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经典言情>石榴缘>《石榴缘》(十)

《石榴缘》(十)

作品名称:石榴缘      作者:草堂瘦叟      发布时间:2010-03-20 13:51:59      字数:5878

《石榴缘》(十):第十二回钟门阖家乐融融知府满脸巴儿象


人逢喜事精神爽,
户遇吉庆门楣高。

此言不虚。松涛脱困,被青州知府礼送回钟家庄,早已成为青州府里家喻户晓的新闻。
对此,有人说:“官官相卫,他们是一丘之貉。”
然而,也有人说:“天不开眼人开眼,钟大人是好官。可惜,而今的好官稀如凤毛。”
不管世人怎么议论,对于钟家庄钟府来说,这却是一件欢天喜地的大事。这天晚上,钟府大门悬灯结彩,似逢什么吉庆日。那本已高大、光亮的门庭,此刻显得愈加壮观啦。
非年非节,钟府今日何以如此铺张?
松涛与石榴回府以后,老尚书非常高兴,传令摆宴相庆,盛情款待他们父女。钟家是大户族,羽正胞兄弟四人,除长兄羽明已故外,三弟羽经、四弟羽教俱仍健在。今晚钟府将他们全请到,与羽正同坐首席。尚书甚爱义女石榴,不计俗礼,留在首席上,坐于下首,为长辈们斟酒布菜,以尽孝道。
石榴非常乖巧,一开席先举杯离座,向众人朗朗言道:“石榴是山姑野女,蒙钟府诸位长者、同辈垂爱,实在从心里高兴。这第一杯酒,祝钟府诸位老人长寿,祝钟府兄妹们久安!”
石榴的一番言辞,着实令钟府上下人惊讶,想不到这个山姑野妹,做事、说话竟如此周全。人们此刻确信,这石榴的确不是平凡山女,已确信她是仙女转世无疑。因此,人们对她多怀敬佩之心。即是钟羽正那继子继业,也不敢过于歧视她了。
石榴爹松涛,与继业及叔弟们居于下席,目睹女儿的举动,也暗暗称奇。他哪里知道,女儿的慧根的确与一般凡人不同。
华宴开席,众兄弟轮番给钟羽正敬酒,贺他了结仙缘,认女归宗。
归宗一说,并非不当,在钟府早就有先例。钟羽明的女婿本不姓钟,结亲后钟羽正赐他钟姓,取名钟诚。不唯仰天寺的许多壁画出自他手,连保存至今的钟羽正画轴,也出自他的笔下。这一点,钟姓之后,很少有人知晓。
正当宴桌上杯举酒干、人欢颜笑之际,二门门丁忽报:“禀告老爷,知府大人到。”
闻听知府大人到,客厅众人正欲起座相迎,钟尚书却摆手阻止。他搞戒众人:“起座为礼便可,无需相迎。此地为吾府,礼不可过盛。”
众人遵教,立而不迎。片刻,田知府进厅,向端坐席上的钟羽正抱拳一礼,言道:“闻听老大人设宴为义子压惊,学生前来凑趣,贺大人团聚。”
钟尚书将手一抬,示意免礼,向侍立家丁们吩咐:“为父母官看坐。”
钟羽正将田知府让于首席次位上,与自己并肩而坐,重新布酒开宴。这田知府精通官场世故,无用人相让,端起门前杯,一饮而尽,将杯底一亮,致欠道:“学生告罪,算作自罚。今日堂上多有失礼,还望老大人海涵之。”
“哈,哈,哈……言重了。”老尚书畅怀大笑,面无怒色,也端起门前杯,说道,“哪里,不知者不为罪,岂怪之有?来,同饮一杯。”
于是,二人将杯一碰,一仰首,同饮一杯,算是将今日堂上的过节揭过。
小小知府成为一品大员的坐上宾,三杯酒下肚以后,这田知府有点忘乎所以,他将胸脯一拍,有意巴结钟羽正说:“老大人放心,只要有学生在,看谁敢欺侮贵府!”
钟羽正微微一笑,问他道:“松涛若非我之义子,岂不冤沉大海,难见天日矣?”
“这……这……”那田知府的脸,羞红得犹如猴子腚似的,再也这不不话来,在座的人无不偷偷耻笑……
在官场上,官爷们大都有一种特殊本领,这田知府也不例外,那就是:

看风转舵望水流,
察颜观色溜腚沟。

衡王府树大根粗,一般人不敢晃它。松涛的案子一至府,他审也不审,问也不问,便让王府来看赃认人。衡王府的管事来认了人,他竟不顾松涛的申诉,斥责松涛申诉的“尚书义子”为冒牌货,并喝令责打他招供,极力讨好衡王爷。石榴闯堂,他又极尽畏吓之能事,不思细审。当看到钟羽正的手书后,他立即贴到钟府一边,紧抱着“代管山东”、“监理王府”的粗腰不放,派轿送囚,登府请罪,好一副巴儿狗嘴脸呀!
其实,他派不派轿,谢不谢罪,钟羽正倒不在乎,他仅仅是怜苦救人而已,并不想让田知府为难。
钟府盛宴,杯举酒干,喜笑颜开,尽兴而止,且不赘述。
第二天,松涛即要回山,老尚书又苦留了几日。羽正之意,想让他们父女扔掉仰天石屋,搬来钟府团聚。松涛坚辞不应,说:“府上虽好,您老人家也心诚,怎奈我们山居惯了,还是遂我们的野性吧。”
话已至此,钟羽正不好硬留,便送他们父女复回仰天石屋去了。
过了不久,老尚书亲自监工,请匠人为松涛翻建了石屋,重套了院墙。那石屋一拉五间,比先前高大得多,气派得多。这五间房隔为两室,有两间是石榴的闺房,收拾得分外雅致。有时老尚书也来小住,便是老爷子的专卧。松涛父女将他老人家侍奉得犹似亲爹一般,让老人家感到非常体贴,非常温暖,常恋恋不欲离去。从那以后,这条无名谷,被人们称作钟家溜;这五间石屋小院,则被人们唤作钟家屋子。
这个松涛呀,真真是:

龙游千里思故渊,
山民本性爱青山。
高楼千丈纵可喜,
何及山顶一片天。
普遮大地洒雨露,
不分贫富和贵贱。
与天共语不寂寞,
免遭白眼讨人厌。


尾声钟石榴喜结良缘老尚书解囊助嫁


仰天山上一支花,
堪折枝时落谁家?

此问甚好,且让我告知于你。
斗转星移,日月如流,转眼间过去了三个春秋。而今的石榴,已是个十八岁的大姑娘,出落得更加隽秀,堪称仰天山上一枝花。
人道“皇帝的女儿不愁嫁”,钟尚书的女儿怎会愁嫁?别看石榴身居山野,其名、其事,早已远播邻郡,不少达官富户之子,都梦想来摘取这枝仰天石榴花。然而,这朵石榴花早已名花有主了。她的婆家,不是城里富户,而是山野小民;她的姑爷,不是书生才子,而是一个牧羊娃。他,便是当年向钟羽正介绍石榴家住处的猎人之子——石头。
当年的仰天山附近有个门裹村,只有数家住户。猎人老王,便是其一。他与松涛同是猎人,早有交往。经老王介绍尚书寻女认父后,这老王与松涛的关系更密切了。他有一子,小名石头,较石榴大两岁,是个浓眉大眼、粗壮憨厚的小伙子。松涛建房这段时间,老猎人一直领着儿子石头来帮工。时间一长,石头与石榴自然少不了交往。于是,两人之间,不知不觉地埋下了情根。以后几年的事,在此又何必多述,无非是日久情深,盼成连理罢啦。这真是:

石头缝里石榴花,
石榴花开芳山凹。
山凹有个石小子,
小子看上石榴花。

对于此事,两家老人看在眼里,记在心中,也笑挂眉梢上。而今的石榴,已是钟府千金,石榴的婚事,自然得老尚书点头。借去钟府探亲的机会,松涛向老尚书禀告了此事。老尚书沉思片刻,眉头一展,开怀大笑起来。
松涛不解其意,试探着问道:“义父为何发笑?莫非将它看作笑谈?”
老尚书并不作答,欢悦地歌吟道:

石榴长在石缝中,
石头又与石榴连。
两个石字成一家,
石卡石的石头缘。

无疑,老尚书已经答应了这门亲事。
千锤擂鼓,一锣定音。老尚书的一首《石头吟》,便确定了这段石头缘。
钟尚书当年殿试的《榴果颂》中,有“八月十五笑见子,五月盛夏喜着花”的佳句。于是,石榴的婚事便来了个五月下聘,八月成婚。
大明崇祯六年八月十四日,一支人马从钟家庄缓缓涌出,车拉、人抬,一排一条长龙,桌、椅、条、凳、柜、橱、箱、笼样样齐全,被、褥、衣物应有尽有。这队人马,有意穿城而过,出阜财门,进驮山溜,直奔仰天山而去……
这是钟尚书为女儿石榴下缘房。
八月十五日,刚交下半夜,一抬彩轿前行,数辆轿车相随,吹鼓手们欢奏着喜乐,从钟家庄缓缓涌出。这个送亲队,有意穿城而过,出阜财门,进驮山溜,直奔仰天山而去……
这是钟尚书为女儿石榴送嫁。
钟羽正三笑认义女的传奇,早已传遍青州街头巷尾;钟羽正解囊嫁义女的故事,又使青州人家喻户晓。王石头与钟石榴的婚事,办得非常隆重,四邻八乡的仰天人都蜂拥而至,看热闹的人围得王石头家里水泄不通,人们都争着一睹转世榴仙的仙颜俏貌……
行文至此,余事待书。瘦叟且作歌为结曰:

唐寅三笑点秋香,
羽正三笑认义女。
天下尽多奇巧事,
信与不信任凭你。

附录评文一则

极摹人情世故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
——评《龙渊离奇石榴缘》
栾绪夫


青州,山明水秀,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极其丰厚,堪称一座蕴藏丰富的文化宝库。
刘沂生老师,成长在这方热土上,又长期执教于此,对青州的人文掌故、民间传说十分熟悉。刘老师自幼酷爱文学,诗词歌赋无所不通。他尤钟于冯梦龙文体,对其曾做过潜心研究,决心在传奇文学创作上有所施展,有所建树。退休后,刘老师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传奇故事,不久将出版他的传奇集《古州传奇》。《龙渊离奇石榴缘》(简称《石榴缘》),即是其中的一篇佼佼之作。
《古州传奇》六章四十回,《石榴缘》是《尚书龙渊传》里的一回精品,思想性与艺术性俱佳,可谓刘老师的代表作。

《石榴缘》的结构匠心独运,一线穿二环。
该作以明末工部尚书钟羽正,认猎户之女石榴作义女为主要线索,将钟羽正一世的宦海生涯与松涛夫妇一生的悲惨遭遇,巧妙地交织在一起,一线贯穿二环,紧密不可分离。它的时间跨度大,达六十年之久;它的内函丰富,神仙凡人,昏官良吏,猎户仆人,拐子盗贼,无不纳入其中。它将吏制的腐败、社会的黑暗,官吏的荒淫,民众的疾苦,揭露得淋漓尽致。通篇既高度赞扬了钟羽正廉洁不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又热情地讴歌了松涛与梅香之间的纯真爱情,可谓一部难得的佳作。
《石榴缘》的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第六代衡王朱常宾,荒淫透顶,府里的婢女们几乎都遭到了他的蹂躏。他连王后的贴身婢女梅香也不肯放过。
在你聆读梅香的不幸遭遇时,面前出现一系列波澜。王爷设计欲对梅香非礼,梅香拼命抗拒,使王爷未能得逞。当你紧缩的心一驰,正为梅香高兴时,情势却骤变,节烈的梅香投环自尽了。当你正为梅香的生命担忧时,事态又一转,恰巧被书童救下。书童设计令梅香假死,移“尸”墓场,始得“朦胧夜中悲转喜,惨淡月下魂归来”,死里逃生,与恋人团聚。其后,这对王府逃奴,便逃进仰天山,隐居仰天洞,苦度着亦人亦兽的困苦生涯。这一系列情节,环环紧扣,读者的心,始终为梅香的悲、喜、生、死所牵系,欲读兢兢,欲罢不能。这一段险象层生的描述,既鞭挞了王爷的荒淫残暴,又歌颂了梅香“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不屈精神,还赞美了书童见义勇为的高尚品德,有力地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像这样的妙笔,在“石榴缘”中何止于此,可说俯拾即是,足令读者时时吊胆,悲喜交加,如同身处。

《石榴缘》亦虚亦实,想象极为丰富。
该作运用传奇笔法,为故事涂抹上一层浓郁的神话色彩,将读者引入到亦虚亦幻的境界,时而与神仙为伴,时而与凡人为伍,天上人间融为一体。
作者笔下的神鹏,疾恶如仇,是正义的化身。当时帝王昏庸,贪官、色盗横行。它善变幻、性桀骜,法力高强,专门除贪制淫,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令读者读后大快。最后,它被如来佛收服,却依然桀骜持正,连如来佛的刺也敢挑。
在作者的笔下,刚正不阿的钟羽正,是如来佛驾下的大鹏鸟转世。他因王母娘娘派榴仙子送来“榴果图”,赋得“榴果颂”而赢得圣眷,获得高中,为故事增添了无限的戏剧性。因他一身正气,虽有“愿将铮骨献吾朝”的报国大志,却终不被皇帝所用,一贬再贬,回归故里,三十年不得翻身,从而揭露了帝王的昏庸,官场的黑暗。
松涛夫妇隐居仰天山后,期盼得子。王母娘娘对榴仙女失信于凡人不满,便派百花仙子送榴仙女转世,投胎于梅香怀中,生下石榴女,圆了钟羽正的三笑父女梦。此虽为神话,却借以歌颂了为人应守信义的美德,是对现实社会的一种教化。
刘老师赋予《石榴缘》以灿烂的浪漫色彩,借以抒发了广大人民的深切愿望,既充分地体现了优秀民间文学的特色,也自然地融进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确为高着。

《石榴缘》的文笔细腻,写景、状物、绘人,形象逼真。
刘老师的文笔,源于明朝文豪冯梦龙的“三言”,却又不拘泥于固有的章法,在诸多方面都有所创新。
冯氏的传奇小说,受时代所限,文笔不甚细腻,对景物描写、人物刻画用墨较少。《石榴缘》则不同,它取现代小说写作之长,将景物描写,人物刻画移植其中,使人物环境更为突出,令人物形象更为鲜活。例如,文中第八回,钟羽正根据梦中仙姑的指点,到仰天山去寻找石榴,石榴在家为他煮茶一段的描述:

“院墙西墙根下,有一个小棚。棚下有灶,灶旁有水缸。那山姑向锅内舀上水,来石榴树上捋一把石榴树碧叶,洗净,甩干,放入锅中。于是,她用火鎌噌噌打出火星,点燃柴草,蹲在灶前煮起茶来,熊熊火光映得她那秀容光艳照人。
她,便是石榴,也的确是钟羽正梦中的仙姑……”

作者文笔简洁,寥寥数语,稍加勾勒,院中的场景便跃然于纸上,令你如临其景,似置其处。同时,也将石榴煮茶的一连串动作,形象、准确、细腻地描摹了出来,维妙维肖,如见其人,似闻其声。像这样情景交融的文笔,在《石榴缘》中又何止一处?

《石榴缘》的语言,也很有特色。
该作以白话文为主,却不乏文言韵味,非常凝练。同时,作者扬己所长,散文、韵文并储,将一篇《石榴缘》,撰写成了说唱文,令人耳目一新。
作品中穿插的诗作,犹值得一提。刘老师虽然不是诗人,对诗词却颇有研究,出手不凡。文章中的诗词,已不只是文章的点缀,而是文章的主体,或描写,或抒情,或议论,无不顺手牵来,运用自如,不拘旧格,自成一体。例如,钟羽正回归故里,目睹衡王的劣行后所发的一段感慨,即极具代表性:

老夫已花甲,空怀报国志。
国呈衰败象,皇家自毁之。
为臣欲救难,忍痛归家去。
孰料无净土,王府遮天日。

寥寥数语,抒发了钟羽正对国事的失望,对王府的愤恨,将他那忧国忧民的情怀跃然于字里行间。同时,也一针见血地揭示了封建王朝自取灭亡的客观规律,向后世统治者们发出了严正的警告,借以规劝他们自廉自洁,自保江山,以免沦落于不归之途。
这,是一般散文所难以替代的。
另外,《石榴缘》中吸收了许多民间口语,还兼用了不少生命力极强的青州方言,使文章显得朴素生动而富有情趣,令作品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气息,让青州的民间文化,步上了一个新台阶。

总之,刘沂生的《石榴缘》,是一篇“极摹人情世故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的佳作,应属于青州民间文学作品中的一颗新星。
我了解刘沂生,也佩服刘沂生。他在教育园地里耕耘数十载,成绩卓著,且为“尊师重教”作出过巨大贡献。退休后,他老当益壮,又英姿勃勃地在文学园地里一展风采,硕果累累。我衷心为刘老师祝贺,期待着读到他更多的佳作。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