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作品名称:风雨民师 作者:牛存金 发布时间:2015-02-27 13:29:36 字数:7909
袁立冬、侯庆申他们“果敢的出击”果然起了很大作用。教育局领导接到匿名信后,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对此信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和研究。
当年的文教干事谢士庆已升为教育局副局长。秃了顶的谢副局鼓了鼓大大的金鱼眼,说:“兴隆中学领导班子公开弄虚作假,换取荣誉,不论在教育内部还是在社会上都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因此,必须严肃处理,以达到惩前毖后的效果。否则,今后就会邪气上升,正气难扶。”
年轻的张副局长则说:“借桌凳迎接验收固然不对,但人家毕竟是事出有因,而且有打造桌凳的实际行动,只不过施工方耽误了日期。更何况,兴隆中学其它工作都不错,都上了一个新台阶,所以咱们要客观而公正,不能以偏盖全,把成绩全盘抹杀。像这种情况,应该给予严肃批评,让他们今后注意即可。”
这样,双方各执一词,莫衷一是,反反复复难下定论。有个领导看到信末有这样一段:我们是正义之师,我们是侠义之举,我们是不平之人,我们在拭目以待。如果处理不当,我们决不善罢甘休,会继续地向市、省教育厅领导反映!
可能这句话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经过反复讨论,最后,人高马大的王局长站起来,大手一挥,一锤定音:
“民不告官不究。既然有人反映,就说明真有问题,就不能听之任之。不管怎么说,他们毕竟有欺骗上级的事实。为了严肃纪律,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除了对该学校领导通报批评外,还要把原定的一类学校降为二类学校。至于其它的问题,由他们镇教委从速调查,等结果出来后再作处理。”
消息很快传到兴隆中学,绝大多数老师对此深感遗憾,扼腕叹息。认为上上下下付出了那么多人力物力和财力,成绩那么显著,却得了这么样的结局,心内愤愤不平,认为处理意见失之偏颇。有的大骂:“这告状者实在太缺德太混蛋了,是彻头彻尾的卖国贼、大汉奸!简直比蒋介石都蒋介石,比汪精卫都汪精卫!”“这样的人给学校给全体老师脸上抹灰,一颗老鼠屎,毁了一锅汤。”“暗箭难躲,小人难防,学校内部埋藏着奸细。他们就像定时炸弹,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突然爆炸,让人防不胜防。”也有的咬牙切齿:“小人不除,校无宁日!”
鸡逗眼袁立冬、侯三侯庆申、方白冰几个人也在一旁随声附和,怨声不断,装出对告状者深恶痛绝的样子,装出对他们义愤填膺不共戴天的样子,心里却暗暗地窃喜。他们完全没有想到,一封人民来信,简直胜过了大炸药包,具有这么大的威力和杀伤力,总体效果比原来想象的要好得多。于是,他们躲在一边,暗自赞叹自己做得巧妙又高超,赞叹这次出击天衣无缝,神不知鬼不觉。
欣喜之余,袁立冬对侯庆申说:“这回他们是二大娘肿脸——难看!”
侯庆申说:“老母鸡叼着大蛴螬——自找的!”
袁立冬说:“知道吗?理论上这叫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嘿,郑孝文、周子奇、方天晓,你们不是自认高明吗?不是工作政绩显著吗?咱们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你们有本事整大爷,大爷会叫更有本事的人整你们。看看谁更惨,谁更倒霉!”
因为迎验受到上级的通报批评,学校领导一班人都觉得心中有气脸上无光。作为反面典型在全县各校通报,这是极不光彩的一件事,也是兴隆中学自建校以来影响最大耻辱最深的一件事。每个人都像霜打了的茄子,无精打采,心里沉甸甸的。
他们猜想,一定是告发者扩大了事实真相,或者无中生有,捏造出许多污妄之词,不然,领导不会这么地果断和决绝!当然,在遗憾惋惜的同时,他们也及时召开了总结分析会,严肃认真地反思了自己的工作,找出事件的成败与得失,以求防微杜渐,今后把工作做得更细更好。
告状的事情一出,对方天晓损伤更大。多年的生活磨砺,已使他成为一个勇往直前的人,特立独行的人,他的政绩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赏和认可。那次,镇教委孙大山主任找他谈了话,说明了组织上提拔他担任正职校长的决定。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等着上级下文公布,高高兴兴地走马上任了。
老师们喜糖也吃了,贺喜的酒钱也早早凑齐了,喜庆祝贺的话都说了够一火车了,谁想到,在这关键的当口,发生了状告学校领导一事。这无异炸弹落在了关键处,成功因此逃之夭夭!因为他们把方天晓作为主要被告之一,信中专门给他列了几条罪状。领导研究后,得出了“不够成熟,继续锻炼”的结论,马上取消了他当正职校长的决定。
苦闷烦恼之余,方天晓不停地在思考,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告状者的怨气到底来自哪里?
经过一番苦思冥想,他终于理出了蛛丝马迹。那次康亚飞施暴张燕死不承认,是自己出面作证,使康亚飞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他们寻机报复的可能性非常之大。但怀疑归怀疑,却没有真凭实据。没有真凭实据,一切就等于零。他只好把这想法藏在肚子里,慢慢地梳理着头绪,等待着以后的水落石出。
星期天,吃过早饭,方天晓扛起锄头,到父母家里去。此时,弟弟天明已经结婚,并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妹妹天丽高考落榜后,嫁给了邻村的一个村干部。家中只剩下父母二人。因为平时工作忙,很长时间没去看望父母了,父母对他意见很大。前几天他去了一次,父亲又摔碟子又砸碗,撅着胡子骂了他大半天,骂他是个不孝子,骂他只忙工作不顾家。今天,他打算去看看老人,帮着到棉花地里锄锄草,顺便再干点儿家务活。
急急走着,他刚转过一个胡同,就见董娜迎面急匆匆地走过来。
董娜脸色苍白,愁云密布,一副张皇失措的样子。看见了方天晓,她一反过去拘谨不安的神态,喜出望外地说:“啊,天晓哥,帮帮忙行不行?”
方天晓见她神色不定,忙走过去问:“怎么了你?”
董娜忧戚地说:“我爹的心脏病又犯了,这次比哪一次都严重。以前,吃几粒速效救心丸就管用,可这次加倍地服用也不行。我爹他老是喘不过气来,脸憋得通红!”
“那白冰哥呢,赶快送他去医院啊!”
董娜长叹一口气,脸立刻阴沉下来:“唉,快别提他了。早上我对他说我父亲病了,让他想想办法去医院。他说这点小事叫我自己解决,他自己有重大的事情要安排。早早吃了饭,拿着钢丝绳到山上套兔子去了。”
方天晓听了,不禁喟叹黯然。这算什么人,办的什么事啊?把治病救人当作小事,把上山套兔子当作重要大事。他早就知道,这个方白冰,业余时间除了下棋就是来扑克。前一段又学会了钓鱼,节假日星期天在河边水湾流连忘返,家里到处都是钓鱼竿钓鱼食钓鱼书,整天腥气膻气不断。最近,他又跟放羊的张二别骨学会了套兔子。原来,这猫有猫路,鼠有鼠道,兔子也有它行走的规律。在兔子往返的路上安上钢丝套,兔子进入后,触动机关,一下子就被拴住了。刚刚学会了这门技能,他就套住了两只大肥兔,眼下兴趣正浓,所以早早吃过了饭,急急忙忙地上了山。
董娜有些焦急地说:“天晓哥,送我爹去医院,关键是得有车。我,我不知道到哪里去弄车。”
方天晓安慰她说:“你别着急,别着急。先稳稳情绪。我马上去借车,你回去准备一下钱和衣物,我很快就回来!”说着,把锄头交给董娜,三步并作两步地向远处跑去。
方天晓很快就借来了车。几个人手忙脚乱地把老人弄上车,快速地送进了县人民医院。
老人被送进急救室后,方天晓、董娜两人焦急地坐立不安地等待着,恐怕老人有什么不测。他们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来探头张望,看见医生出来就截住询问。
好一会儿,主治医生从里面出来了。两人急忙围上去问:“大夫大夫,病人怎么样?”
那医生看了他们一眼,不满地说:“你们两口子是怎么搞的?拿着病人当儿戏啊!为什么不早些送来?几乎给耽误了——现在没事了。快去办理住院手续,病人需要观察治疗。”
听医生称他们是两口子,两人都感到意外尴尬,忍不住脸红耳热起来。好在事情特殊,也不便多想,于是两人赶忙去照顾病人办理住院手续。董娜没想到父亲的病如此严重,带的钱不够,方天晓就把随身带的三百元给了她,才办完了住院手续。
这天,正好李立青来看望有病住院的三舅,忽然间他发现了董娜的身影,禁不住眼睛一亮,喜出望外:
啊,一枝花董娜!异地相逢,天赐良机呀!嘻嘻,没想到突破口竟在这里!在她最困难的时候,对她给予帮助,然后向她表明心迹,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想着,忙整整衣服,用手梳梳头发,乐颠颠地跑过去。他拿出笑脸刚要和董娜搭话,一抬头,忽然发现了方天晓,惊吓出一身冷汗,便急急忙忙躲到一边。这情形,就如一个盗贼瞄准目标刚要下手,却猛地发现有个警察!
他又发现,方天晓为董娜跑东跑西忙里忙外,方白冰却不在这里。他自言自语地说:“怪不得大美女对我不理不睬,冷若冰霜吆,原来是主任给她有一腿!早听说他们有恋爱的基础,现在一定是藕断丝连旧情萌发!咱一般教师和他堂堂大主任竞争斗法,当然不是他的对手。”便躲在门后又气又急又羡慕又醋心地胡思乱想。
看着老人渐渐恢复了正常,方天晓说:“老人安定下来了,我回去吧,还要到地里拔草锄棉花。”
董娜伸手拦住他,说:“你走了,我怎么办?”说什么也不肯。平心而论,这件事她从心里感激方天晓,她觉得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达自己的心情。她觉得,方天晓就像一座高大坚实的靠山。有他在,心里就踏实就不空虚,一切都有所依赖,天大的困难也能解决。她情不自禁地一把抓住方天晓的手,说:“天晓哥,你知道,我这人遇事往往拿不出主意,你多一呆会儿吧,怕有特殊的事情发生。”
方天晓说:“大夫说了,病人稳定下来了,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董娜摇着他的手,有些撒娇地说:“我是说,万一有什么事情发生,我一个人处理不了,求求你还不行吗?”
方天晓怕她难过焦急,只好说:“那我就多呆一会儿。”
在这一瞬间里,董娜仿佛回到了过去,回到了两人登山远眺畅谈人生时的情景,回到了他们复习功课的亲密时刻,找到了当时的那种温馨和浪漫的感觉。尤其是听到医生称她们两口子的时候,她不仅没有反感,反而有一种很幸福很甜蜜的感觉。心想,要真是两口子该有多好!那会省去多少烦心事,增添多少喜庆和欢乐啊!可惜不是。
后来,天晓还是坚持回去,说回去后把此事通知给白冰哥,叫他心中有数,作好钱物等方面的准备,免得在家里牵肠挂肚。
董娜深情地望着他,目送他很远很远。许久许久,她的内心一直在翻江倒海。她悄悄在心里说:天晓哥,当时是我错了,那一步我真的走错了,你还能原谅我吗?星转斗移,天地轮回,老天爷,请您向我明示,这还能再轮回来吗?我们还能再续前好吗?
栾永现和夏静淑回去后,把张燕的想法告诉了马明明。马明明听了,高兴得一蹦老高,他挥着拳头坚定地说:“张燕的心情我理解。请两位老师作证,别说一年,十年八年我也等!”
从此,马明明对张燕更加地照顾和关心。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不久,张燕生下一个俏女儿。女儿如花,娇艳靓丽,取名叫晶晶。娘儿俩日子过得既艰难又温馨。
时光流逝,岁月如织。谁也没有想到,就在他们即将举行婚礼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喜讯又卷起了一道汹涌的浪花。
原来,刘波舍己救人的事迹一级级报到省里后,省里有位老领导深受感动,老领导边看材料边流眼泪,他动情而感慨地说:“在公众信仰发生危机的当今社会,舍己救人的英雄实在太少了,这英勇的事迹实在太感人,太凄美了。这就是我泱泱华夏坚硬的风骨!这样的人才堪称我中华民族的钢铁脊梁!”
老领导除了大加赞赏,亲自下文号召各行各业向英雄刘波学习外,又特别做出指示:
“决不能让英雄的遗孀、女儿受到冷落和委屈,应该立即把其家属转为公办教师,把孩子转为城市户口,让她们心灵得到慰籍,让她们享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让烈士在九泉之下安眠静息。”
消息传来,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人们或衷心祝贺,或奔走相告,或赞叹不已,喜庆之色溢于言表。大家都为张燕的苦尽甜来而兴奋。
只有一个人与众不同情绪反常。此时,他犹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乱转坐立不安,心中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这人就是马明明。张燕猛然间转成了公办,提高了政治经济地位,一下子打破了双方的平衡,拉大了两人之间的距离,事情恐怕不妙。不管老师们还是村民们,都对此婚事猜测纷纷议论连连。他去上课的时候,几个老师正热烈地议论着。
一个老师说:“张燕母女俩这一转,条件急速上升,和小马又没搞什么订婚仪式,更没领取结婚证明,这关系准黄。”一个说:“这还不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黄是早晚的事。张燕找个干部什么的,往城里一调,小家庭温温馨馨,美美满满,也算是否极泰来。”另一个说:“也许黄不了,我看张燕老师不是那样的人。”
“嘁,你想还不等于白想,瞎想。谁像你,土老帽豆腐渣,庄稼脑袋不开花。”
马明明本来就疑虑重重,听大家都这么说,心里更没了底数。他一时手足无措,又不好直接追问张燕你是不是嫌贫爱富攀高附贵?是不是条件好了要变心?情急之下,便急急忙忙地去找媒人夏静淑。让她赶快去打探打探消息。
对张燕现在的内心世界,夏静淑心里也没底。人心都是多变的。她早就想去探探情况摸摸真实想法了。正在这时,马明明张张皇皇地赶了来,
进门还没说话,马明明眼睛已挂上了泪花。静淑吃惊地问:“小马,怎么了怎么了,快告诉我。”马明明嗫喏着:“嫂子,听说张燕、张燕她想变心,想远走高飞……”
看到马明明眼泪汪汪的样子,静淑心里十分不忍,说:“小马,不光你怕张燕变心,我也有些担心。但你别着急,在家等我一会儿,我马上去探听一下。不管用什么办法,我一定要把她的真实思想挖出来。”说罢,换了件干净衣裳,立即出发。
和其他的人一样,静淑见到张燕后,首先向她表示热烈地祝贺,为她衷心地道喜,然后伸手接过孩子晶晶。晶晶好奇地瞪着两只乌黑的眼珠看着她,仿佛在向她问好。静淑亲亲她白白嫩嫩的小脸蛋儿,摇晃着她说:“像她妈,像她妈,好漂亮的一枝花!一枝艳丽的玫瑰花!晶晶乖,晶晶好,晶晶是个好宝宝。好、宝、宝!”猛一下子把晶晶举得老高。
晶晶仿佛知道她友善的意思,张开了小嘴儿,咯咯地笑个不停。
静淑一面逗着孩子,一面在想: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好钢不怕煅烧。今天我要把火烧得旺旺的,好好地炼她一回。看看她是块灿灿黄金,还是堆破铜烂铁。于是她说:
“燕妹子啊,这回你可好了。老天有眼,使你苦尽甜来。没想到哗啦摇身一变,你成了公办教师,成了国家干部,晶晶也成了城镇户口了。这实在是一桩喜事,天大的喜事啊!”
张燕为她倒了一杯开水,放在她面她,随手接过孩子,说:“感谢领导对我们的关心和照顾。”
静淑喝了一口水,仔细观察着她的表情:“我说燕妹子,你这一转啊,在政治上、经济上都来了个大飞跃,大翻身!老天在上,好心自有好报——当然了,人随形势走,水涨船就高。自身条件好了,其它条件也要随着提高。”
张燕盯着她问:“嫂子,你在说什么呀?云里雾里的。”
静淑说:“这还不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快给嫂子说一说,想找什么样的对象?嫂子我好给你留留神,操操心掌掌眼啊!”
张燕看着她,支支吾吾地:“嫂子,你,那次你和栾老师来,不是说小马……”
静淑朝他摆摆手,说:“死心眼,什么小马小驴的,此一时彼一时也!计划赶不上变化快。那时你在低谷,是弱者,是大家同情的对象。现在呢,你是飘在高空的祥云,是百鸟中的凤凰。你们母女俩都吃皇粮了,你工资也长了,吃了皇粮当然身价倍增,当然另当别论。再说啦,看你这小模样,水水灵灵漂漂亮亮;这身段,袅袅娜娜亭亭玉立,人人见了人人爱。凭你这些优越条件,谁看了不羡慕不眼馋?说吧,想找个什么样的?”
张燕看了看她:“嫂子,我……”
静淑说:“咱们祖祖辈辈不是都讲究个门当户对吗?有话明说就行,想找个干部啊大款啊,还是想找个银行工商啊?要说电业部门也不错。”
没想到,张燕一下子变了脸色,那脸由白而红由红而白,语气也不再那么温和柔顺,她急冲冲地说:
“嫂子,你这是说的什么话?这一撇一捺叫个人,做人就得讲良心,就得讲道德,就得有做人的标准和尊严!在我极其困难的时候,小马没有嫌弃我,全力帮助我照顾我。我刚刚有了这点变化,就要甩弃人家,这还算个人吗?这还有点起码的是非标准吗?”张燕越说越激动,两眼不满地盯着夏静淑。
静淑严肃地说:“张燕,莫不是脑子犯傻啦?什么道德不道德的。道德能当钱花,能当房子住?能当汽车坐?再说啦,当时仅仅是个口头承诺,属于恋爱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关系不受法律保护。叫我说,晚散不如早散,长痛不如短痛。不如来它个快刀斩乱麻——痛快!黄瓜打驴——干脆!要是无限期地拖下去,麻烦可就大了去了。”
张燕见她越说越离谱,不由脸色涨得通红。她气愤地说:“你可真行啊!当初垒屋建庙的是你,现在扒墙拆庙的又是你。以前,我敬重你的为人,敬重你的热心肠。敬重你的……,看来,是我错了。没想到……你、你竟是个势利小人!”
静淑注意着她表情的变化,说:“好心你当作驴肝肺。我不是为着你好吗?我不是为着小晶晶吗?”
张燕说:“古语说得好,言而无信,行而不远。做人就得讲诚信,就得讲良心。好了,你的好心我领受不起!今天咱们实话实说,天塌下来,不变就是不变,谁也别想叫我当软骨头!谁要是不相信,明天我就和小马结婚。我要用事实证明给她看,我是怎样一个人!”停了停又说:“谁要想叫我不仁不义,别说我对她不客气!”张燕越说越气愤,胸脯一起一伏地,眼里也迸出了泪花儿。
静淑已经试出这是块灿灿黄金,又看她真的急了,知道这玩笑不能再开下去了,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她连连地拍着巴掌:
“我说你个傻妹子、直肠子妹子呦,谁想叫你当薄情女呀?谁想叫你不仁不义呀?你不知道,社会上都传言纷纷,说你嫌贫爱富要远走高飞,不少人还为此打了赌立了誓。我是特意地来试探你哩!拿出根灯草你当面棍,给你个棒锤你当针(真)!”
张燕燕泪汪汪地,好一会儿才缓过神来:“看你,一张阶级斗争的脸,像那黑老包似的,我还以为你叫我不仁不义,叫我出卖良心哩。”
静淑说:“不这样试一试,怎么知道你变没变心?很多人都认为这事黄了,小马比我还要担心,我来的时候,正在我家擦眼抹泪嚎啕大哭哩!”
张燕一听就急了,连连催着她:“嫂子,这回你知道了,这都是造谣,都是没有的事,你快回去啊,快回去告诉他!去啊!”
静淑看她急得不行,说:“用不着这么着急上火,男子汉大丈夫应该经受住任何磨难和考验。”
张燕想了一会儿,说:“嫂子,要不这样吧,今天我请媒人,商量一下我们结婚的事,省得别人胡乱猜忌,信口乱说。你喝水等着我,我叫栾老师去。”
静淑说:“话说过就行了,还真请啊?”
张燕说:“为了表达我的真心,必须请。”
静淑说:“要请也行,得把小马叫过来。你想想,小晶晶得占一个人,炒菜什么的多不方便。还是我去吧,我去把他俩都叫过来,叫小马烧火炒菜看孩子。他自己的事不出力谁出力,难道叫我们红娘吗?告诉你,今天我和栾老师是宾客,是专门负责喝大茶的——咱们不能便宜了小马这个坏小子。”
张燕笑得眉眼乱颤:“嫂子,看你这么多鬼点子,叫小马你就叫呗,却想出这么多歪理邪说来。不用说,天晓哥保准是个妻管严,说不定每晚上都要给你端尿盆、洗臭脚。”
静淑笑笑说:“别管妻管严还是严妻管,别管洗臭脚还是洗香腿,张燕,咱可不能没良心,给你介绍了这么好的对象,可不能忘了我们。”
张燕嘻嘻地笑着说:“忘不了忘不了,一辈子也忘不了,天天把你放到炕头上,好吃好喝当老奶奶敬养着,再一天磕三遍响头,烧三遍高香。”
静淑见张燕顽皮地开起了玩笑,情绪不再那么低沉和郁闷,心里十分高兴,她要的就是这么个结果。忽然她说:“张燕,你这俏丫头,猴精猴精的,没治。我要是个男人,就娶你当媳妇儿,绝舍不得给了别人。”说着,一把搂住张燕,朝她俊脸上叭叭叭地使劲亲了几口。
张燕咯咯地笑个不停,说:“亏了你不是男人,要是我可就惨了。看你这凶巴巴的劲儿,要是个男人,还不一口吃了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