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逃离我的1973年>逃离我的1973年(1-3)

逃离我的1973年(1-3)

作品名称:逃离我的1973年      作者:刘刚      发布时间:2015-01-22 21:00:55      字数:10227

1
姜少华读高中三年级,他在临近毕业时,学校突然停课。原因是他读书的那所电厂子弟校因为文革中期的武斗迫使学校停课。这是在1973年的秋天,停课那几天,天一直阴着,空气潮湿阴冷,接着就下起了雨。牛毛细雨一下就是十天半月,房屋被雨水浸泡得沉重,每条街道都是灰蒙蒙的。
姜少华被这漫长的秋雨抽打得昏沉不醒,躺在床上,似睡非睡。偶尔的一振,睁眼看到的还是窗外细雨迷茫的情景。
这一天,同学林卫东突然造访。
林卫东说:“‘红三司’又调来了大批人马,今天早晨坐着十轮大卡车开到了镇上。咱们电厂许多人都看见了。都说,下次武斗咱们‘井岗山’要吃亏。”
姜少华说:“要是这样的话,学校复课还是要往后推了?”
林卫东说:“这谁也说不准。总之,武斗还是要进行下去的。”
姜少华听了,又抱着脑袋躺在床上。
林卫东接着说:“其实咱们电厂也是不用怕他们的。矿山挖矿是需要电的,如果停电,矿工们就会被困在地下。所以,矿工们和咱们是一派的。如果‘红三司’敢进攻咱们,矿山那边是不会袖手旁观的。”
姜少华说:“武斗总是不停,学校开课也总是没日子。总不能就这样闲着吧?”
林卫东说:“所以我来找你。我听说铁路上在招火车司机学徒,反正要毕业了,不如咱们也去试试。”
姜少华说:“你这消息可靠吗?”
林卫东说:“可靠不可靠,咱们去看看不就知道了,总比在家呆着好。”
姜少华点点点头。于是,俩人商定好明天一早去铁路火车站。
第二天,雨稀稀拉拉地竟然停了。街道两边百货商店的水泥遮雨沿滴落着积雨,溅落在街道上。大街上到处都是积水,来往的人大都穿着雨靴,踩在积水上呱叽呱叽响着。不时地有卡车飞驰而去,车轮胎会带起一片水花。
火车站真的在招收火车司机学徒。姜少华和林卫东报了名。
“介绍信?”
“还要介绍信吗?”林卫东问。
“没介绍信怎么证明你的身份?”
“那去哪里能办到这个介绍信?”
“当然是你们学校了,或者你们父母亲所在单位。”
林卫东看看姜少华,正要离去。招工干部又说:“那个小伙子不用开介绍信了。”
“我?”姜少华说:“我为什么不用开介绍信?”
“不为什么。你身体太弱,还是好好读书吧。”
2
那次招工林卫东真的当上了火车司机。姜少华送他上班,林卫东站在火车头上,他宽阔的肩膀衬托在火车头铁色的背景里很好看。姜少华笑道:“卫东,你就是火车司机的胚子,你不当火车司机简直是糟踏了你这身体。”
林卫东说:“可你就是个读书的料。咱们俩,一文一武,谁也离不开谁。”
“现在不是分开了吗?”
“没有分开,谁也分不开咱们。”
师傅在车头里催促林卫东干活。林卫东冲姜少华摇摇手,就进了车头。站台上,一个穿铁路制服的人向火车摇摇绿旗,巨大的火车头喷出一股股白色的蒸汽,粗重地喘息着慢慢行驶起来。大地在震颤,火车粗暴起来,越走越快,越来越远……

“红三司”是建筑队,以保皇派的立场在文革运动中飘扬起战斗的旗帜。这支建筑队建队以来南征北战,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形成了铁一般的纪律和赤胆忠心,发电厂就是他们建起来的。文革运动文攻武卫最激烈的时候,他们和发电厂“井岗山”派形成了对立,俩家有过几次小磨擦。因为“井岗山”根基就在发电厂,而建筑队大本营在省城,几次磨擦,建筑队吃了不少亏。“红三司”总部在省城得知这个消息后,发电报急催,从各地调来建筑分队,汇集起来,乘火车开到这里。于是谁都意识到了,更严重的武斗就要来了。
每天都能看到的电影《新闻简报》以及当日的报纸都在报道全国各地武斗的消息。就是在镇上,天天也都是各派的人排队走来走去,相互耀武扬威。连续的阴雨天气过去后,秋天的景色出现了少见的热天气。原本都套上的毛衣,这时候反到显得不合时宜。你就是穿衬衣出去,也不会觉得冷。
那场更为严重的武斗迟迟没有发生,学校也开课了。姜少华依然每天上学,生活好像是回到了正常的时候。这天,语文课学习《岳飞枪挑小梁王》,姜少华正听得津津有味道时,学校墙外的高音喇叭震耳欲聋地响起来。一个同学说:“武斗了……”
建筑队“红三司”派和发电厂的“井岗山”派终于暴发了大规模武斗。两派的人先是隔着一道墙用高音喇叭相互攻击。发电厂的女播音的声音听上去更专业一点,声音压住了建筑队的高音喇叭。建筑队“红三司”派的人就翻墙过来砸了发电厂的高音喇叭,冲突就从这里开始了。电厂军管队军官命令,军人严守电厂厂区大门,如果有人敢冲击厂区,开枪!

七十年代初期,这座发电厂孤立运行,直供距电厂不到六十公里远的矿区。方园几十公里内,上百座稀有金属矿井全凭这座发电厂供电运行。一旦电厂停电,将会造成近万名矿工窒息在地下深处受到生命威胁。
后来也证明了当时军管队的决定是正确的。矿区那边开来了十几辆十轮大卡车,车上站满了矿工。他们戴着柳条安全帽,手握铁棍气汹汹开来,前面一辆重型推土机,要把建筑队“推平”。仅有一个排的军管队显然已经不能控制局面,军管干部没办法,只好命领士兵们躺在公路上,用这样的办法硬是阻止了更为严重的武斗……
3
秋天结束的信号发生在1973年的10月。那天早晨天空飘起了瑟瑟的碎雪,视野有些迷离,站在三楼的窗户前,就能看到镇外的田野在细碎的雪粒中像是蒙上了一层白雾。远处的苹果园只能看见一片黑色,迷离的一片,阻碍了更远的视野。雪粒密集急促,初冬的寒冷,孕育着更为开阔的时空。第二天早晨,窗外的景致也都是白茫茫一片了。
姜少华被母亲叫起吃早餐。枕头边的一本小说掉在了地上,母亲弯腰拾起它。
母亲说:“《牛氓》。昨晚上一定看到很晚了吧。”
姜少华伸伸腰,说:“放假了嘛。”
母亲说:“快点起来,早餐在桌上,我们上班去了。”
母亲挎着父亲去上班了。父亲粗犷的身体走出门后,姜少华能感觉到楼梯被父亲踩得摇晃。姜少华有时候竟不能相信他的父亲是一位和角尺园规打交道的工程师。他觉得父亲更像一名篮球运动员。更多的时候,姜少华只和母亲交流。
母亲有着很高的文学修养,家里的藏书,也大都是母亲买回家的。姜少华常和母亲在一起交流十八世纪文艺复兴小说。对于姜少华较早表现出的文学天赋,母亲是很满意的。由此,母亲对儿子甚至到了溺爱的程度了。
雪不大,却持续了很久,一直是那种颗粒状的细细碎碎的洒洒扬扬。街面上滞留不去的是那种霾状的朦胧感,这种状态顽强地保持不动,使人觉得时间停止了,糟糕的天气会永恒停留。能见度本来就很低,伴随着黄昏的到来,视野所能及的深度越来越浅,在透彻骨头的寒冷里,行人和车辆都显得匆匆忙忙。雪粒不断地堆积,凝结成块,坚硬地铺满了街道、楼墙、树木、电线杆以及整个世界。
临近中午时,父亲和母亲都没有回来。姜少华用开水泡了馒头充了饥。他并没有觉得今天除了天气糟糕以外,还会有什么更糟糕的事情出现。
到了吃晚饭的时候,天空显出了过早的黑暗,不到六点就得开灯,站在窗前,外面的黑暗在雪天的压迫下,给人以莫名的恐惧感觉。这是下班的时候,按照正常,电厂广播要播放。姜少华回到床前拿起书才看了两页,外面的广播开始播放。
开始,他并没有留意广播的内容,但是一个名字的出现使他的身子震了一下:姜广田!
这是父亲的名字。
姜少华很快走到窗前,广播还在继续,姜少华的心落进了万丈的深渊里。
姜少华并不知道,父亲被电厂革命委员会定性为国民党大特务、“三青团”坏分子和“隐藏的最深的反动派”而被批斗了整整一天。那天晚上,父亲被井岗山的造反派打得鼻青脸肿。他高大的身体被压弯再压弯,最后整个人卷成了一团柔软的发面,痛苦地哀叫着。
姜少华亲眼目睹了整个过程。他站立在黑暗苍茫的雪地里,细碎的雪粒一如千千万万的看不见的精灵,寂静无声地落在了他的脸上,挂在了他的眉毛上、肩膀上、手上、鞋面上……好像有个无形的人拿着画笔在他的周身涂抹着白色的颜料,使他慢慢地变成了一个白色的人……
也许,那种恐怖是巨大的吧。姜少华自己也没有想到,高大的父亲心理承受能力这样脆弱。谁也没有想到,一位资深的工程师,就在当日晚上在冰窖般寒冷的禁闭室里用裤带把自己悬在房梁上自尽了。火车司机林卫东请了假,帮助姜少华在亭山的脚下埋葬了父亲。

请假的日子里。林卫东一直陪着姜少华。他已学会了抽烟,一抽就成了大烟鬼。他和姜少华交谈时,一根接一根地吸着香烟。
林卫东说:“我们的火车一路开过去,一路上都很乱。红卫兵大串联,一路白吃白住。我们每班火车都有红卫兵搭乘,白坐不给钱不说,哪句话说得不合适,抡拳就打。”
林卫东的身体明显健壮了许多,他使劲吸一口香烟,说:“心情总是好不起来,师娘一直有病,师傅除了喝酒打牌,很少回家看一眼。他们不像是已经有三个孩子的俩口子,倒像是一对深仇大恨的仇人。师傅常打师娘……”
他们沿着农田的田埂漫无边际地边散步边交谈。开阔的田野在初冬的寒风里向着极远的地方推进,田里的作物荡然无存,白茫茫、空荡荡的。偶尔遇见的苹果园也是黑黝黝一片,苹果树光秃秃的,坚硬如铁。一条土路蜿蜒伸去,被没有暖意的太阳照出了苍白。它在空荡荡的田野里像一条没有流水的河,回旋漂浮,却又一直向前顽强地延伸而去。
林卫东说:“火车上很流氓。漂亮的女列车员往往是男列车员取乐的对象。调戏妇女是家常便饭。也许是环境就是这样,大家也都习以为常。甚至,有的女列车员看着很美丽,但骨子里却很淫荡……”
显然,林卫东很不习惯刚刚步入的生活。

姜少华于黄昏前回到了家里。母亲披一件大衣在阳台上捅一个小铁炉。一边捅,一边说:“它怎么不冒烟呢?”
姜少华走过去,说:“妈妈,你没有在炉子里放劈柴,也没有点火,它当然不冒烟呀。”母亲没有搭理儿子,继续捅炉子,继续说:“它怎么不冒烟呢?”
姜少华紧张起来,过去抱住母亲,说:“妈妈……”
母亲惊诧地抬起头,脸上竟然涌起了少女般的腮红,她说:“广田?!棒球赛结束了?你们一定又赢了……”
姜少华说:“是我,少华……”
母亲:“广田,没有哪支球队能打败你们。咱们学校的棒球是最棒的。”
“妈妈,你这是怎么了……”
“广田,你没有看见吗?校园里的樱花开了。多么美好的季节。你送给我的那条粉色的披肩我还没有用过,我这就披上它,咱们一起去看樱花去?”
姜少华恐惧地看着他的母亲,他的母亲两眼迸发出青春的光彩,说:“广田,那条披肩我一直舍不得用,就是等待着春天的到来,等待着校园开满樱花的季节……”
母亲迈着细碎的步子回到她和父亲的卧室打开了衣柜,姜少华绝望地看见母亲在衣柜里翻腾了许久,并没有翻出那条粉色的披肩。但是,姜少华能想象得出父亲送母亲披肩时的场景,如果母亲真的披上这条披肩,也一定是美丽的。
姜少华陪着母亲渡过了几天。这几天里,母亲为姜少华讲述了她和父亲恋爱的过程。但是,整个过程,母亲是把姜少华当做父亲的。

母亲和父亲是大学同学。父亲是校棒球队的主力选手。大学建在长满枫树的半山坡上,燕子河绕山流过。秋天的时候,漫山红叶在乳色的雾气中好像是为山罩上了一个巨大的塑料棚,一切看上去都不确切,但是,红叶自然能生出许多诗意。山下的燕子河在这时候泛出了浑浊的水浪,一座白色的拱桥跨河而过,连接着往来的车辆和行人。
若是到了春天,大学里的樱花绚丽开放,小路上落满花瓣,蜿蜒通幽……这一切,都应该是母亲和父亲恋爱时的花絮吧。
姜少华能够想象得出,母亲披上那条粉色的披肩无论是在开满樱花的春天还是漫山的红叶丛中,都应该是美丽无比的。
但是,母亲是真疯了。姜少华在发电厂的冷却水池中打捞出了她的母亲,母亲不仅仅是淹死了,也冻硬了。
母亲在姜少华的印象里,永远定格在了披着粉色披肩手挽恋人,行走在开满樱花的大学校园里的那个春情烂漫的样子上。
姜少华的父亲和母亲离开他的时候,那本不算厚的长篇小说《牛氓》他还没有读完。不过,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就像当年的亚瑟成了后来的牛氓,亚瑟不复存在一样,姜少华从此也不复存在了。

姜少华退了学,在小镇的豆腐作坊里做临时工。师傅是一个大麻子,并且一只眼睛还瞎着。他对姜少华说:“狗崽子,你爸畏罪自杀了。你妈也死了。你怎么没死?”
姜少华说:“是的,我还没有死。”
大麻子说:“不死是想翻案还是想变天?狗崽子!”
姜少华说:“不想什么,就是没死,你看着办吧。”
大麻子瞪起独眼吼起来:“给我干活去!推磨,把这些黄豆全给我磨成浆!”
他拧着姜少华的耳朵来到石磨前,说:“反动狗崽子,你他妈连驴都不如。好好干活,改造新人。妈妈的。”
大麻子说完牵走了驴。磨豆浆的活原是毛驴拉磨。大麻子牵走了驴,要姜少华推磨。姜少华没有强辩,闷着头推磨。一个名叫花子的姑娘陪着他,花子一边用勺子往磨里放泡得发胀的黄豆,一边和姜少华说着话。
花子说:“学生,你怎么能干这样苦的营生呢?你身体太单薄,是吃不了这个苦的。这种营生只有我们这样的人才能干的。”
花子卷着袖子,她的胳膊已经被水浸泡成了粉色,胳膊上的肉很渲,也很绵软。她的大眼睛在说话的时候一刻也不离开姜少华的脸,让姜少华感到了一种温暖的亲切。
“你不要这样说,”姜少华说:“你一个女孩子都能干这样的工作,我怎么就干不了呢?”
“我……你是说我吗?我……是女孩子?”
“是呀,你就是女孩子呀,虽然你可能比我大,但是比我大的姑娘也是女孩子呀。”
花子低下头不好意思地说:“还没有人这样叫过我。我们这样的女人,生下来就和随便什么东西一样,是让人使唤的。”
花子谈不上多漂亮,但是整个人给人以亲切的性感。属于人见人爱又舍不得占有的那种姑娘。
豆腐作坊距离火车站不到一公里,站在作坊的大土院子里,就能看见火车站往来的火车和大团的蒸汽。轰隆的列车碾轧钢轨的震动一直能传到脚底下。豆腐作坊的对面是一家钉马掌的铁匠铺,即便是在房子里,也能闻见马粪的味道。这是一条杂乱的街道,有皮革加工厂和擀毡的作坊以及配钥匙的、木工房、刻图章的还有其它的什么手工活儿。每一天都是在忙乱中重复着,空气里充斥的味道永远是皮革的腐烂味道和黄豆的发酵的混合味。姜少华注意到了,大麻子不仅仅在豆腐作坊里横行霸道,还是街道革委会的成员。他不识字,他自小就没有了爹娘,解放前就在豆腐作坊里当学徒,四十年代镇上闹天花,大麻子染上了天花,他没爹没娘,死里逃生,却落下了一脸的麻子。小时候少不了鸡鸣狗盗的事情,被财主打瞎了一只眼,由此长大成人,苦大仇深的出生。文革开始后,大麻子在镇革委会的安排下做了几次“忆苦思甜”,声泪俱下,成了“根正苗红”的革命典范而入住街道革委会。成了一个即是泼皮又有点权力的人。
姜少华牵着毛驴饮水回到磨房,他坐在磨房里搅拌水里的黄豆。隔着窗子,能看见作坊里的工人正在把沉重的磨盘压在豆腐模子上。那是一间大土房子,年代的久远使得房子的土墙上熏满了烟火色,墙根下渍出了白色的霜一样的硝。水蒸汽使得视线模糊朦胧,人的身体轮廓很不清晰。花子也在他们中间,她双手吃力地提着水桶在房子里反复重复着工作。大麻子要姜少华替他写批判稿。大麻子交待说:“我要在革委会的会上念稿子,你不要写太长,老子记不住。也不能写的没水平,那样显得老子没觉悟。”姜少华爬在粗糙的桌子上撰写稿子,戏弄大麻子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所以,稿子很快就写完了。他走出房子,站在院子里向火车站望去,那里,冬天的寒冷烘托出列车喷出的蒸汽显现出野蛮的气势,站台上始终弥漫着大团大团的蒸汽。火车的汽笛声时长时短,软软地切割着干硬寒冷的空气。
豆腐作坊外面的吵嚷声一浪浪传过来,早晨不到7点,豆腐作坊前就有了排队买豆腐的顾客。等到八点钟作坊开始营业时,门前早已排了长长的队。大麻子的工作就是销售豆腐,人们渴望买到豆腐的焦急心情会把大麻子看作上帝的。生活物资匮乏,粮油、猪肉、鸡蛋这样的生活必需品都是要凭票购买。白糖几乎买不到。居民们常常为能买到半斤果糖而排长队,有时候甚至发生哄抢事件。肉铺门前每天都是拥挤不堪的,为了买到定量的一斤多猪肉,居民每家要有一个专人早早地在肉铺门前排队。生活物资的严重缺乏,使居民们产生了抢购一切的条件反射。只有豆腐是放开了卖的。镇上也只有这一家豆腐作坊,十数万居民守着这一家豆腐作坊,手慢点的就甭想买着。因为是放开卖,豆腐坊又不能大量生产,所以豆腐坊前每天都会发生混乱的抢购场面。
街道革委会的批判会结束后,挨批斗的牛鬼蛇神们被戴上纸糊的高帽子挂着大牌子上街游行,街道两边围满了人,大麻子拿着一个纸糊的喇叭走在队伍的最前面深仇大恨地喊口号。天空布满了铅色的云,街道两边的店铺、房屋都呈现出沉重的颜色。打马掌的铁匠们拿着铁锤胸前系着蓝围裙站在铁匠铺门前面色木讷地看热闹,车站响着连续不断的火车声,沉重的碾轧铁轨声好像就是压着人的脑门走过一样。
牛鬼蛇神们低垂着脑袋走在街上,他们表现出了听天由命任人宰割的羔羊样子。就好像这冬天零落的干硬的雪花,任凭瑟瑟的寒风把它们吹到哪儿是哪儿。西北风夹着雪花越来越大起来,游街的人流乱糟糟地走过乱糟糟的街道向着火车站滚滚而去,越走越远,街道上渐渐安静下来,最后变成了空空荡荡……

第二天起来,一夜的落雪把街道盖得白茫茫一片。空气里弥漫着浓重的煤烟味。刚刚醒来的早晨,人们睁着惺松的睡眼,把夜晚攒下的脏水垃圾以及能够扔掉的污物糊里糊涂地倒出门外。他们张着大嘴打着哈欠。等到太阳冉冉升起时,原本雪白的街道,已是脏乱差的黑乎乎一片了。
豆腐作坊里照例亮着昏黄的白炽灯,黄黄的灯光里,蒸腾着浓重的水汽,影影绰绰的晃动着忙碌的师傅们黑色的影子。姜少华和一位师傅把沉重的磨盘一块块压在豆腐模子上。成形的豆腐被压去了水份,鼻子里全是豆子的铁腥味道。年代久远的豆腐作坊弥漫着陈旧腐烂的气息。
姜少华大汗淋漓地去黄豆库房里背黄豆,他拐过一堵长着霉斑菌的墙时,突然看见花子绻缩在墙根下抽泣着。
“你怎么了?”姜少华问。
花子抬起苍白的脸,说:“你不要管,没有你的事。”
“我想知道发生什么事情了。”
“真的,你什么也别问,算我求你了。真的,我求你,什么也别管,也不要问什么。”
“你不说我也能猜到,一定是大麻子欺负你了。你说,是不是?”
“我说你别管好不好?我要你管了吗?”
花子几乎是在哀求姜少华,眼泪连续地流在了坚硬的冰寒的地上。大房子里,师傅在催姜少华把黄豆背过来。姜少华只好离开花子,他在库房里用瓷缸子把麻袋里的黄豆盛在一个大竹筐里,然后背起竹筐向外走,他要这样背几十趟才能做完这个工作。当他气喘嘘嘘走出库房时,墙根下面已经不见了花子。
院子里叠落着几十只大缸,缸沿上都结着溜滑的冰茬,像是一座冰山。这些大缸叠落在这里已经许多年了,从来也没有什么用处。大麻子敞着怀站在大缸丛中,叼着烟卷,像是一头发情的公牛,瞪着提高警惕的眼睛。他每天都要在这里站上一段时间,看见谁不顺眼了就破口大骂。
花子绻缩着身子扫雪,扫到大麻子脚边时,大麻子戏笑着对她说着什么。花子低了头,继续扫雪。姜少华背黄豆路经大麻子时,大麻子吐了烟头,说:“你小子没吃饭?把筐扔了,直接背麻袋。”
花子说:“他这瘦身体能背得动麻袋吗?”
大麻子说:“背不动才要他锻炼。改造他的骨头。”
花子说:“不行。我就是不让他背,他怎么能背动二三百斤重的麻袋?”
大麻子说:“妈妈的,你这贱骨头,看见小白脸就犯贱。也好,他背不动麻袋就去扫厕所。去,你个狗日的,耳朵让驴毛塞住了怎么着?去扫厕所。”
厕所在西墙的一边,很脏。豆腐作坊十几名工人,粗俗。姜少华只在这里上过一次厕所,就再也不想去那里。他拿着扫把来到这里时,干脆没地下脚。
就连大麻子也没有想到,姜少华竟然把厕所打扫的面貌一新。

那天,姜少华向作坊里的师傅要了根香烟,一个人在仓库里抽烟。劣质的烟草呛得他大声咳嗽,他命令自己必须抽完它,并且,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学会抽烟。那支香烟他很快就抽完了,只剩下一小截烟蒂。可是,他还是觉得胸中的郁闷难以渲泄,于是,他把烟蒂放进嘴里嚼成了碎沫。
他在这里呆了很长时间,冬日夜长,库房里早早地就浸漫了长夜的景象。库房里渐渐暗淡下来,黑夜的到来,给人以向着深水里沉陷的感觉。库房里冷极了,能看见墙根下面的霜渍。当姜少华准备离开这里时,库房的门暗了下来,走进来两个人,一个是大麻子,一个是花子。
一走进房子,花子就迫不及待地说:“你不能骗我。你说话要算话。”
大麻子说:“你快烦死我了。你就没有别的话要说吗?”
花子说:“不是我烦,当初你求我……是怎么,怎么说的?”
大麻子说:“你讹人怎么着?我告诉你,你少给我来这套,我怕谁?我他妈的什么也不怕。”
大麻子说完就骂咧咧走了。
剩下花子,她慢慢地蹲下身子,抽泣起来。姜少华犹豫着走出来,花子看见了他,惊愕地睁大眼睛,半天说不出话来。许久,她说:“你看见什么了?听见什么了?”
姜少华无语。
花子抽搐了几下鼻子,说:“你最好什么也没看见,没听见。什么也别管,好吗?我求你。”
姜少华苍白了脸,他也不知道要说什么,该说什么。在那一时刻里,他再一次感到了人格的污辱。那一天,姜少华处在极度的悲愤中不能自拔,以至于他通宵未眠。

第二天,豆腐作坊开批斗会,挨批斗的人是街道上的刻章子老头。姜少华知道他是原国民党的军官,对于这个人,姜少华有着特别的好奇心,也常常想,这样一个邋溻的老头子在当国民党军官时是什么样子呢?
大麻子召集豆腐作坊所有的师傅们批斗这个老头,花子也在这些人里,她掩面抽泣着。身边一个师傅告诉姜少华,挨批斗的这个人就是花子的父亲。
姜少华想,几天里花子一直哀求大麻子的事大概也就是要大麻子取消这次批斗会吧?但是,大麻子还是开了这次批斗会,批斗花子的父亲。
师傅悄声说:“这个坏蛋,他一直以花子父亲的事情要挟糟蹋花子。花子求他不要斗争她爸爸,但是,他该咋样还咋样。”
大麻子对花子的父亲说:“狗日的反动阶级,你现在给我背毛主席语录《大海航行靠舵手》。”
大麻子的地方方言很重,花子的父亲是河南人,没有太听明白他说的话,但是听明白了是要他背毛主席语录。
于是,他说:“大海航行靠左手……”
大麻子给了他一嘴巴,说:“你胆敢篡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话?!”
花子的父亲就改口说“大海航行靠右手……”
大麻子左右开弓,给了他俩嘴巴。大麻子的麻脸上的每一个麻坑都填充着满足劲,他忍不住笑着说:“你狗胆子不小,又篡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话!”
姜少华在下面喊到:“是靠舵手!”
大麻子陡然发怒,说:“反革命贼骨头,狗崽子。我叫你多嘴!”
他窜过来,拧住姜少华的耳朵一直走到花子的父亲身边,一脚踢倒姜少华,先抽了姜少华俩嘴巴。
下面花子扑上来,说:“不要打学生,要打打我,他身子嫩,是打不得的。”
大麻子听了,脸上的每一个麻坑都像是充了血,使他满脸仿佛在着火。他原地向上窜了一下,吼到:“打……打倒反,反动派的嚣张……”
底下的人都木讷着脸,大麻子说:“聒喊呀,喊口号呀,打倒反动派的嚣张!”
下面嗡嗡到“打倒反动派的嚣张!”
人们敷衍了事的口号声让大麻子感到了孤独,花子还在护着姜少华,大麻子由此更加孤独,也更加愤怒。他一手一个撕起花子和拽着姜少华吼叫道:“你们都跟我来!”
他们一直来到院子里,大麻子指着墙下叠摞在一起的水缸吼到:“把这些大水缸全给我搬到后院去。还有你,狗崽子!还有你,老东西!给你们一早晨时间,把缸全给我搬到后院里。”
花子、姜少华和花子爹,三个人一起搬水缸。大麻子破口大骂:“混帐东西,快点干。你们是猪吗?别想偷懒,我可要一直盯着你们的……”
水缸上结着冰,滑溜溜又沉又重又冰又凉,他们三个人一起抬水缸,抬了五六个水缸后,大麻子跳起来了,要花子爹背水缸,要花子和姜少华抬水缸。
作坊里的师傅们都木讷地站成一堆,没人敢吱声。他们系着蓝色的围裙,呼出一口口哈气,像一群没有反应,麻木的猪或着其它什么牲畜。空气里弥漫着黄豆发酵的酸腐气,老作坊的墙壁都像师傅们的脸色一样,呈现着老旧的色调。
他们只能眼巴巴看着大麻子在院子里欺负人却不敢做声。因为他们怕被牵连进去。大麻子又喊叫起来,要花子和姜少华把水缸抬在花子爹的背上。花子和姜少华抬起水缸放在了花子爹的背上。花子爹踉踉跄跄地背着水缸去了后院,一会,他就转回来了。花子和姜少华又抬一只水缸放在他的背上。
一连抬了三四个缸后,花子爹的气管里发出了“嘶嘶”的声音,像是嗓子汽管破漏了,满肚烧开的水蒸汽一点一点向外漏。花子眼泪汪汪地看了一眼大麻子。大麻子说:“看个球,干活!对牛鬼蛇神就不能心软。妈的,当年老子被你们这些家伙差点就剥了皮,狗日的,干活!快干活!”
花子和姜少华又抬起水缸放在花子爹的背上,一边的师傅们有的在围裙上擦手,有的在跺脚。院子里的积雪被太阳晒化后又结成了冰。今天的天气特别冷,房檐、墙壁、地上都闪动着冰茬子肮脏的光光点点。
花子爹试着把背上的缸往脖子上挪挪。他两脚一用力,脚下闪了一下,一个踉跄,向前扑倒。花子惊叫一声,一松手,姜少华也失去了重心,就听哗啦啦一片坍塌声和碎裂声,摞得跟墙差不多高的水缸们全部滑落下来,一片碎裂声。
人们惊叫起来,全部跑过去,花子被砸在缸堆里。等把她拽出来时,她的嘴角边已流出了血,并且不断地吐着血泡泡……
花子死在了医院里,又被抬进了太平间。第三天出殡时,花子被装进了杨木棺材里,放在一辆架子车上干硬硬地推向了街道。豆腐作坊里的师傅们全部来送花子。他们跟在架子车后边依然表现出了羔羊一样顺从的样子一步一步地走着。他们的这种样子因为前边走着死了的花子,因为那口杨木棺材而形成了一种特别的气氛稀稀拉拉地形成了队伍慢慢地向前走着。没有人说话,偶尔,有一个人会咳嗽一声。一会,又一个人咳嗽一声。断断续续的咳嗽声和一口口哈汽软弱无力地使这支送葬的队伍显出了昏昏欲睡的感觉……
安葬完花子,姜少华不知道该往哪里去。他很希望见到林卫东,很久没有看见他了,这个身强体粗的同学,如今的火车司机哪里知道姜少华现在的处境。豆腐作坊是呆不下去了,姜少华必须找到新的工作。也许,火车站上有活可以做吧。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