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懵懂初开
作品名称:小家之女 作者:闲梦远 发布时间:2014-03-12 23:00:22 字数:4794
小家之女
在下笔之前,我很想给我的主人公起一个漂亮的名字,但想了很长时间,也没有想出个好名字。最后决定干脆用她的本名——苏荣吧。苏荣是苏木匠给女儿起的名字,因为苏荣出生的时候,中国和前苏联正友好,广播上整天讲苏联经济欣欣向荣,繁荣昌盛;还有苏荣是苏木匠的长女,出生在三月,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苏木匠希望女儿茁壮成长,欣欣向荣,就顺手给女儿起了这个名字。苏荣长大上学后,嫌这个名字太俗气,就在“荣”字的左边加了一个“山”,成了“峥嵘”的“嵘”了。但苏荣生不逢时,到底也没有峥嵘过。这名字也就没有叫起来。
⒈
苏荣出生在虢山县城,她七岁那年,全家搬到距县城十多里的乡下,这个地方就叫白水峪。因为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县城里很乱,红卫兵整天抄家,让人提心吊胆的。再一个主要原因是苏荣家成份不好,县城里阶级斗争搞得激烈。父亲整天干义务工不说,还要挨批斗。正好白水峪大队需要一个木匠,经先前搬到这里的邻居牵线,苏木匠就率领全家搬到乡下。家当也不多,队里来了两辆架子车,加上亲朋好友帮忙,一天就搬完了。
对于县城的记忆,苏荣只记得六岁时母亲带自己去小学报名上学,只要求报数一百个数,而她一口气数了一百多,老师很满意,虽然不够七岁入学年令,也破例收下了。但上学不久,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街上天天有游行的队伍通过,县城几个学校的红卫兵,挥舞着小旗喊口号。苏荣很高兴,小孩子家爱热闹,就一个人站在街口上看。有一天,一队游行的红卫兵用三面小红旗换走了苏荣手脖上戴的一对精致的银手镯,苏荣很高兴,长跑着回家告诉母亲。母亲叹口气说,可惜了。这时忽然兴起戴绿军帽,许多人都戴,哥哥苏征不知从哪儿也弄了一顶戴着。苏荣闹着也要戴,母亲就去扯了一块绿布,给苏荣做了一个绿帽子。但苏荣说不象,非要哥哥头上戴的那顶。而哥哥又不给,苏荣就哭,母亲领住哥哥打了一顿。过了一段时间,街上又兴起戴“语录牌”,就是用洋铁片子做的一长方型的小牌牌,上面有“为人民服务”五个字,苏荣又闹着要。母亲不知从哪儿给她搞了一个,苏荣就戴上,喜气洋洋地上街。她穿了一件新夹袄,把语录牌别在胸前。走在街上刚转了一会儿,语录牌就被人抓走了,新衣服也被撕了一个口子。苏荣哭着回家,心疼了好一阵子。苏荣嘴很巧,会唱很多歌,都是从广播上听来的。有邻居大婶、大叔逗她,“苏荣,给大家唱个歌吧?”苏荣就扭着两只小抹角辫唱开了,什么“村前一块语录牌,毛主席话儿放光彩。东来西往男和女,语录牌前停下来……”,还有“东方升起了红太阳哎,哎,升起了红太阳……”,苏荣也不懂歌词是啥意思,就觉得好玩。她整天很高兴,蹦蹦跳跳,全不知大人们的忧愁。一天,苏荣从外面回来,看见大门口右上方贴了一张白纸,几个人围住在看,院里还有一群人,戴着红袖章,原来是县一中的红卫兵,拿着纸糊的高帽子,有几个正在屋里搜什么。父亲站在院子里,和那群人讲理。只听父亲说,“我没有什么变天账,也不需要什么变天账,我连每天挣得工分都懒得记,还要什么变天账?从解放到现在,是我活得最舒心的日子,我给队里干活,队里给我分东西,我啥心都不用操,我没有必要藏变天帐……”,正说着一干人拿着一个黑匣子出来,嚷着说,“拿回去看看里面有没有变天账。”父亲拦住他们说,“你们不能拿,这是我给人家照相馆做的暗箱夹子。”接着又有几个人从屋子搜出了几本书,说是四旧。父亲说,“《农村医生手册》也是四旧?”但那群人根本不听他说,拿着东西哄哄嚷嚷走了。苏荣听到大门口有两个人在说,“幸好今天没有搜出啥,否则苏木匠今天非戴高帽子不可了。”红卫兵走了,母亲叹息着收拾散乱的家。苏荣小小的心里,觉得有些不是滋味。不久,全家搬到南关住,这里很偏僻,周围都是菜地,附近有一个水磨,水磨的下面就是虢河。而父母天天夜里要去学习班学习,妹妹还在怀里吃奶,母亲就带上她,一到晚上,苏荣就发愁。父母走了之后,她和哥哥就用杠子把门顶上,这地方人烟少,他们十分害怕。那时父亲偷着给人家旋伞把,他们就用伞把把门顶得十字八吊。等父母学习回来,他们已睡得二二乎乎,再被喊起来开门。母亲不识字,记不住学习的内容,回到家里父亲还得给她补课。父亲就教她“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但她就是记不住。教的多了,母亲说,“记住了,记住了,不就是马克思,列克思,你克思,我克思吗?”父亲说,“你胡说八道,让人家听见了,又该说你反动了。”搬到新地方后,红卫兵又来搜了一次家,也没有搜出什么。苏荣整天看到一群人押着一行人戴着高帽子游街,每逢天黑下来时,父亲若还不见下工,苏荣心里就有点发愁,她怕红卫兵把父亲叫去游街。再后来全家就搬到乡下了。
⒉
乡下真是美丽,正值秋天,搬到这里的第二天队里分核桃,苏荣家就分到了两箩筐。苏荣高兴极了,她是个非常吃嘴的小姑娘。村里的小伙伴都来找苏荣玩,带她到田野上、山坡上到处疯跑,爬高上低,采野果子吃。什么八月炸、欧李子,还有黑葡萄,木胡梨,都是她闻所未闻的东西。住的是生产队的一孔窑洞。夜里睡下,苏荣总担心窑洞会不会塌下来,把一家人捂在里面。但看家家户户住的都是窑洞,也就放了心。门前有一条小渠,日夜流淌着清亮亮的水,淙淙,叮咚,象一曲欢快的小曲,做饭、洗衣服、洗碗,都用渠里的水。从此,苏荣的童年就在这里乘风飞扬了。
童年的生活,除了快乐还是快乐,真是无忧无虑啊。美美逛了一个多月后,新学期开始了,父母给苏荣报名上学,报的是二年级,因为苏荣在县城里已经上过一年级了,现在应该上二年级了。报名时发了新课本,但正式开学,还要等一段时间。苏荣等不及上学,在家里天天念叨着。她把新课本也翻了一遍,上面有毛主席语录、白求恩的故事等。终于正式开学了,学校就设在一座庙里,二年级只有十几个人,和四年级共用一个教室,二、四年级各占教室一半。上课时,老师先给二年级讲,讲完以后留作业,然后再给四年级讲。教室后面的墙壁上、房梁上,到处画有各种奇形怪状的画像,据说是什么猪爷爷,狗奶奶。人多时不觉得,人少时很有些害怕。苏荣上学要带着妹妹,因为父亲给生产队做木工活,母亲要下地劳动,妹妹无人带。那时不讲计划生育,家家都是很多孩子,上学带弟弟妹妹很正常,老师也不反对,只要小孩子在课堂上不哭闹就行。妹妹这时有四岁,很乖,不闹人,上课时,苏荣她们大声念课文,妹妹也跟着念:“红日东升,光芒万丈,亿万人民,放声歌唱,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妹妹跟上念,声音很大。念了一会儿,老师让一个学生站起来背课文,这个学生“吭吭哧哧”背不下来,老师说:“你还不如人家苏荣的妹妹,人家跟上溜,都溜熟了,你专门学,还背不下来,真是个笨瓜子。”大家“哄”地一声笑了。而苏荣呢,二年级的课文不够她学,她还把四年级的课文都背下来了,四年级学的大都是毛主席诗词,有“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还有“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苏荣也不懂什么意思,反正背着怪有趣。学校的生活很愉快,如果说有什么不如意的地方,那就是苏荣家成份不好,这在苏荣心里是个阴影,这个阴影以后让她逐渐感觉到了。一天上音乐歌,教音乐的杨老师又在教唱语录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斗、批、改阶段,要认真注意政策,注意政策……”,苏荣同桌说了一句:“又是这首歌,都唱了几节课了。”苏荣接着嘟囔道:“就是嘛,都唱臭了。”她们坐在第二排,这话就叫杨老师听见了,杨老师停下来,教室里忽然很静。杨老师对着苏荣说:“你说啥?再说一遍!唱臭了?你对文化大革命是啥态度?”苏荣吓坏了,低下头再不敢吭气。下课后,杨老师把这件事给班主任讲了,班主任找苏荣谈话,说:“贫下中农出身的学生都没有唱够,你是可以教育好的子女,你说这话是啥思想?以后注意点!”苏荣忐忑不安地过了一段时间,再上音乐课时,她都不敢看杨老师的眼睛,所幸班主任没有向学校报告,这件事就算过去了。苏荣在学校上了半年,不知怎么,二年级和一年级合并了,称她们是老二年级,一年级升上来的是新二年级,后来都叫二年级。等于说苏荣多上了半年二年级。合并后,四年级搬走了,她们还在原来的教室上课。班里现在有三十来个学生,班主任是个女的,姓邹,是个刚结婚的新媳妇,夫家是军属,人们都很尊敬她。这时学校里不怎么上课,主要是唱歌,跳舞,宣传毛泽东思想。学校里有“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每个班也忙着排节目。二年级排的节目是由八个女生表演小歌舞,“远飞的大雁”。几个小女生摆动着小胳膊,模仿大雁飞翔的动作,很好看。苏荣天性活拨,爱唱爱跳,不论什么歌,她一听就会。但不知为什么班主任邹老师没有让她参加表演,只让她参加了全班都有的大合唱。苏荣心里很难过,她想也许是自己成份不好,也许是上次音乐课那件事,杨老师对邹老师说了,也许是班主任看面子,只让她自己带过来的新二年级的人参加。总之,苏荣感到很失落。她觉得自己唱得很好,表演节目比那几个女生的动作还要好。苏荣感到心里没有着落,只有每天作业本上,老师批改时给批个“好”字,还让她心里高兴一点。每天放学后,看着班主任老师把表演节目的女生留下,苏荣心里就酸溜溜的。回到家里。她就教妹妹唱“远飞的大雁”,边唱边跳,清脆的童音在自家崖畔上缭绕,“远飞的大雁,请你快快飞,捎个信儿到北京,翻身的人儿想念恩人毛主席。手捧语录本,眼望北斗星,为革命刀山敢上火海敢闯,革命的战士想念恩人毛主席……”。苏荣这时最崇拜的是高年级的同学,他们在学校的操场上排演毛主席接见红卫兵的节目,手里挥舞着用柳条做的马鞭子,边舞边唱,“我们是毛主席的红卫兵,从草原来到天安门,普遍的旗海红似火,战斗的歌声响如云。因为我们见到了毛主席,毛主席和我们在一起……”接下来是挥舞着马鞭子,“得哒哒哒哒”、“得哒哒哒哒”,带劲极了。还有每天早操前唱歌,初二年级那个叫冬梅的女生老是起歌,领住大家唱:“东方红,太阳升,预备唱——”或者“大海航行靠舵手,预备唱——”,真教人羡慕呀!班里那个文体委员叫春秀,和苏荣一个村的,每天上课前也起歌,但春秀老是一副不高兴的样子,好象别人欠了她什么似的。一双杏眼瞪着人,小嘴咕嘟着,胡乱起半句:“东方红,一二——”,她起的并不好,但老师就是叫人家当文体委员。苏荣在学校里没有出头露面的机会,回到家里就在妹妹面前显摆,每学一首歌,就教妹妹唱。
学校里功课也不多,不用费多大劲,也没有家庭作业这一说。下学后,苏荣就和村里的小伙伴们一起去拔草,拔草不叫“拔”,而叫拽草,因为主要是用手去拽。家里喂了十几只兔子,每天要吃很多草。苏荣跟上小伙伴们慢慢就认识了许多草名,增加了许多知识。田里长的多半是面条菜、羊蹄甲、灰条菜、人仙苗、麦秸籽、抓地龙等,塄堰上一般长的都是浆婆婆、燕燕菜、路路葱、羊奶头、掐不齐、狗尾巴草。其中“路路葱”能吃,小孩中间还流传着几句顺口溜,“芦芦葱,上北京,北京城,是好收成。”燕燕菜也能吃,还有羊奶头,果实类似于羊的奶头,里面有白色的汁液,甜丝丝的,很好吃。山坡上长的多是耐旱的白蒿、毛狗秧之类的草。而水渠边呢,往往长许多浮萍、车前子、薄荷、猪耳朵、水芹菜之类。而苏荣和小伙伴们下学后提着篮子,往往跑到没有草的地方,例如竹园里,小树林,还有崖畔上,找个光洁的地方玩抓子,就是用瓦块或石英石砸成圆形的小石子,七个为一副,两人一把,比赛输赢。再不就是在水边,捉蜻蜓,逮蝴蝶,俗称“花花扇”,用马莲草编花篮,或者在竹园里用柿子叶编成大红花,玩娶媳妇,过家家游戏。等到玩得差不多了,眼看日头快落山了,才慌急失忙胡乱割些草提回去。有时怕大人见了训斥,就把篮里的草弄得虚拢拢的,棚架在那儿,看起来好象很多。回到家里兔子已饿得乱跳,把笼子都踢坏了。赶忙给兔子添草。每次都是这样。苏荣最记得的情景,就是太阳似乎总是笑盈盈地挂在山尖上,草儿绿得发亮,照人眼目。