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卷 康大妈晚年被啃老①
作品名称:新警世通言 作者:梁景春 发布时间:2014-11-05 06:59:38 字数:3736
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
这首唐诗不单指唐代,放在历朝历代都皆准矣!世态炎凉世风日下正在当今为最!话说在这世间,有些朋友多是势力之交,没有钱是不愿和你要好的,要知道,那吃吃喝喝的酒肉朋友是靠不住的,一旦你以后遇到困难求他,就吓得躲起来。天下人多为金钱所累,无钱的没人看得起,有奶就是娘,俗话,穷在大街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又道是:亲兄弟也要明算账。就是至亲骨肉,关系到钱财的,也会换一副心肠,想着法儿算计。什么时候看见为了亲眷,不要钱做事的,几时看到亲眷富裕,不想弄到手的。
如在江苏泰州,有个出嫁多年的杨某,得知自己的土地征用补偿款被父母领走,索要无果后,向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市人民法院江口法庭对此案作出判决:杨某父母10日之内返回3万多元土地补偿款。31岁的杨某于2001年10月出嫁,户口在父母户里,承包地也分在父母户里。2010年7月,杨某得知村里土地被征用,她可分得32720元补偿款,但她去村里领取时发现钱已被父母领走。杨某向其父母讨要无果,村干部调解同样没有解决问题。
杨某父母在法庭上说,他们不是不想把钱给女儿,由于家里债务很多,在没有征得女儿的同意下,便将女儿的钱还了债。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女儿会将他们告上法院。“我抚养她长大成人,又把她的孩子抚养到5岁,她出嫁后10年间只给过家里300元,现在她为了3万多元钱把我们告上法庭,除了恨我没有别的。”杨某父母说。杨某对此事不愿多说,只是表示她的钱应该归她自己所有,未征得她的同意下任何人没有权利支配这笔钱。金钱和亲情,孰轻孰重?作为女儿难道忘记了父母的养育之恩吗,为了自己的一点利益,于亲情不顾,把父母告上法庭的做法实在不可取,正确的做法是好好和父母沟通,亲人之间好好调解。
现在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啃老族”, 有的孩子长大后对父母的养育之恩不思回报,而是想办法占有父母财产。很多“啃老族”是因为父母儿时的过于溺爱而导致的,在传统思想的束缚下,使得大多数的父母不得不拿出自己大半辈子的积蓄供养早已成年的子女。大多数的“啃老族”因从小依赖父母,失去了独立自我的能力,养成了有困难找父母的习惯,因而,长大了还是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有一首《啃老歌》是这样唱的:
昔日养儿为防老,今日养儿要啃老。
黑发不知孝高堂,白发时至想二老。
二老在时无烦忧,不见二老只剩小。
房檐低水坑一个,白发又见儿啃老。
话说在浙江宁波,有户人家姓柴,户主柴新民,老伴名叫康慧芬,邻居都称康大妈,老夫妻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大女儿唤作柴玉兰,二女儿唤作柴玉娟,儿子排老三,唤作柴玉喜。两个女儿早已出嫁,儿子也结婚分家单过。柴新民原来在一家印刷厂工作,后来退休就让儿子顶替。他们老夫妻晚年的生活也还安宁,康大妈是个勤快的人,原来是给人家做保姆,随着年纪慢慢大了,就不做了,在家里操持家务,照顾老伴的生活,柴新民在六十八那年得了中风,手脚行动不便,都是康大妈一人照顾,两个女儿和小儿子都有自己的工作,每天都很忙,平时很少来看望父母,只是逢年过节才会来一下。康大妈渐渐感觉到女儿和儿子对他们的冷淡,你道是为何?只因父母原先为女儿出嫁和儿子娶媳妇耗尽了财力,他们身边没有几个钱了,有一次,父亲在医院治疗,康大妈叫儿子拿点钱来,那柴玉喜就哭穷,说自己就那点工资,媳妇又没事做,每月都要透支,叫母亲去问姐姐们去要。康大妈就去找两个女儿,她们都显出不太高兴,都在心里说玉喜要不得,作为儿子连父母都不供养,她们已经出嫁,哪有让女儿出钱供养的理。尽管心里不高兴,也还是每人给了点钱,柴玉娟给了三百,柴玉兰给了五百。
柴玉兰在一家超市做收银员,丈夫高永贵在汽车配件厂,他们生得一个儿子,唤作高华,十五岁,在读初中。在老夫妻这三个儿女中,柴玉兰算是比较孝顺的,逢年过节回家走动相对多一些,每次回家还会给两老买点礼物,而柴玉娟就很少回家,就是会来也多是光着手,什么也不带。她在联通公司上班,丈夫郭锐是一家公司的推销员,生得一个女孩,取名郭晓梅,十岁,正在读小学。柴玉娟不常回家的原因是对父母有芥蒂,她觉得父母给自己的陪嫁不如大姐丰厚,当时大姐出嫁,父母送的陪嫁是全套家具和床上用品,而她出嫁的时候只有床上用品和一些厨具。她觉得父母是偏心眼,认为大姐嘴巴甜,而她不会说话,父母就不喜欢。其实不是这样的,因为当时儿子找了个对象,他们要为儿子结婚准备钱,所以给二女儿的陪嫁就少了些。这时候柴新民已经退休,工资也少了许多。他们为儿子结婚花费了十三万,几乎全部家底都投进去了。柴玉喜娶的老婆是个好吃懒做的女人,长得有模有样,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每天就在麻将馆鬼混,名字叫秦妃仙,他们是在牌桌上认识的,柴玉喜自从结了婚就不去打麻将了,住的房子是租的,每月的房租加上水电费要三百多,而他的每月工资也就是一千多元,加上后来又生下个男孩,小日子过得很是紧巴。柴玉喜居住的地方离父母家只有一站路,但是平时也很少回来。
后来又过了七年,父亲柴新民去世了,此时康大妈也有七十九了,也是满脸的皱纹,满头的白发,腰也佝偻得厉害,显得老态龙钟,可幸的是身体还好。此时,她一个人住在祖上留下的老房子里,自己做饭吃。邻居们都说要她到儿女家住,省的一个人冷清寂寞,但康大妈知道这三个儿女都不怎么亲了,住到他们家里,怕他们不高兴。这时候只有柴玉兰还会时不时回来看一下母亲,康大妈觉得这个大女儿对她比较亲一些,心里也稍稍有些安慰。康大妈还有一处老房子在宁邱路,是祖父开买香火的店铺,面积不大,后来一直闲置。柴新民去世后,这一带搞街道建设,所有的老房子都要拆迁,康大妈获得了房屋拆迁补偿款二十万元。三个儿女得知这个消息,突然对母亲的态度热情起来。柴玉兰经常回来看母亲不说,连很少回家的二女儿柴玉娟也会回来了,来的时候也知道带些礼物,想博得母亲的欢喜。小儿子柴玉喜更是回家比以前勤快,回到家里,就帮助母亲做这做那的,用意很明显,都是冲着母亲那二十万来的,他们想,母亲如今年事已高,说不定哪天眼一闭,腿一伸就去了,他们都想从母亲这里分得一份羹。康大妈虽然年纪大了,耳聋眼也花,但脑子还清醒,心里知道儿女们对她的态度起变化的原因。思量,自己一年比一年老,难免生活不便的时候,最终还是要靠儿女们,现在她们对我这么殷勤,是想我那笔房屋拆迁补偿款呢,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不如趁了他们的心愿,每个人给一点,以后也对我好一些。
康大妈计议已定,这天上午,见大女儿柴玉兰又来看她,就让她把二女儿和小儿子都叫来,说有事商量。柴玉兰听了忙去给他俩打电话,柴玉娟和柴玉喜听说母亲有事商量,心里猜测必定是好事,于是就放下手头的工作,急忙赶了过来,康大妈见儿女们到齐了,就对他们说:“今天叫你们来,是想对你们说,我年纪高了,今夜里脱了鞋,明早还不知道能不能穿,家里原来的积蓄都为你们做亲用光了,现在公家补偿了一笔房屋拆迁款,趁我还在世的时候,给你们三姐弟各一份拿去过生活,你们只要平时勤来看看我就行。”柴玉娟和柴玉喜听了果然是好事,心里高兴。柴玉娟道:“妈,怎么说这话,你就是没这钱,做儿女的回来照顾你也是应该的。”柴玉喜也说:“妈,你放心,你要是哪里不方便,就到我那里去住几天。”虽然说的都是客套话,但是康大妈听了感到舒服。柴玉兰也心里喜欢,但她不知道母亲怎么给她三姐弟分这笔钱。只见康大妈早把钱包成三个红包,说:“现在我对你们是同样看待,每人六万,我自己留了两万。”说着把三个红包递到三个儿女手里。柴玉娟和柴玉喜都很欢喜,只是柴玉兰高兴不起来,她觉得自己平时对母亲的照顾最多,理应多分一些,但是现在母亲已经做好了,她也不好意思说出来,只得在肚里闷气。
却说柴玉娟得了六万元,心理算是获得了平衡,她想,这次母亲这回总算没有偏向哪一方。回去对丈夫说起,丈夫郭锐也很高兴。说:“你妈也不容易,以后常回去看看,她想吃什么,就给她买去。”柴玉娟道:“我知道,只怕这回大姐不高兴。”丈夫忙问:“这是为何?”柴玉娟道:“我当时看到她脸色不好,就知道她是嫌少,平时是她回家多,连邻居都说三个儿女中,算她孝顺。她一定是想多分一点。”丈夫道:“甭管别人家的事,这和你没关系。”柴玉娟就不言语了。
再说柴玉喜,拿着六万元回家,就高兴地对妻子说,秦妃仙不听则罢,听了顿时气得脸色紫涨,她指着丈夫的鼻子大骂:“你这个蠢猪,受欺负了还不知道。”柴玉喜不解:“这是怎么说?”秦妃仙道:“在这个家里,只有你是父母遗产的继承人,你的两个姐姐早已出嫁,等于是外人,怎么她们也能分这钱,这太不公平。”柴玉喜听了这话,觉得还真是这么个理,但他却显得无可奈何道:“这是咱妈的决定,我咋能独吞。”秦妃仙说:“你妈是老糊涂了,家里有儿子媳妇,却把财产给外人,叫人评评理,看她这样做对不对?”接着又道:“你想过没有,为妈养老送终的只有你这个儿子。”柴玉喜挨了妻子一顿骂,垂头丧气,想到自己先前还说,要接母亲到家里住几天,看来这话是说早了。他对母亲的这种做法也渐渐地产生了不满。可是现在事情已经无法挽回,他问妻子:“你说现在怎么办?”秦妃仙说:“不是还有一栋老房子吗,跟咱妈说,等她百年之后,这遗产都归咱,谁也不能动。”柴玉喜说:“可以,以后我会跟妈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