为经济困难交不上那笔入股费用,他们三人可以为大家提供无息贷款。
几台挖掘机在山上轰鸣,震颤着其他组上村民的心,他们三五成群的议论着,开着无奈的玩笑:老四队成了村上的经济特区,看着人家赚钱吧!
就在四队的村民组建的养殖合作社,按照童强的设想,把各种养殖场建好,准备甩开膀子大干的时候,又一届的村民选举到了,像康南飞预判的一样,童强果然高票当选为村长!
面对全村人迫切想加入合作社的要求,他和文小利正阳商量后,决定赶紧请黄大姐的儿子林乐来村里视察指导。
虽然欣怡从电脑中下载了许多的养殖方法及圈舍的建造知识,怎么说也只能算是纸上谈兵。大家还是认为先请林乐过来看一下比较稳妥,避免走弯路,浪费钱财。
接了电话的林乐听了文小利的介绍之后说:“你们先带两个能掌握技术的人过来,我带你们先去省内比较有名的养殖基地走一走看一看,将整个的养殖流程了解了解,让脑子里有个初步的印像。”
童强他们都认为林乐的意见很有道理,文小利就对阳博士夫妇说:“强总公务繁忙,我们三人去呗!正好你们阳博士欣怡博士去会会乐博士,双方多交流交流。”
欣怡说:“也好,我们三人开一辆车去就行了吧。”
文小利说:“不行,你们也开车去,回来时我打算把林乐他父母一起接过来住几天,他们两老口多年没来过乡下了。他爸老林现在不用成天躺在床上了,能坐轮椅了,多亏姑姑这位贤妻良母的精心照顾,不然老头恐怕早死了。姑父是我的恩人哪!”
文小利和正阳夫妇在林乐的带领下,在省城周围几个养殖场跑了一圈,参观了人家先进的设施和养殖流程。在文小利的坚持下,坐着轮椅的老林夫妇偕同儿子林乐一起来到隔了多年的侄女黄林芳家,欣喜万分的黄林芳赶忙让丈夫把她父母也接了过来团聚。
童强与林乐约定第二天上午一起去正在筹建的各个养殖点看看,对圈舍的建设提出一些具体的意见或建议,林乐欣然应允。
就在第二天早饭后一行人准备出发时,已经卸任的原村主任伍建民带着几个大家都陌生的人找上门来了,伍建民一行向童强他们表达了一个意愿:认为他们选定的散养野猪的养殖场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考虑到他们这些人的祖坟都在那片区域,如果以后成群结队的野猪在他们的祖坟上拉屎拉尿的任意践踏的话,从心理上他们都有些难以接受。尤其是野猪长着一张厉害的嘴,喜欢拱土挖掘洞穴,如果对坟冢造成毁坏,那麻烦就大了。你们是不是能够在选址问题上作出一些让步或其他有效的规避措施?或者做一些经济上的补偿也行!
童强没有半刻的思索,马上回答说:“那片竹林是我们全体合作社成员综合野猪的生活习性和场地的实际情况后反复斟酌作出的决定,这个已经没有改变的余地。至于你们所提出的问题,先前我们也有过考虑,那座山上大大小小新旧的坟冢不下几十座,大部分多是我们老四队村民的先人祖坟,我们也对这个问题征求过大伙的意见,他们都说坟墓里的棺材一般被埋在将近两米深的地下,又有结实的三合土隔着,根本不用去考虑呢!而且野猪的习性是它鼻子的嗅觉很灵敏,它嗅到土里有它能吃的东西才会去拱土挖掘或打洞,这坟堆里除了土就是结实的三合土,它无事生非的去拱它干嘛!再就是以往没养野猪的时候,那牛羊不也是漫山遍野的吃草,谁还会去对牠们进行些特殊培训,不能去坟堆上拉屎拉尿呀!有些事情你如果非要去纠结它,就觉得是一件很大的事情,你如果不去钻这个牛角尖,心里很坦然的面对,就没事,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
童强一席不软不硬的话语让伍建民等人一时找不出反对的理由,伍建民有些黔驴技穷的说:“照你说的意思,我们今天就是故意来找茬的喽?”
童强不卑不亢的回答道:“我没这么说,你要这么想的话,我也没办法!你说呢?”
早已有些按捺不住的文小利做出了一个想递给伍建民等人香烟的动作,犹豫一下又把伸出的手缩了回来,把烟塞进自己的嘴里,掏出打火机点着了,深吸一口之后长长的吐了出来,伍建民欲伸的手尴尬的缩了回去。
文小利偏着脑袋对伍建民他们说:“老主任,有些话啊,好说不好听。那片山是我家的,你知道。你家的祖坟有六座在那山上,而且都用水泥花岗岩修葺了,我知道。早几年你母亲过世的时候,你就和我商量过,想让你母亲和先祖们葬在一起,愿意出钱给我,我没要你一分钱遂了你的愿望。我没要你钱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政府虽然发了证给我,证明那山是我的,但我只有使用和管理的权利,没有没有买卖的权利。二是当时你的头上不是还顶着那顶村主任的官帽嘛,我小民一个,不敢得罪呀!再说大家又是乡里乡亲的,我不好为难呀!就凭你现在的作为,摆明是要为难我们合作社了,那我就告诉你,你老父亲百年之后要想再到那片山上新开坟穴,我可以对你说不啦!我呢,没读你那么多书,是个粗人。但我分析你今天这样做的原因无外乎也是两个,一是因为上回我们栽油茶树做底肥用的复合肥,没有到你家的店里买,没有让你赚到钱,心里有些不舒服。但是你同品牌的复合肥要贵了三块钱一包,我们几千亩的林地,用了十多吨肥料。账谁都会算,每包能小三块钱,那也是钱哪!花高价到你家买,我们合作社的几百个成员不同意呀!二是你是不是觉得头上的乌纱帽丢了,心里不平啊,那真没办法,那是民意!”
童强看着满脸不自在的伍建民,打断文小利:“你扯这些干嘛······”
文小利大手一挥止住童强的埋怨,继续说道:“我还要讲个故事呢,七十年代,大家不都缺柴烧么,我们队上的黄二爷每到冬季大寒节气一到,到了挖坟扫祖的时候,没人干涉,他就专门上山去找那些无主的老坟,把老坟上的柴呀树呀都挖回来,人家就问他,二叔,这坟堆里是您哪位先祖啊,他都会谎称是他某某先亲的坟墓。现在那山上所有的坟墓中,有后人去祭扫的都立了墓碑,还有几座无主的老坟,那碗口粗的楠竹是长了又砍,砍了又长,不知经过几个轮回了。我都快五十了,比我年长的六叔也七十有余了,还有快九十高龄的七爷爷,怎么就没见过你们这几个人在过年或清明时节到山上去祭扫过?哪座坟头是你们家的?你们现在就站在这里看着对面山上,把你们祖坟的方位指点给我,没有人比我还熟悉那山上的一草一木的了。说吧,谁先来!如果你们能有充分的证据说明哪座坟头是你们家的,我们或许还有可以坐下来商谈的机会,如果想学黄二爷那一套,哼哼,趁我现在还没发火,立马给老子滚蛋。”
几个人互相的看了看,没人敢站出来说话,最后都把目光投向了尴尬不已的伍建民!
文小利把手中的烟蒂狠狠地往地上一砸:“说不出来,是吧!那还不快滚?!想来讹我?你们他妈的还嫩了!”
看着伍建民等人悻悻而去的背影,林乐开玩笑说:“姐夫,幸亏你没读多少书,要不然的话,还真了不得啊!”
文小利眉头一扬说:“这叫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对付伍建民这小子就得跟他毫不留情的针锋相对。”
就在他得意洋洋的说完回头的一刹那,发现老婆黄林芳正用埋怨的眼神看着他,他有些莫名其妙的和老婆短短的对视了一眼,就和众人一道按先前的计划领着林乐考察他们的养殖场。
几天下来和林乐的接触,听取了他不少的意见和建议,童强他们对林乐更是敬佩有加,心服口服。比如对黑山羊羊圈的建设,涉及到的冬天防风保暖,夏天的排风防暑等问题都作了具体的指导意见。
站在正在进行围墙砌筑的野猪养殖场上千亩竹林面前,林乐又说出了他的见解——应该把竹林一分为二,用铁栅栏从中间隔开。这样做的好处是,野猪鼻子的嗅觉功能特别的强,它会将埋藏在泥土下面的竹笋拱出啃食掉,时间一长,对竹林的生态环境是一个很大的破坏。如果有两块地方以三年的时间段进行轮换养殖,给林地一个自然的修复过程,让新生的竹子长出来,把老化的老竹子砍伐掉,正常的完成新旧交替维护生态平衡。
一行人来到位于四宝峰下的黄麂养殖场,这里的田地大部分属于当年农业学大寨时跟风开辟的田,早些年被海六子和七爷带领大家种植药材,后来分田到户后不久就被人们弃荒了,现在四处杂草丛生。此处的优点是很僻静,有几眼四季不断的山泉。
正阳根据黄麂胆小易受惊的特点,就特意的把黄麂的养殖场地选择在此。
林乐笑称:“黄麂的经济价值很高,又是最难伺候的动物。”大家都坐在几块山石上,听林乐谈黄麂的生活习性及养殖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