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一脉相承谁为钱>第十九章:祖先是人不是神

第十九章:祖先是人不是神

作品名称:一脉相承谁为钱      作者:姜子芽      发布时间:2014-07-06 06:42:36      字数:6363

  第十九章:先祖是人不是神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曾经是几代平民的百姓人家,也挤进了有钱人的行列。所谓有钱人的生活,无非就是吃喝玩乐比没钱的人更奢侈,荒淫无度。
  有钱人的爱情和没钱人的爱情观,在当今的社会也是截然相反的。爱情,其实也是时代的产物,勾魂的钱,能让人丧失道德和良心,而去犯罪。
  我和小芳的爱情,不是冠冕堂皇的誓言,而是相互真心实意,付出了彼此的誓言:“无论贫穷富贵,生死相依,不离不弃”。  
  那时的青年男女,一旦有了婚约,大多数人,就会时时刻刻想为对方做些什么,甚至,你能为爱你的人,牺牲自己的一切,而无怨无悔。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那个年代的爱情观,早已不复存在了。现在的青年男女,很少有人再为誓言而结婚,更注重现实的爱情价值,来维护双方的人权。婚姻进步发展的更实际,更符合人们的心理需求,更人性化。
  现在有很多人的爱情观,五花八门,各有所求,各有所需,很多爱情的产生,都是金钱的奴隶。有人把爱情看作是一场游戏,就像打桥牌一样,不是在玩牌,而是在赌牌。就像玩桥牌那样,有输有赢,在所难免,或者是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在下着赌注。有人敢公开炫耀,非拿下谋女郎誓不罢休!有人在心底里下着赌注,究竟赌的是什么?只有自己知道,输赢都是在走钢丝,危险依然存在。
  我输了,彻底的输了,我的赌注不是钱,而是命!我不知道今后怎样面对小芳?去过生不如死的生活,无恶不作的我,无地自容。
  小妹的婚姻,母亲坚持了一年后,最后也认输了,同意离婚。人们常说有一得就有一失,这话听起来简单,实际上颇有哲理。
  此时的尚氏家族,百业兴旺,挣着钱了,看到钱了,家家过起了吃喝不愁的美好生活。随着城市的改建,商品楼房,拔地而起,住楼房,是人们梦寐以求的好生活。尤其是在寒冷的北方,取暖过冬,是家家操心费力的头等大事,楼房统一供暖,干净卫生,深受人们的向往和追求。
  老城区改建,是发展城市建设的必然之路,使得很多人家因为拆迁,发了大财!母亲看好了这一商机,人们忙着买楼房,她却在小妹住房的附近,又买了一所建国前的老平房,便宜,且院子又大。
  一是,可以有亲人照顾离婚后小妹的生活起居,二是,想借此让老五离开她,独立生活,而且私下里答应把房照写上五弟的名字。
  眼不见,心不烦,加之儿孙又多,回家也方便,免得在和老五吵架,弄得大家都不愉快。如果,换了任何一个儿女,都会千恩万谢的感谢母亲,感谢的五体投地,那也是三万块钱的私有财产啊。
  偏偏是五弟,非但不领情,还大作大闹,变本加厉,故意天天出去惹事生非,这是他逼迫母亲投降的杀手锏!
  死活就是不搬家!母亲被逼无奈,伤心至极,饮泣吞声,只好自己搬了出来。心想,反正商店,住房的房权都是她的名字,看你老五,能把你妈我如何?
  一九九三年开始,尚氏家族的儿孙,时来运转,兴旺发达。  
  一九九三年,我住的二中改建家属房,大家集体集资,在老家属住房处,重建,每家每户交七千块钱,就可以分到一套九十平米的楼房。我是家里第一个住进楼房的人家。
  一九九四年,三嫂的学校,也是集资分到了家属楼。
  一九九五年,二嫂的罐头厂,也被开发商买下,建成了商品楼,他们也分到了一套楼房。
  一九九六年,尚氏家族,喜事连连,在辽宁海城工作的哈医大毕业的六弟,和岳父岳母,承包了一家医院,发了大财。
  六弟妹是六弟的同班同学,家住海城,而且是医学世家,父母从医多年,母亲是海城有名的妇幼产科的专家,父亲是海城内著名的内科专家。六弟毕业后就一直在海城工作,品学兼优,一表人才的他,不但长的帅,事业有成,具有大将风度。
  祖母对孙子们的命运,真的是看走了眼!母亲对儿子们的命运,一半正确一半错误。尚氏家族里的真正大人物,是六弟,而不是我。他对家人的贡献,功不可没。
  母亲没有白疼他,他一直都是母亲的宠儿,家人的骄傲。正因为有了他们的突出贡献,才使尚氏家族看到了今天的辉煌!
  在这里,我不能不表扬一下我的六弟妹,燕北,金相玉质。她有着西方人一般的白皙肤色;长着一双炯炯有神,深邃美丽的大眼睛;一头乌黑飘逸的长发,楚楚动人;一米六八的标准体型,如仙女下凡,人见人爱。她不但是美在外表,而是来自心灵,尊老爱幼,心地善良,真正的东方美女。  
  瓜子脸,柳叶眉,樱桃小嘴,是大学里的校花,别说男人,就是女人也愿意多看她几眼。爱妻小芳,很少在我的面前,夸女人,以上的形容词,都是出自小芳之口,六个妯娌中,她俩关系最好,志同道合。
  认祖归宗的行动,也是六弟和燕北,同海城内的族人们发起的。因为海城是尚可喜的原籍,所以他的很多后裔,随着历史的改变而变迁,更名改姓四处流浪后,又都回到了海城,成家立业,海城内姓尚的人家最多。
  六弟的医院,名气很大,牌子很亮,族人们便纷纷慕名而来认亲。此时的六弟,才知道自己是南平王,尚可喜的后代,他为能有这样的祖先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他在被祖先英明盖世的历史感动下,在他的能力的带动下,他和族人内的名流雅士,召集了全中国的尚氏族人,为祖先歌功颂德,传承先祖的光荣传统,振兴尚氏家族。
  一九九六年,认祖归宗的行动,在全国展开,引起了我开篇《第四章:家族史》的陈述。
  当时六弟的资产,在尚氏族人里,是排不上名的。只因他的学历高,人品好,志向大,得到了族人们的尊重和爱戴。此时尚氏家族里,已经有人开宝马,住别墅,年利润早已过千万。认祖归宗的行动,让我们有幸认识了大批的尚氏名人富贵,有在全国各地任职的政府官员,有文学名家,有事业有成的商人。
  大队人马,精神抖擞的开着名车,涌进小小的松江县城,引起了轰动。得到了县政府的支持和重视,这次行动,不仅是一个家族的私事,更是传承中国历史文化的大事,是国家大力支持和提倡的文化事业。
  无上光荣的母亲,老泪纵横,兴奋的大摆三天酒宴,招待众亲朋好友,以此来洗刷由老五、小妹、大哥带给她的耻辱。
  家族的庞大兴旺,让苟延残喘的母亲,拿到了最后的一棵救命稻草,在一次振奋!将之前供奉的七神、六佛、神像换下,虔诚的买了一尊姜子牙神像供上,令将尚氏家谱老祖宗画像供上,每天早起虔诚的祈祷,上香上贡品,每天掌灯忠诚的三拜九叩。
  其实,精神寄托,就是人的灵魂所愿。正义的信仰,是人的情感世界,也是一种伟大的精神追求。母亲最兴奋,最感到自豪的是,人活着的时侯,能把自己的名字写进尚氏宗谱,著书立传,这是她从来都不敢奢望的美事。想想这些年,自己为老尚家所付出的辛苦,三天三夜也诉说不完,做鬼都冤屈。
  人生一世,能不被自己的后人遗忘,铭刻在册,对一个有着旧社会封建迷信思想的母亲来说,是人生莫大的享受!母亲最满足,最感到安慰的是,将来死后,能把自己的名字,写在灵牌上,挂在尚可喜的陵园里,供子孙后代前来祭拜,名流千古。
  这是她连做梦也不敢想的好事,母亲常常抱怨父亲的无能,不会管教孩子,让她操碎了心。认祖归宗后,让她在心底里,自我安慰着,多年对父亲的愤恨和不满;从而平复了她对父亲的无能、无爱、无情,以及儿女们的不省心,对她精神和肉体的万般摧残;慢慢的自我平衡下来,常常觉得能成为尚氏族人,又很光荣和自豪。
  第一次去祭拜尚可喜陵园时,母亲就把他和父亲的灵位买下,最后的归宿,就是和父亲来这里过人世间没有过的天堂生活。
  人的命运有时就是这样,很多人的出现,很多事情的发生,你是预想不到的,甚至无法控制的。其实,认祖归宗乃人的本性,它是家族史的记载和家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同国家的史志一样。
  让自己的子孙后代们知道;你姓什么?你从那来?你的老祖宗是谁?你的老家住在那里?你的祖上有那些辉煌的历史?有什么值得你学习和发扬光大的人和事?以此来净化我们的灵魂,陶冶情操,让一代又一代的人来继续传承家族个光荣历史。以此来鞭策我们的子孙后代,奋发图强,成家立业,光宗耀祖,有了精神财富,再去激励他们的后代。
  认祖归宗,绝对不能大搞特搞什么封建迷信活动,祖先是人,不是神!我们只能把祖先看作是我们的精神寄托,而不是他们真能为儿孙们从天上往你头上撒金钱!
  我们的路,还得靠我们自己去走,我们的生活,还得靠我们自己去创造,精神享受,代替不了物质需求,这是永远也颠覆不破的真理!
  就在认祖归宗的喜庆日子里,我因为偏向下岗职工再就业,拒绝了温州老总的旨意,第二次下了岗。还没有机会告诉家人,就来海城祭祖,以免扫了大家的雅兴。
  此时的我,并没有第一次下岗时那种可怕的感觉,并不觉得心慌,并没觉得意外,早有准备,因为我和老总一直对着干,下岗是早晚的事。
  小芳的事业,兴旺发达,生活上我没有后顾之忧,正好我也可以去帮她,也免得我们夫妻在两地分居。
  送走族人后,尚家儿女,感慨万千,热血沸腾,久久不能平静,母亲的家里,被六个血气方刚的儿女,再一次沸腾起来,没人再回自己的家。纷纷提出加快经商步伐,六弟开的医院,投资正确,效益显著。小芳的开的酒厂,投资正确,收益稳定,而且很有发展前途。
  最后,一至决定,把投资重点,落在海城。当时人人鬼迷心窍,的确是迷信有祖先的神灵保佑,一定能把事业作强作大!去海城投资扎根,现在看,对一部人,是十分正确的。就经商而言,海城的确比松江县城有发展前途。但是,不是所有的人,所有的买卖都能挣大钱的。
  我还没有去小芳哪里报到,还没有来得及说自己已经下岗的事,就被六弟、二哥,强行拉着我和父亲一起去海城投资开酒厂了。这是父亲最最高兴的事,他举双手赞成,因为这几年在小芳哪,看到了白酒业的发展,前途无量。反正不用他掏腰包,也不用去看母亲的脸色,只是出力就行,他喜欢和儿子们在一起生活,不受拘束。忽略了对年迈母亲的照顾,没有尽到老伴的责任和义务,造成了终生都无法挽回对母亲的亏欠。
  爱妻小芳,当然也是支持同意的,别说年轻人狂热追捧祖先的足迹,兴奋的不得了。就是岳父,吕县长,叔父,这一代久经风雨的人,也是还沉侵在认祖归宗莫大的喜悦之中,久久不能平静。
  轻易不离开林场半步的岳父,很少出门的吕县长,这次也是全程陪伴,写材料,开大会,场场拉不下,出钱出力。二位老人,第一次就跟着我们前往海城,去祭拜尚可喜陵园。他们对陵园有着童年美好的记忆,和对祖先的无比热爱和崇拜,早已就把祖先植根在他们的心里。当然也是举双手赞成我们去海城投资了,并且说,他们将来就在海城和松江县两地来回居住,何乐而不为呢。
  我们出资三十万,六弟出资三十万,二哥出资二十万。八十万元的投资,建酒厂,在当时的海城,也算是有规模的酒厂了,厂址就选在尚可喜陵园附近的农村。经过两个月的艰苦奋战,第一锅酒,正式流出,一算成本,没有小芳酒厂,那么多的利润。 
  总结如下:一是父亲的出酒率低,每百斤粮食,比小芳少出十五斤白酒;二是我的管理不到位,漏洞百出,人力、物力、财力,浪费极大。
  继续生产一个月,只能保持收支平衡,没有利润可图。八十万元的投资!实在不是一个小数目,在这样下去,是很危险的。此时我和父亲,六弟、二哥,不得不佩服小芳的技术高超,和超强的管理能力。
  万般无奈,把我和小芳调换了位置,我回知青点管理我们自己的酒厂,小芳调来海城任酒厂厂长,抓全面工作。
  知青点的酒厂,天时、地利、人和齐全,加之小芳管里到位,已经形成了规模,好经营好管理。
  小芳,培养出来的两名好徒弟,年轻肯钻研,她们的出酒率,始终保持在每百斤粮食出五十度的纯白酒,在五十五斤到六十斤左右,低于这个出酒率,是没有利润可算的。
  最主要得有个好车间主任,就是领工员,积极肯干,不用小芳操心,活干的干净利落快,不拖时间,工人们技术娴熟,每到工序都很重要,环环相扣,马虎不得。
  小芳干事业,有个不怕死的精神,这一点,是我和父亲无法和她相比的,越是逆境,她越是不屈不饶!
  来海城后,小芳吃住在酒厂,首先树立自己在工友们心中的良好形象,她和男人们一样,用大铁锹,干重体力活,拌料,下料,起窖子,装锅,起锅,抬麻袋卸粮食,折服了所以的男人。她和男人一样,大口吃肉,大碗喝酒,镇住了调皮捣蛋的工友。
  她换洗的衣服、鞋子、帽子,就是一模一样的两套,两套工作服,两双胶鞋,两顶帽子。从来不化妆,吃苦耐劳的精神,感动了工友们,让工人们心服口服。
  然后小芳大胆的从新组合管理人员。经过两个月,起早贪晚的努力,海城酒厂,第一次看到了利润。大家悬着的心,才算安稳下来。小芳能安心工作,六弟妹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付出了很多辛苦和爱心。接管了我儿子的学习,生活起居,比照顾自己的儿子还用心。至今我和小芳都不忘她的恩情。
  我的儿子,在六婶的爱心呵护下,监督鼓励下,学习成绩,一好再好,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吉林大学汽车专业。
  我说六弟六弟妹对家里的贡献大,不但是指经济上的付出,而是对尚氏子女的前途,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首先,六弟将尚氏子孙,愿意来海城落户的,无论是男孩还女孩,都是他花钱,求人办事,将户口迁到海城,落在他们的户口薄上。
  大哥由于家境困难,加之他又整天喝的酩酊大醉,两个儿子纷纷错学,是六弟替大哥把他的俩个儿子,养大成人的。
  开医院后,他就把老大带在身边,学习医疗技术,开酒厂后,又把老二接到酒厂,和父亲学习酿酒技术,解除了大哥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
  二哥家的女儿和我的儿子,来海城后,就住在六弟的家里,衣食住行,都是六弟妹管理,从没有怨言,这是一般的婶母做不到的事。只到今天,每到过年,孩子们都会给六婶母磕三个响头答谢!
  海城酒厂的建设,比较正规先进,有化验室,蒸锅也是用最先进的蒸汽燃烧,这样火头旺,蒸料时,比用电风轮直接烧锅快一倍,干活的场地也卫生干净。
  正直七月大热天,白天凉茬子不好降温,一般的酒厂,每到夏季,都是晚上烧酒。那天晚上九点左右,小芳正在领着工人们干活,儿子突然被噩梦惊醒,哭着喊着要去酒厂找妈妈。
  六婶说什么也劝不住,只好给小芳打电话,叫她赶紧回城里来安慰一下我儿子。小芳走后,父亲接班,烧锅炉的师傅,就背着父亲将蒸锅的气门关上。他是好心,以为这样既省燃料又节省时间,开锅快,好能往前赶时间。
  幸亏他去和工友们起窖子,幸亏锅炉房距离酒窖子远,幸亏父亲也不在化验室。锅炉工离开锅炉后,不到五分钟,就听轰隆轰隆一声巨响,锅炉爆炸了!挨着锅炉房的化验室,连同锅炉房,三间房盖,被蹦上了天!酒厂内火光四起,顷刻之间一片火海。
  不但化验室里有酒,挨着锅炉房的酒库有差不多两顿的白酒,同时着火。而且,平时小芳基本上就呆在化验室里,工作方便,休息方便。
  是儿子的噩梦,让小芳第二次死里逃生!
  小芳,再次赶到酒厂时,火已经扑灭。此时的小芳,比任何人都冷静理智,赶紧组织人员开始重建。她从来不信迷信,只信良心,只相信自己,劳动才能创造财富。
  明明是管理失误,人为造成的灾难,人们偏偏信神信鬼,没有道理。至于小芳能逃此一劫,纯属巧合,没有什么神仙来保佑,她不止一次向大家澄清事实。从今以后,安全生产第一位,保证安全,是酒厂发展的头等大事,不得有误,违者重罚,直至开除。  
  小芳一直对我说:“真正的神灵就在自己的心里,道德和良心就是我的神灵!”  
  是的,三个月后,小芳第三次遇险,这次比前两次都危险,她在急救室里抢救了一天一夜,再一次死里逃生。 
  略懂一点酿酒技术的人都知道,起窖子不但活累,还有危险。发酵的酒窖子,三天后,会产生大量的氮气。如果不小心,小鸡觅食进入酒窖子,三五分钟就会毙命。如果起窖子时,不凉放一段时间,人是干不了活的,会有生命危险。  
  小芳为了赶进度,工友还没有上工,就自己开始起料,被氮气熏到。正好有两只母鸡闯进了酒窖子,垂死挣扎,惊吓到了父亲,认真检查时,才发现小芳躺在一人深的酒窖子里,奄奄一息。
  母亲知道后,便和我和老五,急冲冲的赶到海城探望。迷信的母亲,虔诚的老五,硬说是先祖保佑,才没有出人命,在尚可喜陵园内,吃斋念佛三天三夜。
  五弟更是信奉迷信的不得了,在尚可喜陵园,做起看陵守园的义工,一住就是一个多月。翻家谱,看祖训,祭拜忠贞的犹如出家的和尚!夫妻不在有房事。
  从此,五弟每年都要来尚可喜陵园里住一段时间,求神拜佛,保佑他早一天成仙得道!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