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老实人的公平梦>第十二章:大家庭的鼎兴期

第十二章:大家庭的鼎兴期

作品名称:老实人的公平梦      作者:蜈蚣山人      发布时间:2014-10-16 20:22:25      字数:3183

  上两回离开横屋下,写了春节热闹,写了小学的变迁。现在又要将画面拉回到横屋下来。
  时间大约是1972年,随着林彪事件之事,全国运动式的文革基本结束了,庐前五七农场也停办了,抓革命促生产指挥部这个机构也要撤销了,甚至三叔也因文革的原因被清退出了保卫部(公安局)。随着抓革命促生产指挥部这个机构撤销,罗运宏去找了当时的组织部领导,领导给了罗运宏两个选择,一个是重新回税务局上班,一个是沙坊公社还缺一个秘书。可能当时税务局也不怎么吃香,再加上当时会文也二十岁了,也在家里常常闹情绪,前一年与二叔和奶奶吵架,最后连在箱几上放了几十年的一对花瓶也被他摔成碎片了。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运宏选择了回自己老家所在的沙坊公社当秘书。
  运宏回到本公社后,回家的次数更多了,孩子们也大了,原来三叔与会文共用一个房间,在里面放了两张床,后来大姐大了,又在奶妈的房间增加了一张床。到72年时,三叔二十四岁了,也该找了对象,如果结婚后,带回家再与会文同住一个房间就非常不成体统了。
  原来运宏住的半间后面是关牛关猪的地方,原来回去少无所谓,现在回去多了,天天与猪牛同睡,心情也非常不好,正是这种情况下,全家又决定在横屋的后门前的空地上建一栋大厨房。说干就干,用时不长,这个大厨房就建了起来。后来三叔结婚前打了家俱,三叔的家就设在了我父母住的半间后面,也就是原来关牛关猪的那半间里。
  厨房比正屋还高还大,厨房与正屋之间没做墙,有东西南三堵墙,正门理所当然的开在南墙上。这样一来,在外人看来,大厨房的南大门就成了整个横屋下的正门了。
  横屋下点据着整个村头南大门,村头的前面就是全大队人上上下下去大队部合作社及赤足医疗站大道。这样一来,外人来我家做客也都从厨房大门进,因此,大厨房的南大门就成了整个横屋下的正门了。由于做了这个大厨房,正屋后面的两个半间及厢房就非常黑暗了,大白天进去都没什么光亮。
  厨房建得又高又大,从南大门进去,右边是三个养猪栏和鸡舍,左边是做饭的灶和全家人吃饭、洗脸的地方。从结构上看有点象现在的钢结构大棚,只是我们的大厨房是由四根大大的杉木为支柱。
  走进大厨房,左吃饭这半边是空对空,上面没搭楼板,但中间部分与右边三个养猪牛栏和鸡舍这边是搭了楼板的,在大厨房的前门屋檐是往外做出了一米多,因此,在搂上也搭建起了一个吊搂,只在中间部做了栏干和铺了木板,吊搂两边却是空着的。
  大厨房的正前方是一片果树,最打眼的是一棵又高又大又显眼的石榴树,另外有三棵李子树,两棵桃,这片棵树都连同这片场地都是我家的,果树的前面就是全大队男女老少买东西、看病、上学的必经之路。在这片棵树林子与大路之间,还有一小段两三米宽的解放前留下的残墙。在我们这片林子的左边有老支书罗运清家的一大片李子树,还有几棵大古樟,再左边就是一个全村养水浮莲的大水塘,所有的这些一切,现在都不见了,都被房子所替代。
  七十年代初,可能是我们这个大家庭最最鼎兴期,因为这时也符合当时的历史朝流,社会一大二公,城乡一家亲,城乡知识青年插队农村,到了收割时,甚至城里的单位上还会组织工作队来帮助收割,真有些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味道。我记得到了我读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祠堂里的裙板上还贴了一张展示未来农村现代化的宣传画,用现在的话,这是一首打油诗。上面写到:
  八字头上一中塘,两边开渠靠山旁,中间一条机道耕,合理施肥保禾苗。最后一句可能有误。这幅画,现在让我想起来都觉得相当好,因为非常直观,让我一个当时读小学的人都知道未来农村现代化是什么样子。这是东梅巷的最顶端有一个大水库,那就是北边水库,水库的两边的山上分别开了两条水渠,这个事已在进行,很多只修了一半,最后改革开放后停了。中间一条条机道耕,当时我们东梅巷还没搞,合理施肥保禾苗这说的是科学种田,我还记得,当时我们村有一个农技员被派到海南去学了一年种杂交水稻,回来后,全公社,可能是全县就在我们村搞起了杂交水稻试验田。
  杂交水稻是父本和母本栽种,具体是这样栽种的,首先是一行父本,然后又栽七八行母本,接着又是“一行父本,然后又栽七八行母本”,就这样相间的栽种下去,杂交水稻与我们原先栽种的水稻最大的不同就是一兜只栽一根苗。这就省了很多种子。长到受粉的时候,要用人工用竹杠去给杂交水稻受粉。到收割时,一行一行的父本,产量很高,七八行七八行的母本产量很低,母本结出来的就是杂交水稻的种子。
  到了七三年之后,农村各家各户都有了自留地,我家那时人多,可能有两亩多自留地,生产队也开始了分组进行劳动。在收割时,还搞起了按件计工分,即按每个组收割的田亩数来计各组的工分,然后再按比例分配工分。到了后期的时候,水稻的产量也很高了,单季能达到七八百斤,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亩产跨纲要。并不是后来宣传的,文革结束时,都说中国经济到了什么崩溃边缘。至少在农村,这与当时的事实是不符的。这可能是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建设最成功的时期。随着水利建设的完善,随着杂交水稻的试验成功,随着农业机械的运用,农村确实在向现代化方面前进着。现在很多人认为改革开放农村有了大发展,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不是农业生产发展,改革开放的最大意思是解放了农民的人身自由,使农民离开了土地,从而生产了许多农民企业家,有的农民打工仔也从此改革了自己的命运。我们村现在就有很多外出打工的人员,通过打工。有的当起了老板,有的开起了店,有的在外成为技术能人,有的在城里购建了新房,有的在村里做了新房子,很多人开上了汽车。比我这个81就考出来的,没有混到一官半职的人,可是强多了。但村子还是那个村子,田还是那几亩田,甚至环境还不如从前了。
  随着双户籍的取消,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将来一定会有一个大发展,农村是我们的根,也许到了退休的那一天,自己还会回到农村都不一定。现在老家离新县城有四十公里,公路好,有车几十分钟就到,即使没车,骑上电动车也就一个多小时的事情。
  上世纪七十年代前五、六年,是农村的集体经济大发展期,也是我们这个大家庭的最鼎兴时期。
  自从建起了大厨房后,我家的大厨房就成了生活中心,活动中心,接待中心。除了睡觉在横屋外,其他的一切活动都在大厨房里进行。当然,例外的情况也有,那就是来了贵客或过年时,就会分两桌吃饭,大人和贵客到横屋下的八仙桌上去吃,我们小孩和女人们就在厨房的小圆桌上吃。平时一家大小十几个人也在小小圆桌吃。
  到上世纪七一七二年时,二叔家也有了两男两女四个孩子,我们家也是四个孩子,而此时,我们家大哥二十岁了,与二叔一起吃十分,我大姐也十六七岁了,吃五点五分,加上我母亲5份,我们这在农村就多二叔家多出五分,再加上我父亲的工资每月上交给我奶奶,此时二叔只会占便宜,因此,这时二叔也没什么可说的了,而我父亲的想法就是维持这个大家庭,因此,这是这个大家庭的最稳定时候。
  七三年,我正好十岁,十岁的孩子,应什么事都记得一清二楚了。农村十岁,主要任务就是放牛,玩游戏,偷人家的瓜果。我这人其他的爱好倒没有,就是从小就比较好吃吧,直到现在,只要家里一天没水果,我都会说,没什么吃的啊。买我是不买,一般都是老婆买。而且我这人吃东西也不象话,吃起来没个完,有时苹果买来,我一天能吃四五个,基本更多。我知道这个习贯不好,但就是管不住嘴,到外面却不好意思吃。有时下企业,人家老板客气,买了很多水果,我一般都只吃一两只。
  小时候偷东西吃,现在想来与道德品德没任何关系,参加工作后,别说是贪,我真的从不沾人家的一点便宜,甚至能向我这样看淡钱财的都很少,以现在自己的工作,吃饭也是常有的事,有时我都不愿意去,宁愿在家里吃自家的饭菜,也不愿意去上饭局子吃,也不想贪别人和公家的一分钱。我常对同事说,只要能让我每月有工资领就行了,当然前提是,也别让自己五十岁了去做二三十岁新参加工作的重活和累活,如果是这样,自己肯定也受不了。
  下一章,还是谈谈我小时候是如何偷吃的吧。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