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作品名称:乡愁 作者:独行的闰土 发布时间:2015-03-13 15:06:54 字数:3751
自从知道童强与文小利两人分别花了一千二百块钱装了电话之后,宋天鸿与老四队的联系就变得更加的频繁和亲密。他打电话给单丽说,今后无论四队谁家有了红白喜事,一定要通知他。一般情况下,他都会开车及时的赶回来参加。有时实在是没空,就会委托单丽按家乡的习惯,替他随一份礼。他的这个小小的举动,让四队的男女老少很是感动,大家都认为成了大老板的宋天鸿没有忘记他们这块地方。
他的父亲宋伯龙临终前,对他提出了一个认祖归宗的要求,把他的骨灰安葬在老家的祖坟旁边。闻讯后的海六子和七爷等人早就在家按乡下的规矩,为他规划了设灵堂祭奠的地方,请了送葬的东西乐队,还安排童强和文小利等年轻人开挖好上山的路,全队的村民也都做好了参加宋老师葬礼的准备,大家都认为大老板宋天鸿一定会和乡下一样,大摆筵席宴请亲朋戚友和乡党,热热闹闹的将老父亲送上山。当挂着白花的三辆小车慢慢驶来的时候,只见宋天鸿手捧着父亲的骨灰盒下了车,后面跟着的是梦兰母子三人,高大为一家四口,童芳夫妻俩,还有两个手拿鞭炮的同事,所有人一律胸戴一朵小白花,就再没有什么其他的物件了。
面对围过来的众人,宋天鸿对海六子说:“六哥,只需请小利和强子两个年轻人各带一把锄头,跟我们一起上山挖一个穴就行了,就不麻烦大家了。”
海六子听罢,瞪大着双眼说:“这怎么行呢?天鸿,你这样搞,也太马虎了吧!怎么也得停上三两天,请个和尚或道士超度超度亡灵啊!”
七爷也在一旁说:“天鸿,你这样可不行!全队的人听说宋老师去世了,都来了,都愿意为宋老师的丧事出把力,准备风风光光的送宋老师登龙山哩!”
宋天鸿歉意的说:“七叔,六哥,不完全是我个人的意思,也不是为了省几个钱,实在是家父临终前有过嘱咐,不要大操大办······您要是不信,大哥这几年一直和我父亲在一起,他早就和大哥芬姐他们说过的······”
一旁的大为和梅淑芬认可的点了点头。大家对宋天鸿的举动多少有些不能理解——每家每户的红白喜事他都随礼,却不接受别人的随礼。当年队里修桥修路,他不声不响的寄来了三千块钱,如今已是房地产公司的大老板了,父亲的葬礼却办得如此的草率!如今乡下只要是稍微有几个钱的人家,老人在世时,生活照顾方面可以不是很及时很到位,一旦老人去世,丧事是绝对不能马虎的,哪怕是倾其所有,也要争个眉高眼低的大肆挥霍一场,谁也不愿意在这事上丢了脸面,落个不孝的骂名!
短短的两个多小时,宋天鸿在小利和强子的帮助之下,就已经将父亲的骨灰安葬完毕。一行人在海六子家吃饭的时候,年事已高的七爷就对天鸿说:“天鸿,你父亲的葬礼就这么简单的弄完了,这是宋老师生前的意愿,当然也只能按照他的意思办——亡者为大嘛!今天七叔就倚老卖老的给你提一个建议,大寒时节花点钱立个碑,用混凝土把坟堆给盖上,既防了牛羊的践踏,又免了每年大寒的挖坟除草的麻烦。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这些年山上树木灌木都长得茂密了,清明时节扫墓,烧个纸钱,放个鞭炮都不安全,有了水泥混凝土隔着还是稳妥一点。”
知道乡间习俗的宋天鸿明白,坟堆上除了每年的大寒节气可以动土之外,其余的时间是不能去挖动的,所以对七爷的建议倒是乐意接受。
大寒时,宋天鸿真的回来了。他把修墓的事情全权交给了强子与小利两人负责,还特意叮嘱必须把羊小静和四狗子两人的合葬墓一并修葺好,他说了,有生之年,只要他还能爬得上山,每年的清明祭扫,他是不会缺席的!他还想把羊环珍的墓地也修葺好,文小利和强子都说找不到了,只好作罢。
晚上休息之余,他都会仔细的问文小利的家庭情况,和他们两人的生意状况。满脑子想赚大钱的文小利对于仅仅他能吃饱喝足的现状不是太满意,他说:“鸿叔,我真的好羡慕广东那边几个村庄,啧啧,那一体化的布局结构,太漂亮了!哎,我们两个幻想着,要是有那么一笔资产,也能把自己的家乡搞得那样漂亮大气!当然靠我们做长途牲猪贩运所赚的这点钱肯定是不行的,现在我们是一边做着手头的生意,一边也在不停的观察和思考,一旦碰着适合我们做的,又能赚大钱的项目,我们就会全力以赴的去干!”
文小利的雄心壮志让宋天鸿大感意外,也非常感动!他当即就说:“只要是合法正当的发财路径,都可以去尝试!如果遇到什么困难,尽管来找我,我也一定全力以赴的帮你们!到时我们一起来改变这个落后的面貌!”
在谈到家庭方面夫妻俩的感情时,文小利没有过多的谈论,只是淡淡的说:“农村嘛,不都差不多?大同小异,踏踏实实的过日子就行了!”
其实,关系到夫妻之间的隐私,他没有和宋天鸿说实话!
新婚后的文小利没有一点新婚之后的喜悦,新婚当晚第一次夫妻生活就出现了状况。妻子黄林芳第一次见到他那丑陋的玩意就有些发怵,一脸的惶恐,好不容易才进入了她的体内,她痛得全身发抖,眼泪都流了出来,看着她全身痉挛的样子,别说激情了,索然寡味的文小利像强奸犯似的匆匆结束了与她的第一次。
从此以后他发现妻子在这方面很冷淡,从未主动要求过他,只是被动的接受,像完成一项不得不完成的公事一样,任务式的应付一下。看着妻子黝黑的皮肤和对房事的冷淡,让文小利产生了一种远不如和皮肤白净的姑妈销魂快活得多的念头,他知道一直守活寡的漂亮姑妈这方面的需求。因此在婚后不久就带着对老婆的厌倦跑到黄大姐那里销魂,已成为他姑妈的黄大姐最初死活不同意与他再发生这种不伦之恋,两人的这种亲戚关系让她确实有些难为情。但在他粗鲁的爱抚加上他眼睛里流露出的抑郁眼神之下,本来就脆弱的心理防线一次次的土崩瓦解,就她的内心来说,她喜欢他那种粗鲁的占有,享受这一过程,身体健康的她有着很强的欲望,和老公有过好景不长的夫妻生活,一直让她处于一种难以启齿的半饥饿的状态,是年轻富有朝气的文小利给了她生理上的满足。文小利的大方和重情义的举动在他老公老林瘫痪之后充分的体现了出来,这让她很感激文小利和童强,从某种程度来说是他们挽救了她这个家,她不用出力坐在家里也能得到和他们付出辛劳后一样的收入。
她知道文小利的家庭状况,知道他需要一个能干的女人帮他操持家务,正好自己娘家侄女具备这一点,就出于好心介绍给文小利,好让他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做生意。在文小利正式确认和侄女黄林芳恋爱时,她在和文小利欢好之后就提出来结束两人的这种关系,要他收起肚子里的花花肠子,好好和黄林芳过日子。让她没想到的是年轻能干的侄女在这方面的缺陷,她不得不感叹生活确实有些阴差阳错的捉弄人,为什么就不能让有着同样需求的人配成一对呢?
文小利一直因为和妻子没有过让他蚀骨销魂的夫妻生活而不满足,和她的关系就显得很平淡。随着两个孩子的出生,这种关系就更加明显,文小利坚信如果他三两个月不和她过一次夫妻生活,她也不会主动要求的。这么多年来,这种没有情话和前奏的两性生活,让文小利有时会悲哀的骂自己真他妈的贱!好在她对文小利干的事情从不过问,不管白天黑夜,文小利是出去也好,呆在家看电视也好,她统统不闻不问。晚饭后把桌子碗筷收拾好之后,就是给他们父子三人及婆婆洗衣服,干完这一切就是带着孩子睡觉。也不爱看电视,无论电视里的内容多么精彩多么吸引人,她都不会看一眼,就连亿万人民都喜欢的春晚都提不起她的兴趣来。只是大年三十晚上有守岁的习俗,不宜早早上床睡觉,她就会陪不懂事的儿子玩,看着五岁的女儿和她父亲被电视里歌声舞蹈或是相声小品逗得哈哈大笑,她才会木然的扫一眼,似乎电视里的声音灌不进她的耳朵,刺激不了她的感官神经。有时被精彩的电视内容调动情绪的文小利,会随着里面的情节或喜或悲或大叫或大笑,他好想身边有人一起与他分享。
每当这时,妻子黄林芳都会对孩子说,看你爸这个神经病!他的情绪一下就降到冰点,让他产生一种当着妻儿面吃独食的悲情感觉。她对电视里唯一感兴趣的是天气预报,总是放下手中的活计问看电视的文小利。有时问得他有些烦了,就会没好气吼道:“你不会自己看呀!”
但是自从黄林芳来到这个家以后,家里的环境卫生始终保持着冰清玉洁的状态。无论是菜地里还是责任田,她都会料理得井井有条。文小利当初为了做饭烧热水方便,买了一吨多的煤炭做成煤球,黄林芳很少烧。而是上山砍柴,家里以前一直空荡荡的柴棚里,被她砍回的柴塞得满满的。家里鸡鸭成群,身上总有零花钱。文小利不喜欢掌管家里的经济大权,每趟生意回来的钱都会交给她,她一定会如数的存到村信用社,存折就会藏到一个连文小利也不知道的地方。她很节俭,改变了文小利父亲在世时的天天大肉大鱼的习惯,始终保持着荤疏的合理搭配,两个孩子也会打扮得得体大方,遇上邻里来串门,她会很热情的招待他们。黄林芳的勤劳持家待人热情博得了周围乡亲的赞许,老实讲,文小利也觉得自己成家后轻松了不少,对妻子日常的表现,他还真找不出什么理由嫌弃她——除了床上的内容之外。
他的这种不满足除了姨妈兼情人的黄大姐知道之外,没有第二人知晓。就连隔不了几天就要在一起做生意的强子也不知道,每回两人从广东那边返程时,偶遇路边饭店里有白净漂亮的当三陪的服务人员,他都会很有心计的将多余的钱塞给强子保管,带上所需独自去找小姐快活一回。
气得强子不止一次骂他:“你他妈真是家有其父必有其子!身在福中不知福!”
他也不恼,还厚颜无耻的回答说:“你是饱汉不知饿汉饥!”
强子气归气,还是得帮他遮掩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