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老实人的公平梦>《横屋下》第五章:夜色下的屋里屋外

《横屋下》第五章:夜色下的屋里屋外

作品名称:老实人的公平梦      作者:蜈蚣山人      发布时间:2014-10-07 12:12:10      字数:3117

  上一回写了横屋下的早晨,写的主要是我奶奶与我二婶在家做饭的情景。其实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之前,中国虽然说是社会主义,农村也称为集体经济,由农民在生产队统一劳动,生产队统一核算,口粮是按人头分配,大人小孩有所区别,虽然也算钱,但分配的数量与工分不挂钩,即使这户人家没一个劳动力参加生产队的劳动,也能保证口粮的分配,菜则是各家各户自己开土种。在生产力方面,当时的农村,与古代中国农民的生产劳动没多大的区别,还是处在牛拉人挑的完全手工劳作的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时代。
  六十年代末,那时乡村还没有柴油机,因此,夜里点灯用的是煤油灯,做饭用的米是靠自己土办法做,即用砻脱壳,用碾将脱壳的谷子碾碎,然后再将碾碎后的谷子用米筛将大米与米糠分离出来,这个任务主要是我母亲负责。
  在农村,尤其是夏天,一天的生产队劳累之后,一家人吃完了晚饭后已是九点多钟,二婶照常负责洗碗等家什。我母亲,也就是人们通常称呼的大嫂或运宏嫂,在吃完晚饭后,则在客厅的八仙桌上点烧一盏煤油灯,架起砻谷子的笼,在客厅里砻起谷子来,在横屋的客厅中央,一个矮小的女人,架着一架砻谷机,用手一推一拉之间,砻谷机自然的转动着,上砻与下砻磨谷子的声音也在有节奏的沙沙有响,两层砻之间谷子一点点的经过砻机后散落在地上,砻里没了谷又加进去,就这样用手一推一位,带动着砻谷机一圈圈不停的转动,直到将一担的谷子砻完。有时候我三叔回家也会带带砻,后来大哥大姐长大了,也会带带砻。但在我的记忆里,大多数时间都是母亲一个人干。砻完一担谷子大约已是晚上十一二点钟,母亲又要将它装进箩框,扫干净地面,重新将砻机放到客厅的左角去,这样才算完工了,第二天就等着我们这些小孩子去坐碾子碾。
  说起砻谷子的砻,现在的人肯定没见过,现在即使在乡下也见不到了,砻从造形上讲有点象现在还能见得着的石磨,所不同的是,砻比石磨要大,两层砻比两层石磨也要高,所用材料也不同,砻的外面是竹编,里面是用沾黄土打实的,上层的中间一个洞用于放谷子,两层笼的上下之间的沾黄土里有规律的摆放着一片片的竹片,正是有了这些竹片,使得上下砻之间转动摩擦时才能将稻谷的谷壳分离大米与谷壳。
  横屋里,每天晚上,除了砻谷子发出的沙沙响声外,还有一种特别声音在啪啪的有节奏的作响,这是其他任何家庭所没有的,那就是奶奶拍打大腿的声音。奶奶有一个怪毛病,就是每天晚上都要有人给她拍大腿,并且拍得特别响,这个任务一般都是大姑的长女,即我的大表姐去完成,有时候奶奶自己也拍,小时候,我也给她拍过几次,要拍得特别重,拍得声音特别响,直拍得她的大小腿肚子发紫才算完事。
  第二天晚上,运宏嫂又要点上煤油灯忙上一个晚上,脱壳的谷子通过一天碾子碾过之后,谷壳完全被碾得粉碎。晚上母亲又要将这一担被碾过的混合米糠的谷子分离成大米和米糠。这件事也是由母亲用米筛去完成。一担谷子也要干上一两个小时。又要做到晚上十一二点钟。
  一般情况是一次砻一担谷子,每担谷子约150斤左右,一担谷子估计能筛出100斤到120斤左右的大米,也就是够一家人吃上七八天。因此,砻谷筛米的事情,母亲大约一周就要做上一次。一直做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大约七二、七三年,罗家村与郭家村联合购进了一台柴油机和括米机,从此两个村庄晚上同时通上了电,白天就用柴油机带动括米机括米,从此母亲也告别了每周一次的砻谷筛米的繁重的耗时又耗力的体力活。
  夏天时,那时候没有电,村里的小孩子就到晒谷场上去玩打仗或捉迷藏等游戏,有时还会跑到人家的自留地里去偷瓜吃。到别人家的树上去摘李子吃。小时候偷吃可能是农村孩子记忆最深也是最有意思的一件事,此事我将在后面专们讲述。下面,我还是讲讲终天里,在家时横屋下发生的一些小故事吧。
  有一年冬天的晚上,一家人围在火炉边烤火,二叔将一件打显的衣服拿到火炉边来烤干,烤着烤着,突然轰的一声,一个东西暴炸了。后来二叔说,是雷管暴炸,可能是烤衣裳的时候,雷管不小心从衣裳口袋里掉到火炉里,因此产生了大暴炸。那个时候修水利多,雷管放在衣服口袋里是常有的事,好在这次暴炸有惊无险,并没伤到人。
  以上是冬天全家烤火时发生的一次意外。一般情况下,冬天里,大家在一起烧火时同,总会说些社会上发生的事情,尤其是一些新鲜的情况。比如有人在当街在路上检到一块黑金,说是263地质队的车上掉下来的,最后补找回后,给了检黑金都很多钱等,这事就是当时有乡广为流传。
  有一次大哥不知在那里听到一道算数题,哥就将这个他认为很难的算数题说出来给我们算。说是有个妇女提着一蓝鸡蛋,有人问这蓝鸡蛋有多少个,妇女说“两个两个数多一个,三个三个数多一个,四个四,五个五,六个六数也都多一个,当七个七个数时正好”,问这一蓝鸡蛋有多少个。我从小对语文不感兴趣,但对数学很感兴趣,别的孩子听后算了一下就没再去算了,虽然我也当时不知道算不出,但我一直在想这一蓝鸡蛋有多少个,半个钟头不到,我将标准答案说了出来。大哥最后赞杨了我几句。其实也就是套数套出来的,主要是套五六七这几个数。可能我对数字有些天赋吧,我一下就想到五六三十,四七二十八,然后是三七二十一。很快就猜出了标准答案是301个鸡蛋。
  这可能是小学三四年级的事,因为小学读阶段,我只在读三年级时,我的数学一直是班里的前三名,其他时间,我小学的学习成绩并不好,小学时,一个年级十七八个同学,别说是班里的前几名,连中上水平都达不到。在我的记忆里只有读三年级是个例外,我小学三年级读了二年半,按此推算,我应该是1970年2月报名开始读书的,六年半正好是1976年7月小学毕业。
  横屋下,随着年代的不同也在发生着不同的变化。到了七十年代中期前后,那个时候全国兴起了大办民兵,大队的民兵营长是我的一个戚拍堂兄,民兵连长是我大哥,我大哥的房间就成了枪介所,全大队民兵的枪都放在我大哥的房间里,有一挻机关枪,一只冲锋枪,还有八九只全自动步枪。有时候,村里的民兵还会一起来檫枪。
  在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每年的各家各户还用请些工木等手艺人来家里做工,这些手艺人一般都是吉水那边来的,吉水那边田少人多,饭不够吃,因此出来做手艺的特别人,这些做手艺的,有的吃饭早就回吉水那边去住,有时吃饭晚,一般就在请做事的主人家住,这些做手艺的师傅,大多数比我们见多识广,常常讲一些民间趣闻来给我们听,他讲得头头是道,我们听得津津有味。所以,那个时候,在农村里,我们见到这些手艺人都觉得很亲切。有的手艺人,今年来,明年还来,久而久之,见了面就象是村里人一样。
  那时候,每年到了中秋前后,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就是请盲人来说传,说传的盲人带着一只胡琴,拉一下胡琴,说唱一句故事传子,很有些味道,这时,不但本村的大大小小会聚集到祠堂来听说书,连郭家村的男男女女,老老小小也会过来听“瞎子说传”。讲的一般都是薛平贵征东,薛丁山征西,罗通扫北等唐朝的故事。
  现在的年青人,甚至我们这些在没电时代过来的人,现在如果有一天离开手机、电视、电脑,生活都会很不习贯,尤其没有经历无电时代的人,他们肯定想象不出我们那时的晚上是如果度过的。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生活方式,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们来说,以放暑假后为例,我们那个时代的生活方式就是早上放牛,上午砍柴或打猪草,下午又是放牛,到了终天,主要的任务就是破树兜,挖树兜。所谓破,就原先砍掉的松树兜,过了一两年后,里面全部被白蚁蛀掉,用砍刀一破,就自动倒下,破的树兜就是为冬天取暧用。挖树兜也是冬天取暖用。到了晚上,玩游戏是我们的最主要的生活方式,其中又以促迷藏为主,在民兵盛行的阶段,我们也玩打仗的游戏,用木头做枪,用竹片做大刀。
  我们的夜晚基本就是这样度过的。想想那个时代的夜色下的生活,实实品味,其实也是非常有趣的。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