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小北京演义>吉春《小北京演义》第二十四回 全国劳模李保平 绿化医卫有先进

吉春《小北京演义》第二十四回 全国劳模李保平 绿化医卫有先进

作品名称:小北京演义      作者:吉春      发布时间:2014-04-14 19:56:29      字数:11343

  共和国韩城十二章(10)
  
  夏雨:企业先进单位事迹还有吗?
  春风:有!
  6、高擎党旗的人叶四义
  叶四义,男,1952年出生,中专文化程度,陕西丰义实业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渭南市劳动模范,陕西省双爱双评先进个人。
  叶四义同志197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0年调入丰义公司,一直从事党务工作,2003年以来担任党支部书记至今,他为人忠厚老实、诚信纯朴,工作认真踏实、与时惧进,创造性的开展党支部的各项工作。几年来,他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不断完善组织建设,发展壮大党员队伍,打造坚强有力的企业政治核心;积极探索非公党建的模式和方法,有效地扩大党组织在企业中的作用;党工联动,维护各方利益,开展主题建设活动,有力地增强了非公企业党组织的凝聚力,使企业党建工作和经济工作实现了和谐发展,使企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实现了双丰收。2004年以来公司先后被评为韩城市文明单位、韩城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公司党支部、工会多次被评为韩城市先进党支部、优秀职工之家等光荣称号,2006年公司党支部被陕西省委表彰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公司连续多年纳税位居韩城市前矛,他本人也被评为韩城市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主要事迹如下:
  一、勇挑重担、扎实工作,不断完善组织建设,壮大党员队伍。
  2000年公司成立后,仅有党员7名,而且由于老支部书记年龄大等方面原因,支部工作基本处于瘫痪状态,叶四义同志在几个老党员的推荐下临危授命,担当起党支部书记这一重任。他认真学习党务知识,深入调研,积极开展党组织的各项建设工作,取得了良好开局。
  1、改造班子、完善制度,形成坚强的党建工作领导核心。
  叶四义同志2003年被推荐并当选为支部书记后,他利用支部班子换届之机,大胆吸收高层管理人员和年轻有活力的党员作为支部委员,并把支部委员推荐到工会,经过依法选举成为工会委员,并设立了支部、工会、公司行政工作三位一体的综合办公室,使党、政、工工作实现了协调运转。同时,他修订完善各项工作制度,提出了党建工作远景规划,明确了工作重点和方法,使党建工作与企业经营有机结合,协调运转,形成了坚强有力的党建工作领导核心。
  2、严格标准,积极发展,不断壮大党员队伍力量。
  叶四义同志亲自组织专题党课辅导学习,积极向广大职工宣传党的路线、方式、政策,教育职工充分认识党的先进性,引导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几年来,共有120余人参加了党课学习,86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为确保党组织的战斗力和纯洁性,叶四义同志确定了“两不发展”原则,即未参加党课学习和不发展,未经党小组推荐的不发展,并严格按照程序发展党员。几年来,先后接收新党员28名,使公司党员达到34人,下设三个党小组;使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中的党员达到100%,中层干部中的党员达到50%,重要生产岗位上的职工党员达到20%,为深入开展党建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3、夯实责任,发挥作用,彰显企业党建工作效果。
  为帮助企业及时发现生产管理中的问题,促使企业正常经营,叶四义同志推行党员承诺制及分级包联制度,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中的党员每人包联一个重要生产车间,基层党小组中的16名党员中层干部每人包联一个重要工段或班组,并签定包联协议。同时在影响生产经营管理的主要岗位上设立了12个有表率作用的党员示范班组和岗位,年终进行考评,充分调动了党员工作积极性,同时也带动其它班组争创示范岗位。几年来,公司未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和违法违纪行为,生产效益连年提高,企业规模也不断壮大。
  二、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新思路。
  怎样开展非公党建工作是各级党组织面临的新课题,叶四义同志能正确把握工作方法,不断学习党建知识和企业管理知识,承担起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职工培训、干部考核三项企业管理工作,探索出了一条先进、务实的工作路子,实现了企业党建和经济发展的和谐,逐步扩大了党组织的影响力。
  1、构建双轨机制,强化业务培训。
  叶四义同志建立了支部培训中层、党小组培训职工的双轨运行机制。他亲自组织每月一次的中层干部管理知识、企业中层执行力以及团队建设等内容的辅导和讲座,要求撰写培训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几年来平均每个干部上交心得体会13篇以上,共计上交心得体会468篇23万余字,其中34篇有价值的心得体会在干部中交流学习,指导了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各党小组根据工作需要,年初制订出以安全、操作规范为主要内容的职工培训计划,经党支部批准后组织实施,每年组织职工培训均达到8次以上,职工培训率连年超过85%,有效地提高了职工的业务理论素质。为了强化职工的实践操作技能,他要求各党小组每年分别组织一次技术比武活动,参与人数占到职工的40%,重点岗位的参与面达到100%。几年来共评选出岗位操作能手45名,影响和带动了一线技术工人提高技能的积极性,促进了企业生产管理工作。
  2、建立科学评价体系,严格干部考核。
  对干部的管理,叶四义同志没有停留在对干部任命、调动、免职的把关和签署意见上,而是摸索新的管理办法。2005年,叶四义同志制订了360度干部绩效考核办法,每半年对干部进行一次考核。通过自评、领导评、职工评、中层互评、党员评等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从四大方面50个要素上评估每位干部的工作分值,分别对前三名、后三名进行训诫谈话,引导优秀的干部向更高层次迈进,帮助后进的干部发现问题和不足,不断进步和提高,以促进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
  3、开展创建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塑造有特色的企业文化。
  叶四义同志在2004年提出了“博爱、奉献、完美”的企业文化建设目标,制订了以思想意识教育、作风纪律整顿和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系统方案。几年来,他先后邀请多名专职讲师对干部职工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组织开展了职业道德建设的大讨论,举办了职业道德专题讲座10多场次,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康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另外,叶四义同志积极组织党员干部抗洪救灾、帮助失学儿童、支助困难大学生等捐款活动,他本人几年来累计出资两千多元,为其他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
  三、关民爱民,维护权益,不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叶四义同志身为支部书记,他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关心职工生活,关注民情民意,围绕促进企业和谐发展和活跃职工生活,依托工会组织实施了两项主题活动,提高了企业的凝聚力。
  1、实施“爱心工程”,关注职工权益,关心职工生活。
  2001年,公司从法院购买了一户破产拍卖企业的资产,原企业拖欠职工18个月工资300多万元,当时破产企业已无财产供职工分配,虽然公司接收了全体职工,但职工的工资仍无着落。叶四义同志一边认真做好职工的安定工作,一边积极协调企业解决职工的拖欠工资,经过多方协调和努力,最终使企业承诺分期无条件支付职工工资,到2003年底公司提前全部兑付了职工拖欠工资,而且补缴了拖欠10年之久的职工养老保险金,职工代表利用年终表彰会之机,自发组织起来给叶四义同志披红挂花,感谢他为职工着想的高风亮节。几年来,支部帮助刘凯顺等6户困难职工脱贫,解决了29名困难职工家属的就业问题,叶四义同志坚持每年帮助两名困难职工走出贫困。职工家中有婚丧嫁娶,四义同志总是忙前忙后,帮助职工料理事务。另外,为维护职工权益,叶四义同志积极建言,2002年公司对职工节假日补助和女工产假工资进行了落实。2005年四义同志还邀请市计生服务站保健医生对全厂女工进行妇科知识、节育优生知识讲座,坚持每年给女工发放免费健康检查证。2006年又对职工反映强烈的食堂进行改造,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统一管理,按营业额发放工资,使饭菜质量有了较大提高。
  2、实施“活力工程”,开展文体活动,丰富职工业余生活。
  在叶四义同志的建议下,公司投资10万元建起了职工娱乐室,增添了卡拉OK、台球、乒乓球、蓝球等活动设施。他依托工会和女工组织,每年开展“五一”职工运动会、“三八节”女工娱乐活动、卡拉OK赛等活动。另外,他利用业余时间组织部分职工开展爬山、越野、钓鱼等小型活动,丰富了职工业余生活,增强了企业的向心力。
  四义同志以他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创造性地开展企业支部工作,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的协调发展。在2006年渭南市非公党建现场会上,四义同志探索出的非公党建和党工联动的工作思想和方法进行了经验交流,受到各界人士的一致肯定和好评。
  
  7、李保平的创业之路
  李保平,1971年随父举家搬迁至韩城市林源乡,家中贫困,加之历史及政策的局限,1976年原本能升高中深造的他却回村参加农村劳动。回村的第二年,生产队安排他到林源乡西沟煤矿当挖煤工。
  别人挖煤,一年半年的都跑了回来,他却在井下一干就是4年,从挖煤工到班长,再到技术员,他吃了不少的苦头,也学到了许多知识,更磨炼了人生的意志。
  1980年,刚20岁的李保平向林源乡政府提出了承包经营西沟煤矿的设想。这当时无疑是一条“爆炸性新闻”,面对种种猜疑,李保平拿出了一个计划周密的承包方案,得到了乡政府的同意。他承包经营后,抓管理、堵漏洞,改革工资分配制度,优化组合资源和人员,刚经营满一年时,煤矿就实现产值20万元,上缴利税5万元,使长期亏损的乡办小矿在他的领导下结束了亏损。
  从1980年起,靠3万元贷款承包煤矿到2000年底,历经20年的艰苦奋斗,李保平凭着敢于拼搏的精神,将企业发展成拥有两个煤矿、三个煤炭发运站、两个洗煤厂和一座黄河大桥,总资产上亿的陕西黄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他也完成了“一次创业”的原始积累,企业安置了大量的下岗职工和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年创利税1000万元,名列韩城市乡镇企业前茅。
  兴修乡宁-韩城黄河大桥,是李保平在第一次创业中干的一件漂亮的事。1997年修建该桥时,企业内部一些人认为投资时间长、投资大,投巨资搞公益事业不划算。李保平却把目光投向远方,他看中的是山西乡宁县储量达70亿吨的焦煤。由于黄河阻隔,焦煤从乡宁运出,要出河津、经国道、过禹门,绕行一大圈。1999年乡韩黄河大桥建成后,李保平组织了拥有100多台车辆的运煤大队,从乡宁拉煤,不但解决了300余名农民致富的问题,而且使企业汽车营运年收入过2000万元。一个农民企业家投巨资修建秦晋大通道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李保平赚到了良好外部形象。一座黄河大桥让李保平“名利”双收。
  李保平成功了,但他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在完成第一次创业后,他又筹划二次创业。2003年6月,他们与江西开门子集团合作组建了韩城黑猫炭黑公司,有一条生产线已竣工投产;当年10月两家公司又合资兴建了120万吨焦化项目;11月由开门子集团、渭南环保局和陕西黄河矿业公司三方组建了“陕西黑猫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其中共同建设的“韩城焦炉富余煤气综合利用项目”已签约,项目正在实施之中。
  在二次创业中,李保平提出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去年首先建设了煤矿石发电、东王洗煤厂、供水工程、伟山机械厂等四大项目,在煤炭转化方面,力求综合利用,进行内部循环,做到废气、废料的“零排放”,使一吨煤的价值由200元提高到1000元,做到企业盈利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8、煤业精英梁建仓
  梁建仓,男,汉族,生于1954年3月,陕西省韩城市人,中共党员,大学毕业,高级政工师,韩城市人大代表。1972年参加工作,1983年由陕西人民政府农委调入韩城矿务局工作,历任韩城矿务局桑树坪煤矿党办副主任、党委副书记、矿务局公安处副处长、局党委宣传部部长、燎原煤矿党委书记、矿长等职,2002年元月至今任陕西燎原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陕西燎原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是2002年在原国有煤矿破产基础上重新组建的一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经营自主权的新型股份制企业。企业改制之前,由于矿井资源枯竭.地质条件较差,生产经营很不景气,从1997年起,企业连年亏损,到’2000年企业负债高达7000多万元.一千多名职工放假长达34个月,生产经营举步维艰.广大职工生活陷入了困境。2001年,燎原煤矿被列入国家"1440"工程,纳入原马沟渠煤矿一并破产。在实施破产中,246名下岗工人进行重组,共同出资,一次性买断了矿井的有效资产,实现了企业产权的根本性置换。
  公司改制六年多来,燎原人在千疮百孔的旧矿区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新型的现代化煤矿。先后投入了近千万元资金,安装了斜巷人车工程、改造了矿井通风设施、安装了先进的瓦斯抽放系统、监测系统和煤场灭尘系统整修了公司和分公司的办公楼,增加了现代化办公设施;改造装修了员工娱乐中心和餐饮中心.解决了员工的吃饭、娱乐问题,并铺设了燎白公路,建造了草坪和花园,使矿区环境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了彻底解决广大员工的住房问题,公司在市区征购了土地,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建设.岩鑫园小区以一流的设施、一流的环境、一流的管理位居韩城市一流住宅小区。
  公司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管理理念,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安全实现了2500多天无事故的好成绩。近年来,公司先后被评为韩城市“纳税十强企业、“二十强企业”、被韩城市列为”重点保护企业”.被渭南市政府命名为“重合同守信用企业”、渭南市“小巨人企业”、韩城市”和谐劳动关系模范企业”、陕西省“优秀民营企业”、韩城市“纳税千万元大户“;2007年度被评为全国小煤矿”安全先进集体”、陕西省”十佳诚信企业”等。公司董事长梁建仓先后荣获陕西省“优秀民营企业家”、2005“感动陕西十佳人物”和“全国煤炭工业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
  
  夏雨:绿化、医疗卫生有好的吧?
  春风:有!
  1、绿化模范王振民
  在韩城西北部山区,有一片神奇的绿洲:60万亩生态防护林郁郁葱葱,枝繁叶茂,筑起了一道绿色屏障。林海深处,鸟语花香,一派生机、和谐的迷人景象。
  王振民说:“咱是干林场的,种树栽树是造福子孙、造福社会的大事。林场要发展,绝不能打砍伐森林的歪主意,必须走出大山谋发展。林场在咱手上,就得让它彻底变个样!”
  1971年王振民当了雷寺庄林场一名伐木工。那时林场的工作条件十分艰苦,许多伐木工受不了这份苦,背起铺盖卷另谋生路。
  王振民上山去了。两三天不到林子里转转,他就像丢了魂似的,坐卧不安。生怕那棵树倒了,那棵树被人砍了,那棵树被虫咬了,三十个春秋,踏入茫茫林海,王振民便浑身是劲,走在林区的沟岔赤梁上,侬然是如履平地,大山、森林在他眼里充满了灵性。看着山上的树木像孩子一样长大,是那么的可爱、那么的亲切。他对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无限的深情。
  10多年来,每次上山,王振民都带着蔬菜,送去问侯,他说:“职工们太辛苦了。为他们办好事,谋利益,是每一个党员于部应尽的义务。”王振民关爱职工有口皆碑。他担任场长以来,不管林场有多困难,十多年没有让一个职工下岗,没有欠下职工一分钱工资。
  
  1、李氏骨科一绝
  一九九八年三月,韩城市政协会议上,新当选的政协委员韩城市棉沟骨科医院院长著名骨科大夫李千一先生,就当前社会公德、社会风气和医术、医德、医费等问题作了深思熟虑的精彩发言,赢得了与会委员的热烈掌声。会议结束后,他接连获知几起虐待老人的惨痛事实,深深感到被誉为中国传统美德的孝敬老人的优良传统不断受到损害,一些人将这个传统丢弃了。这是这位以孝行著称的棉沟李家骨科第五代传人感到痛心疾首和震惊。于是一个矫正时风的设想在他的大脑里形成了:独资举办韩城市评选十大孝子的活动。这个设想得到韩城报编辑部的热烈肯定和支持。当评选十孝子活动的决定见诸报端,忙碌了一天的李千一院长欣慰地笑了。他眼前仿佛叠印着一幅幅惬人动心魂的尊老爱幼的家庭和乐图。
  李千一,今年三十八岁。他中等偏上身材。方脸慈目仪态端庄,孺雅风流谈吐不俗,堪称儒医。他自十八岁继承李家骨科祖业,已经二十多年了。继业不易,创业更艰。可正是这位少年军医的医界奇星在二十年时间里,使棉沟骨科重新在韩原大地上崛起。步入了前所未有的辉煌境界。
  李千一高中毕业后,硬是靠着-股百折不挠的韧劲钻劲干劲,不仅将祖传骨科熟记于心运用自如,而且使李家骨科又有了新的重大发展。他不在前人的成果前墨守成规固步自封,自费赴古城西安红十字会医院进修,撰写《整骨要领》,获得主治医师证书。由于医术高明医德高尚,他被聘为市卫生协会会员、市税务监督员、省中医骨伤协会会员。
  可是,他不能忘记自己事业的起点,不能忘记李家四代先祖。寂静的夜里,他翻着先祖留下的笔记,领悟着先祖秘方医技的精髓,盛夏溽暑,蚊虫叮咬,先祖的精神为他驱走倦意,送来清爽的慰藉;严冬寒风里,又是先祖的精神给他春风般的希望和温暖。他的内心涌动着奋斗的热血。在哲人的辩证法里,他理解了精神与困难的召示、命运与拼搏的真谛;在人生的大海里,他经历了鼓帆的艰辛;在做人的远大目标下,他终于尝到成功的喜悦……
  上溯二百年,清嘉庆年间的一天,韩城市毓秀桥南端的棉沟村早起下地劳动的李老汉,行至村旁的马王庙侧旁时,听到一阵阵念经声,但这声音为反复出现的痛苦呻吟声所打断;末了,连这痛苦呻吟也消失了,李老汉慌忙奔人庙中,原来是一位已病得昏迷不醒的西藏云游喇嘛。李老汉抛下农具,将喇嘛背到自己家里,喂饭、洗脚、给他穿上自己的新衣,像对待亲人一样精心护理。就这样照料月余,忽一日病情恶化、经诊断他患着被视为不治之症的“肠绞痧”,他自知将要谢别人世,睁扎着从贴胸衣裳里掏出一纸,双手递于李老汉,声泪俱下地说:“恩公天德无以相报,此乃接骨秘方,请恩公收下,万勿推辞!”李老汉推辞不过,接过秘方。云游喇嘛说道:“此接骨秘方疗效奇特,百试不爽。恩公父子相传万勿他泄,可为百代衣食之源也!若违吾言,恐受其咎。当心!当心!”言罢,喇嘛双手合什,口中念祷着祝福李老汉的梵音佛语,驾鹤西去。
  时隔不久,适有本村青年腿部骨折,李老汉依方配药数剂相赠,青年服后,夜阑人静之时,听到断骨嚓嚓作响,伤处发热疼痛…,然数日里竟化瘀消肿,月余即下地缓步行走。消息传出,四方村镇有骨折跌打损伤者,纷纷登门求药,李老汉本忠厚贫苦的农民,故尔富者付银不拒,贫穷者往往免费相赠,时仁义有德之名不径而走,方圆数十里百姓争相传颂无人不晓。
  李老汉牢记着云游喇嘛的临别赠言,临终之际,将秘方接骨丹传于儿子李明德,李明德又传于儿子李笃善。
  李笃善之子李云亭、李竹亭继承父业。二人得严父耳提面命言传身教,且其兄弟皆聪明过人,因此深谙配药接骨真传。一九三二年后,李氏兄弟在棉沟村建立棉沟李氏正骨堂。
  本世纪四十年代,国民党驻陕军界巨头二十九军军长刘戡大腿粉碎性骨折,随军医佐见损伤严重,几经会诊,俱不敢治。正在惶俱不可终日之际,有韩城乡绅向刘戡推荐李氏兄弟。刘戡邀李氏兄弟医治,李氏兄弟即以李家接骨丹和整骨绝技,辨证施治,刘戡腿伤痊愈后,亲送匾一面。
  解放后,韩城及其邻县有骨折者大都用李家接骨丹,或就医于李氏兄弟。李云亭五十年代就职于韩城县人民医院,进行骨伤专科研究,成绩卓著。他几献秘方,被评为省卫生系统劳动模范。他曾参加民间中医医术一技之长经验交流会。
  李氏四代传人堪称中医骨科理论与整骨技术集于一身的大成者。他们在临床中坚持中医念辩证施治,强调局部整体相兼顾,外伤内伤结合治,在整骨手法上将祖传整骨临床经验相结合,总结出一系烈整复固定方法。他们曾多次到全国各地向骨科名家学习,吸纳众长,融会贯通,丰富了李家骨科。
  二兄弟在传说中也富有传奇色彩。据老者讲,李氏兄弟往往在黎明时分,村人倘在梦中时,悄然到荒野中去了。这种情形让早行人看见,或在野地沟畔,或在麦场坟侧,是采天地阴阳之气,还是集夜露朝霜之魄?这为秘方接骨丹又涂上了神秘色彩。
  十年动乱中,棉沟骨科成为批斗挨整,渐濒临衰落的低谷。
  传世四代,有着近二百年历史的棉沟李
  十年动乱中,棉沟骨科成为批斗埃整的对象,渐渐濒临衰落的低谷,前途令人担忧。
  八十年代始,一个新的纪元来临了。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脚步声,棉沟骨科五世传人李千一走来了。
  韩城骨伤疾患者有幸,祖国医学有幸,韩城市棉沟骨科有幸。
  韩城市金城区南侧,毓秀桥北的丁字型街口,西侧拐角的双层楼房磁砖贴面晶莹闪光,黑色铁门庄重大方。医院门诊部上方赫然着“棉沟骨科”四个一米见方的醒目大字。
  门敞开着,不时有车辆进出。门诊部面对大街,求医购药者络绎不绝。眼下的棉沟骨科医院固定资产一百多万元,占地二亩有余。诊室病房透视和拍片共计四十多个房间,面积八百平方米。医院设有六十个病床,置有现代化设备C200毫安双转镜头透视机、手术床、牵引床、整复机、脑电图、心电图等;为方便患者,便于就诊,李院长还购置了紧急救护车辆。
  棉沟医院确实今非昔比了。李千一院长每每想到祖传五代的棉沟骨科所走过的道路,想起自己的列祖列宗,就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是啊,这一切的得来是多么不易。其间虽有着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激动,然而更多的是艰辛汗水弹精竭虑煎熬和苦斗。
  由秘方接骨丹到正骨堂,由正骨堂到合作医疗所,再由合作医疗所到眼下的资金雄厚高超的棉沟骨科医院的创立,一百多年,棉沟骨科的整骨用药医术是值得夸耀的,是祖国传统骨科医疗技术的一座丰碑。
  但可惜的是,这座丰碑由于各种原因似乎又成为一座不可逾越的界碑。棉沟骨科正骨堂诞生的前后数十年中,基本上就在这座界碑内徘徊着。西方整骨技术的洋为中用,棉沟四代传人似乎置之脑后,或者知道了,但由于时代的局限而不能掌握利用它。
  李千一院长高中毕业后,曾产生过弃医念头。但他却为爷爷泡制药剂时严谨作风所感动,为爷爷治伤救人的精神所震慑。乡邻亲友不时向他讲述骨科的神奇疗效以及因之而来时,他也从就诊者的目光中读到了的崇拜和信服,于是他隐隐感到历史责任,终于接受了爷节的嘱托和训导,坚定了做为棉沟骨科第五代传人的决心。
  一九八零年,李千一与同为五代传人的堂兄李百忍,在棉沟村医疗所以李家祖传医术为患者诊治。当时医疗条件落后,不过六间简陋房屋,较象样的现代设备仅一台小型透视机而已。
  但一个时代已经开始,而时代的变迁,往往孕育着成功的花蕾。此时年逾二十的李千一思维触角已深人到现代骨科医学的宝库中。他博览骨科群书,解剖尸体,精研李家祖传骨科秘方,远赴西安深造,撰写《整骨要领》,并针对李家祖传骨科的不足,适时地将祖国医学和西方医学的最新科技成果引入李家骨科家族中来,中西结合、内外兼治、气血同疗、舜间复位等医疗手段的创立和运用,预示着李家骨科在韩源大地崛起的时机已经来临。
  李千一院长雄心勃起,成竹在胸,运筹帷幄,指挥若定。于是一个如前所述的棉沟骨科医院重新在韩原大地扬眉吐气,走向一个前所未有的全盛时期。
  当李千一院长不时听到人们赞佩地感慨李家骨科后继有人时,他双眼湿润了:如果几代先祖灵魂有知,他们定会含笑九泉。
  千一,千一,千中之一,千山一脉,千水一源!诊治者夸赞着,但李千一院长虚怀若谷,他仍然一副文静书生摸样,他继续在骨科医学的海洋中徜徉着探索着前进着创造着,不管风吹雨打,胜似闲庭信步。
  原来高亮是西庄镇沟北村人,他与小伙玩抓迷藏时,从五米高的大树上跌落地面,造成严重骨折。李院长在与孩子的交谈中,双手并未停止动作,他是在分散小孩的注意力。当小孩双眼显得平和镇定时,他双手一用力,小孩几乎就要哭出了声,但是疼感瞬间就消失了。李千一院长说:“扮手术成功。”数十秒间骨拆复位良好,使孩子的父母感到惊奇!
  韩城市棉沟骨科医院收治了一名四川彭州骨伤患者,医院院长李千一立即察看患者伤情,制定治疗方案,迅速为患者进行了骨伤校正、复位治疗,并免去了患者全部治疗、住院费用。
  这位叫刘跃全的患者是四川彭州人,在从韩城下峪口乘车返家探望时不慎从车上跌落,造成足部内外踝骨折、脱位。在病房,接受治疗的刘跃全激动地说,棉沟骨科对他精心医治、服务热情周到,让他体验到家的感觉,更让他感觉到棉沟骨科医院对灾区群众的关心和关爱。棉沟骨科医院院长李千一表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要给灾区患者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关爱,让患者早日康复,平安返回家乡。
  李云亭孙李千一任院长,著有《整骨要领》一书。
  
  2、韩城计生局局长王向珍记事
  今年47岁的王向珍,在计生战线却已摸爬滚打了30年。她从一个山区乡镇计生专干干起,一步一个脚印,为韩城的计生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计生事业。如今韩城的计划生育工作已经是全国的一面旗帜。当然她本人也先后荣获“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先进个人”、“全国计生系统优秀工作者”、“全国计生协先进个人”,去年年底又被省委、省政府授予“陕西省先进工作者”称号。
  “一张卡”让服务站起死回生
  当我们走进韩城市计划生育服务站,但见很多育龄妇女手持一个蓝色的“生殖保健服务卡”,只需在大厅服务台一登记,不交一分钱,就可以去各科室看病。一位妇女告诉我们,只要15元钱,可以免费看一年病。
  1999年时任计生局副局长的王向珍被委派兼任计生服务站站长,当时该站欠外债26万元,职工已几个月领不到工资,谁也不愿意说自己在服务站工作。王向珍多方调查研究,上任仅仅半个月就推出了“15元保一年”的“生殖保健服务卡”,此举一个月收回13万元,三个月便收回32万元。紧接着,各种管理办法出台,计生服务站由此迈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第二年收入跨越百万元大关,此后年收入以20%的速度递增,现在已成为拥有固定资产400多万元的省级计生优质服务示范站。
  用爱心关爱每个育龄妇女
  2001年3月,王向珍听说一位育龄妇女在服务站做绝育手术后,每天都是吃开水泡馍,急忙到病房看望并掏出100元钱给患者家属说:“做完手术,各方面营养要跟上。”在场的医护人员也自发为这位患者捐款400元。患者出院后,王向珍又专门安排大夫去家里为其复查,感动得这位妇女拉住大夫的手说:“你们真是我的恩人哪,我一辈子也忘不了王站长!”
  王向珍满腔热忱为育龄群众服务的事例不胜枚举,在韩城市,无论走到哪个村庄,说起王向珍的名字,育龄妇女都众口齐夸:“可真比亲人还关心我们。”
  用母爱呵护计生贫困户的女儿
  2001年的一天,龙门镇一对智力低下的夫妇带着女儿到服务站作胆结石手术,身上只有200元,给孩子做完手术没有钱了,生活立时出现了问题。得知这一情况后,王向珍立即决定减免医药费,并号召职工为其捐款1500元,解决了一家人的燃眉之急。当了解到这对夫妇就这么一个女儿时,王向珍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她想计划生育户应该先富起来,
  可这对夫妇智力低下,资金、项目扶持显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经过反复思考,王向珍决定收养这个叫王娜的女孩,从此王娜的衣、食、住、行等所有费用都由她来承担。一晃5个年头过去了,来时上小学三年级的王娜如今已上初一了。
  当这个小姑娘站在记者面前时,衣着打扮一看就是城市里的“公主”。俏丽的王娜告诉记者:“自己太幸运了,现在的生活和过去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如果不被我‘妈’抚养,现在可能已经失学了。”小王娜也显得比同龄孩子更成熟,她表示:“一定要好好学习来报答妈妈,将来要干一番大事业,像妈妈那样有爱心,帮助弱势群体,让更多的孩子都能上学成才。”
  用亲情打动计生干部的心
  一次,一位女职工的公公过生日,王向珍带着礼物前去祝贺,这让在市防疫站财务科当科长的老人的儿子很是汗颜,自己在单位也算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可单位领导也不曾来看一眼父亲,还不如弟媳妇呢。王向珍的办公室里,有一本职工父母的生日册,不论哪个职工一视同仁。每个职工父母的生日,她都会手捧礼物、鲜花,前往祝贺。
  一天刚上班,局里一位同志拿着工资卡来到王向珍办公室,请她帮忙办理抵押贷款,供女儿上学。她看着这位同事说:“把工资卡抵押后,你爱人又没有工作,全家的生活怎么办?”想了想王向珍说:“这样吧,工资卡你拿回去。我出1.5万元,你想办法筹1.5万元。”
  这些年,每当同志们遇到困难,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王局长,她总是想方设法予以帮助。同志们这样评价王向珍:心里装的都是工作和大家的事。计生系统的干部职工深深地感谢她,在工作中,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块流,成为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队伍。
  韩城市市委书记刘新兴说:“干什么事只要像王向珍那样,没有干不成的!”
  王向珍已被选为韩城市人大副主任。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