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废园>29双胞胎深明孝悌

29双胞胎深明孝悌

作品名称:废园      作者:当阳山人      发布时间:2014-09-01 20:38:54      字数:3475

  29双胞胎深明孝悌
  
临近毕业考试,初三(1)班班主任向教导主任韩利民反映,他们班上的一对双胞胎兄弟,哥哥叫杨延文,弟弟叫杨延武,最近思想松懈,学习成绩明显下降,要韩利民协助他做他们的思想工作。韩利民早就觉得这两个孩子的经历和自己初中时代有些相近,平时,他就非常喜欢他们,常常拿他们当自己的弟弟看待。
  延文,延武,从他们的名字中,可以看得出他们家长的殷切期望。延文长得壮实,延武却长得秀气。两个人的学习成绩一直都在班上名列前茅,在填报志愿的时候,韩利民要他们俩都填报河阴县重点高中,杨延武的成绩相对落后一些,中招考试前一个多月再加把劲考取重点高中应该没有太大问题。但是,在填报志愿的时候,杨延武表现得很犹豫。韩利民再三追问,才知道杨延武不想再参加中招考试了,说是初中毕业之后就要出去打工,帮哥哥赚取学费。看弟弟要为自己上学做出牺牲,哥哥杨延文也开始犹豫起来。
  听着这两个已谙世事的学生相互推让,韩利民感慨过后,让他们两个人眼前不要考虑那么多。先做好复习备考,将来考取了,车到山前必有路,学费的事情另外想办法。韩利民考虑到他们家庭的实际情况,既然经济条件不允许,那就一个人报考高中,一个人报考师范学校。这时候的小中专已经不再像韩利民师范时那么吃香,录取分数线也没有过去高了。杨延武的成绩要稍微次一点儿,韩利民觉得杨延武报考师范比较合适,将来做小学教师也勉强说得过去。
  韩利民怕他们的思想状态影响学习,心里着急,觉得有必要做一次家访。他劝告这两个孪生兄弟,现在最关键的事情就是抓紧时间复习,成绩下来以后,再决定谁上谁不上。两个人在老师的劝说下,勉强同意了。两人填报了志愿表,韩利民的心理并没有放松,有空儿的时候就会喊两个人谈谈心。中招考试成绩揭晓,有些出乎韩利民的意料,杨延武的成绩反而超过延文十几分,而杨延文的成绩刚好过了河阴县重点高中的扩招分数线。
  韩利民有些失望,觉得这其中一定有什么原因。他来到中招办公室申请查阅试卷,发现杨延文有几科试卷中出现的错误,都是明显的常识性错误。有几个,甚至像是他有意要出错。韩利民好像明白了什么其中的缘故。一回到学校,他借了同事的摩托车,左打听右打听,终于找到了杨延文杨延武两兄弟所在的苇园沟村。但苇园沟村方圆要有五六里,他们的家到底在哪里呢?这里山高沟深,杂草丛生,非常偏僻,交通又不方便,很少有人肯再住在这里了。这几年来,好多深山里的人赚了钱以后,都从深山里搬了出来,在山下平坦的地方或在县城郊区安了家。
  山沟里的夜晚来得早,太阳已经躲在西山的后面,韩利民心里一片着急。暮色四合,群山寂静,韩利民四处找不到一个可以问路的人,东折西返,左拐右转,终于看到山坡上一个放羊的老汉,正远远地赶着一群羊往村山下赶。韩利民老师停下车,等那个鹤发童颜的老汉走近来,向他打听杨延文杨延武两兄弟的家住在哪里。放羊老汉不知道这兄弟俩是谁家的孩子,想了半晌也没想出个结果。老汉沉吟了一会儿,说要是说起他们家大人的名字,或说他们的小名儿,他可能会知道。但延文延武是他们两个人的学名,这个村里的人家都姓杨,他实在想不起谁家有这两个孩子。
  韩利民想了想,说他们俩儿是双胞胎,他们的娘有风湿病。至于他们的爹叫什么,记不起来了。苇园沟人并不太多,只有几十户人家,老汉挨家想了半天,才忽然想起杨治国有一对双生子。放羊老汉向对面的山岭指了指,说他们家就在那座岭的那边。给韩利民指了一条若隐若现的羊肠小路,说沿着这条小路一直走,翻过这道岭,往下拐两个弯,就会找到一个院落,那个山坳里只住着他们一户人家。
  放羊老汉热情地说,要不我把羊先赶回家,待会儿我带你去找。韩利民不想再麻烦老人,说自己一个人去就行了。
  韩利民小心翼翼骑了摩托车,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峰回路转,绕上绕下,好不容易,终于找到了一个破旧的院落。没有大门,土围墙也被雨水淋得支离破碎,一大捆圪针刺扎在一起,堵在简易的门框上,算是大门,既能防止野猫野狗窜进家里,也能防止家里的小猪小鸡跑出院子。
  韩利民停好摩托车,栖息在院子外面的核桃树上的几只鸡,可能是受到惊吓,咯咯咯地叫着。还好,杨延武正在院子里照顾他生病的母亲,看到韩老师,慌忙跑出来热情迎接。杨延文和他父亲去山坡上的田地里干活,现在还没有回来。韩利民留下两个人的录取通知书就要走。杨延武和母亲执意要留老师喝点茶水,吃过晚饭后再走。韩利民确实感到口渴,接过杨延武递过来的大碗白开水。他说什么也不会留下吃晚饭,说是等等延武回来见个面就走。
  韩利民坐在他们家的院子里,一边喝水,一边和杨延武的母亲聊天。他们家院子很宽大,在这荒凉的地方,没有人限制他们家宅基地的大小。韩利民向四周瞅了瞅,这里呈现出一派浓郁的农家风味。西边厢房的屋檐下,垂着一嘟噜一嘟噜半干的红辣椒。窑洞的前脸上,晒满了一串一串煮熟的长豆角。靠东边的院墙,有一个搭起来遮荫的南瓜架,垂着几个金灿灿的大南瓜,还有几个绿中透白的长瓠子。旁边,是有一个小菜园,黄瓜,茄子,豆角,辣椒等,一应俱全。
  天色暗了下来,杨延文回来了,挑了一大担青草。看到韩老师来到在家里,杨延文并不显得特别高兴,有意要躲开老师疑惑的目光。他一会儿来到院子里拿东西,一会儿抢着去鸡窝里掏鸡蛋。
  韩利民想单独问问杨延文是怎么回事,趁杨延文给他递水的时候,拉住他的手。杨延文不敢正眼看老师的目光,低着头。
  韩利民喝了一口水,这水有一股浓浓的土腥味儿,才恍然想起他们这里吃的还是水窖里贮存的雨水。韩利民端了水碗,拉杨延文来到院子里。杨延文低声说:“老师,你看家里这个样子,顶多也只能一个人去上学。”韩利民唉了一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杨延文本来就不想再参加中招考试,家庭那个状况,不允许他有非分之想。自己是哥哥,应该做出点牺牲。但面对韩老师期待的目光,他答应参加中招考试。但在考场上,有几科考试他故意出错,分数线不够,不能上学也就理所当然了。最后一场考试,他草草地答完试卷,就匆匆出了考场,也没等弟弟,就一个人先赶回了家。
  整整一个暑假,杨延文、杨延武兄弟两人都在拚命干活、攒钱。父母亲问他们中招考试考得怎么样,两个人都说考得不错。可是,他们的父母听了,却并不显得高兴。夜晚,两个人听到父母唉声叹气。两个孩子知道父母是为什么叹气,但两个人都不愿说破。还是杨延文安慰母亲说,弟弟将来上的是师范学校不用花太多的钱,学校还会负责提供生活费呢。他没有敢说自己暑假后就出去打工赚钱,一方面补贴家用,另一方面供弟弟上学。只说自己上高中也花不了太多的钱,韩利民和其他几个老师都会帮他想办法。
  本来杨治国家去年的庄稼收成就不太好,家里的日常生活日渐拮据。而今年入夏以来,天气连续干旱,好久没有下雨了。看现在的庄稼长势不好,秋季当然也不会有什么好收成。而现在整个家庭的生活还处于半温饱状态,暑假后两个儿子都要上高中、读中专显然是不可能。怎么办?托着一条残腿的杨治国左右为难,老婆还有哮喘病。这两个儿子都很懂事理,学习不相上下,舍弃哪一个,都于心不忍。杨治国的心里是既盼望,又害怕。夜深人静,等两个孩子都睡熟了时候,夫妇俩人就躺在床上唉声叹气。有时心烦了气极了,杨治国就用拳头使劲地捶打着自己的脑袋,骂自己:“杨治国,你有什么本事!连老婆孩子都养不起!”
  去年秋天,杨治国和人结伙上山采石头时,不小心从悬崖上跌下来,摔断了腿。后来,勉强接续上了,可走起路来一颠一簸。已经干不了重活,挑不了重担,像是一个废人。
  韩利民心情沉重地离开了这个家庭。杨治国一家四口人围坐在一起,讨论两个孩子以后的命运。昏黄的电灯光映照着一张张枯萎的面孔,两个孩子都不说话。沉默了好久,杨延文才对父亲说:“我身子壮,我退学,弟得读书。”杨延武没等哥哥把话说完,就抢着说:“还是我留在家里吧。哥成绩比我好,读高中上大学,将来有出息。”弟兄俩争执来争执去,谁也说服不了谁。
  这两个儿子,都要供他们去上学读书,家庭经济条件显然不允许,两个人当中最多也只能选择一个。手心手背都是肉,哪个上学,哪个不上学,杨治国和老婆难以取舍。夫妇俩左右为难,谁也不说出应该怎么办。延文延武兄弟俩人争来争去,杨治国责怪自己太无能。突然,他像下定了一个决心,说最公平的办法,就像生产队里分田地时抓阄一样,你们俩谁抓着谁去,不用再争了。
  杨治国要延武去拿纸和笔,杨延武坐在床边没有动。躲在病床上的母亲抹了一把眼泪,说了一句:“延文身子壮,还是让延武去上学吧。”
  杨治国看了大儿子杨延文一眼,说:“谁让你不争气呢?考了个扩招,还得多交钱。”杨延武看着爹,说:“爹,娘,你们别说了,哥哥他......
  杨延文伸手捂住弟弟的嘴,不让他再说下去。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