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群龙无首——融入社会
作品名称:‘醋溜’上位智慧 作者:芥子须弥三虎 发布时间:2014-08-24 23:35:39 字数:3335
《乾卦》中这最后一爻,其实可以有两种层面的解释,一个是做人层面的,一个是指管理层面的。因为我们这一节所讲的是关于人格淬炼的话题,所以咱们就先抛开它的第二个层面,只讲这里面所蕴藏的做人的道理。
在这里呢,我想先举一个例子。如果有人问这样一个问题:在中国社会,一个人成功的基本素质有哪些?或许这个问题的答案会有很多,但是我认为不管是谁来回答这个问题,他都不会忽视这样一条:好的人缘。
中国有句古话:‘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敌人多堵墙。’如果一个人想要取得成功,毫无疑问会需要很多人的帮助,因为不管是谁,他都不可能完全游离于人群之外而获得成功。那么既然我们都不可能脱离人群,那自然就要融入人群,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交到朋友、获得帮助。
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拥有好的人缘呢?我想不外乎有这样几种途径:1,学会容忍别人的缺点。2、学会欣赏和挖掘别人的优点。3、学会感激。4、学会付出。5、学会吃亏。6、学会自审。7、学会自律。8、学会沟通。
古人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在这个世界上,就算是圣人,他也有他的喜怒哀乐忧思悲,他也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他也需要吃饭睡觉、放屁打嗝,热了会出汗、冷了会感冒、不洗澡身上会发臭。总而言之,每个人身上都会有或多或少的缺点。
所以说在这个世界上真正完美无缺的人是不存在的,包括我们自己在内。如果你苛求自己的朋友达到完美,那你就不可能交到朋友;如果你的朋友苛求你达到完美,那么你也会因为觉得太累而逐渐离开。因为完美的定义因人而异,你觉得好的,别人未必觉得好,你觉得坏的,说不定在别人眼里正是好的。
管宁和华歆是三国时期的名士,俩人在年轻的时候,曾经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俩成天形影不离,同桌吃饭、同榻读书、同床睡觉,相处得很好。
有一次,他俩一块儿去劳动,在菜地里锄草。两个人努力干着活,顾不得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就锄好了一大片。
就在这时侯,只见管宁一锄下去,“当”一下,碰到了一个硬东西。管宁觉得很奇怪,就将锄到的一大片泥土翻了过来。黑黝黝的泥土中,有一个黄澄澄的东西闪闪发光。他定睛一看,原来是块黄金,就自言自语地说了句:“我当是什么硬东西呢,原来是锭金子。”接着,他不再理会了,继续锄他的草。
“什么?金子!”不远处的华歆听到这话,不由得心里一动,赶紧丢下锄头跑了过来,拾起金块捧在手里仔细端详。
管宁见状,一边挥舞着手里的锄头干活,一边责备华歆说:“钱财应该是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去获得,一个有道德的人是不可以贪图不劳而获的财物的。”
华歆听了,嘴里说:“这个道理我也懂。”手里却还捧着金子左看看、右看看,怎么也舍不得放下。后来,他实在被管宁的目光盯得受不了了,才不情愿地丢下金子回去干活。可是他心里还在惦记金子,干活也没有先前努力,还不住地唉声叹气。管宁见他这个样子,不再说什么,只是暗暗地摇头。
又有一次,他们两人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正看得入神,忽然外面沸腾起来,一片鼓乐之声,中间夹杂着鸣锣开道的吆喝声和人们看热闹吵吵嚷嚷的声音。于是管宁和华歆就起身走到窗前去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原来是一位达官显贵乘车从这里经过。一大队随从佩带着武器、穿着统一的服装前呼后拥地保卫着车子,威风凛凛。再看那车饰更是豪华:车身雕刻着精巧美丽的图案,车上蒙着的车帘是用五彩绸缎制成,四周装饰着金线,车顶还镶了一大块翡翠,显得富贵逼人。
管宁对于这些很不以为然,又回到原处专心致志地读起书来,对于外面的喧嚣完全充耳不闻,就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可华歆则不是这样,他完全被这种豪华和排场给吸引住了。他嫌在屋里看不清楚,干脆连书也不读了,急急忙忙地跑到街上去跟着人群尾随车队细看。管宁对自己这位朋友的所作所为失望透顶,等到他从街上回来,便拿出刀子将两人所坐的席子从中间割成两半,痛心地宣布:“我和你志趣不同,从今以后,咱俩就不再是朋友了!”
确实,真正的朋友,应该建立在共同的思想基础和奋斗目标上,一起追求、一起进步。如果没有内在精神的默契,只有表面上的亲热,这样的朋友是无法真正沟通和理解的,也就失去了做朋友的意义了。
但是在这个故事中,我们也应该看到管宁不足的一面。作为朋友,并且是一起吃饭一起睡觉一起读书的朋友,我想他应该从一开始就对华歆的性格有着比较深入的了解,那么为什么他们能够从一开始成为朋友却最终分道扬镳呢?我想这其中的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故事中所讲的这些,只不过是一些引子,或者是后人为了倡导某种道德理念而故意为之。
首先,我感觉朋友之间是应该允许有不同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存在的。众所周知,老子所倡导的道家学说提倡无为和退让,而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则鼓吹有为与进取,可以说两种思想水火不容、完全对立。但是孔子曾经问道于老子,而且对老子的学问道德推崇有加,而老子呢,也对孔子非常欣赏。所以说心态、气度的不同,也决定了你是否能交往到、留得住多少朋友,而且,朋友之间不同的人生理念和价值观、世界观的碰撞,往往是产生火花、产生灵感的源泉。优势互补就是朋友存在的最高价值,运用好了这些,你就会不断地进步。
再者,或许在管宁的潜意识里,他和华歆的交往本就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救赎,从一开始,管宁就是抱着一种用自己的价值观去影响、改变对方的目的去和华歆交往,以达到肯定自己、美化自己、成就自己的目的。但是当他发现自己的人格魅力还不足以影响对方的时候,他干脆用一种清高的姿态来选择放弃,并以此来显示自己的高尚和对方的鄙俗。因为很明显的,这种分手的原因华歆是绝对不会宣扬的,只有管宁才会乐于说给外人听。
其次,华歆此人,也是三国时期数得着的文人,他在当时文化界的名气并不次于管宁甚至还要高过他,所以说以他的智商而言,他未必不知道管宁从心底里瞧不起他,但他能在这样一种情势下与对方保持友谊那么久,那就说明他的包容心要强过管宁:他清楚自己的不足、对方的优点,他有汲取他人长处的意愿,也有容忍他人短处的度量。所以两人的友谊止于管宁,而不是华歆。
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管宁的人品道德绝对是一流的、高尚的,但他只能生活在天上而不是人间;反而是华歆,他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那种有追求、有目标的人物,交往的好,可以成为在事业上互相促进的那种朋友。
再者,从日后两个人的人生轨迹来看,管宁和华歆也是走了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并且都在自己所追求的目标上达到了极致。管宁一直选择隐居山林,不问政事,而且对于当权者、富贵者的赠予、拉拢始终予以回绝,‘清高孤洁’之名在其死后更是达到了巅峰,可以说是求仁得仁;而华歆呢,他也是顺应着自己的欲求去选择求取功名,靠着自己的学问见识、超强的人际交往能力,最终搭上了曹氏家族,达到了功成名就、宝马香车的目的,可以说是名利双收。但是反观这两个人一生的际遇,则我们不难看出,管宁的清高孤洁只是给自己带来了一世清名,但他的父母妻子却并没有依靠他过上过一天好日子,也就是说,他的学问见识如珠玉尘埋,根本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没有真正尽到一个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责任;而华歆则不然,尽管他在三国历史中属于一个反面人物,但从实际生活的角度来看,他却是一个合格的儿子、丈夫和父亲。
这件事说起来可能很难让人接受,然而事实终归是事实,它不会因为旁观者、后来者的那些道德理念和价值观有所改变,对于当时当地的他们来说,过日子是实实在在的一件事,而且在现实社会中,荣辱往往是和富贵、贫贱画着等号的。
管宁能够接受清贫和随之而来的乡野匹夫的轻慢,所以他获得了他想要的身后清誉;华歆能够接受很多和他的价值观、荣辱观、世界观不同的朋友,所以他获得了生前的富贵——他们都得偿所愿,成功了。但是,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当时的社会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会觉得华歆是绝对的成功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做到顺应潮流,才能应运而生;只有适应规则,才能在规则中获益;只有融入社会,才能被社会所接受;只有被社会所接受了,那你才能自下而上,游刃有余地直达顶峰。拿到做人的道理上来讲,‘群龙无首’的意思就是‘克己’、‘容人’。尽量隐藏自己的锋芒和棱角,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尽可能不伤及别人的自尊,包容一切可以包容的情感和友谊、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去播撒成功的种子,那你的辉煌就会在不远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