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静静的小村>静静的小村——第二章(一)

静静的小村——第二章(一)

作品名称:静静的小村      作者:厦屋      发布时间:2014-12-31 21:51:56      字数:3398

  刘团圆当晚从村子步行到县城后,就急急地去了县城北的温泉,他进了一家路西最南边的浴池。
  “洗澡?”门口坐着的一个中年妇女,上下打量了他的衣着,冷冷地说。
  “嗯。”刘团圆声音低低的。
  “洗大众的还是单间?”
  “洗……”他吱唔着。
  “快说!”老板娘瞪了他一眼,很不耐烦。
  “我要耍小、小姐。”
  “啊--”老板娘以为自己听错了,她简直不敢相信,眼前这个又脏又臭像叫化子一样的人竟然提出这样的问题。真是嗑瓜子嗑出个臭虫来,啥事都有。
  “有钱吗?”老板娘问。
  “有,有。”刘团圆把一沓子钱从短袖的口袋掏了出来。
  正在此时,过道里出现一个衣着暴露的女人答了腔:“走,跟我走。”把刘团圆领进了一个房间。
  团圆进了房子仔细一瞧,他高兴了,眼前的这个女子比村长贺六他媳妇都漂亮。又高又肥,胸又高,他的心直痒痒,那罪恶的根也有些冲动了,他向那个女人靠近。
  “哎,是这,咱先收钱,后办事,我先上一下厕所,就来。”
  “多少钱?”
  “二百。”那女人故意说,她知道她面前的这个男人是个瓜种和瓷锤。见鳖不捉,佛爷降罪,她心里想。
  “太贵了,一百,不然我不弄了。”
  “再加五十,干这事还讨价,又不是买东西。”那个女人抱怨道。
  刘团圆从上衣口袋掏出钱给了那个女人。
  女人点了一下钱,一百五十元,她呡着嘴笑了:"行,你先洗,我一会儿就来。"她打开淋浴头,调好了水温,随
  即带上房门,迈着轻盈的步子,一溜烟地消关在走廊里。
  刘团圆把自己赃臭的身子统统洗了一遍,一边洗一边哼着只有自己才能听懂的歌曲。但他等了好长时间始终不见那个女人的面,他着急了,穿上赃裤头开了门站在走廊大声喊了起未。
  “老板,老板,人呢?”
  “喊啥,喊啥?”老板娘急匆匆地走来,见是他,很生气:“把事办完了?还喊啥?”
  “不见人了,我还没耍呢”
  “人不是都走了?”
  “没来,她说她上个厕所,拿上钱就再没来”
  “没来?”老板娘瞪大了眼晴。
  “哄人,还没办事呢”他说.
  “不可能,我看着她领你进了这个房子的。”
  “但她说上厕所,要了我的钱就再也没有来,哎,哄人呢?”
  “你把钱真的给了她?”
  “嗯。”
  “你个瓷货,人家把你哄了,她给我说和你都完事了,给了我二十块钱房钱,就上街吃饭去了。”
  “那怎办呢?”团圆很是失望。
  “怎办个屁,穿上衣服,走人,我又没有办法。”
  “不行,这是你这里的人。”
  “那你上公安局报警去,说小姐骗了你。”
  “啊?”
  “快走,都快十二点了,这几天公安局査的很紧,小心把你抓进去。”
  刘团圆无奈,赶紧穿了衣服,趿拉着烂托鞋老鼠一样消失在夜色中。
  转眼间,农村人抓紧时间晒干麦子,并开始准备入仓。
  一般麦粒入仓前需晒二次,才能保证彻底脱水,能在仓囤中存放到来年初夏,不易霉变。而眼下还有一件要紧的事,就是要给已定植好的已长到膝盖高的玉米施肥。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农村人一直以为等玉米快扬花了施肥最好,也叫喇叭口肥。可这几年,人们图方便省事在玉米苗儿刚拔节很低时就施上肥料,更有甚者,在玉米刚长到能够到膝盖时(约五十至六十公分)就施肥。而且施肥量很大,把原来的分二次施肥变成为一次施多施重施足,并把这种做法叫一炮轰。
  人们先用较窄的锄头或一种人工拉的一边倒的小铧犁在玉米行间靠近根部的地方开一道细细地十公分深的沟,然后把肥料洒在沟槽里,再用窄锄头或小铧犁把土填到沟里,把肥料填埋好,不能外露。
  大部分人都施用氮肥,便宜经济,但太重量大费人费力。嫌重难运的人则用尿素或复合肥料,这几年也出现了玉米专用肥料,但用的人不多。
  刘平和和妻子宋莲妮顶着红红的日头正在地里忙着,他们已施完了近一亩地的肥料。今天早上,天刚一放亮,早起的莲妮就已做好了饭,就等刘平和起来呢。
  他俩拉着架子车,装上肥料和工具到地里的时候,这片村西头里上百亩的玉米地竟然没有一个人,这多少让刘平和有些失望:“现在的人怎了?这么懒的,怎不爱种庒稼了?”他一边拉着人工手拉犁犁沟沟,一边想。
  他俩来得早的原因是想趁毒热的太阳未出来,天气凉,好干活,人不受症。
  他才几天没到地里看了,没想到玉米一下了都疯蹿到人的膝盖以上高了。听老人们讲,农历的龙年,经常是雨水多,尤其对用水量大的玉米是再好也不过了。今年是龙年,雨水丰沛,苗齐苗壮,墨绿墨绿地,个个像个茁壮的少年能吃能喝能长。
  玉米叶子上的露水不一会儿就把他俩口子的裤子刷湿了,胶鞋底子也粘了厚厚地粘泥和麦茬根节麦青苗儿,使得鞋底増厚,行走如踩高跷,很别扭难受。他俩索性都挽起裤腿,并不时在小犁的背上用力的刮蹭鞋底厚厚的粘泥,如此反复,反复如此。
  不一会儿,刘平合就热了,他脱了上衣的长衫,光着膀子干了起来,出汗的身子经风一吹,舒服了许多,所以,他的动诈始终未缓慢下来。地里陆陆续续地有人来了,太阳也爬上了秦嶺山的山顶,顿时,红晕染红了大地,染红了玉米田及地里男男女女的身。
  等太阳升在空中时,已快十点半了,刘平和俩口已干完了今天该干的活儿,把二亩多的玉米田全部施上了肥。还有些迟来的人正向地里走的时候,他俩已拉着架子车驮上小人拉犁和脸盆、肥料袋、衣服走在回家的路上了。
  “难怪人家发财呢,早上刚一明就上地了。”
  “天不亏勤汉。”
  “人勤地不懒。”
  ……
  人们在议论着刘平和,有的女人骂开了自家性子坦的男人,还有的俩口干着活竟吵了起来,互相指责。而有的男人和男人,男人和女人,女人和女人隔着地块高兴说笑着,讥讽着,骚情话过头话也讲出来了,一边干活,一边说笑,地里热闹了起来。
  段宏已经好长时间都未来朝朝家商店了,也很少在村里露面,有人说,他背了个包,像似去了S市了。
  的确,段宏确实在s市,他已经来了五天了,他在等一个客戸,原来说好四天前见面,可那个客户有急事,让他再等几天,没办沄,他只能等了。
  他去了一趟S市南郊的大学城,因为,那是他最为熟悉的地方。在那里,他完成了自已的大学梦,实现了他自已人生的重大转折。在那里,他得到了知识、理想,人生观也发生了改变。
  他没有去他的母校——西北化工学院,因为他想,如今他是一个下岗职工,失业的自由人,他当前又面临着他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如向好的方向发展,他将又一次跨上一个新的台阶,但他决不能也决不会失败,进而从此随波逐流,做一个打工者,做一个普通人。他现在千万不能去母校,更不敢见母校的雕塑、喷泉、树朩、草坪、图书馆、教室、足球场等等勾起他回忆的东西,他觉得对不住他们。他要走在成功的路上,他还要做更艰苦更繁锁的努力。但不经意中,他多么想看看他的母校。此时,他的意识中出现了两个自己。
  一个他说,进去吧,看看你那熟悉的地方,使你回味你的大学时代,回味那个有朝气的岁月,你走过的每一个步子。
  另一个他说,你有何脸面进去?你已给母校丢脸了,你是个失败者,母校不愿见到你的窘迫像,希望你成功后再来。
  终于,理智占了上风,他没有去他的母校。
  他来到了大雁塔北广场,他几乎惊呆了,除过雄伟屹立的大雁塔外,这里的一切都变了。
  原来这里是一片高大的法桐树林。段宏和他的同学们经常到林子里去。夏天,在浓荫下看书、唱歌,谈论人生、理想、爱情、抱负、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有争执、脸红、不快和笑声。在那片林子里,他们逐渐成熟。
  大雁塔还是和原来一模一样,古朴沧桑,巍然屹立,像个北方汉子。该塔建于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塔高64米,塔身七层,是中国唐朝佛教建筑艺术杰作。因坐落在慈恩寺西院内,所以,大雁塔原称慈恩寺西院浮屠(浮屠即塔的意思)。是一座佛塔,是国內塔中极品,塔中之王,是S市的象征。
  燕子们密密麻麻的无规律的在塔的周围飞着,好像忘记了现在已是初伏天。它们无规律的叽吱着,细语柔声,一会儿上,一会儿下,一会儿翻飞,一会儿又轻轻地落在塔周围的青砖上,一会儿又飞起,但它们始终以塔为中心,周围不超过五百米。这个塔像太阳系中的太阳,周围分布着金朩水火土海王星冥王星等千万颗星星,亦远亦近,位置不同罢了。
  段宏十五年都没有见到这种景象了,他在塔西边的不远处,找到了几颗高大的雪松,他把一张旧报纸铺了下去,自已又坐在了上面。他很专注的望着燕子。看它们不知疲倦的飞舞着、鸣叫着。他想,他就是那燕子群中的一只小燕子。他要不停的飞来飞去,叼虫衔泥筑巢,生儿育女,完成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