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部分:第二十七章、第二十八章
作品名称:沧桑与梦生 作者:笑君 发布时间:2014-10-11 17:24:51 字数:6047
第二十七章:还是回归吧
黄总的离去,就像一声惊雷,不是炸在天上,也不是炸在大地上,而是炸在乔阳的心上。从追悼仪式现场回来,一连多少天,他都没能回过神来。
黄总那微闭着的眼睛,那合得没有一丝儿缝隙的嘴……在乔阳的眼前挥之不去。
乔阳总感觉,黄总和他的话没有说完,而且一定还有很重要的事要与他讨论。那么,黄总到底要说什么呢?是说他醒悟得迟了,是说他根本不想这样做!是说他早就有了进退之法,只是下错了一步棋!还是说他太天真了,太相信了“朋友”的感情,太相信了自己的判断能力,太相信了……
总之,乔阳老在想着黄总,想着黄总这个人,想着黄总的那些事。
最后,乔阳想到一个问题,黄总是个商人,他乔阳现在也是个商人,商人在中国算老几呀?
自古以来,我们中国就有一个怪象。商人,在社会各行各业中,是被排在末位的。古时是:士、农、工、商。今天呢,是:工、农、兵、学、商。好像商人永远都被定格在低人一等的位置上。
这样说来,很多人一定不相信。你瞎说什么呀,你看那些财大气粗,腰缠万贯,一掷千金,生活在花天酒地之中的老板们。有几个不是见人鼻子出腔,走路都不怕要横着来,比谁低呀。确实有这样的现象,可这只是那些凭着某种机缘巧合,一夜暴富,没有思想,不知深浅的浑浑噩噩之辈。凡是真正成功的商人,绝没有这样的,反过来却是处事慎重,说话不动声色,左右逢源,走路都怕踩死蚂蚁。为什么呀,因为,有很多人在盯着他,在惦记着他呀。
商人,没有政治地位,没有靠山!
黄总是从国有企业出来的,乔阳是从行政机关出来的,都在商海中混了几年,他们看到的太多了。
机关里一个小小的办事员,在一个身家上亿元的老板面前,也是领导,也要站在前排,也可以颐指气使,指手划脚,品头论足。甚至,还经常给你做做批评教育,说三道四。你还得点头哈腰,虚心接受。
反过来呢,你再看看,这些老板们要到各个部门去办点事,见了谁都是领导。给领导递杯茶,要举双手,还得举直了。敬上一颗烟,都递到手边了,人家还爱接不接的。
要求办点事,一看材料,二要考察,三上酒桌,四下舞厅,五入赌场,六拉小姐,七送厚礼,八方说情,九九归一了,最终还不一定能搞定哩。
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中国人的文化,中国人的传统,中国人的思维,中国的现实——政治高于一切,行政机关的人也高于一切。好像只有他们,才是这个社会的主宰。
黄总为什么要“做大做强”,为什么要当“明星”,为什么愿意一边追着领导,一边又被别人骂着呢?其实,他要的就是一个一分钱不值的虚荣,一张能够当作虎皮的旗帜。便以此来抬高自己,撑大门面,让自己也挤入上流社会。
可是,他的代价太大了,好景还不如一盆昙花,连一现的机会都没有,还没能转过一个春天,便把自己的一切交待在天国里了。把遗憾留给了很多人,把一个不解的迷放在大庭广众之下,任人胡说八道,任人捕风捉影。
这不仅仅是黄总个人的悲剧,也是这个社会的悲剧。
这时,正是乔阳的大楼被拆迁之后,心情极度的郁闷。
黄总的离去,对乔阳来说简直就是雪上加霜。总之,乔阳感觉到了一种极度的空虚,他的眼前已经没有了曾经的那些梦幻,他的心里已经不再想着明天是什么样的目标。
热情的孙师傅几次给他打电话,问他考虑得怎么样了,给他出注意,还给他介绍相关人员。一句话:要帮他。可他呢,先是搪塞,尽说些不着边际的话。之后,干脆不接孙师傅的电话,已经没有了曾经的那些考虑了。
他的灵魂像要离开他的驱体似的,整天游离在漫漫苍苍,无边无际的荒原上。
他病了,他在家里躺下了。
可是,真的是病了吗?不,他的躯体没有病,是他的心里病了。一连好多天,一会在床上躺躺,一会在下地走走。一会瞅瞅窗外的景色,一会理一理身上的衣着。一会翻开几页书,看什么都看不进去,只好又合上了。一会伏案写点东西,写的是什么呢,他自己都看不懂,只好揉了,撕了,甩了。整天不言不语,呆呆地,像个木头,想着永远也想不完的心事。
“还是出去走走吧!”结婚二十多年来,妻子第一次对丈夫提出这样的要求。
乔阳仰起脸,看着妻子,足足看了半分钟,没有说去,也没有说不去。好像这二十多年来,只有今天才这样认真地看一眼妻子。他们自打结婚以后,家里的事务以及孩子全都是妻子一个人操持。妻了也从不言语,更无一丝怨意。乔阳只顾上班,什么也不管。每天,一早出门,很晚,甚至半夜才回家,十天、半个月都不和孩子说上一句话。妻子原来的身体很差,近几年来,身体状况没有多少改变,但精神状态却比在工厂时好多了,而且还非常的能干,与从前的她简直是两个人。然而,时光在她的额上、脸上,无情地刻下了一道道再也抹不掉的印记:她,也是人到中年了!
近来,因为乔阳心里不痛快,她总是无声无息的,忙完了外面的,再忙家里的,再苦再累都是她一个人撑着,怎么也不愿意搅扰了乔阳那想不完的心事。但是,乔阳的状态着实让她担心呀。
“去哪呢?”乔阳终于说话了。
“就去大孤山吧。”妻子说:“那里地势高,可以站得高点,看得远点。”
大孤山,就在古城的西边,说是山,海拔还不到300米,完全就是个土堆。说来也怪,古城地处江淮分水岭地区,却没有连绵的峰峦,也没有不绝的丘陵,却突兀地冒出一座孤立的山。或许就是这个缘故吧,人们才把它叫作孤山。可是,前面为什么又要加上个“大”字,称“大孤山”,意义何在呢,不知道。无论怎么说,对于古城这样一个远离高山的城市来说,这座山,就是一处风景。
别看山不高,可真的要徒步爬上去,也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沿着山,有一条盘山公路,像条玉带似的,绕着山,弯弯曲曲地直达峰顶。但是,凡是来此登山的,都很少坐车,大多是从山脚寻着小径往上攀登,好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领悟登山的意义。
那天一大早,乔阳在妻子的鼓动下,他们也选择从山东面那条被很多人踏出来的小道往上爬。虽然,是一条看得见的小道,可很多地方并没有路,只是树根、落叶、石子、泥巴,间或也有几段石垒的台阶,却很是陡峭。乔阳平时煅练不多,身体还是很虚的,没爬几十米便喘得上气不接下气。几次坐到草地上,不想爬了。可是,妻子却一路领先,早已登上了半山腰。这或许就是一种力量,看着妻子轻快的脚步,他总不能半途而废吧。
乔阳终于登上山顶了。
这是古城的最高处,向东望去,朝阳已将灿烂的光辉洒满了每一个角落。眼底下的古城非常壮观,高楼林立,道路纵横,绿树葱茏。再看城市中心,那条古老的护城河婉若一条玉带,在城市的中间划了一个圈,使得古城富有了灵气和生机,就像一幅美丽的画,让人赏心悦目。
乔阳挺直了腰杆,一时被眼前的景色陶醉,觉着身子都轻了许多,简真可以飞起来了,心里进而也豁然开朗了也许多。
一阵清风吹来,撩乱了眉前的头发。可是,他却觉着这正是人与自然亲近的一种方式。是呀,让身心溶入万物之中,还有什么想不开的呢!
乔阳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气,转身再向大孤山的西坡看去。突然间,还没有品味完心中才生的那一缕情愫哩,却被另一种景象给震住了。
一片苍松翠柏,覆盖着一层层,一行行;数不清,看不尽……
真的不知道是为了什么,本是一处风景胜地,却被弄成了陵园,成了人生最终的极乐世界?
黄总不也栖身在那里吗!
乔阳的心像是被一阵雷击着了似的,感觉很痛。眼睛定定地看着,看着,几分钟都不能离开。
一种震撼,一种迷茫……让他的腿抖个不停,不由自主地蹲了下去。才刚活跃起来的心情,顿时消逝得无影无踪了。
乔阳的心里又被很多东西占居了,本想轻松,可现在哪里还能够轻松。在地上坐了一会,便拽着妻子匆匆地下山回家了。
或许,是黄总的经历让他看清楚了些什么。或许,是冥冥之中,上苍已为他安排了另一条路。他的这一生,既不是“革命干部”,也不是企业家。他的道路,也不需要在狂风暴雨中与天斗,与地斗。他只要是他自己就行了。
乔阳不想再做他的企业了。
他只想停下来,歇一歇。他思念那温馨的家庭,他想呆在妻子的身旁,看着她的忙忙碌碌,听着她的唠唠叨叨,不想再让她总是为自己喝多了酒而担心。他渴望那种晨起即弄炊烟,日落却染清风的田园野陌式的生活,那里才是灵魂最好的栖息之地。他想回归到曾经的冷清书案之中,他想感受那眺窗待月的平静与忧思……
他只想退回到那方斗室之间,还原到三十年前的他。
第二十八章:似醒了
乔阳就像是一个正在远行的游僧,突然来到了一个久已向往的深山古寺。
他停下了脚步,跪在佛在,不想走了。
一边怀念着黄总,一边重新审视着自己的过去与未来。
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里,他总是被一片浮云牵着,一面坡,一面坡地向前爬着,有时只能爬到半截,有时爬的稍高了些,有时根本就爬不动……他真的觉得很累、很累,多少次累得他就想落地生根,就像那天在大孤山的半山腰上,坐下去,永远都不再挪窝了。
这些年的蹒跚、蹉跎,都得到了什么呢?
难道,就是为了得到一片“神马都是浮云”?就是为了谋求那些物质上的需求?就是为了喝进那些不得不令人一躺下就睡上几个小时,甚至几天都不能醒来的迷惑?还是为了承受让左邻右舍妒忌得要死的像贼一样的目光?还是为了获取亲戚朋友们不了不休的埋怨与不解?
黄总就真的这么走了!曾经的那个笑容没有了,曾经的那个浮躁的步子也没有了。黄总结束了,可他呢?黄总的今天,会是他乔阳的明天吗?
不敢多想,却又不能不想,未来怎么样呢?
未来,未来在那里?按目前的路子走下去,他有未来吗?何况,目前的路……
乔阳好像想通了很多事,又觉着什么也没有想明白。更要命的是,他想宣泄一下对黄总的怀念,却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方式才更合适。
或许,是三十多年前的梦还在,还没有完全死去。或许,是文字的诱惑太大,还能迸发出几点星光。
在那个月色阑珊,无法入眠的夜晚,他情不自禁的打开电脑,在寂静的键盘上,任思绪随意的飘荡,任情感无序的流淌,任十指胡乱地敲击……他想,他总可以用文字来涂抹一下心中那一缕缕,一丝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某种情愫吧。
一阵梦一般的游离,一阵风一般的飞翔……
忽然醒来,屏幕中的文档上,竟然落下了这样的几行文字:
不料人生多遗憾,辉煌坠入他乡。应思灶上有壶浆。蜀中唯散淡,怎捋少年郎。
过往依稀前日事,何言能慰安康。匆匆握手总无双。翻身知是梦,泪水已成行(临江仙?梦故人)。
这是什么?他读了一遍,又读了一遍,这不是一首词吗!记得很早以前,曾读过明朝杨慎的词,尤其是《三国演义》的开篇语,就是用这个词牌写的,那可是几百年前的名篇呀。他还读过号称大清朝第一词人纳兰性德的词,很多都是怀念、哀叹、婉约的情调。难道那曾经在记忆中一闪而过的东西能够理解他此时的情怀,也能滋生出新的东西!
乔阳用自己的行为,把自己吓了一跳。
再慢慢的品一品,还真的把他此时想对朋友说的那些话都给说了出来。怀念的感情,无奈的惋惜,难言的不安……尽在这些文字之中了。再一想想,他只是在十几岁的时候模仿着前人写过几首诗词,早就不知道丢到什么地方去了,后来这几十年便没再写过,为什么现在……
人真的很怪,每一个时期总要用一种方式来表达和宣泄心中的某种情感。
乔阳也是如此。
三十多年前,他用稚嫩的笔,写小说,写散文,诉说着生活的艰难,心中的痛楚,以及精神无着时的感受与不快。
二十多年前,他用生涩的术语,不成熟的思考,写报告、写新闻,为自己想要追求的某个目标而奋力攀爬。
近十年来,他重复着别人的思路,以模糊的概念,用似是而非的语言,来获取物质与金钱的存在。
而今天,在不经意中,在反思中,在心灰意懒的困惑中,什么也没有借助,只是敞开心扉,竟然让沉寂在心底深处的,似精灵般的诗词,悄然复活了。真的不敢想象呀!
就从这一天起吧,文学又重新闯进了乔阳的生活。
乔阳没有停歇,顺着思路慢步,顺着情感耕耘。
春天来了,他写希望。他把对春天的渴望,对绿色的期待,还有那不甘心停下来的思考,细细地道来,只盼着山河处处都是温暖,都是理想。
出门慢步问相邻,苞蕾枝头缀硕珍。夹岸鲜红桃隐露,盈坡翠绿柳封尘。穿林脆语皆闻喜,绕岛花腰又履新。不论东风强与弱,山河处处已飞春(七律?飞春)。
夏天来了,他写愿景。他希望有清新的小雨,清新的风,早点把朦胧的雾驱散,把僚人的暑热赶走,让人永远在青松、翠竹的清香中慢步。
轻轻落印堂,点点好清凉。隔岸朦胧雾,横坡靓丽桑。翩翩皆是舞,静静总闻香。入夏何来苦,今晨雨洗羊(五律?观雨)。
秋天来了,他写收获。他猜想着凉爽快来了,丰收快来了,月上松梢的美景也快来了。
又见秋红争艳,何愁夏绿无茵。堤边恰有旧荷存,竹点斜拦作引。
月上松梢未乱,风巡柳叶依匀。游人惬意总提巾,今夜当真换阵(西江月?又见秋红)。
冬天来了,他写思考。他担忧着绿竹呀,相思鸟呀,快去避一避吧,别叫亲人失却了梦想。
瑟瑟西风何必猛,谁能锁住那山涯。林边始见相思鸟,岸上焉无旧日花。挥手难遮寒与雾,踢门便遇浪和沙。临春且问年终事,但恐英雄失了家(七律?一夜西风)。
高兴的时候,他写欢乐,把梦里拾得的幸福告诉你,让你跟着他一同去寻找曾经那不愿消逝的痕迹。
卿卿我我互相巡,踏过寒凉入早春。寂静应听青柳笑,喧嚣更纳老松纯。平湖寞寞风何在,旧岸茫茫草又新。请告村头牛大嫂,腾飞就与月牙亲(七律?入早春)。
不高兴的时候,也写,写心上的泪,写眼里的春。想找谁诉说吗?不用,他就用这样的方式告诉你,希望就在前头。
总有喧嚣迷劲旅,西风来搅蓝天。院中多少瘦枝潸。夜霜依旧在,谁愿破春颜。
墨涌心头枯笔累,寒樽和泪无言。情怀坠入老桑田。祠旁闻落羽,酸楚任由煎(临江仙?闷)。
需要思考问题了,也用诗来表达,只要梦还在,情还在,天就会是蓝的。
总被朦胧渐次关,徒生老梦入青山。身边瑟瑟三冬景,足下萧萧腊月颜。瘦水虽轻风且在,寒门半掩鸟无还。壬辰到此将何转?恰是浮云洗旧斑(七律?旧斑)。
出门旅行,看到祖国的山山水水,也用诗来抒发感情。别看没有登上黄山,可是心早就登上了,有云霞为他铺路呢。
不到莲台总是牵,追春踏雨续情缘。光明顶上亲天狗,百丈泉边放杜鹃。再捋奇松三缕叶,独收古寺九层烟。穷途纵有千重谷,敢叫流云为我填(七律?梦到黄山)。
读书,读史,更要以诗来讴歌一下古圣先贤,要从兴废中看到光明,把握明天。
飘洒如银,落地提川,主宰大邦。看江河上下,兴衰尽现;关山内外,胜败皆藏。十载追寻,一朝指点,鼓起雄鹰卷旧茫。天翻个,恰擒来旭日,换了新妆。
九洲亘古何皇。谁有胆逐人论短长。自炎尧奠礼,推开愚昧;秦唐后继,续就华章。熟记于心,发扬与事,纵揽红旗万里疆。随月走,探韶塘岳麓,世代流芳(沁园春?读雪)。
当他翻捡起那已过去了三十多年,饱经沧桑,发黄变霉的文字时,不由得感慨万千。于是,便把那些感慨道来,与你分享。
一卷枯黄,几页迷章,引动陌桑。又勾回岁月,拨撩思想;提来旧事,搅乱心房。别问春隆,当知木朽,逝去无言恰翠芳。今观此,怎秋花不现,悲喜偏尝。
难吟故梦多长。总猜到情怀也是茫。忆朝阳未起,烛光早暗;寒风扣户,拙笔孤翔。但见眉纠,何闻犬吠,倾诉胸中万缕霜。寻踪迹,竟恍如隔世,似有霓裳(沁园春?读旧作)。
诗已无时不在,词也无时不吟。生活不再单调,生活每天都有阳光。生活里的浮躁因为有诗而变得深沉,生活里的乱像因为有词而变得清纯。
乔阳生活在现实与诗中,生活被诗美化了,诗将现实轻装了,简洁了。
他生活在诗中,诗则潜藏在他的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