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落霞机场>落霞机场 第一章(5)

落霞机场 第一章(5)

作品名称:落霞机场      作者:麻雷子炮仗      发布时间:2014-10-29 21:02:55      字数:2959

   第一章(5)

考试的那天,王振华在家对着个镜子,给自己从头到脚,从里到外,全都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捯饬了一遍。
从1965年的6月,解放军取消了军衔,制式军装的样式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全军告别了以前那种苏式的大沿帽和船形帽,海军军装也没有了水兵服和海魂衫,改成了和陆军全都是一模一样,只是颜色可就完全是两码子事,从头到脚,全成了一码色儿的铁灰。据说当初确定要把海军军装改成这灰色,是想要让这身军装的颜色与军舰涂色的一致起来,日后打起海战来,多少就能起点儿伪装防护的作用,不过这到底能管多大的用,那可就谁也都说不好。至少是在两个多月以后,咱们海军南海舰队在福建东山岛附近的海面上,和老蒋打了一场八、六海战,据说是那一仗打下来,咱海军军装的这层铁灰色,就没派上多大的用场,还是让老蒋海军的漳江号,剑门号军舰的炮弹,把咱们战斗英雄麦贤得的脑袋给打成了重伤;再还有一个说法,是说海军军装改成这个样子,是为了继承咱们老红军、老八路的传统,咱海军也要和当年的老红军、老八路一样,都穿成一身灰军装。可干嘛就光是咱海军穿成了这铁灰色,陆军和空军,那不也是都应该要继承咱老红军、老八路的传统吗。
反正他王振华是不怎么喜欢穿65式海军军装那种灰了吧唧的裤子,他还是把以前那种海军蓝的干部裤(水兵裤子的前面不开门)给自己找来穿上。长这么大,除了戴红领巾加入少先队的那一次,他还是头一回自己把白衬衣给扎进了裤腰里,还假模假式的给自个儿弄了双三接头的皮鞋穿着,照猫画虎地学着那阵子全国各个演出团体上台演出时的统一着装,也那么一本儿正的给自己来了一把。
海政文工团的驻地,是在海军大院儿的最西南角,后面紧挨着大院儿南边的莲花路,东面是七一小学和幼儿园。团里自己有一栋小楼,楼跟前,冲北有个小院儿。考试那天,小院儿里男男女女的来了好些个人,都是些半大的孩子,王振华在这些人里边,瞅着就像是个老江湖了。
来这儿参加考试的孩子,也不都是冲着考演奏员去的,还有一些人,是要来这儿考声乐,就是唱歌。考生们在外面准备的时候,就见这小院儿里头,那些吊嗓子的,调弦子的,吹管子的,那可真叫是一个热闹,倒是这王振华,还算是个沉得住气的,本来也就是只想着到这儿来溜达一圈儿,瞧个热闹,犯不着这大热天儿的,还去给自己弄一身臭汗,这阵子,他就给自个儿找了个阴凉地儿,歇着了。
没过多会儿,王振华就发现,在离他没多远的地方,有一女孩儿,也是给自个儿找了块阴凉地儿,用了块手帕儿盖着脸,也正那儿歇着呢。王振华那会儿还不知道,那个女孩儿她老爸,就是两年前,他跑去沈阳音乐学院找到人家,想要跟人家学作曲的那个在延安时期就非常著名的大作曲家,她这次来北京,是想到海政文工团来考个独唱演员。有她那么个写出了《歌唱王二小》,《我们走在大路上》,再加上时下人人都在唱着的那些毛主席语录歌,早已是名扬天下了的作曲家老爸,打小儿就是把她那么精心地给栽培着,于是她这会儿的底气,那自然就足,这和王振华式的混不吝,应该还不能归做是一码子事儿。不过,单就是从心理素质来讲,这俩人,倒还真算的上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都够了是不差的了。
一曲歌声飘来:“彩灯把蓝色的大海照亮,幸福的喜讯传遍了万里海疆,海军战士见到了毛主席,颗颗红心像葵花朵朵开放……”
这是考声乐的考生在唱吕远作曲,吕文科首唱的,为纪念毛主席在半年多以前,接见海军首届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的代表写的一支歌。还别说,唱的还真是蛮有吕文科那份儿谁也拿不出来的味道,要搁在今天,没准儿就能弄回个什么模仿秀的头奖。这海政文工团的吕远、吕文科,号称是二吕,俩人一写一唱,那可真算得上是绝配,《克拉玛依之歌》,《走上高高的兴安岭》,《毛主席来到军舰上》……要是用现在的一句广告词讲,那就叫:味道真是好极了,不愧是海政文工团多少年里的一个招牌。
那个用手帕儿盖着脸,正在那边儿歇着的女孩儿,听到有人在唱吕远的歌,揭下盖在脸上的手帕儿,也朝着那边瞧过去。王振华凑过来,跟她搭讪着,俩人一见如故,没多一会儿,就凑在一起嘻嘻哈哈地聊得怪热闹了。
王振华绘声绘色地给那个女孩儿讲起了他不知是打哪儿听来的,吕远和海政文工团看大门的老头儿齐大爷闹过的笑话:作家协会的人来找吕远,齐大爷把个“作协”的,给听成了做鞋的,回过身儿,冲着楼上吕远的那扇窗户就是一通儿喊:“吕远,你的鞋做得了,赶紧下楼来取鞋。”给那女孩儿弄了个前仰后合,笑得好歹没叉了气。
俩人这儿聊得还正热闹着呢,那边就该轮到王振华进里头去考手风琴了。
  要说这王振华聪明,那也还真不是咱们抬举他。打从成琰给他找来个了那么个高人,醍醐灌顶似得给他点拨了那么一回,他便挺用心地琢磨着人家说的那些个理儿,回头又自己跟家搭上了两个半天,认认真真地闷在屋子里头临阵磨枪地练了练。临到这会儿人家来考他的时候,他也还真就是有模有样儿的,瞅着挺像是那么回事儿了。也说是那两年,上赶的来玩儿这些洋玩意儿的人不多,玩儿的人自己也不觉着怎么硬气,老觉着是学了手风琴这么个沾着洋字的玩意儿,不怎么让人待见,就不如那些个拉胡胡,吹唢呐,敲扬琴,弹琵琶的,人家玩儿的,那可都算得上是国粹,甭管是自己个儿玩儿着,还是让别人瞧着,那可就顺溜多了。那天,来考手风琴这一档子的人不怎么多,来当考官的人,也就没什么挑头,无奈中,似乎也就只好是在矬子里边拔将军,瞅着他王振华,也就还不算是个差的。
  拉完了一曲哈恰图良的马刀舞,王振华看了看那考官的脸色,觉着好像是还有点儿戏。不象是成琰给他找来的那个高人,就算他自己是才高八斗,造诣深厚,也犯不着去门缝儿里瞧人,一杆子就给人打成块狗油,楞觉着人家就没法炼了。不过那说归说,毕竟人家还是大老远的屈驾登门,不吝赐教地给他指点了那么一回,赶上这阵子考官问起王振华,说瞧你这两下子,倒像是还有那么点儿意思,你那是师出何门?这王振华也就壮了壮胆儿,拉大旗作虎皮地把那老先生给举了一把。那考官又仔细地瞧了瞧王振华那拉琴的架势,像是对他玩儿的这套里格儿隆似信非信,可倒也没说啥。不过,看来那老先生的名气似乎也还是起了点儿作用,不然,恐怕日后也就没有他王振华的榜上有名了。
多少年以后,成峪经常去日本公干,在那儿,他遇到一个在东京六本木开了一家不小的贸易公司的华裔老板,和他聊得挺投机。那人告诉成峪,想当初,他竟然也是在那次考试的时候,从天津跑来北京,要考海政文工团的声乐演员。之前,他和王振华差不多,也是没怎么经过什么系统的专业训练,就只是一个胆儿大,还加上嗓子的本钱也不错,一曲“彩灯把蓝色的大海照亮”,就被海政文工团给留了下来,日后也就几乎是成了腕儿。只是后来一念之差去了海外,成了一经商的俗人。说到当年对声乐艺术的不舍,对以往那段岁月的眷恋,那老兄一时感慨唏嘘,居然还落下了几滴泪来。
唉,文化大革命,大革文化命,多少孩子的天赋和机会,都是被那场突如其来的文化浩劫给蹉跎了。好在是,咱海政文工团在那个年代,居然还能从沙里淘金,捞出了这么几个苦命的孩子。说不定,在后面几年里被海政文工团招进来,后来都成了腕儿的那些个人,像什么苏小明,程琳唔的这么一档子人,当初没准儿也都是这么着,被海政文工团从茫茫人海里给捞出来,救上岸,栽培着他们日后走上了成名成角儿,成家成腕儿的路。
  老爷饿不死瞎家雀儿,王振华这趟北京算没白来——考上了。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