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二十一世纪初(续)
作品名称:麦收 作者:周会涛 发布时间:2014-10-02 11:17:19 字数:4209
“我还能活多长时间?”王土根平静地问。
“那不好说,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而不同,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留给你的时间不会太长了。”医生说。
“医生,会不会搞错?”呆若木鸡的铁柱终于醒过神来,他不敢相信医生的话是真的。
“我想不会的。当然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你们可以去省城肿瘤医院做进一步验证,毕竟那里的条件要优越许多,也是医保定点医院,我可以帮你们办理相关手续。”
很快,县医院的诊断结果便在省城肿瘤医院得到了证实,王土根只在肿瘤医院住了十来天,他便再也忍受不了大城市那铺天而来的喧嚣嘈杂的气浪,忍受不了医院里刺鼻的药水味以及病人们痛苦的呻吟,他觉得呆在那里自己反而会因为精神的巨大煎熬而死得更快,倒不如回到自己的家里,回到那个宁静安详的小村庄里做保守治疗,安安静静地度过自己仅存的时光。就是死,也要死在那里,这样他九泉之下才能瞑目。最终,铁柱还是在他的一再坚持之下妥协了。
王土根终于回到了小王庄,前来探望的人络绎不绝。人们大都不敢相信,像王土根这样强壮的身体,这样善良的好人,老天爷会让他得上不治之症。望着他表象上依然很好的精神,人们打心眼里怀疑,是不是大医院也搞错了。
但事实终究是事实,王土根的身体由于只能进流食而逐渐消瘦了起来,头顶也因放化疗而开始脱落。小王庄的田野里,人们不再能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
老天毕竟是公平的,它又让王土根在这个世界上度过了一个象征岁月的春节,艰难的增着了一岁的寿辰。一开春,王土根原本体壮如牛的高大身躯已经被病魔折磨得不成样子了。麦香娘不知从哪里得到一个偏方,说是麦苗汁对癌症具有神奇的治疗效果,于是铁柱娘就接连不断地去二栓家种着的原本是自家的责任田的麦地里采摘一些麦苗回来,然后用榨汁机榨出汁液来给王土根喝。不知是偏方真的有奇效,还是王土根对那裹挟着大地体液的汁浆特有的的依赖,自从喝了那苦中带香的汁液以后,王土根的病体果然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复,精神也比头年冬天好了许多。
谷雨后,天气才真正暖和了起来,王土根知道,快到麦苗抽穗扬花的时节了。这几天天气特别好,王土根的心情似乎也随着这农历四月的艳阳天而显得格外清亮。头两天,铁柱一家刚刚来看过他,还特意把宝贝孙子思城留下了照顾他一段时间,今天天气格外晴朗,太阳光亮亮地照在小王庄的角角落落,把小王庄的一切都映衬得那么清晰。王土根坐在轮椅上,让思城推着他,慢慢走向田野。一碧如洗的蓝天下,漫野里是墨绿的麦苗,南风吹来清凉,弥漫着田野的清香。纵眼远眺,广袤的麦田像滚滚的绿浪。这是生命的绿色,是土地给予人们的最富生命力的颜色,而一辈子跟土地打交道的王土根却很久没有见到这熟悉的景色了,王土根久久地凝望着,阳光照在那一眼望不到边的浓浓的绿海,反射的光盲逼得他直晃眼睛。尽情沐浴着这一片绿意,聆听着田野里清脆的鸟鸣,王土根呆滞的瞳仁里忽然闪现出一丝晶亮亮的光芒。他多次用含糊不清的声音制止了思城劝他回去的善意的要求,用手势示意思城为他掐过一个抽出的麦穗,仔仔细细地端详着泛在上面的黄色的微微颤动的延续生命的花蕊,然后轻轻一吹,那花蕊随风便四散开来。他回头深情地望着思城,却忽然发现思城的眉眼竟和自己年轻的时候出奇的相似,他的嘴角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思城似乎明白了爷爷的心思,他用力点点头,一行热泪禁不住滚落下来。
这天夜里,王土根睡得很香,他梦到了那一片泛着浓浓的绿意的麦苗,梦见了一望无际的金黄色的麦浪,梦见了热火朝天、丰收在望的麦收的热闹景象,还梦到了他年轻时最好的朋友麦香的爹臭粪正微笑着向他走来……
八
王土根老汉去世了,在一个麦苗抽穗扬花的季节。他带着满意的微笑,带着对土地和亲人的依恋驾鹤西去了。
灵堂里,泪眼模糊的亲人们围在他的遗体旁为他守灵,不时传出接送悼唁者的一阵阵痛苦之声。这些人中,就有麦香母女。
在守灵的人里,铁柱娘倒显得异乎寻常的平静。对于丈夫的死,没有谁比她更加痛苦了,但是,她却很少流眼泪。近年来,她开始信佛,经常参与信众们的聚会,参加庙会上的跑花念佛活动。她相信命运,对人生从来没有过高的要求。他觉得上苍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了小王庄,交给了王土根这样一个勤劳朴质,值得一生相托的老实巴交的庄稼汉,厮守着一方农家小院过着朴素节俭,踏实富足,子孙满堂的生活,她已经很满足了。在她的意识里,丈夫先他而去,全是因为上苍对她的眷顾,让他提早到另一个极乐世界为她准备来生的东西去了,对此她欣然接受,就像过去的岁月里接受他赋予她的一切一样。如今他去了,还有他跟她留下的儿子铁柱,她知道,儿子还会像他一样照顾自己,直到她追随他爹去得那一天。
铁柱此时的心情更是五味杂陈的。他为失去给了他养育之恩的父亲感到难过,为自己有违父亲的意愿感到羞愧,同时也为自己将来的归属而困惑。自从离家去外闯荡,历尽了奋斗创业的艰辛,遭人歧视的痛苦和成功的喜悦。如今,虽说在外创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小天地,然而,他不知道失去了父亲的小王庄将来还是不是自己的家。一旦把娘接到城里或者娘百年之后,自己就会像一片孤叶一样飘荡在本不属于自己的世界里,为此他感到莫名的失落与恐慌。
哭得最痛心的要数麦香。一是她女性的特质所决定,更重要的,打小她就失去了父亲,是土根大叔以他伟岸的身躯为她和母亲撑起了一片天空。没有王土根,就没有她的今天,在她的心中,早已把王土根当成了亲生的父亲。她如今成为一名乡镇中学教学主管业务的副校长,她要把王土根的精神,把他们这一代以勤劳、善良铸就的古朴和谐的乡村文化,灌输给她的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永远记住,自己的根在冀南平原,无论今后走到哪里,他们也永远是这片黄土地上哺育出来的子孙!
二栓的父亲也一直盯在葬礼的现场,除了二栓与铁柱的特殊关系外,他也很清楚,王土根的今天在不久的将来就要成为自己的明天,他们这一代人也即将退出岁月的舞台,就像田野里的一茬茬麦子。他们的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而今,他只想多陪同先他一步的老伙计一些时候。
夏随波和乡里的一行人在村干部的陪同下前来悼唁,他面色严肃,在王土根的灵堂前深深地、诚挚地鞠了一躬。他对王土根怀有很深的敬意,这种敬意是发自内心的。作为一级政府的官员,他真心实意地尽力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实事,尽管由于受一些潜规则的裹挟,有时不得不说一些违心的话,甚至办一些违心的事,但是,他的心里明明白白,只有他们,才是自己的衣食父母,他们才是这片土地的真正主人。无论哪朝哪代,任何溅视他们,自以为高高在上的人绝没有好下场。等祭奠完毕,夏随波把随行人员打发走后,他来到帮忙的人群中致谢,还不时与他们很有节制地开着玩笑,甚至连他们按闺女女婿的标准提出的要求都全盘接受,乖乖地掏出三百元犒劳大家。他知道,在乡亲面前,他只是个普普通通的闺女女婿。如果得罪了他们,一旦将来丈母娘百年之后,不要说他们给你摆门,就是不往前凑,也足以让你在人前颜面尽失的。
出殡那天,王土根的送葬队伍排得长长的,足足有一里多地。当他的棺木被吊车缓缓落入坑穴,安放进他生前无比眷恋的黄土地的时候,恸哭声立刻响成一片。亲人在流泪,为他们失去的宝贵亲情;乡亲们在流泪,为他们逝去的最好的乡邻;小王庄在流泪,为它逝去的一段村魂。不大一会,在一片泛着浓浓绿色的麦苗丛中,一个黄色的坟头便静静地安卧在冀南平原的肥沃的土地上。
王土根走了,但是由他们这一代所创造的由勤劳、简朴、和谐的民风组成的一段乡村的根脉文化,将永远镌刻进乡村的历史,扎根于在冀南大地上,生生不息。
丧礼完毕后,人们开始纷纷散去,而一个人却长久地跪在王土根的坟前,长久地不肯离去,他就是铁柱的儿子,土根的孙子思成。此时他的眼里已经没有了泪水,更多的却是一种坚毅的神情。
不久,小王庄新一年的麦收开始了!
后记
小说今年五月刚刚定稿不久,便有幸听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纵横》录制的五集系列专题节目《麦收时节?双行线》,我惊奇的发现,我的小说中的经历、感悟、困惑、畅想竟然与专题如此相吻合,可谓异曲同工。金色的麦田里正在堆积丰收的喜悦,千百年来,麦收早已超越单纯的时令概念,连接着国与家,更迭着新与旧,酝酿着聚合与分离,仿佛双行线,交织着,缠绕着,前行着,勾勒出时代与国家的轮廓。
我是一位教师,但首先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我从小生活在冀南大地的一个偏远农村,是这方热土给予生命,养育我长大。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即使参加工作以后,但我始终没有忘记我的家乡,我的热土,我的亲如一家的乡亲,因为我的根在这里。即使生活道路上遭遇许多艰难险阻,风霜雪雨,但是我始终保持一颗善良、诚实、平淡、坚韧的心,因为那是这片土地赋予我的,渗透到我血液里的品德和意志。
我生活在这片热土,与她一起经历了时代变迁的风风雨雨,社会进步的方方面面。然而,在小说里,我表达的不仅仅是对这片热土以及生活在这里的人民的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欣喜,更多的就借乡村最重要的农事活动麦收折射出城镇化发展带来的问题和影响以及对农村和农民的前途和命运有着过多的关注。无农不稳,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从农村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彻底改变了农村生产队“吃大锅饭”的弊端,极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探索出了在当时来说最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发展道路,人民生活大为改观。我就亲历了农民们热火朝天挥汗如雨、烈日炎炎下割麦打场的艰辛劳作和见到麦粒翻滚、仓满囤满后带来的丰收喜悦;亲历了由镰刀、“小推子”(小型割麦机)到联合收割机演绎出的农村机械化的过程以及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同时,面对今天中国历史日新月异的发展,城镇化大变革的背景下农村发展过程中的农村机械化程度大幅度提高,土地锐减,劳动力缺失,后继乏人的现状,曾经的一家一户的劳作形式能否适合现代的发展的节奏,以后的农村发展道路是什么,怎样解决好发展中带来的坏境污染,土地资源锐减的问题等等,我都做了深深的思考。而更对中国农村的前景和美好未来投入了热切的希望和畅想(主要通过王土根的孙子思成表达的)。我坚信,我的家乡一定能够伴随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走出困境,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农村发展之路。一个文明,富足,和谐,可持续性发展的新农村的美好前景必将展现在我们面前。我热切期待着……
现在的网络小说大都以新奇、刺激、惊险、紧凑的离奇情节为主流,以迎合节奏快速的人们的生活需求。从这一点讲,我的作品也许不能算作成功的,至少不能算作是时尚的。但是它确确实实凝聚了我的深深的思索在里面。
因为我是农民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