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一脉相承谁为钱>第十四章:家大业大

第十四章:家大业大

作品名称:一脉相承谁为钱      作者:姜子芽      发布时间:2014-07-01 07:41:35      字数:8064

  第十四章:家大业大
  过去的大家族,都是按族人世系排名,父亲排行老二,族孙们都叫他尚二爷爷,母亲自然就是尚二奶奶了。如今的尚二奶奶,气大腰粗,盆满钵满,成了在松江县城内尚氏家族中的成功人士,远近闻名。
  在三十年前的松江县城内,说起尚家的二奶奶来,还是小有名气的,族人家中,有个为难召窄,都请她帮忙,一办一个准。
  有钱能使鬼推磨,朝中有人好做官,现在求人办事,不靠能力,靠金钱。五百元不行就一千,一千元钱不行就两千,两千-----软硬兼施,加钱成事。当时我母亲的威望,就是靠她的“座右铭”,左右逢源来完成的,出名成功的。
  
  一是,她在当时的松江县城内,尚氏家族里,的确算是有钱的人物;二是,真的有个“大事业”在经营,收入颇丰,影响越来越大,最后竟然为县委办公室进办公用品买;三是,行善积德,人情来往越来越舍得花钱,婚丧嫁娶,老弱病残,都能得到她的照顾,有个好人缘;四是,她还有个,人见人怕,臭名昭著的坏儿子,敢打敢拼,不怕死,就是我的五弟,谁还敢惹尚老五的亲妈,尚氏家族的尚二奶奶,找死呢吧?
  在我和小芳结婚后的三年里,家里不但没有因为小芳的进门,有什么不吉利的事情发生。而且家家日子过的平稳安全,家和事顺,买卖越来越红火。
  如今的母亲,靠着自家的这块风水宝地,独特、超前,聪明的经商之道,和她能吃苦耐劳的大无畏精神,使经营的商店,收益越来越好。
  人们开小卖部时,她就开起了商店,人们开起了商店时,她又开起了批发部。批发部的利润可是商店收入的十倍,甚至还多。
  经营理念没有变,经营品种增多了,有利的地势没有变,性质却变了,大搞批发,薄利多消。一件商品五元,两件商品九元,三件十三元钱,四件十七元钱,五件二十元钱。一件商品多花两元钱,五件商品少花销五元钱,谁能不算这笔省钱的经济账。尤其是火柴、肥皂,洗衣粉、卫生纸、食盐、酱油醋,这些日用品,天天都得买,多存一点即省钱又省事,却成全了我的母亲。使得我们家的批发部,生意兴隆,日进斗金。
  
  母亲的竞争优势,在于她省去了其他批发部租房子的高额租金。还充分利用家大人多的儿女多的人力资源,不顾小工,平时就她和父亲小妹三个人经营。早晚,节假日,进货上货,就让不花一分钱的儿子儿孙们来帮忙。记得那时我们每天都得起早贪晚的来家里干活值班。一到星期天,全家老小齐上阵,媳妇、孙子们都来帮着卖货上货,而且不用操心劳神,准能干好,放心。没人会偷,会拿你的钱财,既省心又获利,顶多晚上吃顿饭。不然儿子孙子来家里吃饭也是应该的,况且奶奶现在有钱了,也不怕吃了,吃不穷,喝不穷,算计不到才受穷,人越多越高兴。
  单就这两项开支,一年算下来,母亲就能省下八万块钱的花销。靠租房子,雇小工开的批发部,是很难和她竞争的。
  母亲采取了送货上门的营销策略,薄利多销的经营手段,垄断了一大部分机关单位的办公用品,和过年过节时,送礼需要的大量名烟名酒。热情周到,态度和蔼的为民服务,诚实守信的商品质量,笼络了民心,有了固定的消费群体。人丁兴旺,招财进宝,利润连年翻番,家和万事兴!
  母亲把原来住人做饭的两间正房,重新换了房盖,不但敢把窗户扒成了门,这次还改成了大门脸,不但大胆的扒窗户造门,还敢扒墙!拆掉了中间的间壁墙,商店通透敞亮,扩大了一倍的经营面积。
  重新装修,统统换上铝合金货架,铝合金门窗,安上了七彩灯棍,在城北街也算是一家小有名气的正规批发部。每天都有几百块钱,甚至是上千元钱的纯收入。
  母亲又在原来的院子里,盖起了三间砖瓦结构的门房住人,装修豪华气派。将自家靠道边的那面西墙拆开,盖上了一排库房做院墙,而且都办了房产部门下发的正规房照。到现在我们大家也不知道,她当年到底花了多少礼金,办成了这么一大推的难事。为尚家置办下了上百元的资产。从求人办事,搞外交这一点上看,我们这些儿孙,不能不承认,母亲神通广大!
  莫大的客厅里,摆上了两套沙发,两张茶桌,四套茶具。买了两张能做十人用餐的大餐桌,二十五把折叠椅。两大框,杯、盘、碗筷,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我们家要租赁餐具呢?这些家当,这些家具,在当时的普通老百姓家中,是很少见到的。
  如此多的经营范畴,如此大的消费群体;如此豪华的店铺门面;如此特殊的批发兼零售的经营方式,深得民心;如鱼得水,车水马龙,络绎不绝。
  钱像从天上掉下来似的,数都数不过来。每天都有数十万元钱的进货出货在交易。如此可观的经济收入,钱多气盛。族亲们也跟着借了光,谁家有个大事小情,只要求到母亲,她就积极出钱出力,便在族人面前,威信名望大增,受到了尊敬和热爱。
  只几年的功夫,母亲在三万人的小松江县城内,成了名副其实的商业大户。我们家买猪肉,买羊肉,都是半个,半个的买,买米、买面、买油,都用手推车推,买鱼、买鸡,都是成框,成框的买,买蔬菜、买水果,都是成堆,成堆的买。就像过去,去江湾里拉柴草时那样,不把车装得满满的,高高的,是不回家的。
  现在想象,母亲算是一个走在改革开放,商业时代最前沿的勇士!那时国营商店还没有解体,经营模式落后停滞,赶不上时代发展的快速脚步,竟然没有一家国营企业搞批发。给了各体户,私人经销批发部,独一无二的特殊权利,有了诸多的商机可乘。从个体户商品批发这一块来看,那时赚钱,比现在容易的多,而且都挣了大钱。
  当时的松江县城内,全城就几家屈指可数的批发部,竞争对手少,货物销量大。卖的多,才能赚得多。现在的松江县城内,批发部多的,都绊人脚,残酷激烈的商业竞争,销量越来越小,利润也越来越薄,比那时更难经营和管理,钱也不如那时的好挣了。
  城市没变,消费群体基本变化不大,购买力虽然增加,但飞速增长的物价,同比前些年的商品批发,利润并没有多少的改变。
  现在的人们,都把当时挣着大钱的一播人,当故事讲给大家听。据说,一位搞批发钮扣的老大妈,从南方用称进来的扣子,批发时论个卖,每年净赚五十元!
  卖丝袜的,卖布匹,卖镜片的,都是用称买来的,单个,卖出去的,人们都叫他们大称王,一年就能称出一户楼房住。
  就连鞋匠、报亭、卖冰棍的、卖面包的小商小贩,每年都是十几万元的收入。临街摆台,随手买来,方便快捷,便利的销售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信任和青睐。
  居家过日子,财多,人就多,好事喜事,也跟着就多,亲朋好友,也就更多了。母亲每天都要进货、批货、算账,招待送货商吃饭休息。还要接待,时不时就上门来检查的工商局,税务局,卫生局,防疫部门的监督管理。诸多的日常琐事,都压在她一个人的身上,母亲都能柔韧有余,送礼送钱,彻底解决,劳苦功高。
  父亲是没有这样高超的技能,去搞这些外交活动的,只能在心底里感谢母亲,心疼母亲。母亲常常累的,苦的,烦的,怨的,一个人偷偷去后屋里流眼泪,实在不容易,支撑起如此大的店面。作为儿子的我们,都在心底里心疼、怜爱、敬仰、爱戴、尊重我们的母亲,不敢说她一个不字。儿子们立下誓言,统一口径,母亲面前,没有对错,以此回家教育自己的老婆孩子,好好孝敬奶奶。久而久之,养成了她专横霸道,唯我独尊,说一不二,犯了很多无法弥补的过错。
  如果说,尚家所有的家业,都是母亲,亲力亲为所成就,一点不错,她老人家功德无量。但是,很遗憾,她的家业,没有为其他的儿孙谋到一分钱的福利,更谈不到尚家有什么遗产可以分配的问题。都被五弟一人独占侵吞,看着幸灾乐祸的一家人,安乐享受,没有一个人,怨恨到不能自制,诉讼法律,收回自己应得的财产。一脉相承的血缘亲情,为了钱财上法院打官司,实在是丢不起人啊!忍了吧,认了吧,就当尚家从来就没有发过财。不也一样过得幸福快乐吗?
  晚年的母亲,在怎么的有过错,偏见偏爱偏疼那个儿女。专横跋扈,蛮不讲理,自私自利的处理家务事。做为儿子的我们,都是没有权利阻止和干涉的。
  母亲在世人面前,能有如此高的威信和名望。出了有钱之外,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人多势众,儿子们各个听话孝心。
  她只有一个不争气的坏儿子,却有五个年轻有为的好儿子,更有六位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能见大场面的好儿媳妇,这是族人们最最羡慕的,尚氏家族,后继有人,光宗耀祖了。
  “三十年前,看父,教子;三十年后,看子,敬父”。这是父亲经常在我们面前,常说的一句老话。父亲出了不能左右逢源办事情外,道德高尚,人品忠厚,人生哲理透彻,看人看事准确。他以身作则,教育孩子,在儿女们的心目中,他是一位合格的好父亲,可敬可亲的慈父。
  看到年过八旬的老父亲,住在儿子们给他租来的房子里,生活依然独立、积极乐观向上,自己洗衣服,自己打理日常生活,还给我们买菜做饭吃。从来不给儿孙们,添任何的麻烦,增加任何的经济负担,安静的走完了自己的人生路。
  这是我们做儿女们的福分,有父母在时,家就在。没有了父母,家的意义也只能在心底里,向往着,存在着了。
  母亲一生最失败,最悔恨的是:没有教育好自己的一个另类的儿子,我的五弟。
  母亲一生最高兴和自豪的是:自己的六儿子考上了大学,她连做梦都想有个上大学的儿子,这也是祖母祖父的心愿:“上大学,才能干大事”。
  
  还有在小小的松江县城里,在个各行各业中,都干的都很出色的四个好儿子。这四个好儿子,多少也能给她一点心理上的平衡和安慰,她才跟着出了更大的好名声,受到众多族人的拥戴。
  大儿子尚广智,就是编写《尚氏宗谱》的主编。靠写一手好文,一手好字,现任松江县,吕县长的秘书。
  二儿子尚广林,现任松江县,锅炉厂厂长。
  三儿子尚广武,现任松江县,法院办公室主任。
  四儿子尚广为,是家里家外,左邻右舍,一致公认的好孩子。我从糖厂锅炉车间,也升职到了厂部,任副厂长,兼糖厂原料公司总经理。
  北方的糖厂,生产白糖的主要原料是甜菜,种植甜菜就得去农村。因为我是知青,有四年的农村生活经验,熟悉农村的工作环境,这也是厂领导派我主抓原料公司的特殊原因。
  有松江县城里,这几位好儿子,母亲也跟着沾光,道喜的人也多;有个五弟这样的坏儿子,母亲也得跟着受气,受羞辱,谩骂的人也多,就得跟着丢脸出丑。
  不争气的五弟,是母亲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心病!人前欢声笑语,人后以泪洗面,痛入骨髓,痛心疾首,无地自容。
  五弟的品德行径,让母亲在族人面前,世人面前抬不起头来,欢乐的表面背后,总是隐藏着无尽的哀伤怨恨。她用尽最后的一点力气,甚至磕头作揖,不惜花重金,上下来打点老五的事情,最后也没能挽救他认错悔过。而且,变本加厉,称王称霸于松江县城的大街小巷。
  六个儿子中,我的身高最矮;一米六五,算是男人中的次品。五弟身高最高,一米八零,算是家中的精品,论身高和相貌,五弟都算是让人羡慕的标准美男。
  其余的兄、弟、小妹,都没有一个超过一米七零的高个。因为我们都遗传了身高只有一米五五,祖父的基因,和身高只有一米五零,来自于祖母的基因,基因无法改变。
  身高型美,擅长体育和文艺,满身长着体育细胞和文艺细胞的五弟,是小学、中学里的体育干将,文艺骨干。跳高、跳远、铁饼、标枪,每年都能在全县体育运动大会比赛上,获奖。五官端正,如同演员的风范的他,人见人夸,天生长着一副好嗓子,每年都能在地区文艺汇演中,拿到奖状。
  优越的身高、标准的相貌,超特长的体育才能,天生的文艺细胞。在当时,只搞运动,不抓学习的革命年代里,五弟,曾经一度也是学校里的大红人!做了好几年的演员梦,他最喜欢的演员是达式常,曾经得到不少妙龄美女的追捧和厚爱。后因品德败坏,各个离他远去,这也是他继续颓废的主要原因,没能把握住自己,随心所欲。
  
  堕落了自己,失去了少年时代也曾经有过的灿烂,丧失了青春时代也曾经闪烁过的美好华年,随着自身的变化,而改变了一切,开始变型变色。最后变成了,人见人烦的坏孩子,一直就是在家人、老师、厂长,批评、教育、拯救中度过的,最后也没能改变他的人生。
  人生在世,掌握自己的命运,超越欲望困局,命运困局,观念困局,人性困局,环境困局,超越所有的困局,才能做自己的主人。而这些具有哲理性的警示名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的好难好难啊!
  命运虽然无法改变,但掌握命运,改变命运的是我们自己,而不是神。这是我对爱妻小芳常说的一句话。今天回味起来,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泪如雨下。我们不否认,欲望是真实存在的,接受欲望,认知欲望,管理欲望,凡事适度即可,保持中道,成为欲望的主人而不是欲望的奴隶,是真理。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可有谁能知道,我坚守了四十年的誓言,一夜之间,不攻自破!魂飞魄散,无地自容,无法面对世人和爱妻。没有把握住自己,丧失了意志,走失了灵魂。命运再一次的改写了我的人生,没有了自豪和信心,自惭形秽,追悔莫及。我即将被这个时代所淘汰,甚至比五弟还会被世人愤恨和谩骂,臭名昭著。
  
  我的一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就是回忆和爱妻小芳在一起的年年月月,天天时时,分分秒秒。苦中有情,情中有乐,乐中有幸福,幸福无限。刚结婚时,我们没有感受到母亲的温暖和关怀,也没有享受到,大家庭那富足奢侈的生活。依然过着我们自己最无助,最窘迫的艰苦生活。我们没有怨天怨地,更没有怨恨母亲。首先是缺粮少吃,两个人吃一个人的供应量,因为我当月的粮证,早被母亲提前领走了,只能吃小芳一个人的口粮!每每想起这段心酸的往事,我就想哭。
  那时的我,怎么那么能吃啊!一顿能吃五个二两一个的大馒头,两碗稀粥,还是最省着吃了。爱妻小芳,每顿都吃半饱,我心知肚明,她只吃一个馒头,一碗稀粥。
  我们都是正直风华正茂的好年龄,加之饭菜缺油少肉,消化的又快。不到饭点就饿,有时饿的我心里直慌。想象着爱妻在姜家有吃有穿的美好生活,看着她如今却为我们月月缺米少油,顿顿吃干的还是吃稀的时,精心算计的凄苦表情,我常常潮湿了眼睛,心在颤抖。
  我在心底里,不直一次,对着老天发誓,一定要让爱妻小芳,过上不在缺吃少穿好日子。小芳是个自尊、自立、自强的好女人,不怕别人瞧不起自己,就怕自己不尊重自己。自从我们结婚以后,不是过年过节,不是有了大事小情,需要小芳去帮忙,不是去给母亲家里送什么礼品,非去一趟不可,她从来不像其她嫂子们那样,经常去母亲的家里凑热闹,过星期天,蹭饭吃。
  小芳即便是去了母亲的家里,也是有话说话,有活干活,然后转身就走,从来也不在母亲的家里吃饭。几年来,小芳和母亲的关系是,该干的活,我一件也不少的干;该送的礼品,那怕自己不吃,她也不照别人家少送;该给的面子,无论她自己怎么委屈,心里有一百个不愿意,为了我能在父母面前,能在哥兄弟面前不失面子,她都给我。母亲即说不出她那里特别的好,但也决对说不出她有什么事做的不对,无是无非,相安无事。
  
  小芳,因为没有学历,只能在二中家属幼儿园里工作,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还算开心快乐。就是家里经济紧张,让她心神不安。六百元钱的外债,是我和她当时差不多一年的工资收入。更令人心急火燎的,逼命的是,同龄人的婚姻,基本是脚前脚后跟着办的。吃饭没米,吃不上干的,可以喝稀得。礼份子却成了我们最头疼的大事。
  就是说,我们不但要还清母亲分给我们的,欠婶母三百元钱的欠条,欠大哥、二哥、三哥,每人一百元钱的欠条,总共六百元整。还要把母亲收受我的同学,同事们送的四百多元钱的礼金,实际我们要还清的欠款,不是六百元钱,而是一千多块钱。必须在每个节日里的婚礼上,还给人家,没钱随礼,逼得我和小芳抱头痛哭,没有办法,该借的人都借了,最后四处碰壁。这种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的囧迫,无以言表。
  我和小芳的工资,在婚后的一两年中,基本上都得还债。记得最惨的几次,实在是没钱随礼了,小芳就将新婚的被面、褥面、重新拆下来,熨完后,再当贺礼送给人家。我们只能盖着没有被面褥面的棉花瓤子睡觉,白天再用床单盖上遮丑,晚上躲在被窝里哭泣,白天还得乐乐滋滋的生活。
  缺吃少穿的生活,让我和小芳咬紧牙关,也不敢和母亲说半个字。那是我们婚后这三十年里,最苦的日子,永生难忘的日子。
  小芳怀孕的时候,想吃的东西,没有吃到,常常为这事,我愧对于她,常常为这事,埋怨母亲,当时,她怎么能忍心,不关心儿媳妇小芳的身孕,也不能不关心下一代孙子的成长啊?至今我都不能理解,真是愧对于小芳。
  小芳坐月子时,收到的礼品,她自己都没舍得吃,却让我送给了母亲,母亲照收不误。常常为这事,在多少年以后,表扬爱妻小芳,尽了儿媳妇应尽的义务,行善积德了。
  三年后的今天,我不在缺吃少穿,感谢上天,让我和农村又有了新的瓜葛,回到衣食父母中间,就会有饭吃的。糖厂原料公司的工作,就是长年下乡和农民打交道。丰富的农副产品,彻底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吃不完的大米白面,吃不完的鸡鸭鱼肉,吃不完的瓜果蔬菜。是机遇,在一次改变了我的命运,农村真的是我的福地!
  当时的农村,还没有改革开放,种植甜菜,还是统购统销,落实死任务。农民是不欢迎的,种过甜菜的土地,板结退化,在种什么农作物,都长势不好,产量极低。国营糖厂的管理,浪费人力,消耗大量的国家能源,经营费用高,它的生存,是靠国家连年补贴而存活存在着。
  当时,我们厂生产一市斤白砂糖,需要成本一元两角五分钱,而从古巴进口的白沙糖,一市斤,只需六角钱。鉴于浪费土地,国家赔本,这两大因素,在八十年代末,北方制糖业,全部破产,由国企改为私企经营。
  三年后的尚家,家大业大,大哥家四口人,二哥家四口人,三哥家四口人,我也有了自己的儿子,一家三口人,五弟结婚后,一家三口人,加之父母,六弟七妹,共有二十二口人。是当时祖母去世时的一倍!
  五弟接班后,算是让我们过上了几天安稳的好日子,偶尔,也在厂里,惹事生非,但总算没有触犯过法律。母亲已经满足的不得了,全家人已经高兴的不得了,我们常常在私下里夸赞,吕县长点播的正确,英明伟大。但我还是深深的记得,吕县长还有一句更富有哲理的话:“就要看他本人的造化了”。
  因为母亲过分的干预了五弟的婚姻,使五弟故伎重演!想得到的东西,家人不满足;想实现的愿望,父母不支持;想按他的意愿行事,得不到满足和支持,就一招,开作;作你,鸡犬不宁;作你,寝食不安;作你,昏天黑地;最后作的没人能受得了,谁也不回母亲的家了。母亲爱子心切,惟命是从,从而养成了五弟有求必应的恶劣行径,丧失了人的本性。
  他喜欢一位,在饭店里打工的白姑娘,自由恋爱,情投意合。我们都见过这位白姑娘,人泼辣能干,长相又美,身材又好,是很标致的女子,就是家住在农村。
  家在农村,不是城里户口,没有正式工作,这是母亲最最忌讳的婚配,最无法容忍,最不能接受的原则问题。母亲费尽心机,求亲告友,为五弟找对象。同时,千方百计,开始阻拦五弟与白姑娘的任何接触。最后为五弟找到了一位在百货商店上班,收银的姑娘,就是我们现在的五弟妹;张金兰。
  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迎娶张金兰进门,母亲在一次打破了,她谈婚论嫁的标准;财礼一万,四大件全齐,外加一枚金戒指;八套被褥,摞起来高的顶房棚;新郎、新娘子,里外三新,两套婚礼服,换着穿,花枝招展,让人羡慕。
  大摆宴席,吃喝玩乐三天不撤桌子,算是当时在松江县城内,最豪华,最时髦的婚礼了宴席了。
  母亲破天荒的举动,最令其她儿媳妇不能理解的是,竟然让老五婚后,和她在一起居住,还可以不交饭钱!
  可惜啊!五弟,并没有被母亲的恩惠所感动。没有娶上自己心爱的女人,略带强迫性的婚姻,反而更激发了他的叛逆心理,从新走进社会里鬼混。五弟在一次沦落,母亲犯有不可推卸的罪过!
  我经常在想,如果五弟真的和白姑娘结婚,也许不会是现在的结果,真的能改变他的人生。因为五弟深深的爱着白姑娘,他许,就会听她的话,真的就能改变自己。后来得知,白姑娘自己创业成功,成了富婆,他更是万念俱灰,破罐子破摔,一摔到底。我个人一直因为,婚姻才是人生的根本转折,这一浅薄的观点,能否成立,有待于和读者共同商榷。
  五弟,如果不和张金兰结婚,就没有我今天,想要写《一脉相承谁为钱》的欲望,就没有此时此刻,无法控制的心情,激动的连写字的手,都在颤抖,情绪已经失控,不得不停下笔,稳定情绪,去休息。
  天堂的母亲、父亲、五弟,别怪我,把尚氏家族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别恨我,把尚氏家族的丑事外扬。多有得罪!恕我不孝!我愿意接受你们的惩罚,以此来平复我那颗永远无法平静的心。因为我也犯了罪,罪大恶极,正在赎罪,想救赎我自己,能否走出困境,我没有信心,真的不自信,真的是罪该万死。
  
  叩拜!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