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碧血沃古州>《碧血沃古州》 (余韵 、后记、序之二)

《碧血沃古州》 (余韵 、后记、序之二)

作品名称:碧血沃古州      作者:草堂瘦叟      发布时间:2010-04-22 18:49:42      字数:7400

《碧血沃古州》(余韵):余韵群英齐荣名天下一门九烈耀古州
瘦叟刘沂生


四边人民多奇志,
抗日史上谱华章。

在中华抗日斗争史上,记载着无数红色根据地的名字,却独独没有我们的四边县。这,似乎令我感到遗憾。
青州地区的四边县根据地,南北不足十里,东西至长二十里,一无高山可凭,二无险峻能倚,却能抗日八年红旗不倒。这,堪称为奇迹!
闻其事,八路军的最高统帅毛泽东,于抗战胜利后,特意接见了四边县的县长赵治安。
在抗日战争最为困苦的日子里,赵治安率众战斗在敌人的腹地,白天隐蔽在青纱帐里,或者躲藏在枯井中,夜晚时到基点村落活动。有时,他只能靠喝冷水、吃野菜度日子。他随身带着一条麻袋,晴遮日,阴遮雨,昼当椅,夜作被,转移时就用来装运物资。于是,人们把他的麻袋叫作“万能袋”,还将他这个县长唤作“麻袋县长”。
在毛泽东的心目中,赵治安能在碉堡林立的平原上,确保根据地扫不垮,打不烂,一定有什么奇招吧?于是,一见面,他就笑嘻嘻地模仿着山东腔问:“好个老赵,你们凭啥个坚持到底的?”
“哈哈哈……”赵治安听了主席的话感到挺亲切的,也不讲客套话,爽朗大笑,说,“主席呀,你还不知道呀?就是凭你那游击战呗。有啥个奇怪的?打得过咱就打,打不过咱就溜,不敢摸敌人的熊脑袋,咱们呐,就戳他的狗屁股。就这些,有啥个好说的呢?”
“哈哈哈……”毛泽东也报以爽朗大笑,“说得好,说得好。你可是个扫不垮、打不烂县长呶,哈哈哈……”
“主席呐,你给俺起的这个名字不怎么新鲜,人家老百姓可是叫俺‘麻袋县长’呐。”赵治安故意逗趣说。
“哈哈哈哈……”毛主席又是一阵大笑,“好!麻袋县长。咱们的麻袋,可比他们小鬼子的枪炮还顶用呐。”
看到主席高兴,赵治安滔滔不绝地向主席介绍了刘旭东一家的英雄事迹。
“了不得,了不得呀!群英共荣,光耀古州!”毛主席听后赞不绝口。
小小四边县,是凭什么在据点林立的日寇眼皮子底下生存下来的?凭着人民,凭着无数先烈那火热的爱国心。八年铁血斗争,四边地区有两千余名志士为国捐躯,仅一个小小的段村,就有二百余名英烈为捍卫祖国而献身。
翻开英雄志看看,全国有几家“一门九烈”?我们的南段村就有,它就是刘旭东一家。在刘旭东革命精神的熏陶下,刘门有二十七位志士投身于抗日行列。其中,旭东的兄弟观亭与芝亭,儿子汉鼐与儿媳秀英,侄子汉玉与兰英兄妹,以及侄子汉鼎、汉儒,都先后为保卫祖国、驱逐靼虏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这南段村旭东父兄们呀,真真是:

一家舍身报祖国,
两代洒血沃古州。

南段村与北段村之间,原本有一个铁塔寺,抗日战争期间被鬼子炸为废墟。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鬼子投降后,四边县人民政府将此处改建为烈士祠。
段村烈士祠,四合院结构,民族建筑风格,面深渊而傍古道,居高临下,庄严古朴。
烈士祠前有一个宽敞的空场,空场周围栽植着数株钻天杨。钻天杨挺拔高耸,树下浓荫匝地。
烈士祠院内正面大殿里,供奉着在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烈士们的灵位,刘门九烈士居中而设。供案上鲜花束束,瓜果飘香,香烟缭绕,明烛摇曳。
一九四六年六月六日上午,天高云淡,红日高悬。
段村烈士祠正在举行开祠大典,数千名战士、干部与群众汇集于烈士祠前的空场上。
人们席地而坐,部队战士居中,各区派来的干部、群众代表分列于两侧,周围是本村及附近村落自动赶来参加会议的观众们。场地上彩旗飘飘,锣鼓喧天,十分热闹,就连附近的屋顶上、大树上,也爬上了看热闹的小朋友。
烈士祠的大门,是建筑在高高的拔台子上面,显得高大而庄严,门楣之上“浩然正气”四个大字熠熠生辉。
大门前的台阶便是主席台。一块紫红色布幕横挂在大门前,上面并排挂着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画像。布幕前安置着两张条桌,几位地县领导端坐于条桌之后。居中是清河三支队司令员杨国夫与清河地委组织部长王效禹。他们的左侧,是四边县县长赵治安;右侧,是四边县委组织部长张士欣。
条桌前面居中立着一面横幅锦匾,是授予以刘旭东为首的九烈士的。匾额蓝底子红字,上书“群英共荣,光耀古州”八个苍劲大字。锦匾的左右两侧立着刘旭东的遗孀刘桂花与刘汉玉的母亲王秀珍。
锦匾的左首悬着一面锦旗,是授予烈士刘汉鼐与王秀英夫妇的。锦旗红底子金字,上绣“夫妻双辉”四个大字,旁边立着他们不足十岁的儿子刘保同。锦匾的右首也悬着一面锦旗,是授予刘汉玉与刘兰英兄妹的。锦旗同样是红底子金字,上绣“兄妹齐驱”四个大字,刘汉玉的遗孀张美兰抱着年仅六岁的女儿刘兰香立在旁边。
四边县组织部长张士欣缓缓立起,宣布说:“山东省四边县段村烈士祠揭幕大会,现在开始!”
台下掌声顿起。不待掌声停下,张士欣接着说:“前来参加这个盛会的领导有:三支队杨国夫司令员(杨国夫起立致意)、清河地委王效禹部长(王效禹起立致意)和四边县赵治安县长(赵治安起立致意)。”
台下掌声又起,更加热烈。
待掌声略停,张士欣宣布:“鸣放礼炮,敬迎烈士英灵归位!”
张士欣的话音未落,九门小钢炮相继鸣响,震得大地微微颤动。与此同时,九支大喇叭向天擎起,同时演奏低沉而悲壮的哀乐。是激动呢,还是勾起了悲伤?场地里有不少人随着哀乐的演奏声抽噎哀泣。
待人们略微恢复平静后,张士欣又宣布:“全体肃立,向烈士默哀三分钟。”
人们齐刷刷立起,一个个低垂下头,眼里含着泪花,向烈士的英灵致哀。
哀毕后,张士欣宣布第三项议程:“下面,请清河三支队杨国夫司令员致辞。”
杨国夫立起,向在场的战士、群众行了一个环形军礼,而后激动地说:“叔叔大爷们,父老兄弟们,各位战士们,你们好!”
场地上群众情怀振奋,发出“司令员好”的响亮回声。
杨国夫接着说:“现在,首先向诸位报告一件好消息:咱们八路军的最高统帅毛泽东主席,召见了你们的赵治安县长啦!”
群情激奋,掌声雷动。赵治安县长立起,微笑着向群众抱拳致意。
随后,杨国夫又激动地说,“毛主席表扬了你们四边县的父老乡亲们,表扬了四边县为国尽忠捐躯的烈士们,还特意赞美你们南段村的刘旭东、刘观亭、刘芝亭、刘汉玉、刘汉鼐、刘汉鼎、刘汉儒以及刘兰英和王秀英等一门九位烈士,是‘群英共荣,光耀古州’!”
于是,场子里“向烈士学习”、“向烈士致敬”、“爱国爱家,保卫中华”、“爱国爱家,建设中华”的口号声顿起,此起彼伏,犹似波涛汹涌。
继而,场子里彩旗挥舞,锣鼓齐鸣,响彻云端……
撰文及此,瘦叟禁不住由衷地叹曰:


天安门上红旗飘,
江山二字血凝成。
一门九烈献忠骨,
浩然正气贯长虹.
太平盛世勿忘本,
烈士尸骸换太平。
试问贪君损国人,
夜来睡梦可安宁?


后记

瘦叟虽瘦志不衰,
秃笔纵秃锋仍劲。

我的第四部传奇撰著《碧血沃古州》,又与朋友们见面了。说实在的,这部作品,与我的前三部作品相较,是属于“难产”型的。第一部处女作章回体回忆录《犟牛本色》,70余万言的部头,仅用了10个月零6天,可谓疾也。想不到此作区区18万言,竟然拖了两年有余。究其因,实为种种。
其一,我作《古州传奇》之《范仲淹掷冠辨奇冤》里有一则开篇引诗古歌《范公颂》:“岳阳楼记千古传,谁知范老辨奇冤,青州一任清知府,留于后世万人赞”。
山东省有关部门将我市范公亭公园的“三贤祠”开辟为廉政文化教育基地。为了打造教育基地的气氛,青州市有关部门将我的《范公颂》诗篆刻于范公亭公园迎门的一块巨大太湖看石上。一个自诩为国学大师的人看着不顺眼,连我的《范仲淹掷冠辨奇冤》传奇文章都没有见过,便将诗句“奇冤”篡改为“其冤”,而后在“青州吧”上以《笑老刘》诗相讥,极下狠招,并狂言要求有关部门撤下我的歌行诗换为他的七言律诗,因而引起了一场网上激战,点击率竟高达六万余人次。
我的诗本就不是格律诗,其人以“不符合平仄格律”、“丑化范公形象”、“编造传奇故事”等相责,只是为了显示自己掌握的知识渊博罢了。
矣,天下之大,切忌将自己看得过高。“己懂者,未尝他人不懂;己不知者,未尝他人亦不知。”这是一般常识,又何必愤愤然匆匆痛下杀手呢?一些维护我作的人竟与人家争得脸红脖子粗,这又何必呢?
上了轿的媳妇任人品,发表了的作品任人评。我虽然不参战,却也舍不得不观阵,白白地浪费了三个多月的时间。
其二,南段村九烈士的事迹虽然非常感人,因为知其详的一批老人俱已亡故,更充实的材料一时难于搜集。作为一部传奇小说,只有骨头没有血肉成什么体统?为了搜集更多的资料,不得不一拖再拖,迟迟难于竣稿。
其三,当我草拟此作至五六万字时,老伴高秀美突发脑血栓,几乎成为废人。我护理员、卫生员、采购员、炊事员四大员一肩担,日夜为老伴操劳一年有余,哪里还有闲心去著书立说呢?
这,就是此作“难产”的因由。
我是个有诺必兑现的硬汉子,即使没有人催促,自己也感到过意不去。乙丑年春节后,待老伴的病体略有起色后,我又披挂上阵,夜以达旦地笔耕起来。
好在苍天不负苦心人,终于又让我交上了一份还算满意的答卷。
《碧血沃古州》沿用传奇体式,以刘道成一家两代人所遭遇的苦难为线索,以清河地区四边县的抗日斗争为背景,集中笔墨描绘了憨厚老农刘道成、善良农妇王秀珍及刘旭东、刘汉玉、刘兰英与王秀英等英烈们的群体形象,从而揭示农村百姓的疾苦,以及他们御寇卫国、无畏献身的伟大革命精神。此作不像传统战斗小说那样刻意追求描写打打杀杀,而是着意于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颂扬人物的精神美,以激发人们的爱国、爱乡热情,致力于当代的宏伟建设事业。
作品的时间跨度较大,从传主刘道成1915年下欧洲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归来落笔,到1942年其子刘汉玉壮烈牺牲收管,历时二十七个春秋。
作品浓墨重彩地描绘了烈士刘旭东、刘汉玉与刘兰英的成长历程,着意刻画了他们壮烈牺牲的经过,从而突出了他们御寇爱国、勇于献身的无私奉献精神。
刘旭东一家,仅是四边地区抗日群体中的一部分。本作品,不仅揭示了一个家族的抗日斗争史,同时还再现了整个四边地区的抗日斗争史,不仅较为清晰地交代了四边县抗日时期的沿革,而且较为生动地记述了与传主有关的“腊八惨案”以及两次较大规模的清水泊反扫荡斗争。其中,也包括1942年6月8日八路军山东纵队三支队杨国夫司令员指挥反扫荡突围的血战清水泊战斗。
刘旭东一家的族史,与青州地区共产党组织的成长史密不可分,在描绘传主们苦难成长历程的同时,也再现了青州共产党初建时期的艰苦斗争历程,作品形象地描绘了共产党青州地委第一任书记宋伯行与第一任宣传部长田裕阳壮烈就义的经过,高度赞扬了共产党人的无畏斗争精神。
此作,可谓族史、乡史一肩挑。
作品的内容丰富多彩而又错综复杂,所以撰写起来较难驾驭。此书写作的难点,不在于单一故事的描绘,而在于诸多事项的穿插与过渡。我常常为一章的过渡,或为一节的过渡而绞尽脑汁,数夜不安,迟迟难于落笔。
本书作的内容为历史题材。撰写历史题材的故事,就应还原历史,忠于历史,不可一意孤造。然而,文学作品毕竟不是史书,在忠于重大史实的前提下,进行艺术再创造是必要的。否则,仅是照葫芦画瓢,干干巴巴地记述史实,又有哪位读者会喜欢它呢?毋庸讳言,我对书中的若干细节作了提炼加工,可谓虚实并举。虽为虚,却非假。我是在沂蒙抗日根据地里成长起来的,对传主们的游击生活并不陌生,创作起来可谓游刃有余,生花颇丽。此处之“虚”,实为彼处之“实”,作品中传主所历,恰恰是当年我之所经矣。本书的第一个读者,是作品中烈士刘汉玉的侄孙、烈士刘汉儒的孙子刘树堂。他读后的体会是:“真的不假,假的亦真,真真假假,难于分辨。非常感人!许多情节把我给读哭了。”
得此结论足矣,夫复何求?
青州,山河壮丽,人文资源丰富。作品中自然穿插了几段传奇故事,既增加了作品的可读性,也有益于渲染故乡的山水之美,激发人们的爱国、爱乡热情,以期有助于深化作品的主题思想。
本书的序作者郭德宏先生,是中共中央党校党史研究部主任、中央党校博导师、我国著名的中共党史、中国现代史研究家,也是我的山东老乡。郭先生近日身体欠安,抱病为我作精心拟序,实在令我感激,借此特致以谢意。
机缘巧合,我在网上结识了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老爷子”张炳勋。张先生天资聪颖,1951年,凭一支小提琴《小夜曲》脱颖而出,敲开了湖北省文工团的高门,步入文艺界。1956年调入湖北省歌剧团,进入歌剧《洪湖赤卫队》创作集体。他在北京电影制片厂奋斗一年,完成了《洪湖赤卫队》电影版编曲的浩大工程。从此之后,成为乐坛的知名人士。
张老先生在读我的博客《碧血沃古州》连载文时,被英烈们的爱国奉献精神所感染,激情迸发,挥毫献碧,为我作的《主题歌》谱写了简谱、钢琴伴奏谱,为我作平添了无限春色。在此,老朽道一声谢谢!
乙酉年金秋,应月儿常圆秦长元先生之邀,入驻《江山文学》网站,刊发我的传奇作品。其间,耕天耘地先生,为我刊发的《樱桃劫》撰写的评析文章《闪耀着智慧光芒的传奇》,显示了他的评论才华。于是,我邀其为《碧血沃古州》撰写了艺术序《但凭沧桑写壮歌》。此序写得甚佳,为我作平添了几分春色,在此致以谢意。
《碧血沃古州》的顺利出版,得益于山东荣利中石油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建军的全力策划,深表谢意。
王效友、刘传功、曹元国、赵建全、宋执贵、李清贵、沈志海、戴天传与刘益生等诸位朋友,为我作供材、校对、题字、绘画、摄影,在此一并谢过。
此即为:

瘦叟拟得碧血传,
报予烈士慰心怀。
东方巨龙已腾飞,
屈辱岁月不复来。

乙丑年孟夏望日


序言之二
但凭沧桑写壮歌
——英烈传《碧血沃古州》序
耕天耘地

欣闻刘沂生老先生的英烈传《碧血沃古州》即将付梓发行,感慨系之。正当盼望得到一本大作,常置座右,一日三复之际,老先生邀我为其作品写一则艺术书序,心甚忐忑。想我有何德何能,竟敢在老先生面前舞文弄墨,临班门而弄锛斧。然而,先生盛情,却之不恭,受之有愧,故勉为之。
刘沂生先生的《碧血沃古州》,沿用传奇笔法撰就,读来赏心悦目,不忍释卷。
《碧血沃古州》,以抗日战争时期清河四县接壤地区抗日斗争为背景,以段村刘氏家族前赴后继、英勇抗战的事迹为主线,用敏锐灵动的思维,饱蘸激情的笔触,严格自律的超人意志和纯净如水的超人灵魂,满怀深情地讴歌了六十多年前那场民族战中涌现出的民族英雄。该作金戈铁马,豪迈酣畅,必将成为深入骨髓的民族记忆。
作者作为一个有民族、文化和历史归属感的人,不仅拥有属于个体的记忆,同时还拥有一种集体记忆,现代文化民族学通常称之为民族记忆。这种民族记忆,常常伴随着民族的繁衍代代相传,成为一个民族的心灵史。这种心灵的记忆,往往能以刻骨铭心的方式,更生动地记载一个民族的共同经历。这部《碧血沃古州》大作,无疑将成为民族记忆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载入乡史、县史、民族史。
老先生年逾古稀,将近耄耋,却勤奋笔耕,志逾壮年。他以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纵观古今,下笔神助,终成此作,张扬着人类道德的光芒,真可谓不肯夕阳逍遥度,但凭沧桑写壮歌。孔夫子问礼,司马迁问史,顾炎武问学。刘沂生,问德,给人一种历尽沧桑,彻悟天机,幡然超凡入圣的感觉。
《大宗师》说:“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不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刘先生无疑是具备这种真人无梦的思想基础和理论修养的,那种忘于身外之物的思想境界和特殊心态,就像庄子所说的那样,真人之心,如珠在渊,何其相似乃尔。正如爱因斯坦指出的,第一流人物对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道德方面比在单纯才智方面还要多。先生在创作这部煌煌巨著的过程中,深刻体察当时的斗争风云,观察一粒沙、一滴水,于细微尘屑之处撞响黄钟大吕,文笔华美,彩章迭出,感人至深。
作者长于传奇,兼工诗词。这部传奇作品,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和影响,犹似冯梦龙“三言”文笔再现。
《碧血沃古州》的语言极富节奏感,极富口语化,读来朗朗上口。特别是章前、章后和作品中间穿插的词作,就像一首首或悲或喜或怒的歌,从作者的心灵深处迸发出来,起到了画龙点睛、诠释文意、活跃阅读氛围、升华作品主题的良效。
这,是任何叙述语言难以替代的。例如第二十三回的开篇词:

身陷绝境,
英眉不皱;
刀压脖颈,
铁腿不颤。
古州健儿不畏死,
又何惧割舌剜眼。
即使没顶活埋,
依然是钢骨铮铮,
色不变,
腰不弯,
傲然挺立赴黄泉。
旭东,
旭东,
气贯长虹冲霄汉。

这阙气势恢宏、信笔挥洒而成的自由格词,将刘旭东临刑前视死如归的高大形象,活灵活现地烘托在读者的面前,令人肃然起敬。
托尔斯泰说:“一切作品要写得好,它就应该是从作者心灵里歌唱出来的。”这篇传奇不同于我所读过的同类题材作品,它像一座金字塔,傲然独立于文学之林,倔强地显示着“这一个”的特点,“这一个”的卓尔不群。虎豹之纹,不得不炳于犬羊;鸾凤之音,不得不锵于乌鸦;金玉之光,不得不炫于瓦石。
作品塑造的刘氏一门,诸如刘旭东、刘汉玉、刘兰英及王秀英等英烈们的忠肝义胆英雄形象,金光耀目,感人肺腑。一个家庭,为抗战牺牲了九位亲人,这慷慨激昂的英雄壮举,在给人悲愤的同时,激励人奋发向上。人,是要发展生命的。可是,当民族的生命面临威胁之际,那就是民族的儿女们英勇牺牲的时候。因为这种牺牲足以加强生命的音响,延续生命的光华。绝美的景色,多在奇险山川;绝壮的音乐,多在悲凉的韵调;永衡的生命,常在壮烈的牺牲中。作者运用出神入化的如椽大笔,壮写这段荡气回肠的历史。于状浪纵恣中见豪情,在豪放飘逸里含悲戚,借意象之境,抒至极豪情,淋漓酣畅,灿然可观。其奇思异想,秀朗丰神,皆有舍皮毛而得神髓,透表象而知情韵之妙。
刘沂生老先生勤勉好学,一直在知识的瀚海上奋勇搏击,成就颇丰。所谓涉浅水者得鱼鳖,入大海者擒蛟龙。清风明月无厚薄,赋予人间一样多。先生老而弥坚,老当益壮,学富五车,才华横溢。相信他会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奉献给社会,为中华文学长廊增添别具特色的雕像。
让我们拭目以待。先生无价!
是为序。

丙寅年仲春于皖北龙城

(作者简介:耕天耘地,原名张永,男,1963年生,系安徽作协会员,江山文学网短篇小说主编。)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