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悬疑武幻>东北传奇故事之年代>第一章

第一章

作品名称:东北传奇故事之年代      作者:杨末      发布时间:2015-03-19 17:13:11      字数:3351

  小子看你老爹我在给你吐一个烟圈,父亲还拿我当小孩子一样的哄着,看着那烟圈,在空中慢悠悠的往上飘着。父亲说道;这一辈子没戒掉这个坏习惯,过去穷,只要抽上旱烟就有精神头,还能抗饿呢,父亲还想为他抽烟的坏习惯找借口,
  爸这不是为了您身体吗,要是吸烟能健康,那你怎么不让我们也抽烟呢。
  
  父亲看着那慢悠悠飘荡的烟圈,便不在接我的话,随即便换了个话题说道;我年轻的时候哪有这样的香烟抽啊,都是书纸卷着旱烟叶子抽,那时候只要是冒烟的,除了那枪药,剩下的都能抽两口。
  飘荡的烟圈把父亲的记忆送回到了八十年代,那时候文革遗留的的问题和阴影,直到1979年,才在东北大地上算是消失殆尽,之后又是动荡的那几年,老家的这个农场里,大部分的职工一下子都没有了工资,直接变成了农民。
  这样一年后也就是在80年,又突然间开始分地、分牲口、分房子。这样老百姓自由自在的日子也就随之而来了,在这片肥沃的东北大地上,一切一切都在文革结束后,开始复苏了。
  城市也在大踏步的发展着,老百姓的生活也已经,开始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父亲说到这里,嘴角微微抽动了一下;
  政策是大变了样子,这老百姓的生活也变化很大,但是我现在要给你讲的,是在那文革后的年代,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些很难解释的事,跟老百姓生活变化大不同,我讲的这些爷算不得迷信,但也有很多事情是实在解释不清了,
  
  这其中尤其是那田三,在文革的时候,这小子就是个败类,他参与祸害死了场里的一位无辜老主任,就在那老主任消失的那个夜晚,居然还咬死了在总场大门值班的红卫兵,而且喝了他的血。
  当时人们都不敢说真话,可是这心里都诅咒,这些带着红袖箍的人,他们是会有报应的,还好老天爷不瞎,还没过几年呢这田三自己就出了事。
  可是当年那淹死田三的引嫩河,居然在十多年后,又一次,上演了水鬼索命的怪事,可是这一次被河水夺取生命的,居然是,你八叔家那未成年的孩子
  父亲此时说道八叔家的孩子,那眼泪已经从那布满邹纹的眼角上,流了下来。
  父亲提到的八叔,是他从小到大的好朋友,他为人憨厚老实,心地又善良,可偏偏这老天爷就又瞎了眼。让他的一生都接连遭受了这样多的苦难。
  父亲和八叔自小就成长在一起,感情十分深厚,哪成想几十年后八叔一家人,最终落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父亲为八叔的事一直都非常懊悔,当年那姥姥家附近的梁老太太,算出八叔的儿子会在十五年后,有一场大灾难,可是却因为梁老太太第二年的去世,便没有了在破关的机会,当年若是不坚信这是迷信,便会让八叔带着孩子直接就去找这个,有着仙风道骨的老太太,也就不会留下了,这痛心半辈子的遗憾。
  而真的灵验的便是,那八叔的儿子真的在十五岁那年,出了大事,居然是同样的溺亡在那条引嫩河中……,
  
  
  故事开始于83年的冬天,那时候还有半个月就要到春节了,父亲到了这个春节刚好满25岁,也就到了他的本命年。东北农村自老一辈就传下个习俗,家里有人过本命年都要穿上红色袜子,或者扎上红色的腰带,用来规避本命年中不好的运势。
  
  83年那会老百姓买东西置办年货,都是在总场的供销合作社。物资虽不算极度匮乏了,但是也仍然非常的落后,而且供应不足的现象时有发生。
  就算你在怎么有钱,也是买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就这样,奶奶前后几次到供销社,也没买到哪红色袜子。要说那时候穷成什么样,甚至连普通的红布都是紧俏的物资。
  时间过的很快眼看着要到年根了,总场的供销社距离最近的县城,有一百多里。就算是那最近的‘太平镇’也有30多里路,而且都是砂石土路非常难走,而且供销社也不会再进什么年货了。临近春节了,无非就是卖一些,果子干粮、酱油、米醋、糖块、针线之类的小商品。
  奶奶最后实在是没辙了,只好买了粗红线用了两天时间,给父亲编织了一条红腰带,别看那个年代落后贫苦,奶奶却想着发的,也要遵循着个传统习俗,是为了讨个好彩头,想给父亲带来好运。让他一年都顺顺当当大吉大利。
  而用现代社会的眼光来看,就这么一条普通不起眼的腰带,又不是值钱的东西,满大街都有卖的。但是反过来却更能体现出那个年代里,所有平凡的母亲们,即便是在最困难的时候,也要为自己孩子,想尽办法来讨个吉利,任何母亲都会为了自家儿女这样去做到。
  然而更没想到是这条红线腰带,居然用在了父亲和八叔,猎杀掉那只吃人的白眼狼身上,这红腰带起到了一次关键性的作用,如果当时没有这条红腰带,可能就不会有机会在报仇雪恨了
  
  东北那时候冬天里雪都很大,雪厚的地方都齐腰深,天气也都是干巴巴的冷,尤其是临近春节的时候那冷的都邪乎。我们家是满族人,生活习俗虽然和汉人早已同化,但是骨子里毕竟流淌着满人的血液。
  自古满族人就是游牧民族,父亲也是很好的诠释了祖先的特性,他非常善于琢磨一些手工制品,就连做出的动物玩具都活灵活现的,那虽不是雕龙附凤,但绝对是一门手工艺术。
  尤其是他后来投师到明水县,那有名气的‘毕师傅’门下后,学了二年多的木匠手艺,工具多了也顺手了,他便从那时候开始研究琢磨,用于打猎的小道具、小机关什么的。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设计了一种打大鸟的夹子,名字叫翻车子,这个大夹子在圆盘两侧有两根支架,当大鸟去吃那中间诱饵的时候,会触发铁夹子回弹到原位,那两侧的支架连接着一小段绳子,甩出的绳子中间是个圆套,会直接套住大鸟的脖子,在那个年代这绝对是个非常有技巧性的,捕捉道具了。
  
  家乡那时候总体还是个国有农场,地处在黑龙江省的西北部,在那辽阔的大草原上。这地方有一些小丘陵和小山坡,还有一些大片的树林带,身在这片黑土地上,只要随意找个高处,就能欣赏那一眼望不到天边的广阔大地。
  而那东、西、北三个方向,最远的都一二百里不着城镇边际,虽说这农场所处的位置比较偏僻,可是在这全场的生活区内,男女老少加起来,都超过了三千多口人,在我记事的时候,那总场每逢赶集可真是人山人海的。
  
  所有的居民都集中在,以一个‘总场部’为中心,和下设八个分场的居民区之间,几个分场之间最远的就是‘一分场’和‘八分场’这两个分场之间,便间隔着四十多里路程。
  这些下设的分场都负责各种各样的养殖劳动,其中包含了牛场、羊场、猪场、鸡场、酒厂、砖厂和菜园。
  最特别的就是八分场,因为它有着一个特殊的职责存在,八分场不仅职责特殊而且它有二个名字,单从村名字面上也看不出特别之处。
  ‘柳田泡’这个名字是八分场的老名字,因为全场就它有个大鱼塘,而另外一个名字叫‘马场’
  
  这个名字是总场给的官方名字、为何叫马场,这可是有来头的,因为当年有一匹大青马被政府特别照顾着,而后经过认真选址,才放养在这片肥沃的草原上,这匹马有着光辉的历史,因为它是前苏联政府解体前,送给‘朱德元帅’的最后一匹战马。
  那浑身乌青的颜色高大的身躯,健硕四肢,那一个大马蹄子都有成年人二个手掌并排放着那么宽,谁想要单独骑上它,可是件非常困哪的事,真不知道‘朱德元帅’当年怎么驾驭这个宝马良驹的。
  
  至于这匹大青马跟随元帅走过什么战场,后辈们自然不得而知,虽然这匹母马年岁以大,但是那性格依旧刚烈火爆,除了它的专职兽医,兼饲养员陈爷爷以外、陌生人根本都不敢靠近它,因为它不是咬人就是撂着蹶子踢人。
  这个八分场那特殊的任务,就是照顾好这匹良种战马,让它颐养天年的,而且当时还指望能让它繁育出更好的后代呢。
  八分场则是这全总场大草原里,牧草最肥沃的地方、上级的命令是一定养好它,随便让它在这个大自然里生活,白天便放出马圈出去吃草,下午渴了就回马厩喝水,吃玉米粉料,还有那一种配制的混合饲料,则是留给它改善伙食用的。
  老马虽不会在有了南征北战的奔波壮举,却也落得个逍遥自在。在草原里有生长茂盛的碱草,羊草,还有那人参、防风、柴胡,这样的草和药都可以让它随便吃,而且还没有污染和扬尘,这里的草料营养价值丰富,对于食草动物来说那一定是特别的香甜把。
  有的草稞子长的都有一人多高,这马在这住的久了,都已经养成了挑肥拣瘦的习惯,饲养员也从不约束它,既然上级有命令就随它心情去吧。
  父亲经常看到哪战马,自己孤独的站在草原中,伴随着那微风轻轻一吹,那迎风而起的长马鬃,和那大片舞动的花草,也有着一种英雄落幕的悲凉景象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