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呀河畔》第一章
作品名称:嘎呀河畔 作者:万崇民 发布时间:2014-11-30 11:40:07 字数:3382
序
这是发生在清朝光绪年间,额穆县嘎呀河畔一镇八个村屯的故事,这又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回首前尘,日夜奔腾的嘎呀河,你是采珍珠的河!你是神的化身!你用洁白如玉的身躯,滋润着上万顷良田,养育了嘎呀河两岸几十万额穆儿女。
嘎呀河日夜不息奔腾千里,着实让人们感动,你流域面积最长最广,你逐年累月冲击平原,才逐渐形成了今天蛟河市(原是额穆县)这块美丽、富饶、神奇的土地。你所流经的每片土地都有说不完的故事,波涛逐浪里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是你把蛟河儿女带入一个梦里求真的世界。让我们乘坐小舟荡起双桨,在嘎呀河里乘风破浪一往无前,到达幸福的彼岸。让嘎呀河两岸美丽、神奇的传说永世流传下去。
此小说着重描述在清朝光绪年间,嘎呀河北岸人们所经历的辛酸苦辣的生活,展示了富人和富人之间,富人和穷人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和斗争,又展现了人们为了保卫自有家产和胡子帮你死我活的斗争。
那一年,在嘎呀河水暴涨,人们的生命受到威胁,纷纷逃离家园时,穷人王得海舍子救了豪绅高员外的三女儿秋花,从此结识了高员外,高员外为了谢恩给了王得海房子和土地,秋花知书达理教王得海唯一的儿子王宝山学习文化知识,宝山经过日以继夜年复一年的苦读,最终考取功名,做了额穆县县官。随后,宝山娶秋花为妻,豪绅高员外和王得海结为亲家。
高家屯的高员外族长高为民,和县令王宝山联合在一起,集中兵力有力地打击了二秃子山的胡子帮,最终正义战胜了邪恶,消灭了几百名胡子,为保卫一方平安做出了贡献。
长空闪电雷声吼,
嘎呀河畔传神话,
广袤大地砬山起,
山峰座下是海口。
盘古论今,人们述说着嘎呀河,赞美着大砬山。
相传数万年前的大砬山,山高莫测。而今人们正在不断地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大砬山又名大砬子山,山高莫测。书有八宝云光洞,七十二仙洞、洞洞相通。九九八十一山峰,峰峰相连之说。且说主峰云罩峰气势雄伟高886·2米,余下边峰八十峰,峰峰对称。远处眺望整个山脉十分雄伟壮观,主峰云罩峰和左右数十个边锋相邻,形成一座浩大的山字形轮廓。而身临其境近看山峰不尽相连,登主峰望边峰,不见人在其中,有飘云驾雾之感。
去云罩峰要经过铁板桥,走天梯进入两山峙立的一道山口,沿路有群峰:姊妹峰、竹笋峰、母子峰、望儿峰。左侧是屏神静气的卧象峰,依次而见天鼠峰、天牛峰、天虎峰、天兔峰、天龙峰、天蛇峰、天马峰、天羊峰、天猴峰、天鸡峰、天狗峰、天猪峰。余下还有数座无名之峰不表。右侧是奔腾而下的飞龙峰,依次而见地子峰、地丑峰、地寅峰、地卯峰、地辰峰、地巳峰、地午峰、地未峰、地申峰、地酉峰、地戌峰、地亥峰。余下还有数座无名之峰不表。
气势嵯峨的大砬山,遍地青松翠柏、白杨绿柳,万紫千红开满山。绿林霞光,古庙幽思,寺院幽雅,香烟缭绕。真可谓:四季风光神仙传;三面仙洞望碧空;二端边锋咏罩峰;一曲歌声响桃园。在登向主峰时,路上还会有奇石出现:有骆驼石、龙头石、神龟石、飞鹰石、鳄鱼石、醉翁石、老熊观天石……还有数尊无名之石也!暂且不表。
大砬山的山洞分布于山的四周,离上山路较远的有:朝阳洞、万佛洞、长仙洞、悬羊洞、正心洞、珍骨洞等。正心洞在对面山峰刀削般的山壁上,远远望去那个洞口只是个黑点,实际上洞口很大。离上山路较近的洞有:太极洞、大和洞、丹炉洞、观天洞、穿心洞、滴水洞、通天洞、塔洞、云光洞等。穿心洞位于大砬山的第二峰上,此洞有东、西、北三个洞口之分。东洞口可观日出;西洞口赏日落;北洞口望云海。三个洞口大小近相同,高约十米、宽十三米。游人都是顺着坡度较平缓的路由北洞口进洞。洞内宽阔,犹如一座拱形大厅,长约六十米、宽十五米、高十三米,可容纳上千人。东洞口凌于绝壁之上,西洞口通向登顶的山路。
走出穿心洞西洞口,从左侧攀登三五米,再向前走十余步,就是滴水洞。滴水洞像两串连起来的蓄水池,悬卧在穿心洞上的高台处。滴水洞的水是从洞顶石缝中滴落下来成池的。这水从不干枯,也不外溢,水清见底。整座砬山以它一峰、二洞、三石、四水和点缀的野花绿草,茂密的森林融入一体为世人瞩目。
原路返回,从穿心洞北洞口出来,过长蛇洞,去通天洞,走悬崖过峭壁人称“七步险”。虽然近在咫尺,几步即成,但是脚下的“路”极为险峻,“路”面宽不足尺,而且起伏不平,两边又是万丈深渊,人若想过去,必须面贴石壁像壁虎似的一点一点地往前蹭,然后跨越一条山洞,才能到达通天洞。
通天洞有两间房子大小,前高后低,洞的左上方有一石缝,露出一线青天。那石缝仿佛是用神剑劈开似的整齐。早些年洞里有石桌、石凳、石炕,炕上有石棋盘、石棋子,是仙人、道士云游到此留下来的。山中建有画廊,用连环画的形式介绍纪小堂在此洞打坐,降服黑鱼精的故事。
在通天洞口远望山下有一片洼地,过去叫黑鱼泡。传说:黑鱼泡里有一条黑鱼精,经常出来兴妖作怪。得道成仙的河北人纪小堂云游到这里,闻知此事后,便施神法降服了黑鱼精,并把黑鱼精锁在黑鱼泡子里。为防止黑鱼精再出来残害生灵,纪小堂从此就住在这通天洞里了,所以通天洞又称纪仙洞。
砬子山还有塔洞。去塔洞虽然有石头台阶,但是那台阶极为陡峭,如登天梯。塔洞里有用石块叠成的人形之塔,何人何时叠成,却无人知晓。此塔没有泥土粘连,却久经数年而不倒,乃为奇事。
传说穿心洞是长眉大仙居住的地方,当年穆桂英身怀六甲领兵去破天门阵,途中于破庙内生下杨金豹。后被长眉大仙收养在穿心洞,用虎奶养大成人,每日教扬金豹习文练武。十六年后,杨家将征战陷入重围,长眉大仙让杨金豹下山解围,认祖归宗。
在漫长的岁月中,民间传说,有三位道人先后来到大砬山,入住通天洞,把此洞作为“道院”。先是“天师道教”张道陵的徒儿名为指路。此道人身高八尺,红颜白发,胡须过胸,铁臂钢腿,行如风,坐如松,一身好功夫。
次日,来到“道院”的是东平府白佛山的道人名为子山。身高得体不胖不瘦,白脸黑发,头戴道帽身着道袍。此道人炼丹采用的是白佛山“三教合一”法,双手合十,双腿盘坐数日,不吃不喝,坚如磐石。
数日后,有崂山人自称道士,慕名来到大砬山通天洞拜张天师徒儿指路为师。指路执意不收徒儿,曰:“吾一生道行浅,从未收过徒儿,向来独来独往,闭门练功,不可张扬”。此人跪拜于指路,曰:“自幼好学,无师难成正果,久闻天师之徒大名,慕名而来,今跪拜不起,请师父接纳”。
指路向前连忙将他扶起,曰:“吾入此道教是师父张道陵所创建,称为天师。以老子、庄子为代表尊称他们为“太上老君”,道家的思想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同时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无事生非,争强好胜,更不可草菅人命。切记。”子山虽然没有跟指路拜师,但是也和这位“崂山道士”点头默许。
“好,我就收下你,吾一生中唯一的徒弟。”子路说道。并给来者取名法河,法河紧忙双腿跪下,连磕三个响头,说道:“谢谢师父,请受徒儿一拜。”数十天道士指路只是让法河打坐、口念咒语。并没有授予他功夫,只烦得法河紧咒着眉头,也不敢和子山述说,更不敢对师父讲,只是想:这个老道徒自称是张天师的徒儿,可能也没有什么真本事,只是徒有虚名,虚张声势罢了,再呆上几日,再作打算?
指路对法河的举动早有察觉,便不动声色把法河叫到跟前说道:“你明日开始每天去滴水洞提水十担回来,坚持数月你就有了功底,再来向我求道法。”法河口中答应着,坚持每天提水。看见师父和子山在石棋盘下棋对弈,心中不平。想这不是拿我傻吗?我不是白痴,况且我也有一些功夫在身,为何不让子山提水,甚是欺人!法河提水不出十日,一天来到滴水洞,坐在凸起的石头上歪想起来,老子今天提水到头了,猪八戒摔耙子不伺候猴啦!心怀鬼主意起身提起空木桶,走出滴水洞把木桶扔下万丈深渊,叹息一声,说道:“完了!一切都完了!”回到通天洞中,见了师父谎说:“水提的太满,脚下一滑,木桶掉下山去了。”
“法河,你功夫没成,这也不怪你,今后更要勤练,罢了,练功去吧!”师父指路说道。
晚上,指路把法河叫到身边说:“你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吗?这也是你们崂山人,海边有一座崂山,住着一位仙人,人们都叫他崂山道士。据说崂山道士会许多凡人不会的法术。距崂山几百里路外的县城里,有个人叫王七的人。王七从小就非常羡慕法术,听说崂山道士会许多法术,于是辞别家人,到崂山去寻仙。王七来到崂山,见到道士,交谈中,王七觉得那道士非常有本领,就恳求收他做徒弟。道士打量他一番说:“看你娇生惯养,恐怕吃不了苦。”王七再三请求,于是道士就答应收他为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