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古郯武师高宗藩>《古郯武师高宗藩》(十六)(与王仲华合作)

《古郯武师高宗藩》(十六)(与王仲华合作)

作品名称:古郯武师高宗藩      作者:江苏黄云峰      发布时间:2010-08-17 15:01:51      字数:6297

第四节

郯城在普及太极拳运动中,感人的故事层出不穷,现采撷几件,以飨读者--
高门立雪
人们都知道《朱子语录》中记载了一个“程门立雪”的故事,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颐拜师请教的事。
程颢和程颐弟兄俩是洛阳人,皆为宋代著名的儒学家。他们和另一个儒学权威朱熹,成为当时儒家之首,号称“朱程”。杨时和游酢原拜程颢为师,程颢去世时,这二人已四十余岁,并且都是“进士”,算是很有身份的人了。但是,他们并不满足自己的知识,还要去拜程颐继续求学。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程颐家登门拜见的那天。
那天是这年冬季最冷的一天,程颐门前积雪厚有一尺。杨时和游酢来到程家时,老先生正闭目养神。家人禀报,程颐为考验杨游二人,故不理睬,仍假装睡觉。杨游二人看老先生不接见,并未退去,而是恭恭敬敬地在程氏门前雪地里站立等很长时间,不见程颐,他们是不会走的。程颐看他们求学心切,才接待了他们。后来,人们便用“程门立雪”这个成语,来形容为学到真本领而尊敬师长的好学精神。
那么,“高门立雪”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高宗藩开始传授太极拳时有个“二传手”叫何浩一。何浩一原是郯城印刷厂退休工人,七十多岁,因为身体不好才跟高宗藩学拳。何浩一向高宗藩学拳的过程中,有一些套路是靠两人共同摸索出来的。高宗藩虽能看懂武术书籍上那些套路示意图,但边看边做动作不太方便,也不知准不准,于是就和何浩一两人共同琢磨,高宗藩按图上虚实两道线和文字说明讲,何浩一就按高宗藩讲的去比划,这样既准确又快捷。一个新的套路很快就能掌握,然后再“现买现卖”。在教拳中,往往是高宗藩在前面教,何浩一在后面帮助学员理架子,或者是何浩一在前面教,高宗藩在后面理,两人配合得相当娴熟和默契。
普及太极拳之初,何浩一几乎每天都要到高宗藩家学拳、练拳、切磋拳艺。这天,半夜里突然下起了鹅毛大雪,天快亮时才放晴。因为积雪封门,谁也不想离开热被窝。一贯起早练拳的何浩一仍然是早早地爬了起来,而且是不由自主地又来到了高宗藩家。当他站在高宗藩门口抬手想按门铃时,却停住了手没有按。为什么没按呢?太早了,现在才是凌晨三点多钟。头天晚上,他跟高老师切磋八十三式陈式太极拳快到十二点,回家后打了盹,抬眼一看,外面天亮了,就赶紧爬起来,生怕去晚了让高老师久等,因为他们每天早晨都是五点钟练拳的。实际上,这个“天亮”不是真“亮”,而是雪映亮的,何浩一到了高家门口才发现来得太早了。
他想“打道回府”。因为大雪封门,他怕高宗藩老师起不来,再说,高老师就是能起来,那么大年纪了,万一冻出病来怎么办?走吧,他又不甘心,因为头晚说好了的,今早再理练一下昨晚学的拳以便教人,高老师是非按时起床不可的,因为他知道高老师这个人做什么事都非常认真。就因为这,他何浩一就非常敬重高宗藩。他也是七十多岁的人了,但人前人后称高宗藩为老师,可见他尊重高老师是出自于内心的。实际上,这于高宗藩尊重何浩一也有关。《孟子,离娄下》云:“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皆爱之;敬人者,人皆敬之。”高宗藩不以拳师自居,不以官职炫耀,不以年长压人,处处谦虚谨慎,和气待人,奉他人为上宾,他怎么能不受别人尊重呢!
那天,何浩一站在高家门口的雪地里,整整等了一个多小时。因为冷,何浩一就在门口跺脚取暖。待高宗藩五点准时披衣开门时,只见何浩一头发眉毛胡子上凝了一层白白的霜,简直成了“白眉道人”,脚下的雪已被踩化,黑黑的地在白白的雪里显得更加醒目。高宗藩见状,心痛地抱怨说:“你怎么不喊我的呢?你呀你呀,老何,你做什么事也是这么认真,怎么也这样呆的呢!”
高宗藩要何浩一进屋暖和暖和,何浩一说什么也不去,硬是和高老师一起奔向大广场练拳。从此,何浩一“高门立雪”的故事,就在众拳友中传为佳话。
如今,何浩一不仅拳打得不错,而且还是郯城县太极拳协会的副主席。他每天在郯城体育场东北角带领三十多人练习太极拳。不论酷暑严寒,从不间断。
刘辉其人
刘辉是高宗藩的徒弟,化肥厂工人,三十多岁。一九九四年春节后的一天,他来到高老师家,忧心重重地说:“大爷,我得了乙型肝炎,恐怕不行了。”
“这说的什么话?”高宗藩又好气又好笑,“人吃五谷杂粮,谁没个头痛脑热的?年纪轻轻的,你怎能说这话。”
“大爷,我看了很多资料。书上说,这种病无法根治。”
“胡说,只要不是癌症,总有个治法,你咋知不好治?”高宗藩看他那副沮丧的样子,心疼地开导说,“有病不要紧,精神上可不能垮。你年纪这么轻,体质又不错,哪能让病吓倒!拳还坚持练没有?”
“练的。”刘辉跟高宗藩学的是四十二式太极拳。从一九九二年到一九九四年,他连续在临沂住三年院,拳始终坚持练。刘辉是一九九二年三月得的乙肝,一九九三年从中秋节到春节,病情达到最危险的时候。当时他的乙肝量高到460,正常人是0。一九九三年阴历年前,医生叫他不要回家过年,因为病太重。刘辉不同意。他家就他一个男孩,他打算死也得死在家里。腊月二十六,他回家过了年。这次就是过年后找的高宗藩。
高宗藩让刘辉走一趟拳看看,刘辉走了一遍。高宗藩赞叹说:“你有病三年拳架还没变,不错。”说着又帮刘辉纠正了几个动作。
“大爷,我能撑到现在,也许于练拳有关吧?”
“那是当然,你一边看病,一边练拳,身体肯定会好的。”
“大爷,我在武术杂志上看到马虹老师的陈式太极拳不错,能不能去学学?”
“怎么不可以?人投三师武艺高嘛!马虹是陈兆奎的徒弟,陈兆奎是陈式太极一代宗师陈发科先生的儿子,马虹是名门正宗,跟他学当然好啦。”
刘辉得到高宗藩的同意和支持,马上写信给马虹。马虹先生也很快回了信。当时马虹正在苏州大学办班。刘辉把家中仅有的一千元拿出九百元去了苏州。马老师是五十年代大学生,说话很风趣,他拉着刘辉的手幽默地笑着说:“我们是相识很久,第一次见面。”看了刘辉的表演后,马老师非常欣赏,认为刘辉的功夫扎实,拳学得不错。刘辉在学习班里跟马虹学了不少东西。后来,马虹在天津塘沽办班,刘辉又去学习。第三次无锡班和第四次的石家庄,刘辉尽管家庭困难,仍然去一边参加学习,一边看病。由于长期坚持锻炼,刘辉的身体竟神奇般的好了起来。一九九八年,刘辉参加北京的太极拳比赛后,又赶往温县陈家沟参加国际比赛。当时在温县参赛的有八个国家一千多名运动员。刘辉经过奋力拼搏,一举夺得银牌,为老师、为郯城人民争了光。
遵从高宗藩老师的教诲,刘辉和其他师兄弟一样,在郯城县积极推广太极拳运动。一九九四年,他开始教拳。到现在为止,跟他学拳的累计有九十余人。其中最大的六七十岁,最小的也二三十岁。他只教拳,不收徒,不收费。学员说,你不收钱,有不懂的地方不好意思问你。刘辉说,有问题,你只管问,钱我是不会收的,俺高老师教拳都不收钱,我也决不能收钱。你们要给钱,我就不教。
刘辉教的是八十三式陈式太极。练拳的时间分别是:早上四点半到六点半,晚上七点到十二点,有时还延迟到一点。学员们有的家很远,离练拳点二十多里,有的家务多,有的还得带孩子或孙男辈女,但是,为了学好太极拳,他们场场不缺。刘辉更是以身作则。他天天到,场场到,准时到,从不拖拖拉拉,从不摆拳师的架子。刘辉教拳,“严”是出名的。他说,这是高老师传的。一招一式,不到位不行,不够标准不行。谁达不到要求,谁就不准往下学。什么时候学会,什么时候往下进行。他不怕你问,也不怕你笨,就怕你学拳瞎胡混。学拳干什么?为了强身健体,你瞎胡混,你打花架子拳,就起不到强身健体作用,他刘辉要是不认真打拳,他的身体也不会恢复那么快。就是教拳时,刘辉也练拳不断。他先教拳,后练拳,天再晚,他不练好拳是不会回家的。他爱人孙长侠非常支持他,家务事一概包揽。因为,她看到爱人刘辉练拳使身体走向强壮,所以,希望刘辉能把拳艺教给别人。
由于刘辉教拳认真,学员们进步很大,比赛时,常常取得好名次。一九九八年食品杯赛中,刘辉带着一帮人夺了六个第一;一九九九年邮电杯赛中,他们又夺得团体第一,男子、女子个人第一。
广场来客
新沂人习惯称市内体育场为“大广场”。每当晨曦微露,这里便用一片欢腾迎接黎明:舒展缠绵的太极拳、翩若惊鸿的八卦掌、龙行蛇舞的剑气、风卷雷鸣的棍花,为你展开一幅壮美的画面;优雅倜傥的交谊舞,矫健俊美的健美操,向你展现着青春的活力;当旭日跃上白莲花般的云朵外,木兰扇如蜂似蝶的,从绿茵茵的草毯中飞出,定会把你带进一个超凡脱俗的境界。
清晨每当走进大广场,人们总有一种轻松感、愉快感。因为这里真正地能体会到消灭了“三大差别”:一是性别差异。无论男女,均系平等;武功高低,舞姿美丑,全在个人修行;二是身分差别。不管你是干部还是工人,或是农民,或是学生,或是个体户,在这里都能相处融洽,没有贵贱之分;三是年龄之分。下从几岁的孩子,上到百岁老人,谁都可以来这里习枪弄棒,谁都可以在这里唱歌跳舞,谁都可以来此谈心散步。谈荤谈素,无人计较;论政论商,众口无须合一。总之,大广场是新沂人陶冶情操的地方,修身养性的地方,强身健体的地方,论是论非的地方,谈情说爱的地方,自由出进的地方。谁都可以在这里表演一番,谁也都可以在这里学点东西,长点才干。
这一天,习武的人突然发现广场不起眼处,有位老人练太极掌,其手眼身法步,明显透出功底,一招一式不乱章法。新沂几个会家虽然不太常见,但谁的拳功如何,各人皆有一本帐。可是,这个老人来自何处?拳术出自何家,却无人知道。
后经多人多方打听,才知道这位练太极掌的老人叫韩松岑,现年七十余岁,山东郯城人。韩松岑老先生,是位离休干部,原是郯城职工中专学校的高级讲师,副教授职称,五十年代大学生。
韩先生身材魁梧,性格耿直,他曾是郯城组织部的干部,又跟高宗藩学过太极拳,所以,对高宗藩的为人处事及拳艺非常崇敬。尽管高宗藩老师谦虚,不让韩先生称老师,但韩松岑仍尊高宗潘为老师,并秉承了高宗藩的武德、武艺、武毅。
新沂人看韩松岑的拳打得好,便想跟他学,起初,韩松岑是不愿意教的。不是他卖奸不想教,而是怕他自己教得不好,废人拳脚,何况新沂也是藏龙卧虎之地,能人很多,他不想在新沂显山露水。可是,拗不过众朋友和太极拳爱好者热心肠和暖面子,他只得教。要教,就得认真教,不能给郯城人出丑。这是他请教高宗藩后,高宗藩一再交待的。所以韩松岑教得特别认真,也特别能吃苦。
一天,韩松岑到新华书店闲转,看书架上有太极掌一书,遂问营业员有多少本。南北两书店营业员告诉他,一共只有十六本,即北店九本,南店七本。韩松岑非常高兴。因为他正在教太极掌,学员们手中能有书参照,学得岂不更快。他连忙想掏钱买,遗憾的是身上没带钱,他只得回家,第二天,遂向学太极掌的人推荐购买此书。
好心也同样会被人误解。
当时有人怀疑说,怪不得韩老头来教太极掌的。原来他是新华书店使的“托”。他哪是来教拳的,分明是来推销武术书的,他想靠推销书拿回扣。
韩松岑听后的确很生气。他的性格不可能让他接受这些。可是,他仍然忍了。因为事实是最好的说明。他仍然教拳,仍然是一丝不苟地教,他要让他的行为来证明他是太极拳的义务推广者。
后来,凡是跟韩松岑学拳的人,都承认韩老师人好拳好,就是脾气古怪,怪在什么地方呢?教拳不收钱。
有些人又叽咕开了,说世上哪有这么好的人,教你拳还不要报酬,骗人的。不信,你把钱包好交给他,看他收不收。
学员们也是似信似疑,最后,还是把钱集了起来。一来,学员们看韩老师七十多岁了,每天辛辛苦苦的,不给他老人家一点报酬,心里说不过去。再者,跟人家学拳,交钱也是应该的。你身体练好了,没病没灾的,省哪次药费也不少钱呀?每个学员五块钱,学员中热心者把集起来的二百多块钱,带到了大广场,在韩松岑尚未教拳之时,把红包塞了过去。
韩松岑一看,很不高兴,他说:“我教拳从来不收钱,这是跟俺老师学的。我这个拳跟老师学时,一分钱也不花,凭什么又让你们花钱,赶快拿回去。”
学员们坚持要给。
韩松岑把钱往地上一放说:“你们要学拳,就赶紧把钱收回,不把钱收起来,我这就走人!”说完真的调转脸就走了。他这个人就是这么怪!就是这么直!就是这么犟!大家看他动真格的了,只得依他。
韩松岑以一个老共产党员、老干部的无私奉献精神,在新沂这块武术阵地上树立了很美很高的武德形象。
左膀右臂
高宗藩众多的弟子,个个可算是他的左膀右臂,杜学华和杨金龙便是其中两位。用高宗藩的话来说,这两人最大的特点就是热情听话。高宗藩宣传太极拳,他们总是跑东跑西;高宗藩组织学习班,他们总是打头阵;高宗藩到外地参赛,他们总是车前马后地跟着。只要高宗藩一句话,他们总是毫不走样的干起来,再大的困难都不怕。杜学华虽是个女青年,可是她身上却有着男子汉的豪爽和刚毅的气质。不仅同门的师兄弟、师姐妹们和她的关系非常融洽,而且凡认识她的人,都乐意与她相处。大家都信任她,亲近她,因此,她开展太极拳教学也特别得心应手。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个内在的动力,那就是在她心里有一股子气。早在她跟高宗藩学太极拳之初,高老师教她四十二式太极拳时说,这趟拳是亚运会规定比赛套路。是我们国家组织几位太极名家共同研究编排的。可是在亚运会上,冠军却让日本选手夺去了。现在日本掀起了太极拳热,并有人扬言,要在几年内超过中国,我们能熟视无睹吗?
高宗藩的这番话是为了激励大家珍视国宝、国粹的,杜学华听了,特别激动。她说,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炎黄子孙,决不能让外国人抢在咱们前面。从那以后,她练拳十分勤奋,进步很快,不多久,她不仅自己练得很好,还成了高老师教拳中的好帮手。
杨金龙原来练过外家拳,还练过长跑,后来腰部软组织拉伤了,就专攻太极拳。由于有外家拳的功底,所以拳架子很规范。高宗藩让他和杜学华一起协助自己教拳。这样既省心又省力,对他们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郯城师范学校原请高宗藩教过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由于学生们练得很好,孟校长认为,这对开发学生智力和学校治安都有很大好处,于是,就找到高宗藩,要求在学校四个班内开展太极拳教学。高宗藩就派杜学华、杨金龙去教。因为那些学生有基础,一趟三十二式太极剑,很快就教会了,后来又练习几天,然后选出二十八人分成男女两个队参加县里举办的太极拳比赛,一下子得了个第一名,这下,他们的热情更高,要求再开四个班,长期练拳。
张学毕,七十六岁,患高血压、冠心病、胃病、关节炎等病,后因脑血栓住院两次,一次就是五十多天,医生建议他进行理疗。他不懂什么叫理疗,医生说就是打打太极拳,练练气功之类,他就由家人用车推了七八里路,到高宗藩家找高老师学拳。当时张学毕连说话都含混不清,两手更是抬不起来,也蹲不下去。高老师说,我讲和做动作,只要你能听明白看懂就行。一个二十四式太极的起势张学毕就学了十天,两个多月才学完。
他坚持练了一年半至两年时间,身体便越来越好。他所在的庄上,许多老人都向他学。他在前龙门教四十多人,还买了收录机,现在七十九岁人了,还能用自行车带着老伴去赶集。
像何浩一、韩松岑、刘辉、杜学华、杨金龙等热心辅导推广太极拳的人还有很多很多,如负责东栗子园点的寇相和,负责县粮食局点的程之珍、刘永信,负责青年公园点的刘宜春,负责郯子公园点的高桂山,负责计生委点的丁念华,负责水利局点的丁昌远,负责干修所点的吴连梅,负责教委点的于启龙,负责纸板厂点的李德光,负责郯城一中点的丁尚朴,负责师范点的王立刚等,谁没有一番可歌可泣的故事?正因为有这些同志默默无闻地拼搏着、奉献着,所以郯城的太极拳健身运动才如此热火朝天,如此蓬勃发展。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