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春《小北京演义》第三回 诗经大雅有诗篇 韩侯食采于芝川
作品名称:小北京演义 作者:吉春 发布时间:2014-04-05 11:58:02 字数:5474
韩侯食采韩原第三章
春风和夏雨来到“芝川镇东少梁村”荷花塘边。
春风:《韩城市志》“第二章建置沿革”载:西周初年,周武王之子(名佚传)封于韩,食采于韩原一带,称韩(侯)国。周宣王时,秦仲少子康又受封于梁山,是谓梁(伯)国。周襄王十一年(前641年)为秦穆公所灭,今韩城市南古少梁即其都。明《韩城县志》载:“韩,候、伯之国也”。春秋时,晋封韩武子万于韩原。《博物志》载:“韩,武子采邑”。武子后,献子厥从封姓为韩氏,当时,晋占有河西之地与秦接壤。周襄王七年(前645年),秦与晋惠公夷战于韩,秦败晋,虏其君,晋献河西地。周顷王二年春(前617年),晋伐秦,取少梁。战国时,周贞定王二十八年(前441年),少梁城属魏。周威列王十四年(前412年),魏攻占秦繁庞。周安王二十六年(前376年),韩、赵、魏三分晋地,少梁属魏。
西周是公元前十一世纪武王姬发灭掉商王朝、迫使纣王自焚鹿台后建立起的一个中原王朝。西周政治实行分封制,分封诸侯以拱卫王室。灭商后武王即行大分封,受封的是黄帝、尧、舜、禹的后代,自己的兄弟如周公旦,还有功臣姜子牙等。周成王四年又进行了一次大分封,受封的主要是武王的儿子,即成王的弟弟。《左传》上说:“邘晋应韩,武之穆也。”意思是邘、晋、应、韩这四个侯爵,都是武王的儿子。邘侯国在今河南沁阳市西北,晋侯国在今山西翼城西,应侯国在今河南鲁山县东,韩侯国在今韩城市西南的韩原上。
说到韩侯,有必要说说《韩奕》这首《诗经?大雅》中的名篇。这首诗很长,有七十二句:
奕奕梁山,维禹甸之,有倬其道。
韩侯受命,王亲命之:缵戎祖考,无废朕命。
夙夜匪解,虔共尔位,朕命不易。
榦不庭方,以佐戎辟。四牡奕奕,孔脩且张。
韩侯入觐,以其介圭,入觐于王。
王锡韩侯,淑旂绥章,簟茀错衡,玄袞赤舄,
钩膺镂锡,鞹鞃浅幭,鞗革金厄。
韩侯出祖,出宿于屠。显父饯之,清酒百壶。
其殽维何?炰鳖鲜鱼。其蔌维何?维筍及蒲。
其赠维何?乘马路车。笾豆有且。侯氏燕胥。
韩侯取妻,汾王之甥,蹶父之子。
韩侯迎止,于蹶之里。百两彭彭,八鸾锵锵,
不显其光。诸娣从之,祁祁如云。韩侯顾之,烂其盈门。蹶父孔武,靡国不到。
为韩姞相攸,莫如韩乐。孔乐韩土,川泽訏訏,
鲂鱮甫甫,麀鹿噳噳,有熊有罴,有猫有虎。
庆既令居,韩姞燕誉。溥彼韩城,燕师所完。
以先祖受命,因时百蛮。王锡韩侯,其追其貊。
奄受北国,因以其伯。实墉实壑,实亩实藉。
献其貔皮,赤豹黄罴。
夏雨:我把《诗经?大雅?韩奕》翻译成白话文:
巍巍梁山宽且长,大禹治理好地方。
沿着宽阔道路走,韩侯受封来周邦。
宣王亲自宣诏命:“承继尔祖争荣光。坚持不懈勤职守,切勿辜负我期望;诏许承袭此爵位,绝非轻易作主张;惩诫各方不法徒,全力辅佐你君王。”
四匹骏马神采扬,修长高大且健壮。硕大玉圭手中捧,韩侯觐见周宣王。
天子隆重待韩侯,给予丰厚赐与赏:华美旗帜饰彩羽,篾篷金辕车一辆,黑色龙袍大红靴,马额铜饰闪金光,车前横木覆虎皮,笼头金轭铮铮亮。
韩侯辞都祭路神,道中住宿在屠城。显父代王设别宴,美酒百壶淳且清。
桌上佳肴作何样?清蒸甲鱼鲜鲤羹。席间还有何菜蔬?竹笋香蒲盘中盛。
宣王馈赠又如何?四马轳车最尊崇。酒宴丰盛君义重,韩侯其乐自融融。
袭封归来大婚时,妻是汾王外甥女。周卿蹶父俏姑娘,韩侯亲自去迎娶。
百辆彩车气派大,前往蹶父的故里。车车铃铛响铿锵,一路夸耀好风光。
犹如彩云簇拥之,陪嫁女子围新娘。韩侯四下注目看,满门风采溢鲜亮。
威武蹶父不寻常,无国不至脚步忙。要为爱女相夫婿,见罢韩侯有主意。
韩侯封国极丰厚,山原川泽莫不有。鳊鱼鲢鱼样样鱼,雌鹿雄鹿群相聚。
山猫老虎形相似,黑熊棕熊种类一。庆幸得此好居处,韩侯娇妻最欣喜。
韩侯城邑宽而广,筑时燕师来相帮。先祖既已受王命,统率百蛮做首领。
王封韩侯袭祖荫,加赐追、貊两族人。又令北方各诸侯,听命韩侯纳贡勤。
如此城池壕深阔,如此田亩税收多。常有珍奇来奉献,各色兽皮时时见。
春风:您翻译的通俗易懂!
梁山,宣王时韩国境内山名。郑笺据《汉书?地理志》谓"粱山在夏阳西北";韩侯,姬姓,周王近宗贵族,诸侯国韩国国君。历史上周朝封建的韩国有两个,始封国君都是周武王的儿子。一在今陕西韩城县南,世袭到春秋时并入晋国。一在今河北固安县东北,与燕国接近。
夏雨:《韩奕》是历代重视的《大雅》名篇之一。《毛诗序》云:“《韩奕》,尹吉甫美宣王也,能锡命诸侯。”但按验文本,可知诗的内容主要是叙述年轻的韩侯入朝受封、觐见、迎亲、归国和归国后的活动,全诗的主人公是韩侯,赞美周宣王“能锡命诸侯”并非诗的主旨。至于说诗的创作年代在周宣王时,则是可信的,与史实相合。是否尹吉甫所作,尚难断定。西周王朝后期内忧外患,渐趋衰落,经过厉王时代的社会和政治大动乱,宣王力图振兴,调整统治集团内部关系,实行某些开明政策;东伐淮夷、北伐玁狁以御外侮;迁申侯于谢邑镇守南方要冲,派仲山甫督修齐城捍卫东方,封韩侯扩建韩城加强北方防务,一时号称“中兴”。本诗所记述的韩侯受封入觐,是宣王时代重要的政治活动。全诗六章,章十二句,为整齐的四言体,每章内容各有重点,按人物的活动依次叙述,脉络连贯,层次清楚。首章从大禹开通九州,韩城有大道直通京师起笔,表明北方本属王朝疆域。通过周王亲自宣布册命和册命的内容,说明受封的韩侯应担负的重要政治任务以及周王所寄予的重大期望;任务和期望的根本之点,是作为王朝的屏障安定北方。第二章叙述韩侯觐见和周王给予赏赐,而这一切都依据礼法进行。呈介圭为贽表明韩侯的合法地位,周王的赏赐表示韩侯受到的优宠。周代以“礼”治国,“礼”就是法律和制度,按制度,周代贵族服饰车乘的质料、颜色、图案、式样、大小规格都有规定,不能僭越。周王赏赐的交龙日月图案的黑龙袍、红色木底高靴、特定规格的精美车辆,都是诸侯方伯使用的。由周王赏赐,类似后世的“授衔”和公布享受何种等级的待遇,它表明受赐者地位、权利的提高:年轻的韩侯一跃而为蒙受周王优宠、肩负重任的荣显人物。第三章叙述韩侯离京时由朝廷卿士饯行的盛况。出行祖祭是礼制,大臣衔命出京,例由朝廷派卿士在郊外饯行,这也是礼制。祖祭后出行,祭礼用清酒,所以饯行也“清酒百壶”,这仍是礼制。一切依礼制进行,又极尽宴席之丰盛。这些描写继续反映韩侯政治地位的重要及其享受的尊荣。第四章叙述韩侯迎亲。这一章铺陈女方高贵的出身家世和富贵繁华的迎亲场面,烘托出热烈的喜庆气氛,再现了贵族婚礼的铺张场景和风习,也表现了主人公的荣贵显耀。第五章重点叙述韩国土地富庶,河流湖泊密布,盛产水产品和珍贵毛皮。这些叙述从蹶父选婿引起,以韩姞满意作结,虽然叙述重点转移,却与上章紧紧钩连,不显突兀,收过渡自然之妙。第六章叙述韩侯归国,成为北方诸侯方伯,建韩城,施行政,统治百国,作王朝屏障,并贡献朝廷,与首章册命遥相呼应。全诗的主题是颂扬韩侯,颂扬他接受王国重要政治使命,肩负作为王国屏障安定北方的重任,表现周王的优宠和倚重,公卿对他的尊慕和礼敬,诗中渲染的他的富贵荣华以及他的权威,都与他的政治地位密切联系。没有他的政治地位和作用,一切都无从谈起。所以,这是一篇歌颂接受国家重任的大臣的颂歌。其中,饯宴、迎亲的场景描写,是诗中的插部,用以烘托主人公的高贵荣显,并使全诗波澜迭兴,有张有弛,有明有暗,有庄有雅。相映成趣。本诗颂美一个荣显的诸侯,却没有溢美之辞,而只是叙述事实,铺陈事物,或正面描述,或侧面烘托,落笔庄重大方,不涉谄谀,也不作空泛议论,这在颂诗中是特出的。全诗六章,各章重点突出,但前后钩连,结成一体;内容相对集中,而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无割裂枝蔓之累,其结构亦可资借鉴。此诗的语言风格也变化多姿。首章叙述周王册命,其语言如《尚书》用语般典重古奥;第二章叙述周王赏赐,铺陈华丽,以见恩宠之隆;第三章以下间用叠词、口语,描写有声有色,写得生动活泼。一诗之中,语言风格三易,即俗谓“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所以吴闿生《诗义会通》评论说:“雄峻奇伟,高华典丽,兼而有之,在三百篇中,亦为杰出之作。”
《诗序》说:“《韩奕》,尹吉甫美宣王也,能赐名诸侯。”意思是《韩奕》这首诗是尹吉甫写的,用意是赞美周宣王。周宣王西周后期在位,是周厉王的儿子。厉王暴虐,国人暴动,将其流放到彘地,开始了大臣共同执政的著名的“共和”时期。厉王死,大臣们拥立其子姬静为天子。姬静起用仲山甫、尹吉甫、方叔、召虎等文臣武将,使国势兴盛,被后世称为中兴之主。《韩奕》歌颂的是宣王的文治业绩,说他嗣封韩侯的仪式非常隆重,召韩侯入朝,赏赐韩侯四匹马驾的和自己所用一样的“路车”,加赐他两个部族,让他做他北边的诸侯国的首领。
春风:《韩奕》中“缵戎祖考”的话是宣王对韩侯说的,意思是“继承你祖先的爵位”。“溥彼韩城,燕师所完”,是追述当年成王的小弟受封韩侯时,因为年龄小,国力弱,得到燕国军民援助,反而筑起比别的诸侯城都大的韩侯城。
诗中的“汾王”就是周厉王,因其流放地彘在汾河边上,诗作者写诗旨在颂扬其儿子,所以称其为“汾王”。说嗣封的韩侯之妻是“汾王之甥”,意在说明其妻与周宣王是表亲关系,由此表明宣王对韩侯的重视,韩侯在周王朝的重要地位。
夏雨:有人说《诗经?大雅?韩奕》指的是山东韩城?
春风:不是山东韩城!指我们陕西韩城!《韩城市文物志》,韩侯城遗址在韩城市龙亭、芝阳两镇,东起黄河边的城南村,向西经马陵庄、论功村、大鹏村、新庄,在清水村跨芝水河谷,朝西北方向直至巍山南麓的西英村,全长约十五公里。
公元前757年晋文侯灭掉韩侯国,韩侯国存世282年。八十年后,即公元前678年,晋武公杀掉晋文侯的第七位法定继承者晋侯缗,将所获宝物献给周天子,结果周王室不仅承认了晋武公反上作乱的行为,还将其加封为公爵。在这一事件中,武公叔父姬万功劳很大,被武公封到韩原,世称韩武子。所以,西晋张华的《博物志》上说:“夏阳西南有韩原,韩武子采邑。”韩武子以后的第三代韩献子厥,把封地做为姓氏。
据《史记?韩世家》云:“韩之先与周同姓,姓‘姬’氏。其后苗裔事晋,得封于韩原,曰韩武子。武子后三世有韩厥,从封姓为韩氏。”
又据《史记?六国年表?韩表》:“韩武子元年”(公元前424年)《索引》注:“武子启章生景侯虔。”
韩姓在韩城的始祖为韩武子万,万儿子胜伯,胜伯的儿子定伯简,定伯简的儿子舆,舆的儿子叫献子厥,献子厥即赫赫有名的韩厥,他与程婴、公孙杵臼一块搭救“赵氏孤儿”。韩厥的儿子韩宣子(起),与赵文子、魏献子瓜分了晋国。韩宣子的儿子贞子(韩须),贞子的儿子韩简子(韩丕信),简子的儿子庄子(韩庚),庄子的儿子康子(韩虎),康子的儿子韩武子(启章),武子的儿子景侯(景子),景侯儿子列侯,列侯儿子文侯,文侯儿子哀侯,哀侯儿子懿侯(韩若山),懿侯儿子昭侯,靠法治强国,昭侯儿子宣惠王,宣惠王儿子襄王(仓),襄王儿子厘王(咎),厘王儿子桓惠王、韩非,桓惠王儿子王安、即位9年国亡。
韩城始祖韩武子万→胜伯→定伯简→舆→献子厥→韩宣子→贞子→韩简子→庄子→康子→韩武子→景侯→列侯→文侯→哀侯→懿侯→昭侯→宣惠王→襄王→厘王→桓惠王、韩非。
《史记?韩世家》载:“其后苗裔事晋,得封于韩原,曰韩武子。武子后三世有韩厥,从封姓为韩氏。”
《史记?郑世家》:“幽王元年,韩武子伐郑,杀幽公。”《索隐》按:《左氏传》云:“邛、晋、应、韩,武之穆”,是武王之子,故《诗》称“韩侯出祖”,是有韩而先灭。今据此文,云“其后裔事晋封于韩原,曰韩武子”,即武子本是韩侯之后,晋又封之于韩原,既今之冯翊韩城是也。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分封一姬姓之子于古韩国,公元前757年为晋国并灭。
《正义》引《扩地志》云:“韩原在同州韩城县西南8里,又韩城在县南18里,故古韩国也。
《今古地名》云:“韩武子食采于韩原故城也。”
《系本》云:“万生胜伯,胜伯生定伯简,简生舆,舆生献子厥。”
但是,王符《潜夫论?志氏姓篇》云:“晋穆侯生桓叔,桓叔生韩万傅,晋大夫,十世而为武侯,五世而为韩惠王,五世而亡国。谓韩氏乃出于晋也。按《系本》及《左传》旧说,皆谓韩万是曲沃桓侯之子,即是晋之支庶。又国语“叔同谓韩宣子能修武子之德,起再拜曰,自桓叔已下,嘉吾子之赐,亦言桓叔是韩之祖也。据此,则韩氏即出于周,亦晋之支庶。今按三家分晋后,亦有仍以韩称晋(见国策),则韩氏必出于晋无疑,史公或有疏忽也。”上边这段话,是陈千钧在《韩非新传》中说的。
查明万历《韩城县志》:“韩之初,不为邑而为国,盖武王之子之封国也;厥后武子万食采韩原,乃为邑,即而更名少梁。周安王26年,韩哀侯与赵、魏三分晋地,少梁乃为魏分。”
又查《陕西省韩城市地名志》:“西周初年(公元前十一世纪晚期)周武王之子封于韩、食采于韩原一带,称韩国(侯国),后为晋灭。今韩城市南部古少梁,即其都。”“春秋时,晋封韩武子万于韩原。”
又查《韩城市志》:“西周初年,周武王之子(名佚传)封于韩,食采于韩原一带,称韩(侯)国。”“春秋时,晋封韩武子万于韩原。”
又查《韩城市文物志》:“四年(前1039年)周成王把武王之子封于韩原,称韩侯国。韩晋为邻,周平王十四年(前757年)晋文侯灭韩,韩侯国存在了大约300年。”“晋《博物志》:‘夏阳西南有韩原,韩武子采邑。’”
夏雨:对!大家可以看出,不是司马迁(史公)“疏忽”了,晋穆侯当政是在周宣王17年后(公元前811年),晋殇叔是在周宣王44年(公元前784年)当政的。而是王符“疏忽”了“晋又封之于韩原”这一句话,难道谁能说“韩原”不是“韩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