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醋溜’上位智慧>第五节 飞龙在天---自谦和敬畏

第五节 飞龙在天---自谦和敬畏

作品名称:‘醋溜’上位智慧      作者:芥子须弥三虎      发布时间:2014-08-19 21:30:57      字数:3814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句话,对于那些失意的人们来说,似乎是一种借以安慰自己的借口,而对于那些身居高位已经是春风得意的人来说,这样的想法,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当然大多数这类人会用这句话当成一种谦辞,但心里的真实想法却往往相反。
  危机感和敬畏感,加上适度的自谦,正是那些成功的企业家延续自己事业生命力的最好法宝。
  所以比尔?盖茨说:“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也说:“成功不是未来前进的可靠向导。”
  腾讯创始人马化腾更是表示:“不管你在移动互联网大潮面前有多强,稍微疏忽,也许一个月就翻船了。要抱着对行业演变的敬畏之心,战战兢兢做好每一件事。”
  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意识到,昔日的成功,无法延续到未来。而阻止成功的根本障碍,很多时候就是企业家自己。
  ‘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这句经文出自《乾卦》九五。所谓‘九五至尊’,其实并不是专指皇帝而言,这里的‘九五’,指的是一个人在某一个领域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登上了这个领域的高层而已。可是,不管你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你都要明白一件事:在这个领域里,你并不是唯一;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高出你这个领域的平台;在你的身边,还有许多曾经帮助过你、给你提供过机会、提携过你、推动过你的人存在。而且,如果没有人为你提供机会,你就不会进入这个领域;如果没有人提携你,你就不可能获得当下的高位;如果没有人帮助你、推动你,那么提携你的人也就无从提起,尽管,你自己的努力不可否认。
  所以说,自谦、感恩,那是一个人身居高位时所必须要保持的一种心态,如若不然,构筑你成功之塔的基础就会松动,很可能会在山雨骤至的时候,轰然崩塌。
  《左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晋文公重耳在经过了多年的颠沛流离之后,终于得到了回国的机会并继位称王,他有感于自己在这段黯淡的时光中,那些忠心追随并竭尽全力辅佐自己的患难臣子们跟随着自己所受的磨难,于是开始论功行赏。
  这时候,几乎所有的追随者都开始向晋文公表述自己的功绩、表白自己的忠心,而晋文公也是来者不拒,对这些人一一进行了封赏。
  然而,追随者中却有一个人对此不以为然,他说:“献公(重耳的爸爸)的九个儿子中,只有咱们现在的国君一个人还活着,蕙公、怀公又没有亲人,国内外的人都不喜欢他们。老天爷既然没有断绝晋国的后裔,那么就一定会有一个人出来做君主,在这种情况下,能够继承国事的,不是咱们国君还能有谁?!说穿了这只是上天的安排而已,又跟我们这些追随者有啥关系?这些人贪天之功为己有并且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我真的很难和这些人相处!”这个人,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介之推。
  他并没有和其他追随者一样跑到晋文公面前去邀功请赏,而是带着自己的老母亲,跑到乡下隐居起来,过起了平淡的田园生活。
  后来,这件事还是被晋文公知道了,他立刻命令手下人到处去找,终于找到了他的住所。可是,介之推却一直不肯出山与他们见面,更别提跟随他们回去接受封赏了。
  这些奉命来找他的人没办法,于是便放火烧山,希望能用这个办法逼迫介子推现身。然而这个介子推非常倔强,他和自己的母亲一起在这场大火中‘抱木而死’,至死不肯出山。
  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品行高尚的真隐士,于是将他被烧死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以后每年的这一天,家家户户不生火做饭只吃干粮。
  解读:或许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这位介之推是非常迂腐的,也根本不符合当下利益至上的价值观。但是我们应该明白的是:之所以我们会很难理解这个故事中所蕴藏的哲理,只不过是因为时代的变迁,使得我们和古人所追求的东西有所不同了而已。如果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个故事的时候,就会发现有很多精神上的东西值得我们去学习。
  首先,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也不管你是从政还是经商,不与上司争名、不与同僚争利、不与下属争功,这三个准则都是必须遵守的金科玉律。也就是说,你必须用一种谦虚的态度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然后你才能做到有原则有计划地去舍弃:舍下对大局无关紧要的,换来一条平坦顺畅的路,然后,轻装上路,事半功倍!
  其次,如果你想要达成一个远大的目标,那你就要学会感恩、学会自律。在这个故事中,当晋文公回到晋国并成功夺回王位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介子推等人所追求的事业已经达到了巅峰。在这样一个微妙的关口上,不知道有多少古今中外的志士名臣从此迷失,变得骄横跋扈甚至是功高震主,最后落得个身败名裂。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介子推确实有着慧剑斩情的决绝、壮士断腕的豪迈,因为他所追求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成功和独立,它不依靠任何外部力量而存在。
  所以说介子推是成功的,他用苦难和生命维护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他用流传千古的美名诠释了自谦、感恩、敬畏等等人性特征的高贵;他也用生命为后人树立起了一座成功者的丰碑——尽管这丰碑在现代的年轻人看来有些另类。
  大明开国将领中,有一位非常著名的战将名叫蓝玉,他是元末明初一代名将常遇春的内弟。这个人身材颀长,长了一张大红脸、长胡须,非常勇武而且谋略过人,可以说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将才。
  常遇春和徐达死后,蓝玉多次率领大军出征,立下了很多战功,所以明太祖朱元璋对他非常器重。然而,蓝玉此人虽然勇略过人,但却在个人素养上有所欠缺。
  随着时间的推移,蓝玉变得越来越骄横跋扈,目中无人。他收罗豢养了许多庄奴、义子,这些人则倚仗着他的势力横行霸道,胡作非为,目无法纪。他曾经强占东昌民田为己有,并且在御史追究查问这件事的时候勃然大怒,派人将御史给赶了回去。
  还有一次,他带兵北征元军,返回的时候经过喜峰关,因为是夜间,所以关吏没有能够及时为他开门,他就指使手下毁坏城门带兵进入。朱元璋听说这件事之后,非常不高兴。
  本来朱元璋因为蓝玉战功赫赫,所以想封他为梁国公,就是因为他犯的过错太多而改封为凉国公,而且还将他所犯的过错隽刻在铁券上来提醒他。然而蓝玉却仍然我行我素,不知悔改,甚至在和朱元璋一起吃饭时都会出言不逊。
  在军队里,蓝玉敢于私自提拔或者是罢免军官,独断专行,根本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为了这个,朱元璋也曾经多次指责他。到他西征回朝之后,朱元璋想让他担任太子太傅一职,可他却非常不高兴,因为他不愿意在职位上居于宋国公和颖国公之下,而且还公开宣扬说:“难道我胜任不了太师一职吗?!”凡此种种,朱元璋越来越不喜欢他,以至于每每上朝奏事,朱元璋都很少采纳他的意见。
  后来,锦衣卫指挥蒋瓛出面告发蓝玉谋反,朱元璋立刻派人将他抓起来审问,然后诛灭了他的全族。这就是明史中著名的‘蓝党之狱’。
  解读:或许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够更清晰地解读出人格缺陷对一个人的事业或是命运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现代社会中,或许某个人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为自己所在的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或是可以用自己的能力为企业开疆拓土,但是我们要弄清楚的是:第一,如果没有你身后的企业为你提供这个平台,那么你很可能根本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这些才能,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不管你为为企业做出了多大的贡献,你都应该懂得你和企业其实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企业的兴衰往往关系着你事业的兴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你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自己,企业没有必要、你也没有资格要求企业因此而对你感恩戴德——因为企业已经为你的劳动付出了报酬。在这个案例中,蓝玉就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从未想过,如果没有朱元璋建立起的这个团队,仅凭他个人的力量,是否能够在那样一个乱世中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获得如此优厚的待遇?
  第二,在每一个人的事业发展过程中,企业都在无形中给你提供了许许多多学习和积累的机会。因为众所周知,如果一个人选择单独创业,那么他就需要独自去面对整个社会、整个市场所带来的风险。而每一个创业初期的人,他对抗风险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一旦稍有差错,往往便会一蹶不振。而在企业中则不然,因为企业用他强大的团队实力做后盾,不但推动着你安全地度过了这段虚弱期,还且还不可避免地为你的青涩所犯的错误买了单。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你的成功其实是企业所给予的一种福利,你要学会感恩。在这个案例中,蓝玉就是因为过于强调自己辉煌时的个人能力,却忽视了或者是忽略了自己成长期团队所给予他的帮助,所以才会在欲求不遂的时候选择背叛。
  第三,‘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一个团队,既然他有赋予你辉煌的能力,那么也往往意味着它也有着毁灭你的力量。不管这个社会发展到了什么地步,‘诚信’、‘忠诚’、‘知恩必报’都是一个人取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的先决条件,也是一个人的道德底线。不管你身处在哪个行业,如果没有了道德底线而且藐视团队,那么这个团队所反馈给社会的信息就会对你非常不利,甚至会给你带来灭顶之灾。很难想象一个不知‘忠诚’为何物、不懂得尊重他人、不愿意与他人合作、只想着自己的利益而把工作当成一种纯粹的交易的人,能够得到他人的尊重,更不要提他能够得到团队真诚的接纳了。正是因为蓝玉不懂得敬畏,藐视团队的力量、无视伙伴的帮助、无视团队的游戏规则、轻视他人的能力,所以他才会变得骄横跋扈,以至于最后成为一介独夫,变成团队的弃子。
  所以说,一个人要在失意时保持敬畏和自谦并不难,难就难在他能在春风得意时不会迷失自我;一个人要做到一时一地的感恩也不难,难就难在他能时时刻刻清醒地认识到周围的人和事对自己的帮助。说得文雅点是‘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说得粗俗点就是‘骡子和马大了值钱,但是人大了不值钱’。人不管是春风得意也好、落拓失意也好,都要对自己、对他人、对团队、对周围的环境有一个比较清醒的定位和认知。不迷失,我们所面临的风险就能降到最低。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